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顺治之路> 第80节

第80节

  她看得很清楚。皇帝的兄弟们早就被收服得差不多了,而儿子们都还小,若皇帝有个三长两短,受益的只能是摄政王。她必须要把多尔衮放在眼前好好笼络着,不然,万一这个男人有什么心思,受害的会是自己的儿子。
  另一个着急的是仁娜。她早就不顾什么男女大妨了,日日去养心殿,端药送水,从不假手他人。有时福临精神好的时候,她就会让儿女们凑在跟前说话。
  其实,福临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他也很想病好,可病人总不能心焦,一焦急,药的效果就会更慢。他自己明白,之前仗着年轻身体底子好,熬得太过了。就如同一条崩得紧紧的橡皮筋,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忽然之间松弛下来,要么是断,要么是再也没有了弹力。
  病人的心理总是脆弱的。布木布泰天天念叨着:“皇上要好好的养病,放心吧,后宫的事情有额娘呢,前朝的事情有你叔父呢,你就好好的养身体就好了。”这样一来,福临不免有一种自己是多余的感觉,有些心灰意冷。还是皇后的念叨更入他的耳一点。仁娜是真的对他产生了夫妻的感情,没人的时候,便会坐在床边抹眼泪,用蒙语唠叨着什么“表哥,你若是有什么不好,我也不活了”“表哥,你可要快点好起来,孩子们和我都等着你呢。”“表哥,你答应了开春要带我和孩子们出去玩的,可不能说话不算数”,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让病中的福临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越发的挣扎着想要好起来。
  终于,摄政王爆发了。
  皇帝生病,总是有三个以上的太医共同诊脉的。这天,太医们会诊过后,开了个小会,将先前的方子添减了几味药。多尔衮在一旁劈手夺过,看了几眼,骂道:“你们这些奴才,就知道温补温补。皇上都温补了多少天了,却不见好,可知是你们的方子不对!”
  宋院首低着头,心一横,道:“待微臣再去开一副方子来。”
  太医院用药,永远是稳妥为上。皇帝的脉搏有一股子生机,就算不吃药,休息个把月自己也就好了,现在才四五天的时间,不能完全好是正常的。他们也只是想先调养着,这样下来,无功无过。
  多尔衮踹了他一脚:“还不快去!皇上的病再不好,我砍了你们几个的脑袋!”
  得了!宋院首大笔一挥,立刻开了一副药方上来,熬了之后灌福临喝下。这副药倒是起了作用了,没有多久,福临只觉得浑身发热,捂出了一身的大汗,也舒爽了许多。晚上又喝了一副后,第二天居然可以下床走动了。
  皇上终于可以上朝了。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福临却不那么开心,因为,他病的这几天里,郑经反了。
  第八十一章
  施琅是帮助朝廷去处理郑成功身后之事的,虽然之前施琅确实是属于郑成功的人,但现在他已经获得了朝廷的官衔。水军都统是正三品,官职不低,而郑成功去得突然,郑经身为长子,国公世子的封号还没有下来,这样一来,若是严格的说,他还要给施琅行礼。可以说,在台湾的一亩三分地上,官衔最高的便是施琅和来学造船的工部侍郎李茂敏了。
  当然,施琅不会傻到在别人的地盘摆架子,一直都是很谦逊的模样,郑经也很客气,双方相处还是愉快的。施琅是郑成功发现的人才,对郑成功也有感恩之心,因此很是尽心尽力的办理相关事宜,甚至连安排灵堂这种管家的事情都抢着干。李茂敏也一样。他在台湾呆了许久,一头埋进战船的建造中,对人情世故懒得去理,还得罪了不少当地人。还好有郑成功的帮忙,才能让他可以继续的做自己的技术梦。因此,李茂敏在灵堂上哭得也够伤心。
  这两个人给郑经感觉都挺好的,对他们也很是礼遇有加。问题是,郑成功不仅仅郑经一个儿子,更重要的,是这些儿子的娘也不是同一人。
  郑成功有十个儿子,郑经是长子,才刚刚十九岁,娶了唐氏女儿为妻。但夫妻感情并不好,他的白月光叫做昭娘,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已婚已育女子,是四弟郑睿的奶娘。他和昭娘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郑克臧。郑成功得知这个消息后,便要处死昭娘,郑经不舍得,便将昭娘藏了起来。
  唐氏自然不乐意。她是书香门第的姑娘,也算是大户人家了,丫鬟爬床什么的看得多了,对三妻四妾极其有容忍度,但她不能容忍丈夫偷的人是弟弟的奶娘!公子的奶娘总是要跟着公子一辈子的,以后在主子面前也有面子,辈分是比公子大一辈的。这就说明,郑经这是红果果的乱/伦!
