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祯娘传> 第59节

第59节

  但是她这样生意的再那样不免就好笑了,这也是她总是不大适应晋商的一点了——那样大的家业,赚的也是暴利,那样扣扣索索真的好吗?有在那一分一厘上面较劲的功夫就能在别的事情上面改进,带来更多的赚头了!
  其实这也是祯娘自己‘不通世故’的一处了,这世上谁不想要更多的赚头,只是不能够的。聪明才智这种不是人人都一定有的,何况还是生意上的聪明才智。
  有些人才华所限,他们的功夫没有多少价值,能通过做‘笨事情’把一些碎肉剥的干干净净已经是善莫大焉了。她真的以为随便花些心思就能有一个好主意出现,并且最后真的能够做成,这是很容易的吗?
  她本人的聪慧与灵光一闪,她和顾周氏进行支持的大毅力大勇气,以及底下伙计、掌柜这些人细心经营、合理判断,等等等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对于能够这么快把事情办成,她当然没一点意见——花银子花的快,那就是她计划进展地更多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她高兴都是有道理的。
  算了一回账,看了一回账本,晓得他们这上头没得手脚也就放开了。只与他们道:“你们这一回事情办的极漂亮!难得的是,你们本来没一起共事过,却能互相体谅,没得推诿不算,还各有帮忙。事情能这样顺利,当然是好事。更好的是,能看出你们一起将来是可以做事的,我再不忧心这生意了。”
  这是好话也是实话,祯娘如今自己当家,也没有以前全然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她学着的正是顾周氏,同底下掌柜伙计算是和气相处的那一种。只要是真的做得好,从来不吝惜说些振奋士气的话。
  当然,空口白话算不得什么,真的让大家鼓起干劲还是要靠真金白银——她并不羞耻于谈这个。这年头,笑贫不笑娼,谁又能完全看不到这些。
  有些东家倒是不谈这个,说这些年一起共事的情谊,说如今做生意的艰难。就是不说这些年银价在跌,不多给些钱钞,底下人怎生过日子。
  按着老时候的定例发月钱,那么底下人走空了那就不必怪别人了,那样的价钱留得住谁?难道伙计们没得家小要养活?
  还有脸与其他东家说要坏了这些伙计名声,让他们这些‘没得规矩’的再没得饭碗——再没得人理这种人的。这样做生意的,将来能如何?谁还怕得罪他们么。
  祯娘只听说过这种事就要摇头,她这时候只管做好东家,与他们笑着道:“做的好了绝不是空口说一说的,这个月你们都多拿两个月的月钱。只是一样,不许这就懈怠下来,须知道眼光放长远,要是一直做得好了,我是从不吝惜的。”
  这就是一个月拿三个月月钱的意思,确实相当大方了。且这也是位置越高的资历越深的伙计拿的越多的意思——他们月钱本就是高一些的。
  这些人位置高,担当的任务也更重要,多拿些,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反而有所激励,都等着自己升的高了,这种时候也更得实惠!
  第99章
  祯娘只管把生意的事情撒出去, 一般人有这样的大事要料理,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子, 脚跟打后脑勺还是轻的。落到祯娘身上却是云淡风轻, 每日该做什么都不耽搁, 还有闲心思料理琐碎和风花雪月。
  春天里给周家吓人多做了一回衣裳, 有这样的好事儿身边的丫头当然不会忘记,祯娘只道:“你们去我那箱子里寻一寻,有织造府出来的绸, 也好拿两匹出来,你们且去裁衣裳。不然白白放着, 那个年月使的完?都要霉坏了!”
  将离拿着钥匙带了小丫头就去后头屋子里开大箱子——这种事情是不分等级的,只要在祯娘身边伺候就有这个好儿!想将离这些大丫头不在意一件春衫, 那些底下小丫头却欢喜的不行。
  想也知道,一般府里发的能有什么顶好的?好些富贵人家府邸,对底下人宽和, 偏偏丫头小子们依旧过得不好。不知道的人还当他们奢靡到什么地步, 其实外头人哪里知道他们怎么过活。
  譬如这些小丫头脂粉头油一样, 每月都是有发的, 这是好事儿。只是中间过了几道拿好处的手, 到了她们手上就没得好东西了,全都是不堪使用的。偏偏在这样人家还要讲究体面,少不得托人到外头采买。
  微雨见那些小丫头们欢喜, 回头就与祯娘道:“少奶奶说的好话,她们如何不高兴?只是夫人太心急了, 竟是见不得自己箱柜满当当的样子人藏的陪嫁,恨不得一收二十年,等到成了老太君才说到刚才那话呢!少奶奶且早!”
