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孙星也知道跟他们说不明白,反正这合资企业,跟他们的国营企业是不一样的,大家现在不了解,以后慢慢的就清楚了。
  前前后后将近一个月左右,动用三四百人,总算在李麦芒回来之前把工厂建好了。
  将近一个月,李麦芒也没回来是有原因的,原市没有卖汽车的,她要坐火车,花费一两天的时间辗转去沪市,在那里买车,然后考驾照。
  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考驾照相对容易些,罗玉书考驾照才叫困难,除了练车,还要背书,书里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养护和维修车辆。
  这也是导致罗玉书没能考下来驾照的最主要原因,半个月的时间,还是有点短了,罗玉书刚勉强把书背下来,实操又是个大坎。
  之后就是开车回来,唯一庆幸的是,新买的车子,又是在这个时候质量相对好的皇冠,这一路上没出什么毛病。
  后来碰到晋省运煤的车队,就跟在他们后面,安全性大大提高。
  回来路上,罗玉书没事就拿书出来看,有时候还会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纠正李麦芒开车的一些小毛病。
  她的这些小毛病都是穿越前开自动挡养成的,换成手动挡还挺不习惯。
  四座的车子,就坐了他们两个人,后排座椅和后备箱里基本上都是李麦芒在沪市买的东西,大多都是吃的和一些日常消耗品。
  买车是因为代步需要,她办厂子,以后肯定需要经常出门谈生意,没个代步车不行。
  洗衣机和电视机买了放在火车上,直发同市,不出意外的话,孙星应该已经派人把东西拉走了。
  等李麦芒好不容易回楼县的时候,工厂已经建好,甚至都被打扫好,就等着机器入厂。
  每天都有人来厂子外面逛逛,就是想看看厂子有没有开始招工。
  最近县里的在外面闲逛的小青年少了很多,大多都听到了有新厂子招工的消息,反正现在也没有别的工作,先做着这个工作,然后再慢慢等家里人退下来呗。
  在这个时间节点,大家都知道不能在外面惹事,被记上肯定是没办法参加招工的。
  李麦芒回到楼县,孙星就迫不及待的要搞开业,早一天开业,他也好早一天放下心里的担子。
  一阵尘土飞扬中,皇冠车停下,李麦芒从车里下来,这一路,除了国道是压的柏油路,其他的地方大多还是土路。
  原本冰蓝色的车,现在成了土褐色,就算是每天擦车,也赶不上尘土附着的速度。
  赶路回来的这段时间,李麦芒发现罗村又有一大片地方成了绿色,可以放置工厂,就知道,这是工厂建成了,她可以重新把工厂换到这块地方。
  “你们可算是回来了,我可是天天数着日子盼着呢,你看,咱们今天就开业?今天开业,明天招工,后天就可以正式开工。”
  放在今天举行剪彩仪式也是为了把招工的消息扩散出去,方便明天在大湾乡招工,县里的三百个个名额是不需要招的,直接按照县里的招工指标来排就行。
  县里很多人手里都是握有招工指标的,就等着有厂子接收他们呢,有的是工人子弟,有的是退伍兵……
  直接按照年份来排,谁不想去,顺位延续到下一个就行。
  现在等着接收的人太多了,暂时还轮不上那些连招工指标都没有的人。
  “会计这类的岗位,我给你推荐几个人,你看合不合适,你要是觉得不合适,自己招人也行。”
  孙星坐上李麦芒的车子,后座还塞着三个县委的人,后面跟着县里的吉普212,上面带上司机坐八个人。
  到了工厂,早就准备好的锣鼓队敲起来,大红花端出来,附近的村民听说消息,也拖家带口的跑过来。
  随着一阵演讲,到了李麦芒的顺序,孙星问她要不要上去演讲。
  乐呵呵听了半天的李麦芒愣了一下,这不就是画大饼吗,面对孙星期待和怂恿的目光,还有台下村民的目光,李麦芒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台了。
  市里派来的记者拿着照相机一顿咔咔照,合资企业在这个年代很少,少到每个都需要报道。
  “父老乡亲们,华国正在飞速觉醒,未来也将一片光明。
  在这片黄土地上,正是有你们,才充满无限的希望,无限的可能,麦芒童车厂虽然只是一个小厂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享誉国际的大品牌!
