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节

  最开始,赵里正十分紧张,慢慢的冷静下来,搓了搓手,开始认真答题。
  两年前那会,他认识的字有限,后来铁柱开始正式读书,他老人家认识的字也多起来,但写字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一手字写的有些不好看,不过这是考试,他努力写清楚一些,要是因为字迹潦草而没通过考试,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场考试,里正从大白天考到了夜晚。
  不是因为试卷有多难,而是他需要将字写规整,所以速度很慢很慢。
  魏珂也没有催,继续处理自己手上的公务,反正不管这位赵里正能不能当县丞,都是大河村的一把手,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县令得罪不起。
  时间慢慢过去,夜色渐渐沉了。
  大河村的人众人忙碌了一整天,夜里就闲下来了。
  许多人在大槐树下洗衣服说闲话,时不时往村口望。
  “咋还不回来呢,是不是出啥事了?”
  “铁柱跟着一道去的,这孩子机灵,要是出事了肯定会回来报信。”
  “会不会是没考过,里正叔怕愧对父老乡亲,所以不敢回来了?”
  “是我们对里正叔的期望太高了,他怕我们失望……哎,等会里正叔回来,大家不许问考试的事。”.
  “对,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不许提。”
  村里人互相叮嘱时,主道上响起了车轱辘的声音,很快,赵铁柱赶着马车走进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里正掀开车帘,从车上跳下来,这动作,那是相当的老当益壮。
  他挺起胸膛,背着手走过来,等着村民们询问。
  “里正叔辛苦一天累了吧,这里有一把枣子,吃点吧。”
  “天色不早了,里正叔赶紧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不少事忙活呢。”
  “我得回去看孙子了,走了走了。”
  原本大槐树下几十个人,瞬间一哄而散。
  里正:“???”
  这些人一大早送他去考试,他这么晚回来,不是该问问考试结果吗,走了是几个意思?
  他扭头问,“铁柱,这些人啥情况?”
  赵铁柱挠了挠后脑勺:“他们应该是以为阿爷没考过,不太敢问……”
  “这么简单的考试,咋可能考不过!”里正气的吹胡子瞪眼。
  赵铁柱:“……”
  之前天天在家里唉声叹气怕考不过的人是谁?
  里正冷哼,“一个个的,竟敢小瞧我,你,明天挨家挨户通知他们去咱家喝酒吃饭,必须清清楚楚告诉他们,是因为你阿爷当上县丞了,才办酒宴,嗯,强调一下,是九品县丞,正儿八经的九品官。”
  于是,第二天,全村人,甚至隔壁村的人都知道了,大河村的里正考上了九品县丞,大肆宴请全村人喝酒。
  第621章 捐赠军需物资
  赵里正今年五十多岁,留着短胡子,虽然年龄大,但精神很足。
  这天,他穿着一身九品县丞的官服,头上戴着九品官员专属的乌纱帽,十分有派头的站在门口迎客。
  赵老头子身上穿的是程弯弯从京城带回来的布料做的衣裳,手里拿着去年从湖州买回来的烟斗,脚上穿的也是新鞋子,他将自己最好的一身都套在身上了,可是走到里正面前,还是矮了一截。
  “哈哈哈,老哥,看我这一身咋样?”里正还故意炫耀一番,“一个多月前,魏大人就帮我准备好了官服,瞧瞧,真合身,穿着也舒服。”
  以前每回都是这个老东西嘚瑟炫耀有个厉害的大儿媳,如今,他终于也能炫耀嘚瑟一波了。
  赵老头子吐出一口烟圈:“这衣服好是好,但不如我们家老大媳妇那身四品的官服,那料子才是真的舒服,老弟啊,你要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努力搞政绩,争取也混个四品官当一当,让我好生羡慕一回。”
  这意思是,才区区九品,老子都不稀罕,你要是厉害,咋不去当四品。
  赵里正:“……”
  这小老头,太嚣张了!
  不过他如今身份不一般了,不跟一般人计较。
  里正继续在门口迎客,附近村的里正也都被邀请来了。
  程里正拱手道:“赵里正,恭喜恭喜。”
  赵里正咳了咳开口:“该叫赵县丞了,以后大河村的里正是我大孙子。”
  众里正:“……”
  这个老东西,真的要嘚瑟上天了。
  但人家官大一级,他们没法子反抗,只能规规矩矩改口。
  “赵县丞穿着一身真气派,咱们平安县第一个县丞大人呢。”
  “以后赵县丞去县里当差,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还在过苦日子的里正啊。”
  “我们王家已经被划入大河村了,以后全靠赵县丞罩着了。”
  “……”
  在众人不断的拍马屁下,赵里正毫不意外的喝醉了。
  人活到这个年纪,突然走到了人生巅峰,谁能控制自己激动的心呢?
