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玄幻奇幻>第一氏族> 第1119节

第1119节

  这个疑问方闲、韩树早就有了,张团长一提出来立马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如果五十二团能够在第一场战斗的时候就行动,起义军的伤亡会小上不少,当然,事情也不会像后来那么顺利,毕竟那时候二零零团的战力还很完全。
  问题的关键是,起义军在第一场战斗失利后,其实已经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若不是方闲、韩树、李光北等人立即做出调整,第二波攻势就算发起,也可能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那样的话五十二团想配合都难,还不如在第一场战斗时就举事。
  方闲、韩树等人知道起义军战力有限,魏顾北、张团长更清楚,那他们为何还要冒着风险等?
  没有让方闲、韩树猜测,张团长接着说出了原因:“理由很简单,我们的起义行动需要不留痕迹,看起来十分自然。
  “只有你们的进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十二团的起义才显得顺理成章,瞧着是将士们在战况不利之时自发的行为。
  “如若不然,五十二团的行动看着就会很生硬,战后上面细究起来,便会怀疑那是高位者有意为之,按图索骥之下后患无穷。
  “而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也会妨碍大局,影响后续战争。”
  这番话蕴含的信息量不少,引得方闲、韩树一阵思索。
  在得知五十二团起义是魏顾北直接下令时,他俩就奇怪魏顾北为什么没有留在官东城。既然部下已经成功起义,那么他理应顺势携带这份功劳加入反抗军。
  决定了投靠大晋的魏顾北,还留在秦军中做什么?
  现在张团长刻意提及,五十二团起义需要照顾掩护上层的需要,就让方闲、韩树的更加疑惑。
  魏顾北一个旅级参谋长,离开了五十二团这支老部队,日后想要有大作为已是很难。他明明可以在这场战斗后加入反抗军的,为何要多此一举遮掩自己、继续留在秦国?
  答案只有一个。
  结合张团长最后一句话,方闲与韩树相继想到了那唯一的解释:魏顾北上面还有人!
  魏氏中还有更高位的人要投靠大晋朝廷,且还会筹划更大的行动!
  五十二团想要掩护的,不是魏顾北,而是魏顾北上面的人!正因如此,魏顾北才没有现在加入反抗军。他需要掩护他上面那位大人物!
  “今天能与两位相见,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不过时间紧迫,在下不能多留了,希望日后能在反抗军中相见。”说完该说的话,张团长起身向方闲、韩树告辞。
  此时此刻,这个突兀的举动已是不让方闲、韩树觉得意外。
  既然魏顾北要留在秦军中遮掩他上面的人,那么张团长也需要留在秦军中继续掩护魏顾北。他们要让秦军高层认为五十二团的起义是下面的战士自主为之,团长就不能投靠起义军。
  把张团长送到门口,方闲与韩树看着对方快速离去的背影,俱都精神抖擞。
  一想到后面起义军还能得到来自秦军内部更有力的配合,他们心里就充满斗志胸中不禁饱含希望。
  “你说,魏顾北上面的能是多大的人物?”方闲问韩树。
  韩树寻思着道:“一个哪怕是跟一品楼、国人联合会取得了联系,向赵团长表明了自己投诚意图,依旧让赵团长不敢轻易相信的人,怎么都不可能只是一个师长级的存在吧?”
  魏顾北是旅级军官,他上面的人至少得是师一级的实权人物。
  而如果只是师一级的存在,赵逊还不至于不敢相信对方的投诚。
  方闲笑了一声,长舒一口气:“管他是多大的人物,咱们干猜也猜不出来,总之越大越好,那样对我们越有利,最好是魏崇山!”
  听到魏崇山的名字,韩树摇头失笑。
  他们可以问一问赵逊,不过大概率得不到准确答案,对方的身份越高保密等级就越高,泄密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他们这个级别接触不到顶级机密。
  “无论如何,官东城拿下来了,不仅如此,我们还得到了五十二团,战损得到了弥补不说,实力更上层楼,阶段性的任务已经完成,往后搅乱秦军的整个侧翼就此有了可能!”
