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徐光启忙起来的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而熊明遇、王徵、李之藻他们,都上了年岁了,所以武备院的管理,是由宋应星实际负责的。
  “宋卿,朕看你所呈递的奏疏,言红夷大炮的铸造工艺,相比较于从前改良诸多,且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提高不少?”
  在众人的簇拥下,崇祯皇帝朝校场看台走去,边走边说道:“若是铸炮所需材料,包括耗费的银钱,朕都能给你解决的话,月产多少?
  这次你们武备院,算是立下大功了,若我大明军队之中,能多多列装红夷大炮,那野战能力定能提升不少。”
  宋应星微微欠身,边走边说道:“陛下,红夷大炮的铸造工艺,包括火炮的射程和威力,皆能有显著的提升,说来要感谢汤若望他们。
  若非他们所提的意见,以及在此期间的诸多论证,革新了铸造火炮的工艺,想要这般快取得突破,是不现实的。
  若是有着充足的材料,和铸炮所需银钱,依着西山现有的炮厂规模,像陛下要看的红夷大炮,能每月铸造二十门,并提供战时所耗的火药和炮子。”
  对火器火炮的技术,包括生产在内,崇祯皇帝知道的不多,能想到的,他都讲给宋应星他们了。
  至于能否带动大明火器火炮领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升一个层次,那就要看宋应星他们的了。
  相比较于邓玉函、汤若望这些西洋传教士,崇祯皇帝更看重宋应星、焦勖他们,甚至后续培养出的相应人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西洋传教士来华,本身就是带着目的的,除了所谓的传教事业外,还有了解大明的一些别的目的。
  崇祯皇帝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叫来华的传教士,特别是到武备院的传教士,这辈子都别想离开大明了,甚至还有锦衣卫,对他们进行着秘密的监视,防止书信往来,泄露大明的核心机密。
  另外在武备院这边,就一个字,砸银子。
  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火器火炮领域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就是一次次的去试错,总结经验教训。
  这也是为何崇祯皇帝的内帑,现在变得充沛了,可他却一点松懈都不敢有,花银子如流水的地方,太多了。
  一个武备院。
  一个新军。
  仅仅是上述两项,就不敢叫崇祯皇帝有所松懈。
  ‘这便是攻城夺寨的重型火炮了。’
  在众人的陪同下,崇祯皇帝来到这盛放火炮之处,看着通体铜绿的红夷大炮,伸手去摸,手有些凉,心里却思绪万千:‘只是这重型火炮,适合守城,适合攻城,仅从野战方面,形成不了炮火压制。
  通体太大,不适合长途行军,于军中无法形成规模,换弹炮击时间较长,就算是形成规模,也会被敌军骑兵包抄。
  像这样的重型火炮,铸造一定的规模,用于辽前防线固守尚可。
  武备院这边,应多多研制并量产,轻型火炮、中型火炮,且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要有显著的提升。
  也不知道开花弹之事,武备院这边,是否取得较大的成就,仅靠实心弹这一类,还是远远不够的。’
  虽说崇祯皇帝不懂火炮技术,但他却明白性价比,更清楚眼前这款红夷大炮,是否适合长途跋涉的行军。
  崇祯皇帝所考虑的事情,要能在他所缔造的新军序列下,创设成建制的炮兵部队,能在与敌野战之时,给所处军队提供炮火压制,而非是威力很强,但换弹炮击效率慢的这种火炮啊。
  在崇祯皇帝思量之际,一旁的汤若望,介绍着这款火炮:“皇帝陛下,眼前这座铜铸火炮,重达三千斤……”
  对于汤若望来讲,他希望能通过此次检校火炮的性能,赢取大明皇帝的喜爱和支持,这样在武备院这边,能得到更充沛的银子,好叫他钻研更多领域,同时能满足传教的需求,在京城这边,多营造一些教堂。
  一旁的邓玉函、罗雅谷等诸多传教士,神情间皆流露出难掩的激动,只可惜崇祯皇帝此时的思绪,全在如何细化火炮种类,叫他缔造的新军序列下,能创设有战斗力,成建制的火炮部队上。
  第一百三十七章 火炮种类
  “轰……”
  响彻云霄的炮轰声,在这片校场骤响,地面轻微颤抖,一颗炮子,从涌出火焰的炮口飞射,在空中呈抛射线状,不断地向前翻滚着,无数道目光,随着这颗炮子的行进轨迹,向前移动着。
  “砰!!”
  不知过去了多久,炮子怒撞地面,所发出的巨响响起,地面跟着颤动起来,并不断的向四周传递。
  地动山摇。
  真可谓是地动山摇!
  ‘威力还真是够大的。’
  崇祯皇帝举着远望镜,定在红夷大炮炮击之处,看着那形成的大坑,忍受阵阵耳鸣,心里感慨道:
  ‘若是论及攻城拔寨,此炮当属最强,单单是这样的破坏力,即便是京城营建的城墙,恐也支撑不住几次炮击啊。
  不过这一型号的火炮,太过于笨重了,体积过于庞大,不适合在新军过多列装,有一到两门即可。
  否则太浪费人力,后勤补给的压力太大,还影响行军速度。’
  在崇祯皇帝身边所站众人,脸上或多或少,都洋溢着笑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