  更何况,郑经认识昭娘在前,婚前就和昭娘勾勾搭搭,婚后对自己一点关心尊重都没有,整天就围着昭娘转,唐姑娘很不忿。这门亲事是小时候定下来的,她的父亲是南明的官员,已经在南明败落后殉国了,她从小是受着国仇家恨的教育长大的,可以说她对清朝没有半点好印象。偏偏自己的夫家还是降了的,这就算了,唐姑娘知道,父亲是在为她着想,希望她能够在郑家的保护下好好的过日子,可是,这日子哪里是人过的?
  公公亲自出卖了南明皇帝,丈夫和奶娘乱伦生子,连个下人都敢给她颜色看。唐姑娘爆发了。
  她还是有一定嫁妆的,便收买手下人,送了一个消息出去:郑经乱伦,气死父亲。又命人与郑成功的幼弟郑袭联系,说愿意支持郑袭继位,为国公,镇守台湾,条件是让郑袭留着昭娘的命,给自己处理。
  郑袭心动。郑经乱伦,剩下的孩子们都还小,自己还真是唯一一个能继承郑成功国公封号的人,可以做台湾的土皇帝。因此,他派人四处联络,将郑经的事情广为流传,一时间,台湾街头巷尾都在说着郑经与奶娘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郑经忙着处理父亲的丧事,又要和施琅详细讲解台湾的形势,当他知道自己的逸事已经传遍的时候,都是两天后了。萧拱臣等人联合上书,希望施琅可以送到朝廷,表明不屑于奉这种乱伦之人为主,同时,推郑袭为国公爷的继承人。
  施琅调查了一番,发现不单单是乱伦一样,还有宠妾灭妻,这些都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他当然不会因为和郑经的一点点交情就帮他隐瞒,而是修书准备上告朝廷,让皇帝定夺。
  郑经慌了。他去找自己的头号谋士陈永华,陈永华献计,要他斩杀昭娘与郑克臧,并哄好唐氏,做出一副夫妻和睦的模样,并以长子的身份站出来,喝斥郑袭造谣生事,意图谋逆。
  郑经听从,手持长剑到了内宅,直奔昭娘的房间。昭娘早就得知了外面的消息,得知郑经进来的消息时,便不慌不忙的打扮了一下,又命人将儿子抱了过来。
  当郑经一脚踹开门时,看到的就是昭娘温柔的拍着襁褓中的孩子,轻轻的哼唱着,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母性的柔情,整个人弯成了优美的弧度,柔得如同一滩水。
  昭娘听到动静,抬头看看郑经,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唇边“嘘”了一声,悄声道:“臧儿睡了,别吵醒他。”
  不知道为何,郑经发现自己无法迈出脚步,也无法提起剑来对着这个女人。昭娘的眼神从他手上的长剑上掠过,将孩子放到床上,抿了抿自己的碎发,站起身来:“大公子,是奴婢不好。奴婢不该奢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害得大公子被人非议。还请大公子杀了奴婢吧,能得到大公子的恩宠,奴婢此生心满意足。只是,臧儿是无辜的,大公子还请开恩,随便将他送给民间的哪对无子夫妻就是了。此生,奴婢害得他不能堂堂正正的站在人前,只希望他在奴婢死后,能做别人的嫡子。”
  她的眼中含泪,面色苍白,却又透露出一种大义凌然的决绝。郑经哪里还下得了手,长剑落在地上,他上前一步,握住昭娘的肩膀:“谁说我要杀你了?在我心中,你才是我的妻子,臧儿就是我们的长子。”
  “不可以的,大公子,”昭娘往后一退,“奴婢不能连累大公子,来世,来世……”
  说着,她泪流满面,一头往一边的墙上撞去。郑经连忙冲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昭娘的去势,感觉胸口被撞得生疼,大为心痛,道:“昭娘,你若是去了,留我一人如何独活?你好狠的心!”
