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下午上完课后,林冬梅又背着自己的斜挎包到了图书馆。不过她刚进门就遇到了穆余成,他也是背着书包赶来了图书馆。
  “穆同学,下午好!”林冬梅对穆余成的印象不错,于是主动打招呼问道。
  “原来是林冬梅同志啊。”穆余成也打了个招呼。“原来你也喜欢来图书馆啊?”
  “我是最近发现阅览室里很安静,很适合思考和创作。”林冬梅回答道。
  “哦?林冬梅同志原来在这里进行创作啊!很厉害!”穆余成笑着说道。
  “那你呢?你不会是来借小说看吧?”林冬梅有些好奇。
  京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可谓是包揽万物,各色小说自然是不缺的。文学系的学生本来在借阅小说方面就比其他专业要有优势,因为可以多借两本。所以文学系不少学生就沉迷于看小说,毕竟大家在进大学前的娱乐方式实在是太匮乏了。
  “嗯,我是来借《百年孤独》的。”穆余成说道。
  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对于我国当代作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他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几乎算是我国先锋小说流派的师傅。而我国的先锋小说影响力从1980年代一直持续到后世,几乎算是我国当代小说流派中的主流。我国但凡叫的上号的当代作家,多多少少都和先锋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那几个大家,更是先锋派的当家作家。
  “原来穆同学的品味还是如此地新锐呢。”林冬梅颇为认同地说道。
  “莫非林冬梅同志也对马尔克斯感兴趣么?”穆余成有些惊喜地问道。
  林冬梅摇摇头,“我更喜欢存在主义的加缪和萨特,其次就是意识流的普鲁斯特和伍尔芙。当然,我并不讨厌马尔克斯,只是可能没有你那么得喜欢。”
  “抱歉,我没有听过那两位意识流的作家。”穆余成有些脸红地说道。
  “图书馆里应该有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你可以去借阅看看。当然,伍尔芙女士的《达洛维夫人》也非常精彩。不过相较于前两位,伍尔芙女士的风格里也有存在主义的影子。”林冬梅介绍道。
  第432章 首篇小说发表
  林冬梅虽然不像现在的文学青年那么狂热地推崇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但是她对于受其影响的先锋派还是非常欣赏的。
  先锋派的小说虽然在创作手法上经常颠覆传统小说技法,以求达到所谓“非小说”的境地,这让很多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产生距离感。但是先锋派作家那种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理念倒是让林冬梅很喜欢,几乎每个先锋派作家的笔下都有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而他们的小说故事多发生于这个世界。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先锋派小说作家的作品,慢慢地窥见这个世界并进而与这个世界交融。这对读者来说是个非常美妙的体验,因为在精神领域进入全新的世界,进而可以实现自我思想的自由。也难怪说1980年代是我国最为浪漫的一个时代。
  林冬梅也尝试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她的首篇小说就是进入这个世界的钥匙。故事是林冬梅根据前身少女时代所听到一个传说改编而来,林冬梅加入了大量魔幻色彩,这让小说的背景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时代。
  “非常有趣的故事。”负责审稿的编辑看完之后对林冬梅说道。“不过我很好奇,这个故事的原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你是怎么想着这样改编的?”
  林冬梅于是和他说了自己少女时代所听过的那个故事,“我只是觉得故事的内核放到相对现实的背景下也非常契合,但我又不像让人觉得这是一篇现实题材的小说,因此我才保留了传说里的那些比较魔幻的色彩。”
  “这个处理很好!”审稿编辑点头说道,“这种亦真亦幻的故事背景看似削弱了原来的批判色彩,可是再次阅读的时候就会知道这种美化其实更加残忍。冬梅同志,你这篇小说在我这里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还需要经过主编审核和最后编辑会议的决定。”
  “我知道流程的。”林冬梅微笑着点头道,“能够通过初审就已经让我很意外了,我没有想到我的第一篇小说就如此顺利了。”
  “你如果时间方便的话,下个星期可以过来看看。通常情况下,下周的编辑会议就会决定了。”编辑说道。“要是没有时间也没关系,下下周我们也会寄信通知作者们的。”
  林冬梅跟编辑闲聊了一会之后就收拾东西告辞了。
  而此时正在家里边喝茶边听收音机的苟主任接到了一个电话。
  “老苟吧?”电话里的声音非常熟悉,“我祝建国,有个事情要找你打听一下。”
  “老祝啊,你可是有段时间没有找我打牌了啊。”苟主任有些意外地说道。
  “最近有点忙,下次有空。”祝建国没有和苟主任纠结打牌的事情,“你们单位是不是有个叫周晓的副研究员?你没有对他做什么吧?”
  苟主任一愣,立刻问道:“老祝,这人什么背景?居然值得你出面问我?”