  这些绫罗布匹之类,虽然不如那些可以传世的宝贝一样可以长久保存,但保管得当,二十年是没什么妨碍的。好多老太君,其实就是一辈子做着只进不出的营生,只等到年高辈长,到处都是孙男弟女奉承。这时候箱柜才打开,这个也给,那个也舍,说的就是祯娘刚才的话,因此微雨有这样的说法。
  祯娘微微一哂,道:“不管人家如何,我是没得那个喜好的。这些东西合该拿来给人用,平白积攒到那里,倒是让保存上为难——这时候用了,难道不是马上又填补的,只是一些布匹罢了。”
  说着又看了几样小丫头给做的小物件,点点头道:“这一次做的样子好,春日里的物件已经得了,还是这几日赶,倒是把你们眼睛熬红了——子夜,给他们拿些赏钱买零嘴、买头花。”
  因为祯娘是初初嫁到这边,又是开年时候,且有的忙。春日用的小物件备起来格外匆忙,偏偏又是这些东西最耗费功夫,加工细做也难得赶出来。这些针线上的小丫头,这一回真是熬着了。
  子夜应了一声,就去里面屋子取东西,等到出来的时候倒是抱了一个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大包袱。笑着指了大包袱道:“少奶奶与你们拿去玩的,除了赏钱是有定数的,头绳头花零嘴这些,你们自己去分!不许争抢,如今正经当差,再不是小丫头的样子了。”
  祯娘看了一眼,果然除了赏钱,多得是一些零碎小玩意儿,笑着与她道:“你和将离做我的管家,这可真管到琐碎里去了——随便与他们抓两把铜钱,这样的东西什么不能得?偏巴巴地收拾了出来。”
  微雨这时候插嘴道:“这才是子夜会做人呢!若是拿了银钱,只让小丫头们谢谢奶奶。这时候收拾这一大包,吃人嘴短,小丫头谁不说她好?就是奶奶只怕也说她心细呢!”
  子夜脸色绯红,恨不得撕了微雨说她笑话的嘴,这些小姐妹平常就是说这些俏皮话。末了微雨才道:“刚刚不过是给少奶奶说笑罢了,少奶奶哪里晓得这里面的事儿。外面有什么好东西?就是托人也不见得合心意呢!反而是少奶奶这里,哪怕是下头孝敬了赏人的,也不敢丝毫怠慢,咱们得了只觉得最好。”
  如今周家大院里只有两个主子,周世泽和祯娘。祯娘又是当家主母,管着内宅,底下人谁不奉承她?采买上的事情,糊弄谁也不敢糊弄她,只恨不能更精心才好。
  祯娘听了微微一怔,道:“这种事情好似在哪里听过一般,难道这边家里采买也是这样?我倒是记得周妈妈、钱妈妈他们打理地不错,不见这种事儿才是。”
  有周家家生子的丫头就道:“少奶奶说的一点儿错都没有,我们家里倒还算好的了。只是再好也有个限度,不说采买上的人紧赶着孝敬奶奶。就是没得这一回事,咱们又哪里能和奶奶手边比肩。”
  正说话间将离带着三个小丫头自后面屋子出来,小丫头手上各抱着两三匹绸缎,都是做春衫的料子。颜色也好、样式也好,倒是活泼地多。只有将离自己手上稀奇,捧了一张黑色皮子。
  不等祯娘发问,将离就自己把这皮子奉上道:“之前奶奶还说要给姑爷做几双新靴子,方才开箱柜寻料子,倒是先把这个寻出来了。若是打算做靴子,哪个料子能比这个好?”
  祯娘一看果然如将离所说,这东西确实很好。这是从岭南那边来的料子,虽然皮子不是从岭南来的,都是别处送到岭南,再在岭南染制,最后成了这个样子。所以虽然只是中间过了一道手,大家却都称之为岭南皮料。又因为其中漳州货最好,也叫做漳州皮。
  这皮子最常用的就是用来做靴子,祯娘就有好几双——别的好处暂且不提,只一样就足够了。这皮子不透水,最合适冬日保温。又表面光滑,自泥水里趟过也不要紧,最后靴子也是光洁如新。
  这料子卖到江浙一带,算是一样贵物了,当时给祯娘置办嫁妆也没落下,倒是收拾了半箱子出来。
  料子当然是好料子,祯娘拿着料子比划,似乎是想怎么分割,好做出给周世泽穿的靴子来。只是脑子里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有些东西没抓住,这绝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想着想着祯娘就站起了身,一手摩挲着岭南皮料,一边仔细回想自己到底落下了什么。到了最后,丢开那张皮子自跑去了书房,然后翻出几套不同农书,一本一本翻阅起来。
  足足忙活了一个下午,雷打不动的午睡都没有,还差点错过了晚饭,总算找到了祯娘想看到的东西。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把书本子丢下了,神色大好地去用晚饭。
  几个丫头细看祯娘的脸色,晓得她这是心绪好的意思,都松了口气。红豆是最快人快语的一个,服侍祯娘用晚饭的时候就道:“原来还发愁呢,今日奶奶实在太反常了一些。若是奶奶再晚饭也不用了,咱们就该数落将离了!”