  两人抱头痛哭,郑经想杀昭娘的念头早就烟消云散,又跑去向陈永华讨主意,并声明,除非他死,他也不可能杀了昭娘。
  陈永华叹息。他是典型的长子嫡孙派,对郑经一直忠心耿耿,却非常不理解郑经的这种行为:不过是一个淫/妇一个奸生子,杀了就杀了,又什么不舍的。不过,他到底是忠心为上,想了想,便道:“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了。”
  这个办法就是造反。南明国破时,台湾收容了大批南明的臣民。虽然郑成功将朱由榔送了上京,但其他人他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南明的臣民们时时刻刻都想着重振江山,甚至连支持郑袭的萧拱宸等人都是一样。更何况台湾做为各个国家来往的重要码头和市场,经济发达,不差钱,也不差兵器。如果此时郑经提出反清复明,定会得到大部分南明臣民的支持,并无形的转移了台湾的内部矛盾,也让人忘记了他和奶娘之间的恩怨情仇。
  通常,造反是要有个理由的,而陈永华的理由很现成。朱由榔上京之后,本以为自己会得一个象征性的头衔,然后被囚禁着了此残生——所有的皇帝,都会对他这种人宽宏一些,以表示自己的胸襟。不料,福临不按常理出牌。首先,福临命人做了个详实的报告,将南明百姓的生活水平,可支配银钱等做了个统计,又与京城百姓和江南百姓的做了个对比。这个对比太清晰了,很轻易的就可以看到,南明在战火中,百姓生活比大清的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接着,福临又命人将朱由榔朝廷轻视农民起义军的种种行为做了些夸大,写成了一本本语言通俗的小说。然后,将调查数据和小说公布天下。
  朱由榔的名声一下子坏了。广大老百姓都是朴实的,现在的皇帝能让他们吃饱饭,有钱花,多好啊,这么好的皇帝还造他的反,那绝对是个坏人。啊呀!这个坏人造反的同时,还不能给百姓吃饱穿暖,那就是十恶不赦了。什么?这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还这么对待农民起义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嗯,绝对要下十八层地狱!
  于是,福临表示自己是个顺应民情的好皇帝,百姓恨着的就是该死,所以,朱由榔,你的囚禁美梦破碎了,去死吧!
  一杯毒酒灌了下去,朱由榔去世。陈永华给郑经的借口就是:为郑成功洗冤,给朱由榔报仇!
  只要能不杀自己的心肝,一切都是好的。郑经发了檄文,表示郑成功当年送朱由榔上京,就是为了让两个皇帝能好好的谈判,而且顺治帝是答应了他会好好的对待朱由榔的。没有想到,一个转身的功夫,朱由榔就被杀了,顺治帝不讲信用,台湾要为朱由榔报仇。
  果然,在有个共同敌人的前提下,郑袭也不闹腾了,昭娘更是被众人忘到了九霄云外。陈永华的文采是相当好的,一篇檄文让他写得振奋人心,激昂人心。众人举行了誓师大会,并决定拿施琅和李茂敏这两个朝廷的走狗来祭旗。
  施琅在台湾还是有这么几个朋友的,其中一个偷偷的给他送了信,让他赶紧逃跑。施琅大吃一惊,连夜找上李茂敏。两人一商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去台湾的造船厂放了一把火,两个人趁乱雇了一艘小渔船,逃到了厦门。
  当初施琅来的时候,便做好了郑经要反的准备,早就在厦门和金门安置了水军和几门小型的佛郎机。他一方面八百里加急写信给朝廷,另一方面命人抵抗台湾的军队。
  顺治十七年二月,福临命赵布泰为副将,硕塞为监军,领兵十万,征讨台湾。而远在厦门的施琅,却被任命为将军,帅印由硕塞带去,当场转交。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公司年终盘点固定资产,我清点了五遍,得出五个不同的数字,我对我的智商绝望了,以我的这种智商还要写文,大丈夫吗?
  第八十二章
  台湾造反,沿海的百姓并不十分热衷。他们本是渔民,日夜打鱼为生,最讨厌的就是海盗。前明的时候,官场争斗激烈,谁也没有心思去管这种边角之地小民的利益。当然,在明朝还算强盛的时候,他们的日子也是好过的,例如说,浙江巡抚朱纨,曾经与葡萄牙人开仗,在双屿岛上,将葡萄牙经营了二十年的小镇夷为平地,仅仅用时五个小时,葡萄牙死于这个战役的多达五百人。
  可是,之后的明朝,这种振奋人心的战役就少到几乎没有。宦官专权,党争严重,谁还有心思去管老百姓的死活。崇祯不舍得剪裁宫里的开支,拿驿站的人员开刀,而那些被辞退后没有饭吃的人里,有一个叫做李自成。
  清军入关之后,百姓肯定是不愿意的。汉人高人一等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可是时间长了,他们发现日子没有什么不同,对了,唯一的不同是女人不许裹小脚了。家里的女人也可以出来做活,收入更高了,而且沿海的洋人来得挺多的,将自家的小茅屋收拾个几间来出租,也能挣些铜板。若是谁家里有个精通绣活的女人就更好了,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就喜欢这种活灵活现的绣活,可以换银子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