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撷香> 第148节

第148节

  一度以为,不会有这一日。
  这一日来临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期盼这一日的。
  他只能原谅自己,回来寻找父子亲情。
  那么,阿询呢?
  阿询也原谅了他,为了生身母亲,为了孩子,一次一次,用不着调的方式靠近他,一点点消除有过的最远的距离。
  对不起。谢谢你。他在心里说。
  不需说出口,阿询需要的不是他的歉意、感激,是他好生珍惜眼前光景,安然舒心地老去。
  他会的。
  。
  程询二十七岁这一年,董志和奉召回京,任户部左侍郎,入内阁为候补阁员。
  值得一提的是,董家老爷、夫人为了长子的亲事,曾专程赶去江西,为他物色了当地一名闺秀,从速成亲。董志和携继室回来的时候,女子已大腹便便。
  时年冬,柳阁老、付大学士相继递了辞呈。
  柳阁老致仕的理由是精力不济、老花眼,这当然是善意的谎言。有严道人的妙手,他与发妻的旧病已经根治,身体硬朗的很。真实理由是他确定朝堂年轻俊杰辈出,又有与他政见一致但比他更出色的程询。如此,不如适时抽身。
  元逸的亲事已定,新人明年三月进门。他大可安心等待含饴弄孙的自在光景。此外,元逸得了程询的倾囊相授,眼下他这做父亲的,都敢底气十足的赞儿子一句文采斐然,考取功名是迟早的事。
  林林总总,都让他觉得,与其占据内阁最重要的位置,不如早些让贤;与其指望自己帮衬着程询实现抱负,倒不如指望元逸早些出人头地,哪怕只学到程询为人处世、为官之道三分,就够用了。
  付大学士那边,对作风彪悍的皇帝、程询一向是看着就瘆的慌,知晓柳阁老要辞官,没闲情展望自己凭资历成为威风八面的首辅,只担心自己会在皇帝、程询和百官之间受夹板气,迟早气死。
  这次辅都是自己撞大运捞着的,再多的荣耀,他没能力消受。与其有朝一日做不成老好人反被皇帝发作,落得晚节不保,倒不如见好就收,跟着柳阁老辞官。他的理由除了柳阁老说的老花眼,还有耳力越来越差——看不清折子、听不清言语,什么官都不适合做。
  皇帝对这一任的首辅、次辅有一定的情分,不觉得他们辞官有什么不好,但不舍也是真的,再三挽留。
  柳阁老与付大学士再三坚持。
  君臣三个足足磨烦了两个月,说了一大堆车轱辘话。皇帝见两人去意已决,终是准奏,在同时循例加封二人为太子太傅,此外,又分别恩封国公爵位。如此,两位两朝臣子致仕不需返乡,世世代代都可留在京城。
  这样一来,原本在内阁排第四的程询,前头只剩了一位礼部尚书。而且,皇帝并没让哪位老臣重返朝堂的意思。——这是礼部尚书没料到的,回过神来,只觉得烧得慌。
  他从没敢想过自己能有成为首辅的一日。本来么,皇帝一直显得很嫌弃礼部,让他入阁的原由,是别的阁员都被打发走了。
  这首辅怎么做?光礼部那些事,皇帝就经常给他脸色看,让他去管别的事,他有心无力。
  这时候递辞呈?晚了。皇帝会认定他不识抬举瞎起哄,也会当即准奏,但一定会让他灰头土脸地回乡种地。
  当官这么多年,可不是为了凄凉的下场。
  思来想去,硬着头皮上吧。反正身后就是皇帝最倚重的程询、董志和,估摸着有什么要紧的事,皇帝只会找他们两个商讨。
  皇帝如今需要的,大概就是他当摆设。过个一二年,找个适当的机会,再辞去首辅这头衔也就是了。
  这一次,礼部尚书真猜对了皇帝的心思。
  就此,二十七岁的程询成为次辅。
  程询踌躇满志。早一年走到更高的位置,便能涉足更多的军国大事,只要依旧谨慎缜密地行事,不愁延缓边关战乱的爆发。
  十几个月之后,礼部尚书等来了一个好机会,自请辞去首辅头衔,想转去潜心修撰几部典籍。皇帝恩准,在别的方面予以恩赏。
  朝堂有了近百年来不曾出过的二十九岁的首辅。
  年过而立的董志和为次辅。
  这一年的修衡、开林十二岁,飞卿十一岁,天赐九岁,薇珑四岁。
  同一年,蒋映雪、徐氏先后生下一女、一子,碧君和孙氏也再次有喜。
  。
  休沐的日子。程询和怡君到后花园散步。
  正是秋日的午后,天高云淡,金风飒飒。
  款冬走到夫妻两个面前禀道:“夫人、老爷,老夫人、老太爷离开侯府之后,去了廖府,说要晚间用膳之后回来。”程询成为首辅之后,下人们就都自动地改了称谓。
  程询颔首说知道了,等款冬退下,他对怡君道:“每回听她们喊我老爷,就觉得自己老了。”
  怡君莞尔,“我不习惯的是他们唤爹娘老夫人、老太爷,明明才五旬左右。”
  程询也笑了,“一样。”
