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都市生活>医道通天> 第322节

第322节

  “有办法就行。”威廉微微笑了笑,不过还是有点疑惑:“我对你们的方案还是不太了解,我们家族有许多人做过手术,复发率百分之百,还有的直接残废。”
  “这点不用担心,明天你照样登山。”凌威深知病人自信心的重要性,可以促进病情尽快好转,给了威廉一点鼓励。
  “不可能。”威廉语气坚定,拍了拍膝盖:“我的腿已经无法屈伸,如何登山,除非你是神仙。”
  “我不是神仙,照样可以让你登山。:凌威伸手冲腰间取出一根长长和那个的钢针,针尖不是那种很尖的,而是细微的扁形,如锋利的刀口。
  “你要干什么?“威廉看着长长的钢针,有点害怕。
  “动手术。”凌威晃了晃针,微微一笑:“有点痛,能忍得住吗?”
  “我是军人。”威廉正了正身体,脸色凝重,很硬气但也有担心,毕竟第一次见过如此奇怪的手术。
  凌威弯下腰,用手捏了捏威廉的膝盖,长长的钢针缓缓刺进去,找到一个硬点,手腕微动,威廉的膝盖内发出轻微的咔嚓声,一条连粘的筋被割断。紧接着抽出针,又在别的地方刺一下,一连八针,有点痛,但大多数是酸麻,威廉看着钢针在体内进进出出,一时惊呆了,直到凌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声走走看,他才如梦方醒,下意识在房间内走动几下,紧接着呆了一下,脸上露出一阵惊喜,紧紧拉着凌威:“太神了,太神了,你一定要跟我去一趟英国,我们家族等着你解救出痛苦。”
  第七百三十六章 延寿丸下
  关节连粘是一种常见病,一般都是风湿病引起的,开始红肿疼痛,发热,以后关节四周的结构发生器质性病变,原来固定关节的肌肉不规则增生,进而阻碍关节的正常活动,凌威的手法是用细微的小针刀把那些限制关节运动的肌肉割断,那些肌肉没有什么大的血管,不担心内出血。那些肌肉就像绳索捆绑着关节,绳索割断,关节自然可以活动,长时间处于被限制的状态,一旦恢复自由,就会感觉到无法言语的愉悦。威廉就处于兴奋的状态,他的疾病来自于家族式遗传,家族中大多数人到了中年就会出现这种病变,无论家产多么丰足,都要承受这种苦。而且他们的病和普通关节连粘不同,极容易复发。这次作为英国的领队。除了支援瘟疫,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到中国寻求一种治疗方法。凌威的医术他早有耳闻,但到了疫区一直忙着瘟疫的研究,凌威也没有什么特出的表现,以为只是耳听为虚,有点失望。没想到这几天凌威一鸣惊人,一下子扭转了整个局面,从绝境直奔阳光,短短三天,崔溪镇上空笼罩的悲伤气息一扫而空。瘟疫的解除意味着国外支援组织的使命完成,眼看着就要回国,威廉再次把自己的病放到心上,一大早就来找凌威。
  在威廉的了解和想象中,中医治疗慢性病很厉害,但速度也同样慢,需要一个或几个疗程,他希望有个好的药方带回国,并没有想到根治,不料,凌威一出手就给了他惊喜,短短几分钟就让他的关节运动自如,这只能用神奇两个字来形容。威廉激动得连绅士风度都失去了,有点语无伦次:“凌医师,太好了,我代表我们家族诚心邀请你去英国,解除病患的痛苦,也让我们见识一下中医的伟大神奇之处。”
  “威廉先生,有话慢慢说。”凌威示意威廉坐下,倒一杯茶放在他面前,笑着说道:“我先谢谢您的邀请,有机会一定去,发扬中医,把中医中药推向全世界一直是我的心愿。”
  “你的心愿会实现的,好的东西属于全世界。”威廉还是有点激动,情绪一时难以平息,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
  “威廉先生,这是您服用的药方。”陈海在一旁已经根据威廉的病情开好药方,轻轻放那在威廉面前,细心叮嘱:“一天两剂,连服十五天可以痊愈,不过额过根据你的情况,最好服用一阶段我们现在熬制的药,是根据遗传方面配置的,可以根治。”
  “根治?”威廉语气中露出意外的惊喜:“我马上就要离开中国,你们现在熬制汤药的药方可不可以让我带回去。”
  “很抱歉,威廉先生。”陈海立即摆了摆手:“这个药方配置很复杂,药材选择也很讲究,需要专门的人配置,另外,这种药有特殊功效,我们正打算提炼研究和开发,不大可能外传。”
  “理解,理解。”威廉接连点头。黄金有价药无价,一个好的药方就是无尽的财富,尤其是中药,没有药方化验室无法复制,更具有神秘性。
  “不过,我们研究出胶囊第一个给您寄过去。”凌威看着威廉的膝盖,相对于利用药方专利赚钱,他更看重病人的病情。
  “谢谢。”威廉看着陈海面前的空胶囊:“你们需要多长时间?”