  方闲张开双臂意气风发,仿佛又回到了先前风流倜谠的时候。
  说起战损,韩树神色一黯:“若不是李光北的队伍突击六十七旅炮兵阵地有成,为正面进攻部队减轻了压力且震慑了敌人,战事会如何还不好说。”
  方闲敛去脸上笑容,语气沉重:“五十二团三营举事的直接契机,便是六十七旅炮兵阵地‘被毁’,这一战的头功得算在突击队头上。”
  韩树点了点头。
  李光北的尸体已经被找到,肢体分离面目全非,死后依旧双目圆睁,那沸腾的战意像是凝固的火焰,始终刻在他的瞳孔中。
  见韩树神色沉痛,方闲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将先生说过,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皇朝会记住他们的,百姓也不会忘记他们。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他们的意志继续奋战,早一日革新大成,天下就能早一日彻底太平!”
  韩树长吐一口气,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转身走进之前的六十七旅旅部现在的起义军指挥部,一刻不停地开始筹谋起义军接下来的行动。
  第一二六七章 扫平侧翼
  接到官东城大捷的消息时,赵逊长舒一口气,整个人都轻松不少,他笑容满面地赵宁道:
  “之前得到那些家伙效忠朝廷的表态时,我一直担心这是秦国的陷阱,是他们惧怕革新战争,察觉了军中革新力量的存在与发展,想要堵住战争隐患,专门给我们设置的诱饵。
  “如今五十二团如期起义,虽然还不能完全证明那些人的真心,但至少可以看到他们的诚意,往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投诚纳入战略战术的考虑范围内了。”
  赵宁微微颔首,不紧不慢地道:“这件事从一开始,他们就是跟四叔你接触的,如何处理相应情况还是由四叔拿主意吧。”
  赵逊搓了搓手,兴致勃勃,有些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自从年轻的时候遭受暗算,折了修为损了根元,他就失去了晋升王极境的可能,后来虽然在赵宁的感召下重新振作,但实力的限制让他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想要建立万人敬仰、名动天下的大功,体验青史留名的风流,对赵逊而言早就没有希望,这对曾经的胸怀大志的天子骄子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巨大遗憾与不圆满。
  秦国那些人在意图归顺朝廷时,为了隐藏自己不提前暴露,不引起世家大族的警觉,同时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无法接触赵氏那些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的显赫人物。
  别说赵宁、赵七月这样的存在,有元木真、赵玉洁、安德鲁等人时刻盯着,王极境高手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太多人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赵逊这个先前在赵氏负有盛名,现如今却修为不济不受旁人重视,但在赵氏族内份量与影响力都有的人物,便成了对方接触的最佳人选。
  历史的洪流与时代的风云让赵逊在几乎不可能的时候,站在了天下大争的关键位置,一展大丈夫平生抱负、青史留名的机会摆到了眼前,如何能不激动万分?
  “北境战局如何?”平复了一下心境,赵逊问了一个略显突兀的问题。
  “没什么进展。”
  赵宁知道赵逊这么问的用意,回答得很干脆,“草原过于辽阔,我们兵力又有限,天元大军熟悉地方,游击还是他们的老本行,现在他们打定了注意要到处跑,我们实在很难将他们包围聚歼。
  “四叔只管放手施为,兵力上的事我来调度。”
  得到赵宁的保证,赵逊不禁满面红光,哈哈一笑之时每根毛孔都是意气风发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如果局面足够顺利,想要速胜秦国,我至少需要这个数!”
  他伸出了两根手指。
  赵宁报以放心的微笑:“没问题,我能给四叔这个数。”
  干脆利落的对谈后赵逊反而冷静下来,他稍作沉吟,看着赵宁谨慎地道:“他们的诚意虽然体现了出来,但涉及的毕竟只是一个团,决定的只是一个旅,影响的只有官东城一带。
  “对战争全局而言,这个动作并无太大杀伤力。如果这只是一个诱饵,他们的目的依然是给我们布置陷阱,那我们这样大动干戈,是不是有些大意冒进,会因小失大?”
  那些人说是要归顺朝廷,要效忠皇朝,要拥护革新,但现在双方是敌对关系,且大战正在进行,对手说的话岂能随便相信?谁能保证那不是对方别有用心的算计?
