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节

  这种成果对于空气动力学研究意义重大。
  王浩被招待走进了大厅里,就看到了一大片人,他过去一一握手都握了好半天。
  李建华跟在旁边有点尴尬,“人有点多,是您太受欢迎了。”
  王浩自然不在乎人多,他对于这次讲座非常重视,ns方程的研究已经卡了很久,灵感值‘40’一直都没有增长。
  现在就是好机会啊!
  这里有这么多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专家,还有一些则是偏微分方程研究相关人士,一大群人都听自己的报告,教学效果肯定相当的好。
  他都已经开始期待了。
  所以王浩笑的非常热情,“李总设计,没关系的,我就是希望人越多越好啊,知识就是要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的研究也不想发表,但还是希望能更多的人知道,你们都是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都可以说是伟大的人。”
  “我就是希望,也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把我的研究讲给你们,让你们能做的更好,设计出更好的飞机,提升我们的国-防力量,这对我来说,就是最高兴的事了!”
  这套话说出来,顿时让旁边的人鼓起了掌。
  “王浩教授说的好啊!”
  “听的人越多越好,把知识传给更多的人,看看这种觉悟。”
  “我已经对报告很期待了!”
  “……”
  第一百六十三章 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重大意义,ns方程新突破!
  王浩到沈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是在上午9点钟,而正式开始讲座的时间计划是十点,时间赶的还是比较紧的。
  他和众人寒暄了一番,就到后面去做准备了。
  讲座被安排在了一楼大会议厅。
  会议厅旁边的办公室里,王浩和李建华,赵鑫等人坐在一起,说起了讲座报告的问题。
  上次在西海大学的时候,王浩很认真的做了讲解,结果李建华、赵鑫等人都听不懂。
  李建华对此印象深刻,他委婉的对王浩说道,“王教授,这次能不能讲的更精细一点?你的那个方法实在……”
  “难度太高了!”
  因为知道内容的重要性,他也不要面子了,就说起想让王浩讲的更细一些。
  “放心吧,我会讲的更细一些的。”王浩说道。
  李建华左右看看,也没看到王浩拿出什么东西,有些奇怪的问道,“有什么准备吗?”
  “什么准备?”
  “比如一些资料之类……”李建华稍稍有些担心,因为没有看到任何资料之类,他以为王浩没有任何准备。
  王浩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很有信心的笑道,“都在这里了。”
  在来之前,王浩也想过准备一些资料,但后来就发现根本没有必要。
  崔勋年给的方程组已经足够他练手了,连续完成六组近似解组,在不断的替换转化过程中,可以说对新方法运用纯属。
  这个方法还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一切都已经印在脑子里。
  另外,他只是讲解运用方法而已,让其他人知道怎么去用就可以了,自然不用特别去准备,一切都已经了然于胸。
  不过王浩思考着还是打算有时间写一个总结,分析整个推导的底层逻辑,即便不发表出来,也可以提交保密研究封存一下。
  这可能会对其他人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毕竟他的研究也不敢保证无法被后人超越,甚至说肯定会有后人能够进行超越,或者是对他研究出的方法进行改进。
  如果完全没有相关的推导内容,只是传授求解的方法,就等于没有理论基础的技术应用,不存在任何的改进提升空间。
  王浩思考着说道,“李总设计,你也不用担心,这次讲座,我估计最少要讲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让李建华感到非常惊讶,他以为只是一两个小时的讲座,甚至都没有确定下午还有内容。
  王浩道,“六个小时可能还不太够”,他说的很认真,“虽然不太可能,但我希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听明白。”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李建华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王浩会这么重视讲座。
  有些学者被邀请来讲座,讲座的过程中,根本不理会下面的人是否能听懂,甚至说他们会觉得底下的人都听不懂,才更加证明他的博学。
  这可不是一、两个学者,好多学者都是这样的。
  比如,一些学术交流的报告会上,有些专家上去做报告,也根本不理会有多少人能听懂。
  只要顶级的专家能听懂,能做出个评判就可以了。
  王浩则是宁愿自己多讲一段儿时间,李建华是真的有些被感动了,他发现王浩是真心希望更多人能听懂,而不只是口头上说一说。