  祯娘却笑道:“今日不仅不能数落我们将离,反而她可是大功臣她这一回可是帮大忙了,非得好好奖赏她一番不可。将离,你自己来说,有什么想要的,无论吃的玩的用的。”
  将离却不想领这一份奖赏,只像平常一样道:“没得这个道理的,我本来就不是做了什么。若是真解了奶奶的难题,也不是我做得好,而是奶奶自个儿聪明。不然怎么看我拿来一张皮料子,这就有了主意?”
  祯娘执意要奖赏将离,只是因为这件事实在太重要了一些。做的不好,自家添一门毛纺样的生意,做的好了,连同之前忧虑的羊毛处理,能够一并处理了。这不是大事,什么是大事!
  有了这一桩事体,她又吩咐道:“明日让夏掌柜和苗掌柜来家里一趟,就说这边的事情紧急,要和他们商量一番。有什么别的事情的也先等一等,先把明日空出来。”
  等到第二日夏来保和苗修远急急忙忙到了这边府上的时候,就只见花厅的桌上摆着几张几张油光发亮的料子。先是看不出是什么来历,后头凑近了观察,竟然也没得一个准话。
  夏来保还道:“少奶奶让我们看着料子,只是我们见识短浅。生平有名有姓的料子只见过那些,突然拿出这个,都没得地方说嘴,竟是个全然不认得的。也只能请少奶奶与咱们开开眼,好歹让以后看见了有话说。”
  岭南皮料出了岭南,最多就是在湖南、福建这些区域很有名气。到了江浙一带,毕竟出货不多,一般人哪里晓得有这样东西至于再往北走,山西这边,恐怕就是达官贵人家里也没见过。
  祯娘不是为了考校他们,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道:“这本是岭南特产,当然特产的不是皮子,而是染制这皮子的染料。我昨日见了这个才心有所感,这就是一门好生意,或者还能解决了之前羊毛的一点子问题也不定了。”
  说着祯娘就把这染料染制皮子之后的特殊给说了出来,夏来保还有些不解其意,苗修远却是两眼放光——这实在是一样好东西!只是不知道岭南那边怎么没做成气候,不然又是一件行销海内外的顶级名产。
  祯娘的想法却比他进了一大步,道:“我查阅了一番农书,原来是背诵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过‘《本草》所论赭魁,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赭魁,又称为薯莨,正是染制这皮子的染料。”
  祯娘真是翻阅了好几本农书,才能把脉络捋清楚,这时候与他们道:“你们不知道这薯莨,但是看他工艺、材料都是书上明明白白的。我看了几遍,竟觉得人能染皮子做靴子,咱们为什么不能染些别的?”
  夏来保和苗修远顺着祯娘的想法走,又想到了之前说过能用到毛纺上,苗修远便试探着道:“或者可以试着给毛皮用,根据这功效,或者能够使得毛色一般的油光发亮,也更加柔顺也说不定。至于羊毛使用,应该更加手到擒来才是。”
  祯娘有些满意了,笑着道:“这件事没我想的那样简单,只是给他们一个路子罢了。你即刻就给南边写信,让那边给送一些这种染料过来,再要几个懂行的人,和其他的匠人多试用几样,总之一定能有所得。”
  说到这里,祯娘又话锋一转,似乎是格外高兴起来。只轻轻扣了桌子道:“且不说这羊毛上的事情能不能成,只说另外一件是一定能成的。那些质量一般的毛皮,经过这个自然油光发亮身价百倍,皮子做大了也是不错。甚至还可以试着染纱染绸,你们说染出来该是什么样子?”
