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明枭> 第二百一十五章,梼杌(5)

第二百一十五章,梼杌(5)

  听了郑森的报价,左梦庚默默的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然后问道:“所谓识字是什么标准?能算算术是什么标准?”
  “识字的标准,我们拿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出来,给他,不管他们懂不懂,他们能读出来就算。至于能算数,无非是最简单的加减乘除罢了。”郑森回答道。
  “真能读得出几百字的文章,会加减乘除的人可不容易找到。真的能读得出几百字的文章的,多半即使不是秀才也是个童生了。这样的人,郑公子你只多出十两银子,这也太便宜了。”
  “左兄,不少了。如今市面上什么都值钱,就是人不值钱。这样的人,也就是我们家还愿意出这个价。除了我们,你再找找,看看谁会为了一个连童生都不是的人掏十两银子呢?现如今,别说是个童生,就是个秀才,在这乱世里,也不一定能卖上十两银子呢。其实这价钱什么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交给下面的人来谈,左兄只要拿个这买卖能不能做的大主意就行了。”
  郑森这话在湖北说倒也不算夸张,虽然在江南,秀才们的社会地位还很高,日子也还过得不错,但是在湖北已经更北边一些的地方,因为战乱的影响,秀才被饿死的事情也不少见了。
  “这买卖能不能做,我说的却也不能全算,还得家父做主。我如今便写信给家父,郑公子若是能在武昌多呆几日,便应该能得到家父的回音了。”左梦庚道。
  郑森便笑道:“武昌古城,名胜甚多,正要多盘亘几天。”
  “如此甚好。”左梦庚道,“不知郑公子如今在哪里落脚。”
  郑森便将住处说了。左梦庚听了便道:“那等地方那里是郑公子该住着的地方。我在城外有一处别院,若是郑公子不弃,倒是可以搬到那里去。”
  郑森听了,赶忙推辞道:“左兄的好意郑森心领了,却是不敢多搅扰。而且那客栈距离宝通寺还有长春观都不远,却也不错。”
  左梦庚听了,却也不在多劝,只是又问起了一些海贸的事情,两人谈了一会儿,郑森便起身告辞。左梦庚起身将郑森一直送出门口,看郑森上了车,才转身进去。
  “王河,你安排几个人盯着这位郑公子,看他干些什么。只盯着,其他什么都不要做,知道吗?”左梦庚对王河道。
  “小的遵命,公子您……”王河道。
  “郑家人提出的这笔买卖,你觉得怎么样?”左梦庚问道。
  “小的哪里知道这样的事情。”王河赔笑道。
  “其实这个买卖倒是大可做得,我要修书一封,你给我安排人连夜给老爷送过去……”
  ……
  左良玉对于贩卖人口的事情非常的有兴趣,他甚至因此直接赶回了武昌,亲自来处理这件事情。
  “梦庚,你做的不错!”一回到自己家中,见到儿子之后,左良玉就拍着儿子的肩膀这样说。因为这笔交易实在是解了左良玉的燃眉之急。自从朝廷的军饷断了之后,左良玉所部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军队拿不到军饷,可是要出乱子的。说不定就会发生兵变。对于兵变,左良玉可是有着切身之痛的。虽然靠着放纵军队劫掠,暂时倒是没有全军因为闹饷而兵变的危险。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周围的四里八乡,容易被糟蹋的,已经被左良玉的兵不知糟蹋了一两遍了,如今出去劫掠,虽然只要走远点,就还是能抢到东西,但是相比以前,抢劫的效果已经不是那么好了。虽然左良玉不会作图分析,不会画收益率变化曲线,但是他还是敏锐的感觉到,抢劫的收益率在下降。因为民间实在太穷,是在抢不出什么东西来了。以前出去抢一天,所得足够军队吃上一个月,但是现在,出去累死累活的抢一天,抢到的东西都不够军队吃三天的了。在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出现出门去抢一天,所得的东西还不够一天吃的的局面了。
  不仅仅是每次抢劫的收益在下降,每次抢劫的成本也在迅速的上升。以前走三四里路就可以抢到东西,如今要走几十里才能抢到东西,这多走的路就是成本。而且成本的增加还不仅仅表现在这方面,更重要的是,抢劫的目标开始反抗了,抢劫的风险大大的增加了。