  今年我们先定一个小目标,把麦芒童车,卖到全国的各个角落……”
  一群人噼里啪啦的鼓掌,孙兴也满脸红光的对身边的人说:“还是外国佬敢吹牛啊。”
  第7章 天上掉下个好工作
  李麦芒是不是吹牛呢?还真不是,这样一条自行车生产线路,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一个月生产四万辆自行车完全不成问题,全年能生产将近五十万辆自行车。
  这个工厂一共安置了四条生产线,年产量可以达到二百万辆。
  而现在的自行车厂大多工序是手工制造的,小厂年产量也就在两三万辆左右,最大的工厂年产量也不过二百万辆,全国自行车年产量在两千万辆左右。
  这个年代,自行车贵是贵,但是很多家庭,尤其是工人家庭,还是买得起的,限制他们的只有产量。
  他们不是没钱买自行车,是拿着钱也买不到自行车。
  晋省有各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生产自行车来说简直不要太方便。
  开业仪式搞的红红火火,罗村的人更是喜出望外,这厂长是李麦芒,那大家这段时间帮忙照顾罗小田能不能优先进厂啊。
  “可拉倒吧,我听说小田在你家的那段时间,你家天天吃玉米面。”
  “胡,胡说,你家才天天吃玉米面呢。”这人着急的辩驳,生怕被李麦芒知道了,自己进不去厂子。
  罗建设拉着罗小田,跟她说,台上正在演讲的那个人就是她姐姐,她在这开了厂子,以后小田不用担心会被别人带走了。
  罗小田还是怯生生的看着台上光芒四射、自信昂扬的李麦芒,那是她从来没见过的女生的样子。
  在她的印象里,女人应该是像奶奶一样,劳苦一辈子,满脸皱纹,佝偻着身子。
  或者是像妈妈和婶婶们那样,勤俭朴素、大大咧咧,在外面的时候,永远要站在最后面。
  只有李麦芒,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精致的面孔,站在台上,被所有人仰望。
  开业仪式结束之后,李麦芒来到罗小田跟前,蹲下身子,八岁的小田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只有一米的样子。
  “你不想离开村子,那我就也在村子里,以后我们就住在厂子里,你就不用担心我是坏人,会把你带走了。”
  罗小田转头看向罗建设,村长爷爷是村子里对她最好的人,她是知道的。
  “去吧。”罗建设松开罗小田的手,让她去李麦芒身边。
  被松开手的罗小田迟疑片刻,然后飞扑进李麦芒怀里,眼泪瞬间落下来,哭着喊姐姐。
  父母去世的这一年里,她一直都在担惊受怕,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家人了,她一直都担心会被村里人当成累赘扔出去。
  现在姐姐终于来找她了,她又有家人了,再也不用担心会被当成累赘扔出去了。
  “别害怕,以后我就是你的亲姐姐,我们就是一家人。”李麦芒抱着罗小田,就像是抱住了小时候的自己。
  工厂开始宣布招工,明天可以来报名,当天报名,当天出结果,只要年轻人,只要大湾乡的人,一百个名额。
  大湾乡的年轻人简直就要疯了,如果说麦芒自行车厂的招工对于楼县的年轻人来说是意外之喜,对于大湾乡的年轻人来说就是天上掉馅饼。
  在那个年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非常大,工作岗位更是完全不流通,农村人在城市里几乎找不到工作,农村本土又没有工作岗位。
  所有农村人除了去地里刨食,顶多也就是养些家禽补贴家用。
  “你说咱孩儿要是进工厂了,这结婚还用愁吗。”
  “想进厂的人海了去了,哪那么容易轮到咱家。”
  “你去求求人啊。”
  当天夜里,很多人都睡不着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麦芒就被外面的吵闹声吵醒。
  换好衣服,从自己卧室出来,推开门就看到院墙外面聚集着一堆男女老少。