  “还不一定,需要低温萃取技术,目前国内还不过关,高温浓缩会影响药效。”陈海浓眉紧皱:“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低温萃取,我们英国的研究是最先进的,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合作。”威廉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都说英国人是最绅士的,此时他变得彬彬有礼,稳重得体。
  “你们?”凌威和陈海一起疑惑地看着威廉,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和国外合作是最快的捷径,等待国内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毕竟需要时间。
  “怎么,不相信我们的实力还是不信任我。”威廉淡淡微笑着,抬手做了个诚恳的手势:“我能够代表英国来救援就说明了我的地位,另外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是皇室的成员,我不在乎什么金钱,也不在乎什么名誉,我完全是为了发扬医学,诚心希望和你们合作。”
  一个皇室成员,在英国的地位不凡,正如威廉说的那样,名誉和金钱他都拥有,这样的人合作可以省去许多麻烦,他就是个活广告,要不是对凌威的绝对信服,他也不会主动提出合作。凌威和陈海当然知道把握机会,异口同声:“当然可以合作。”
  “好,接下来需要我做什么尽管说。”威廉很爽快:“我会竭尽所能配合。”
  “也不用太麻烦,只要先提供我们一台萃取的机器就可以,大批量生产以后再说。”凌威很慎重,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还不能进入市场,毕竟眼前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一步一步来。”威廉眼中露出赞赏的笑,对于凌威的谦虚很满意,有能力却不骄傲,前途无量。看来这次到中国没有白来,不仅会收获一次合作的机会,为医学做出一点贡献,还能结交凌威这样的朋友,而朋友在他心中是千金难求的。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个本子,快速写了几笔,递给凌威:“这是五十万,先给你们研究,机器马上就运到,我会在中国逗留一段时间,全力配合你。”
  “不是配合我。”凌威摆了摆手你,笑着说道:“威廉先生,我对生意之类一点兴趣都没有,和你配合的只能是保和堂,陈雨轩陈姑娘。”
  “陈雨轩真是福气,遇上你这样的年轻人。”陈海笑着点了点头:“据我说知保和堂是你一手撑起来的,现在又把天大的财富拱手送给了她,可以说,保和堂是你和她两个人的,不知道我那傻师妹在想什么,我要提醒她一下,考虑个人问题了,两个医学天才,珠联璧合。”
  话说的很清楚,凌威处处为保和堂作想,作为保和堂女当家,才貌双全,和凌威很般配。陈海的意思直接可以凑合他们。在他看来凌威是有点意思的,不然和威廉合作走向全世界是巨大的机会,名利双收,凭什么拱手让出。但凌威的本意并没有什么暧昧,完全处于本性,陈雨轩给他发挥医术的机会,报答保和堂在他看来理所当然,也可以说保和堂是他的家。陈海的话他听得清楚,却无法回答什么,有点尴尬地笑了笑。小雪在一旁却一脸不悦,自己现在防着童婉茹还来不及,陈海又提出一个陈雨轩,同样出类拔萃的姑娘,令她有点心慌,急忙打断陈海的话:“你们说了很久,既然要开发药方,应该先要有个好听的名字,现在不是讲究什么炒作吗,先把声名传出去。”
  “小雪说得有道理。”童婉茹有意无意接过小雪的话题:“这种药可以调节免疫力,提高整体素质,延缓生命,根据中医传统和便于推广,我建议就叫延寿丸。”
  “好。”陈海拍了一下手掌:“不愧是醉仙阁的的当家,延寿是说明药方的性质,丸说明是中药浓缩,通俗易懂,很顺口,方便推广。”
  “就这样定了。”凌威轻轻拍了一下桌子:“明天就让陈雨轩过来,商量具体合作事宜。”
  “你干什么?”小雪并不甘心凌威把功劳交给陈雨轩,噘了噘嘴。
  “我现在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凌威看了看墙上的电子钟:“黄思羽正等着研究这次瘟疫的善后,我立即过去,陈师兄你和威廉先生继续研究药方的萃取。”
  凌威回房换了身衣服,和童婉茹一起离开房间,刚刚出了院门,还没有见到黄思羽,一群记者已经围过来,七嘴八舌:“凌医师,听说这次瘟疫治疗你亲自试病,是真的吗?”
  “凌医师,关于这次瘟疫你有什么想法,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如何处理,您可以讲一下吗?”