  在大明朝廷的控制力急剧下降之后,权力的真空出现了。在这样的变局下,与时俱进成了所有人的选择,就像左良玉迅速的军阀化甚至是匪帮化一样,各地的大小地主乡绅什么的也在迅速的豪强化。他们开始建立起一个有一个的坞堡,靠着自己的宗族的力量,组织团练,据堡自守。虽然任何一个地主的坞堡都不可能真正挡得住左良玉的军队的攻击。但是,坞堡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得下来的。去的人少了,根本就拿那些坞堡一点办法都没有;去的人多了,开销就大了,而坞堡也就那么点大,就算打开了,里面也不会有太多的东西。弄得不好在打坞堡的时候,投入的人力物力比打下坞堡之后能够抢到的还要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坞堡之类的东西之所以麻烦,不在于别的,而在于它几乎让任何对它的攻击都变成了亏本买卖。容易强的穷鬼没有东西可以抢,而有东西可抢的,却都躲进了坞堡,抢起来得不偿失。
  很显然,劫掠什么的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却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办法。如今突然听说,那些流民也能拿来换钱,左良玉当然很高兴。虽然拿流民换钱似乎也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办法,但是流民什么的,数量多的就是,至少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缺货的。而且这些流民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是没有坞堡和团练的,抓流民怎么看都比抢坞堡容易得多。
  “每月如果算两千人按都是壮年男女来算,一个人就是一两五钱银子,一个月就是三千两银子,一年就是三万六千两银子。虽然不算太多,但是也不无小补。而且,爹爹,郑家的船不可能空着来接人,他们也要运东西来才算是合得来。他们手里有粮食,有军仗。而这些运来的东西,都要优先卖给我们。我们可以直接用人来付账。这些东西,我们自己可以用,还可以转手卖给贺人龙他们。把这些算进来,能得到的钱,就远远不止三万六千两银子了。而且那郑森还说,日后这人口买卖的规模还能继续扩大,就是一个月一万人也不是不可能。有了这笔钱,爹爹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左梦庚也表功式的说道。
  “你说的这些也有道理。”左良玉点点头道,“只是我听说福建是个穷地方,他们郑家怎么会这么有钱?”
  对于这个问题,左梦庚自然也无法回答。
  “嗯,梦庚呀,你安排个时间,请这位郑公子过来吃顿饭。然后我们就把这事情敲定下来。”左良玉说道。
  ……
  如今郑森正依照着自己的约定,请了水手们在黄鹤楼上喝酒。如今的这楼,只有三层,即使不考虑地基的位置高度,比起后世的那座矮了差不多一半。但是武昌号称九省通衢,如今虽然形势不算好,比不上太平年月,但是黄鹤楼上还是非常热闹的。
  自从有了吕洞宾在黄鹤楼飞升的故事之后,那些信道求仙的善人,就常常到这里来做法事,然后也就顺带着要在黄鹤楼上喝上一顿酒,也好沾沾吕祖的仙气,回去了也可以和人吹牛说,我在当年吕祖喝酒的地方喝过酒。而另一方面,自李唐以来,迁客骚人常常登黄鹤楼而赋诗,留下了不少的脍炙人口的佳作,所以这里也就成了楚地文人们经常雅集高会的地方。如此一来,要想在黄鹤楼订到一套位置却并不容易。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对于郑家来说不是。在本着“只要用银子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的原则和道观里的那位道长商量了一番之后,郑福还是成功的在黄鹤楼上订到了位置。
  郑森带的人不多,加上最底层的桨手,也不过二十来人,这些人在楼上占了两个桌子,其中一个桌子在三楼临江的位置上,另一个桌子,则在一楼,也靠着临江的窗户。
  一楼其他的几个桌子上多是些商人。这些人见郑森的下属这些人中有不少手脚粗壮,目露凶光,腰悬刀剑的家伙,便估计他们必定是军汉或是江湖人物。如今乃是乱世,这些军汉或是江湖人物也不是一般的人愿意招惹的,所以都尽可能的离他们远一点,颇有点敬鬼神而远之的意思。郑森的位置却不在这里而在三楼上,其实郑福并不是弄不到两个三楼的位置,也不是郑森不愿意与民同乐,而是水手们觉得和少将军一起喝酒,尤其是在三楼喝酒,有些放不开。
  很快,酒菜就上来了,郑森亲自把酒,请大家喝了一杯,然后留下郑福陪着大家,便上到三楼上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