  “有个事儿,你得帮我拿个主意。”怡君说,“薇珑特别喜欢作画,黎王妃要我教她,说过两次了。她现在功底也很扎实,却不知道怎么按部就班地教薇珑。我没什么不乐意的,却怕教不好。”
  “黎王爷早就跟我提过这事儿。”程询道,“只管应下。”
  “这样的话,我又要烦咱家老爷子了。”怡君笑道,“爹教人作画,有具体的章程,连你都比不了——你只会教聪明绝顶的孩子。”
  程询眉眼间笑意更浓,“我承认。老爷子那儿没事,一定眉开眼笑地帮你。”
  “那行,明日我给黎王妃回个准话。”
  “说到作画,我现在拿画笔的时候都很少。”程询引着她走到湖边,“可我答应过你,要做一幅比枫林图更好的画。”
  这样的微末小事,他仍记得。怡君心里暖暖的,与他相形站在岸上,看到一对儿在水中悠然游动的天鹅。
  她刚要说话,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由展目望去。
  修衡、开林、飞卿、天赐、薇珑慢悠悠地走在石子路上。不需想,定是几个小子去黎王府玩儿,回来的时候把薇珑带上了。
  这两年,修衡被人说慢性子的时候越来越多。薇珑虽然还小,却也是凡事都慢条斯理的做派。董飞卿曾经开玩笑,说薇珑是被修衡带的成了这样。
  四个男孩都是薇珑的哥哥,这会儿,修衡领着薇珑的小手,神色柔软,一面走,一面说着什么。
  小小的薇珑身着一袭粉色,娇嫩至极。不知修衡说了什么,引得她绽放出笑靥,现出几颗小白牙,明眸似有星星点点的阳光落入,美丽至极。
  开林、飞卿则一左一右牵着天赐的手,三个人正兴致高昂地讨论着什么,笑容璀璨。
  都是那样漂亮的孩子,走在一起,赏心悦目,令人惊艳。
  怡君转身望着程询侧面的轮廓,微笑道:“这便是最美的画,你已经做到了。你说过的,都做到了。”
  喜乐、圆满、尊荣,都是他带给她的。
  程询转身凝视着她的眼睛,“真这样想?”
  “真的。”他的目光,始终温柔缱绻,经年不改。不论何时,她都愿意沉溺其中。
  程询转头望了孩子们一眼,“因为有你,才有这绝美的画面。”
  “那么,我们要一直并肩同看。”她说。
  “嗯。”温柔的笑意在他唇畔延逸开来。
  怡君问他:“如今,在你心头,还有特别长久的心愿么?”世人眼中,他已走至巅峰,有心翻找,怕都找不到他在仕途、家园的缺憾。
  程询颔首,“有。有最长久的心愿,想永生永世留在这一世。和你。”浮现在心头的,仍是当年那一句:来生款曲见韶容,不负此生倾情。
  怡君深凝了他一眼,是懂得的目光。
  “你呢?”程询问她。
  “我么?”怡君想一想,“白话被你说了,我似乎只能篡改一句词。”
  “哪一句?”
  “来生款曲见韶容。”停一停,她说,“我要见的,是知行。如此,才不辜负此生倾情。”
  程询动容,眸子熠熠生辉,“那么,我们约定,生生世世在一起。”
  “嗯,说定了。”怡君语声清浅,“转世再相逢,我只盼能够多替你分担一些负累,让你心无旁骛地走上仕途,实现抱负。”
  “太辛苦。不准。”
  怡君眼中有了疼惜,“你也知道太辛苦?”外人只知他人前的风光荣耀,谁又知晓他在成婚前后经历过怎样的磨折。
  程询刮一刮她的鼻尖,结束这话题,“走,去跟孩子们说说话。”
  夫妻二人并肩迎向孩子们。
  后记
  天启十六年,朝廷对西部用兵,唐栩挂帅,修衡随父出征,董飞卿不声不响地追随而去。同年,陆开林入锦衣卫。
  修衡凭借对战局与生俱来的敏锐、果敢,屡出奇谋,杀敌素来身先士卒,很快得到将士的拥戴、皇帝的赏识。
  转过年来,修衡在军中任左翼前锋统领,皇帝赐字意航。
  同样得到封赏的董飞卿却谢恩婉拒皇帝好意,始终以修衡贴身护卫的身份留在军中。
  天启十八年,西部战事将至尾声,北部边关又起狼烟,御敌将帅节节败退。皇帝再一次彰显不拘一格识人、用人的气魄,降旨命修衡率三千精锐转战北部,协助主帅排兵布阵。
  修衡战无不胜。
  天启十九年,皇帝换将,命十八岁的少年郎拜帅印统领三军。
  十个月之后,修衡率领两千精锐进入无垠的草原,长途奔袭,生擒敌国可汗。
  举国欢腾。
  战事延缓了两年,提前两年结束。
  天启二十年春日,修衡班师回京献俘,获封三品京卫指挥使司同知,征战让他成长,变得更为敏锐果决内敛,在父亲、恩师提点开解之下,腥风血雨没有给他带来无法摆脱的阴影。
  在军中屡立战功的董飞卿仍旧婉言谢绝皇帝的封赏,理由是志向并非从武,日后会潜心读书、参加科考。
  陆开林在锦衣卫得到舒明达的赏识,这一年官升至四品指挥佥事。
  随后举行的会试之中,柳元逸高中会元,殿试之中,皇帝钦点其为状元郎。
  至此,程询心头再无憾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