  醉过之后,赵里正……哦不,该称作赵县丞了,开始正式上任县丞一职,他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魏县令慢慢将大河村改造为一个中等规模的镇子,还有一些改镇的手续,都需要他亲自跑云省湖州那边去办理,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下来的。
  冬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程弯弯库房里的棉花都变成了产品,一部分做成棉质里衣,由外地而来的商人运送到全国各地去售卖。
  而西北那边的商人也给她带来了那边的消息。
  今年的棉花推广之地主要是湖州和西北之地,西北那边光照充足,地理条件极佳,产出的棉花品质极好,一部分被当地政府收购进贡给朝廷,另一部分则是老百姓留着自己做成御寒的衣服被子。
  “西北之地一到十一月份,那北风呼呼的刮,彻骨的冷,当地每年都冻死不少人。”一商人和程弯弯坐着闲聊,“今年有了棉花,而且种的还不少,家家户户都有新衣有棉被,那边的百姓们听说棉花是穗恭人提出推广强制栽种的,最初还有些不情愿,如今,穗恭人这个名号家喻户晓,人人都感恩戴德呢。”
  程弯弯笑起来:“那看来明年的棉花推广会顺利许多。”
  今年是必须全国推广,大山身为掌棉令史,身上的担子那不是一般的重,从秋天开始就在各村各户收集棉种,一天天就没个闲下来的时候。
  “穗恭人的这些棉质里衣卖的也特别好。”这商人眉开眼笑,“这次我来,再要两万件。”
  程弯弯点头,具体细节让言掌柜去洽谈。
  今年共收购棉花两三百万斤,其中一百五十万斤做成了棉质里衣,一百多万件的衣裳听起来多,但有这么多商人前来拿货,最少都是五千件起步,还不到十二月份,所有的棉质里衣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程弯弯和曹氏绣坊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棉质里衣全部制作完毕后,绣坊开始加工厚棉被和冬衣,这是打算送去京城的军需物资。
  北方的冬天冷,要是有战事,朝廷会给军中发放御寒物资,但京城驻军基本上很少参战,那些军中小兵大部分是穷苦人家,全靠一身正气过冬。
  她捐赠抗寒物资,一来是皇帝大方赏赐各种东西,她自然也不能小气,二来,她想给自己立名,走到四品恭人这一步,她已经无法再低调了,既然低调不了,那就努力往上走。
  只有你走到足够高的位置,只有你有足够大的价值,你才永远不会被人拉下马。
  程弯弯顶着寒风去了一趟湖州,去见湖州知府祝大人。
  祝知府正在审案,看到程弯弯过来,加快了审案进度,审完后立即去偏厅。
  “见过祝大人。”程弯弯站起身行了个常礼,她虽然也是四品,但妇人的四品和男子的四品全然不一样,该行礼还是得行礼。
  她笑着道,“突然造访,没有打扰到大人办公吧?”
  “穗恭人什么时候来都行,只要看到穗恭人,就总觉得有好事要来了。”祝知府大笑起来,“坐吧坐吧。”
  他在知府这个位置上也有好几年了,如今虽然有了那么一丢丢的政绩,但其实跟他关系不大,所以他没有升官的可能,他也想学穗恭人一样,随时随地都能搞出大动静,奈何,没有这样的本事。
  “我今年收购了许多棉花,将其中一部分做成军用的冬衣冬被,打算以湖州的名义捐献给朝廷。”她笑着开口道,“从湖州去京城,路上太远了,护送这么多物资,怕是要走上一个月,路上风险太大,还请祝大人好好安排一下。”
  祝知府一脸不敢相信。
  他其实一直有暗暗关注穗恭人的情况,听说穗恭人在帮朝廷试验外国进贡的新物种,除此之外,所有时间都花在生意上,各类生意全面开花,尤其是冬天的棉质里衣,卖的那是相当好,许多商人想进货都没资格……明明可以用棉花赚更多的钱,穗恭人竟然要捐赠给朝廷?
  所以,他一直做不出政绩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格局太小了么?
  见他不说话,程弯弯不由询问:“祝大人是有什么顾忌吗?”
  “不不不,我是感叹穗恭人竟能如此大方。”祝知府开口道,“请问一共是多少物资?”
  她回答道:“我打听过,京城驻守的军人一共是三万余人,所以我准备了六斤冬被和冬衣各三万件。”
  祝知府吸了一口凉气,按这个斤两来算,至少耗费了五十万斤棉花。
  据说今年棉花收购价是二十文钱,那就是一万两银子,这还不算人工费和其他费用……只想默默地说一句,穗恭人不仅有格局,还有钱。
  他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
  还好穗恭人是以湖州名义捐赠,他这个知府也能出点绵薄之力。
  “我先替北方的军人们谢过穗恭人了。”祝知府站起身,“穗恭人放心,这事情就交给我去办了,年底之前一定送到。”
  第622章 第一次分红
  进入腊月后,天气越来越冷。
  大河村就是这样,热的时候热的要命,冷的时候冷的刺骨。
  和去年一样,寒冬之际开始招人来挖藕,待遇也是一样,包吃包住能拿工钱,还能免费得冬衣冬被。
  去年制作藕粉的工人,是家里的婆子和丫环们,忙碌了两个月才将那些藕全都做成藕粉,一个个累的够呛。
  于是今年,程弯弯扩招了一些妇人来进行这项工作。
  藕粉制作在屋子里,还有灶台烧火取暖,工钱和挖藕比起来差不太多,那些妇人们都愿意来干这个活儿。
  这年代,藕算是比较稀奇的物种,制作成藕粉后,就那么小小一盒子,能卖上四五两银子。
  而且据说这是宫廷娘娘们才能吃的珍品,于是市面上很多有钱人的夫人小姐们都会买一些回去尝尝。
  今年的藕塘亩产比去年略高一些,一亩地能出产两千多斤莲藕,一共是四十多万斤,大概能出四万斤的藕粉,一盒子藕粉的量是半斤,也就是说,光是卖藕粉,她就能赚八九万两银子,就算刨除各种人工成本费用,也至少还能落袋七万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