  根据这皮子的手感也能窥见一二,竟是极适合夏天的样子——手感清凉爽滑,而且轻薄挺阔,不易起褶皱,不沾皮肤,等等等等,好处像是说不尽的样子。只要想想就知道是一笔多好的买卖了。
  这件事也就这样定下来了,大约一个月以后,从南边总算过来了祯娘想要的人才和东西。这些祯娘也不见得帮得上忙,便直接给匠造那边送去,果然不久就得了苗修远和刘文惠来报喜。
  他们不光只是自己来,还带来一些匠造那边的成品,欣喜异常对祯娘道:“东家且看看,这还只是第一批,想着后头再改进,定然会有更好的。但只是这样便足够了,做出去谁不抢着要这些货。”
  不只是岭南染料过来了,武掌柜从夷人那里弄到的他们的药剂及配方也送到了,几样不同的东西放着一起研究。这会儿功夫,竟然就大有所得,祯娘看着成品就觉得这一回又是顺利的。
  与将离道:“你把这件事记起来,提着我下回给太太写信,记得要让她在岭南那边给我多多买些山地。这薯莨第一就是要种植在这些地方,不然不能成活。到时候专门雇人来管着,算是专门为家里做原料了,不然这么大生意全捏在别人手里,我不放心。”
  祯娘唯一觉得不错的就是薯莨并不算娇贵的材料——本就是山间野生较多,最早还是一味药材。做染料倒是需求大增了,据药农养殖的说法来看,也不大难,很容易就能成气候。
  刘文惠听这句话,便好奇问道:“岭南早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如今靠着南洋海贸有钱人也多,土地被他们包圆的差不多。东家哪怕买的是山地,只怕也不容易,要花许多银钱罢?”
  祯娘要有动作,自然不能是小气的几百亩,至少也是几千亩。若是山够大,上万亩又算得了什么。这样整块的土地,哪怕是少人问津的山地也剩的不多。若是想到手,少不得多花一些了。
  祯娘一直在看那些新得的料子,大有研究一番的意思,对刘文惠的话倒是没大上心只是心不在焉道:“家里正是钱多的时候,不拿去花掉,换成各种产业,难道等银子不停跌价?”
  然后又摆摆手道:“又不是那些适宜种茶的茶山,山地从来顶便宜的,值什么?你自己算账,只怕比这边的草场还要便宜——前头看老家那边的田价久了,再看哪里的地价都只觉得怎么这样便宜。”
  江浙地价贵只怕是天下第一了,唯一可以相比的怕是只有松江这些地方,上等好田要二三十两银子一亩,至于中等田下等田,由各样不同,也是价格从十几两到十来两不一。
  田价是这个样子,只要攒一个上等田居多的庄子,哪怕是小庄子,那都是上万两的银子。祯娘真心觉得这也是太过了,照着这个本钱,哪一年能回本?然而更生气的是,明摆着是这个情形,大家还争抢着做这笔买卖。比更生气还要生气的是,她家当时也想做这个生意,只是没成!
  刘文惠一想也是,东家这边早不是自己刚来做伙计的时候的样子了。那时候也是富贵人家,却当不得如今的样子真正做大生意也要不断小心斟酌,怕做错一回,以后就不得翻身了。
  现在却不怕,本钱厚了什么生意都兜得住。只要中间不是傻子一样被人骗了,或者一开始生意想的就是错了,什么做不得呢!
  现在做的这个生意,或者说是两个生意。一个是毛纺织,另一个是和薯莨染料子有关的就都是这样。她不惜本钱地砸下去,同时也是为了让本钱不如她的知难而退,好让她能够做独门生意。这世上如果有什么生意是最舒服的,那当然就是独门生意了。
  “毛纺织便罢了,羊毛也开始收起来了,等到日后我们自家草场上绵羊成群就更不用发愁。只有染料子这件事,绸缎、纱罗好说,那些兽皮、皮草怎么说?到时候不定是走外蒙的路子还是关外的路子,你们先打听出一个章程来。”
  得了,又是一个花销。如今江南冬日越来越寒冷,皮袍这些御寒衣物走俏到了极点,购入这些东西花钱当然不少。然而花钱并不算什么,只怕花钱了也拿不到货——本来自家就不是这行当里的,人多货少时怎么轮的上。
  祯娘倒是看出他们的难处,便指点他们道:“这又有什么难的!你不知道他们那些无毛的兽皮和皮草是天上地下价格的差别,至于皮草里面按着高低质量不同也有走俏和不走俏的。”
  “你们只和做这生意的大老板说定,凡是给一张好皮子,就能搭配要货那些一般的皮草和无毛兽皮。按着这个做法,你们说他们做不做这个生意?”