  人心隔肚皮,就算是亲兄弟、亲父子,到了这种决定自己根本利益、未来前途、身家性命的关键时候,互相之间都没法完全信任。
  “战争本身就是冒险,做选择从来都是取舍,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些的东西才能让事情继续下去。”
  难题永远都不是相信自己,而是在很多时候你不得不选择相信自身之外的东西,这才是考验分析判断能力的时候,赵宁对此有着丰富经验,“他们有投靠朝廷的理由。
  “无论是从天下大势来说,还是从自身利益衡量,他们都有这么做的出发点。而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这事有值得争取、冒险的价值。”
  说到这赵宁顿了顿,眼神逐渐锐利,声音徐徐拉高,“退一步说,官东城之战就算是个诱饵,也是个足够份量的诱饵。
  “原本完整的河西侧翼防线,因此已经打开了一个缺口,我们有了突破对象,只要往后的行动足够有力,就能循此扯开更大豁口。
  “就算他们想要算计我们,我们也可以将计就计,革新战争怕的从来不是敌人强大有什么算计,而是有没有可以开始的缝隙。
  “只要有,那么星星之火就能燎原。
  “猎人与猎物的关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到底谁是刀俎谁是鱼肉,胜负未到成败未显,此时的人又如何得知?
  “他们要真敢出尔反尔,用起义行动当诱饵,无异于玩火自焚,倘若他们真是这个打算,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革新战争的恐怖!”
  听完赵宁这席话,赵逊抚掌而赞:“正是此理!”
  赵宁来到地图前,望着官东、郃阳、韩城一带陷入思考。
  河西之战要有突破,本来就只能从侧翼找机会,就算没有那些人的配合,特别行动团的行动还是会进行。差别只在于,行动能否成功。
  从先前的战场情况来看,没有赵渡镇的胜利,起义军便没有进攻官东城的力量,而没有五十二团的配合,官东城之战也不会取得大捷。
  对方配合的行为很果断,力度很猛烈。
  正因如此,才有起义军眼下的良好形势。
  这正是对方归顺朝廷的意义。
  如若不然,他们凭什么在未来的天下取得生存资格、一席之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赵宁跟赵逊离开晋州到了作为前线的蒲州,在这里就近指挥河西侧翼的起义军行动,这也标志着起义军的征战成为了全局核心。
  在他俩的布置下,整编为大晋河西军第一师的原方闲大队,开始了对官东城一带残余之敌的清扫。
  驻扎于附近一带的秦军已经被起义军蚕食掉了一个师的力量,在正面战场尚且不及给予强力增援的情况下,残余之敌很快被扫荡干净。
  此役表面上是保卫官东城之战的成果,起义军四面出击声势浩大,实际上出战的只是迷惑秦军的部分力量,第一师主力三个团早早北上,连夜进入郃阳秦军的驻防地盘。
  在此处执行任务的特别行动团第二大队,原本跟此地的秦军处于势均力敌的境地,因为将门世家子弟的悍勇,双方拉锯混战,谁也没能奈何谁。
  第一师三个团进入战场后直接突袭郃阳城,打乱了秦军部署,迫使跟第二大队所率起义军鏖战的秦军主力回撤,又及时运动作战,利用围点打援的策略将其重创。
  最终,两路起义军两面夹击,将郃阳一带的秦军主力彻底击溃,俘获大批俘虏,并趁势夺得郃阳城。
  在第一师的号召与起义战士的感召下,大量秦军战士或被迫或麻木或主动地加入起义军,壮大了起义军的力量。
  随后,第二大队所率兵力并入第一师作战序列,由此,原本拥有五个团左右兵力的第一师,人数充实到九个团,拥有了完整的师级作战力量。
  而秦军则损失了在侧面战场的第二个师级战力。
  河西军第一师并未在郃阳城久留,方闲依照赵宁与赵逊的指示,留下部分力量收拾残局,率领五个团的兵力再度北上,进入韩城秦军的战区。
  在此处执行任务的特别行动团第三大队,汇聚的起义军力量最少,取得的进展最小,只有一千多人的力量,而且进攻行动屡屡受挫,将士伤亡颇大,军心不稳士气低迷,是赵逊最担心的对象。
  在赵逊的既定计划里,如果第三大队遭受秦军主力进击,那就只能带着已有的起义力量撤回河东。
  然而韩城秦军跟郃阳秦军不同,他们没有在最有利的出击时机,果断派遣主力进攻第三大队,反而是慑于起义军颇有声势的行动,选择了最为稳重保守的策略:
  固守待援。
  韩城及其周边地区共同组成的战区内,跟郃阳、官东一样都驻扎着一个师左右的兵力,面对临时组建的只有一千多人的起义军,竟然没有选择进攻。
  要说韩城的秦军不堪,那的确是不堪,但其实没有那么不堪。
  首先,第三大队的行动虽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毕竟在近乎一夜之间的时间内,策反了一千多秦军起义,而且各个分队、小队四面出击,造成了很大的声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