  此时厂子还没开门,不过门卫已经被他们吵醒,这时候正在让他们靠后,不要试图冲击大门,报名要等到八点之后,现在先排队。
  排队是不可能排队的,谁都像第一个报名,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在前面报名的,录取几率肯定大于后面报名的。
  门卫也就是这么一说,他还是等着过会儿来人开门之后,自然会有人教他们排队。
  昨天晚上,李麦芒是睡在厂子里的,厂子里现在设备都安装好了,孙兴早就派人过来巡逻,以后这些人也会进厂子的保卫科里。
  “姐姐?”罗小田揉着眼睛,迷迷糊糊的走出来,她昨天晚上也是在工厂宿舍睡的。
  “走,先下去吃饭去。”看看时间,食堂应该已经开了。
  食堂的大师傅原来是在国营工厂干的,后来楼县的那个厂子因为经营不善,处于半倒闭状态,孙星就把他们给拉到自行车厂了。
  刚进食堂,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李麦芒拿着刚买的饭缸,让大师傅给她们两个打饭。
  面疙瘩汤配包子,早餐就得这么吃,李麦芒还特地要了一个水煮蛋,给罗小田吃。
  她还准备买头牛,就算没牛,养头羊也行,方便罗小田每天喝牛奶,她的身高已经严重落后于同龄人了,必须每天肉蛋奶补回来。
  罗小田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埋头苦吃,小小的人,居然吃的比李麦芒还多,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吃下去的。
  吃过饭,孙星他们也过来了,安保们手里拿着棍子,要求所有人排队。
  谁要是不排队,还大吵大闹的,直接就给一棍子,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暴力执法,执法就是执法。
  在这样的强制要求下,很快队伍就拍成两列,不是来报名的都站出去。
  别看来的人多,大多数都是不符合报名要求,只是过来看热闹的。
  大湾乡因为到处是丘陵,村子都比较小,每个村子符合条件的年轻人也就二三十个。
  “尽量多招一些罗村的人,我没回来之前,他们一直照顾着小田,也不容易。”
  李麦芒这么提了,那当然要照顾一下,罗村报名的二十五个人,在排查过都没什么问题之后,全部录取。
  楼县的招工主要靠通知,排名靠前的,有招工指标,但是还没工厂接收的年轻人收到通知后到县委报道。
  大部分人都选择去罗村自行车厂干,毕竟现在想进工厂越来越难,有的人手里捏着招工指标好几年都没工厂接收。
  以前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的开,现在的工厂基本上已经饱和,除非是家里有人退下来,腾出位置,不然很难进去。
  只有几个人,坚定的要等国营工厂:“我才不去外国人的工厂呢,那是资本家的工厂,而且,干不好还要辞退,也太丢人了。”
  他们不去没关系,有的是人去,一个月二十多块,怎么也不少了。
  何多多高中毕业之后,就一直在等工作,有编制的工作不好等,就连代课老师这样的工作也有很多人要做。
  她家没什么关系,家里孩子又多,父母就算是从工厂退下来,也轮不到她去接班,太偏僻的地方,父母又不放心她一个人去。
  这次的合资工厂招工,她本来是没收到通知的,是下午的时候,突然临时通知她,说是前面有人不去了,问她去不去。
  “去,当然要去的。”何多多快速回答。
  等父母回来之后,就告诉父母,她找到工作了,罗村自行车厂,听说,到那里就能分配住房,以后她就住那里了。
  父母有些沉默,她的兄弟姐妹们却高兴的很。
  何多多是家里老四,上头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一家六口人,挤在五十多平的两室一厅里,只能靠拉帘子分隔出私密空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