  做,当然会做!苗修远和刘文惠哪里有不清楚的。那些不好卖的无毛兽皮以及质量不佳的皮草可是滞销货,真个运到江南,脚费就是最大的成本了,最多就是赚个辛苦钱。留在本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好皮子,哪里用得着次等货,更没办法出手。
  每年不晓得有多少这样的砸在手上,这时候有人接这批货,那么好皮子给谁不是给,人家也是给钱的!还是那句话,生意就是生意,人情当然有作用,但是遇到更大的利润,那就不值一提了。
  祯娘还循循善诱道:“咱们这个生意还不比一般人,每年需求说不准,好多采购都要到临时才能决定。我们本就是往大了做,要货量大,要货量稳定。与那些大老板谈一谈,价格只怕也能再让一让。”
  做生意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大者为王。有祯娘这样的客户,或者单价来看还不如卖给别人,然而这就好比薄利多销,总会有人做这个生意不是。只要有的赚钱,一切都好说。
  等到下一次周世泽从大营回来,祯娘还与他说起这件事,只可惜道:“我倒是听说你们大营是常常去山里打猎的,每年各样兽皮不知道出手多少。只可惜板子太硬了,不然直接找你们,也少了关外和外蒙皮毛商啰嗦。”
  周世泽想了想道:“你且等一等罢,等你相公我出人头地更进一步,到时候都是我说了算,这些许小事再没有二话的!只是当前没得这等好事——罢了,我明日早晚去替你问一问。”
  祯娘一下按住他的手腕,哭笑不得道:“你这一回忒心急,难道没听出来我是与你顽的?你们大营里凡是承接这种生意的,跟脚不知道多硬,都至少是‘皇亲国戚’来着。明知道没得空子钻,我做什么说这个!”
  随着祯娘说话,她的手反过来被周世泽的手捉住,不住地抚弄,带着一股亲昵劲儿——祯娘都觉得手心痒痒的,只笑着要把手抽回来,却是被周世泽拿住,不能够的,最后把个人都搂在了怀里。
  祯娘就在他怀里,声音闷闷道:“再者说了,你知道我要多少毛皮?且打住,你们一个大营都不够,非得去找那些把控住了这个行当交易的大老板才能真的供应不愁。”
  祯娘真是同周世泽玩笑,想过他一口答应——因为不知道里面的门道。也想过他摇头摆手,因为他相当清楚是个什么章程。却没想到,他是知道了这件事是如何还要应下来。
  祯娘就在周世泽怀里,谁也没见着,确实是开心笑过一回。
  第100章
  历来做生意讲究一个拜码头, 本朝武宗皇帝之后朝廷插手的少了,父母官在这上头行事越发小心, 然而却也没断了这上头的规矩。也是, 千百年来官商上面牵扯, 哪里是最近这百来年掐的断的。
  祯娘做的是小生意便罢了, 这样的起手却不能不管不顾只门头做事。向来他们这样大小的生意,总要和上中下三处都通好声气才好!
  所谓‘上’便是官府里头,香不烧好, 菩萨为难你,你往哪儿说理去?所谓‘中’便是一些同行, 无论是给你供材料的,还是承接你货物的, 车马行当的,本地商业行会的,不一而足, 总要各处给个方便。
  最后所谓‘下’, 多的是一些坐地虎、地头蛇。不要小看这些街面人物, 真做起怪来才让人有苦说不出!不过这只是那些没得后台的商户担忧, 似祯娘这样, 周世泽本就是卫所子弟,只要给四方‘豪杰’面子,全了一点礼物, 人家自然懂事不上门。
  这些事情说起来有各种困难,可若是做老的人看来, 再没有容易的了。祯娘只让账房支了八百两银子准备礼物,然后又添上一些祯娘嫁妆里江南来的小玩意儿,这就凑成了一副极体面不过的礼物。
  于是打包,使了管家,再有八个抬礼物的小厮,自己亲自给送到了知府后宅里——算起来祯娘也不是没得门路,周世泽也是九边千户,和这些文官虽说疏远,也同是官场上打熬的。
  中间想要寻一个说得上话的人十分容易,然后两边联络着,上门拜访有什么不成的?中间通融不似对那等没得跟脚的,这些种种不在话下。
  只说送礼物那一日,祯娘亲自带着丫鬟小厮去。山西知府夫人朱氏晓得是送礼的,还是知府大人提点过‘可收礼’的人,心绪如何不好?她原来就是知府大人原配,本事贫贱时候的糟糠。
  知府大人如今也算是熬出来了,她也就是金尊玉贵的知府夫人。只是一条,到底是家底子薄,比不得那些出身高贵的官夫人,处处都显出格外的体面来——知府大人还一向做官严谨,也不是说出淤泥而不染,只是该收不该收心里有本极清楚的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