  “我就问你有没有对他做什么?你先回答我这个问题。”祝建国说道。
  苟主任想了想,说道:“黄家那边找我,说要我打压下这个周晓。不过目前我还没抓到他的把柄,所以暂时还没有对他做什么。”
  “那就好。”祝建国的语气变得轻松了一些,“你千万别去动他,他家里的关系不简单。”
  祝建国将周晓的父亲及外公外婆的名字说了出来之后,苟主任也惊出一头冷汗。虽然这个周晓家里的背景没有黄家那么显赫,但人家也是“直达天听”的存在。如果自己真的对周晓出手,周晓家要报复的话,估计黄家也只能将自己丢出去。
  该死!家里既然有关系干嘛不说出来?苟主任在心底吐槽了一句。
  “老祝啊,谢谢你了。”苟主任说道,“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了。”
  祝建国说道:“你也别画蛇添足。既然人家不乐意借助家庭背景,你就别让人觉得是沾了光。不过该人家的也别不给,还有一些麻烦你也帮忙挡一下。”
  “我知道了。”苟主任说道。“老祝啊,下次我请你喝酒。”
  第二日,周晓到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苟主任居然站在那主动等候自己。
  “周研究员,我这里有事要找你,麻烦你来下我的办公室。”苟主任微笑着说道。
  周晓顿时有些不理解了,要知道苟主任素来是以不苟言笑的面目示人。据说他除了见领导和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之外,其他人是压根看不到他的笑容。
  带着疑惑的心理,周晓跟着苟主任到了他的办公室。
  “最近你辛苦了。”苟主任给周晓倒了一杯茶,“我看了下你们的工作安排,不知道是谁居然给你安排了一堆和你本职无关的工作。你放心,我已经批评了相关的工作人员。你是我们研究所的研究员,你应该多做一些研究工作。这种日常琐碎工作交给那些后勤人员或助理去做就行了。你看看你以后的工作安排,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
  周晓从苟主任办公室出来之后就拿到了自己的新工作安排表,他发现自己的工作份量居然减少了一半多,而且他还被安排进了研究所的王牌项目组里。
  “老周啊,你不会给那家伙塞钱了吧?”午饭的时候,一个和周晓关系不错的研究院问道,“所里的那个项目不是都要结案了么?居然还将你安排进去,这完全就是去镀金啊!”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晓此时也猜到了大概是周爸爸那边做了什么,但他肯定不会说出去。“我前段时间还被莫名其妙安排了许多琐碎工作,那时也没看你说什么。”
  同事顿时脸红,他之所以问出来无非是羡慕嫉妒恨而已。毕竟能够到这个王牌项目里镀镀金,年底评优的时候自然就更有优势。本来周晓的研究工作在他们副研究员里算是一等一的了,现在又有这样的资历打底,只怕年底提一级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周晓也没有戳破同事的想法,毕竟大家就是同事,犯不着掏心掏肺地装朋友。
  不过周晓还是在晚上回家之前给林冬梅的宿舍打了个电话,将事情都告诉了林冬梅。
  “这应该是你爸爸那边出手了。”林冬梅一针见血地说道,“你得抽空去谢谢他。”
  “我知道了。”周晓其实不想登门的,但是想到总要欠着人情就觉得还是去见个面比较好。“现在你不用担心我了,我这边的事情算是平息了。”
  “我觉得只要那个黄薇还在你们研究所,这事情就没完。”林冬梅提醒道。
  “我会注意她的。”周晓眉头皱了起来。的确,黄薇这个麻烦还没彻底解决呢。
  “对了,我的首篇小说通过初审了,估计最后没有问题。”林冬梅分享了自己的好消息。
  两人隔着话筒互诉衷肠,直到有其他人开始在林冬梅身后排队等着电话。
  “我这边有人在等电话了,我先挂了啊。”林冬梅说道。
  挂断电话后,林冬梅问了下话费。是的,此时哪怕是固定电话也是接听要收费的。
  一周后,林冬梅再去杂志社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稿件已经通过了。
  “这期是赶不上了,下期肯定会安排的。”编辑笑着说道,“你不知道,在编辑会议上,大家都对你的小说是感叹不已。在得知你还在念大学的时候,他们就更惊讶了。”
  “这是老师们的垂爱,算不上什么的。”林冬梅谦虚地说道,“我还要再努力才行。”
  “你有这个态度是好的,不过也不要太妄自菲薄了。”编辑说道,“或许你和那些成名已久的作家之间还有距离,但是在你们这波青年作家里,你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了。——对了,《京城文学》那边有人找到我,说想和你聊聊约稿的事情。”
  “真的啊?”林冬梅有些意外地说道。
  《燕京青年文学》主要是针对京津地区发行,而且基本上都是青年作家们的阵地。但《京城文学》就不同了,这可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杂志。虽然名气不及《收获》、《当代》、《钟山》和《花城》这四大文学期刊,但也绝对是作家们拿得出手的履历。