  实际上,王浩当然会重视讲座,更多人能听懂,才能够回馈更多的灵感和知识,以便在ns方程的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当然,同时他确实希望更多人能听懂。
  毕竟是自己的研究,传播给更多的人,也算是一种个人的成就了。
  ……
  很快,讲座开始了。
  这次的报告来了很多学者。
  王浩站在会议厅的讲台上,看着台下的人群,感觉有点像是学校的大教室,粗略估计也超过百人。
  过百的人数似乎并不多,但考虑到台下都是顶尖学者,而且好多都是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的专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也少不了,部分人是来凑热闹的。
  在王浩的眼里,李建华这种就属于凑热闹的类型,因为李建华是做飞机整体设计,是带领团队做飞机设计项目的,而不是专业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
  在空气动力学的领域上,他的水平最多比普通博士高一些,甚至可能还赶不上普通的博士,只是对应用研究更了解一些,基础肯定是有不小的缺失。
  台下有好多学者也是类似的情况。
  他们或许是某个方向的专家,但只要不是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不是专门研究、使用相关方程,想要听懂报告就几乎不可能。
  术业有专攻。
  在科学、数学的领域更是如此。
  哪怕是一个顶级的院士,也很难涉及跨领域的内容,甚至非主要研究领域,能力水平赶上一个博士生,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等会场安静下来以后,王浩站在台上,开口说道,“今天,我很荣幸受到李总设计的邀请,来到这里做讲座报告。”
  “这是有关我对偏微分方程、ns方程求解方向的研究报告。”
  “我对于飞机设计不了解,对于空气动力学也没有特别的研究,但我对ns方程,偏微分方程,有一些的个人理解和研究。”
  “李总设计认为,我的研究对于飞机外形设计相关计算很有帮助,所以,我站在了这里。”
  “我想,大家也不是来听客套话的,下面就直接进入主题了。”
  王浩笑着说完就在白板上写下了两行内容,也就是两个标题——《偏微分方程组求取近似解组》以及《替换方程与原方程对比分析修正》。
  “我把研究分成两块内容。前面就是偏微分方程组的求取近似解组的方法,会在上午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我相信多数人都是能够听懂、能够理解的。”
  “后面一个主题是替换方程与原方程的对比分析修正,会在下午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难度相对较高,但也是计算中最重要的部分。”
  “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 分的讲解。”
  “……”
  王浩开始认真讲了起来,他就像是在教学课堂上,表现的很是随意,但讲解却做的非常精细。
  台下的人也认真跟着听。
  他们发现王浩讲的速度很慢,而且只是计算方法的介绍,确实是能很容易能听明白的。
  不过,有些人依旧觉得有些地方晦涩难懂,他们只能用笔做出记录,把结论记下来才能继续跟着听。
  还有些开始没多久就已经听不懂了。
  其中就包括李建华。
  这次再听一遍讲解内容,李建知道自己为什么听不懂了,因为他没有相关的数学基础,或者说,有基础也早就忘记了。
  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讲解的再细致,一些转换的步骤也不可能听懂。
  李建华感觉非常的郁闷,他一直认为自己在空气动力学上,也是有一定研究和理解的,但碰到很专业复杂的问题,即便对方详细的做讲解,他却连听都听不懂的。
  还有些人也很快跟不上了,但跟不上的原因,并不是不能够理解,而是听讲的过程中有些走神,或者和旁人说了句话,再回过神就完全跟不上了。
  他们也忍不住小声问一下其他人,“怎么就到这里了?刚才讲的是什么?那个转换是怎么来的?”
  没有人回答。
  好多人都已经发现,王浩讲解的内容难度很高,但认真听还是能够明白的。
  如果走神一下可就不一样了。
  数学就是这样的。
  一整套逻辑体系中,有一步跟不上,后面也就很难再理解了,但台上的讲座肯定不会停下来,也不会被单独一个人做解释。
  王浩在台上认真做着讲解。
  他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跟上,有些难理解的地方,还连续强调好几次,可还是有些人跟不上,就没什么好办法了。
  他只能不断强调,“如果刚才的地方没有听明白,就记下这个结论,把这个结论当成是定义、公式。”
  这样说完以后才继续。
  整个过程真像是教室里给学生讲课,但根本没有人在意这一点,他们无暇去考虑其他问题,只是跟着认真听。
  不过整体来说,就像是王浩的判断,上午的内容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即便有些地方听不懂,也可以记下结论,跟着继续听。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