  “凌医生,你和童阁主经常同进同出,是不是以前就认识,还是临时合作。”
  问话越来越多,令凌威应接不暇,尤其是关于童婉茹的事情,令他非常尴尬。小雪在一旁则紧紧抿着嘴,脸色很难看。历芊芊从一旁缓步走过来,站在小雪身边,有意无意地说道:“小雪,我看童婉茹美如天仙,和凌威站在一起真是天生一对,你看他们笑得多开心。”
  “开心又怎么样,童婉茹快要死了。”小雪狠狠瞪了记者群众的童婉茹一眼。
  “童婉茹生命要结束了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历芊芊眨了眨眼,笑着说道:“小雪,你不会被别人骗了吧,你看童婉茹的样子,活个十年八载没问题。”
  “十年八载,绝对不可能,我随时可以让她死。”小雪握了握拳头。世仇和醋意让她心神不安,有点烦躁。
  “我可什么也没听见。”历芊芊笑得有点神秘,抬手拍了拍小雪的肩膀:“记住,该出手就别手软,夜长梦就多。”
  中医故事
  一、病入膏肓
  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晋国,绐晋景公辨症后为难地说:“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二、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音国)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鸡鸣时突然死去。
  扁鹊问:“已经掩埋了吗·”
  侍从回答说:“还没有。他死了还不过半日哩!”
  扁鹊请求进去看看,并说虢太子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
  侍从睁大了眼睛,怀疑地说:“先生,你该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只听说上古时候的名医俞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若你能象他那样倒差不多。要不然,连小孩儿也不会相信的。”
  扁鹊见侍从不信任自己,很是着急,须知救人要紧哪。他灵机一动,说:“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去看看太子,他的鼻翼一定还在扇动,他的大腿内侧一定还是温暖的”。
  侍从半信半疑地将话告诉了国王。国王十分诧异,忙把扁鹊迎进宫中,痛哭流涕地说:“久闻你医术高明,今日有幸相助。不然,我儿子的命就算完了”。
  扁鹊一面安慰国王,一面让徒弟子阳磨制石针,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药物灸病人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二十来天就康复如初。
  这事很快传遍各地,扁鹊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说:“他就是使死人复活的医生!”
  扁鹊听了,谦逊地笑着说:“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太子患的是‘尸厥’证,本来就没有死,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以后,人们常用“起死回生”这个词来形容医生的高超技艺。有些病家有时为了感谢医生,送上一块“扁鹊再世”的横匾,也是颂扬医生医技高超的意思。
  三、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强调辨证治疗,病证虽,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咸语比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问题。
  四、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
  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入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没几日,田午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对待工作,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也一样,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五、因势利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髌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中医也很强调因势利导,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早在二千多午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六、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制订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个成语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春秋末年,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很器重他。一次,吴王征询伍子胥有什么办法能使吴国强盛起来,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应当由近及远,按计划分步骤做。首先要修好城市的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得既高又坚实;其次应加强战备,充实武库,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无独有偶,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提出一项因地制宜、治理国家的政策,即“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土地膏腴,出产丰富,使人因生活富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这些地区的国家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贫瘠和崎岖难行的多山国家,人民勤奋耐劳,生活俭朴,勇敢善战,他们不易被征服,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他建议立法者考虑不同的地型环境、气候因素来制定恰当的法律。
  中医强调因地制宜治疗疾病。因为不同的地区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当地人们依山陵而居,常处在寒风凛冽之中,多吃牛羊乳汁和动物骨肉,故体格健壮,不易感受外邪,其病多内伤;而东南地区。草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的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易致痈疡,或易致外感。因此,治疗时就应该根据地域不同,区别用药。如同为外感风寒,则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重;而东南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轻,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内经》专设《异法方宜论》一篇,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易患的病种,以及病变和治法特点等。可见,古代中医学家十分重视因地制宜治疗疾病。
  七、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部份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这个医生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生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八、杯弓蛇影
  《晋书乐广传》记载,一天,乐广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从此以后,他忧心忡忡,老是觉得有蛇在腹中蠢蠢欲动,整天疑虑重重,恶心欲吐,最后竟卧床不起。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映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乐广这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病人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乐广称得上是一位“良医”,他懂得怎样去除病人的心病,比一般滥施药物的庸医高明一筹。中医管这种方法叫“祝由”。王冰将祝由解释为“祝说病由”,意为向病人解释病因,让病人打消顾虑,不必用药而病自愈。
  若病人对认定时病因笃信不疑,百般劝说无效,这时不妨先依从病人,再设法打消病人的顾虑。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有类似治验。一位病人诉说她在吃饭时误吞下一条虫子,别人怎么解释也无效。她总觉虫子在腹中作乱,整天不得安宁。病家求张子和诊治。张子开出一帖催吐药方,声称病人服药后虫子必从口中吐出,暗中他告诉病人的贴身丫环,趁病人呕吐之机放入一根红丝线到呕吐物中,哄她虫已吐出。丫环依计而行,病人见吐出的东西里果然有一条虫子,从此再不疑心,心胸也舒畅多了。
  第七百三十七章 事情未了
  记者总是喋喋不休,令人无法招架,一连串的问题。凌威开始回答几个,是关于瘟疫的,他在行,回答也很快。但是,并不因为他的准确回答记者的问题就有所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甚至涉及到他和童婉茹的**,令他无所适从,越支支吾吾记者们追问得越紧越刁钻,凌威也越来越狼狈。记者们又把问题抛给童婉茹,童婉茹比凌威要沉着得多,只是微笑着沉默不语,这样的态度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但却是对付记者最好的方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