  “是的。”编辑笑着写了个字条给林冬梅,“这是他的联系方式,他们编辑部就在我们隔壁。你出门自己走过去就行了,我就不送你了。”
  “行,那我现在就过去看看有什么事情吧。”林冬梅说道。
  编辑知道林冬梅内心的焦急,于是笑着挥挥手让林冬梅离开了。
  《燕京青年文学》是作协的刊物,而《京城文学》则是文联的刊物。京城作协和京城文联就在一个地方办公,基本上就是楼上楼下的关系。《燕京青年文学》编辑说在隔壁其实还是说远了,林冬梅出了《燕京青年文学》编辑部,往另一侧走几步就是《京城文学》的编辑部了。
  林冬梅轻轻地敲了敲门,问道:“请问何编辑在么?我是林冬梅。”
  “林冬梅同志?”一个戴着黑边眼镜的中年同志站了起来,“我就是何志。”
  林冬梅点点头便走进了编辑部,她走到何编辑的办公桌边上。
  “请坐!请坐!”何志说道,“不好意思,我们的办公条件有些简陋。”
  “没关系,不是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么?”林冬梅微笑着说道。
  第433章 第一次被约稿
  “冬梅同志,我听《燕京青年文学》那边的编辑同志说,你在考入京城大学之前已经在地方工作十几年了吧?而且还是铁道系统和煤炭系统这样的‘重工业’系统,对么?”何志非常和气地问道,“你放心,我不是想打听你的隐私,而是对你的过去有一些好奇。”
  “没错的。”林冬梅点点头。她也不觉得何志在盘查她的隐私,她的履历在档案里都有记载,真要调查就直接去京城大学那边问问就知道了。“虽然我当年中专毕业后就进入到煤炭系统,后又因为爱人工作调动而进入铁路系统,但我并不是第一线的工人。我最初在煤炭系统里是从事小学教师,后来又去了养殖场;而在铁路系统这边,我一直在招待所上班。”
  “那也是非常丰富的工作经历了。”何志有些高兴地说道,“其实是这样的,我们《京城文学》打算找一些普通工人出身的作者来写一些有关基层工作的小说。冬梅同志,我觉得你非常符合我们的需要,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提供一些作品呢?”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这是林冬梅第一次被编辑约稿。一个作者能被报刊编辑约稿,那就代表他在作者圈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地位,也算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一个肯定。
  “能被《京城文学》约稿当然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但是我不知道你们对稿件的具体要求。”林冬梅有些踌躇地说道,“我要知道你们的要求后才能确定我能不能供稿。”
  约稿虽然是件好事,但是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作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有些人的创作能力其实不差,可真到考试的时候却往往在作文题上发挥失常,那就是因为这些人对于“命题创作”的不适应。有人曾经评价这种“命题创作”其实就是“带着镣铐起舞”,能够跳好的人肯定不简单。
  “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要求,以冬梅同志的过往经历来说就已经符合我们的要求了。当然,如果冬梅同志的作品能够体现一下基层劳动人民的故事就更好了。”何志说道。
  听完了何志的要求,林冬梅大概想了想就知道这应该是自己能够创作的。不过她发现这类小说和自己想写的小说还是有所区别,为了不让人读者觉得自己的风格发生分裂,林冬梅决定换个笔名来提供这个小说。
  从编辑部出来后,林冬梅自然是搭乘公交车回家一趟。随着对学习进度的慢慢适应,林冬梅发现自己开始能抽出时间给自己了。林冬梅对自己的成绩没有太高的要求,保持在第一阵营就足够了。能拿奖学金就拿,拿不到就随缘。对于林冬梅这个“佛系”的态度,班长赵兰兰可是非常不满的。
  “你今天怎么有时间回来?”周晓看到门外的林冬梅,有些惊讶地问道。
  林冬梅抱起从家里冲出来的周冬宁,笑着说道:“慢慢适应后就能调整出时间了。”
  周晓也笑着说道:“那可太好了!你不知道孩子们多想你呢。”
  林冬梅一手抱着周冬宁,另一手牵着周冬平,而周冬安则跟在后面。
  “妈妈今天去哪里了?”周冬宁问道。
  “我今天去《燕京文学青年》杂志社那边了啊。”林冬梅回答道。
  “《燕京文学青年》是什么啊?”周冬宁当然无法理解什么是文学杂志。
  林冬梅说道:“就是刊登了很多故事的一本书,不过那些故事还暂时不适合你们。”
  周冬宁满意地点点头,她没有兴趣再追问下去了。三个孩子里,就属周冬宁对看书的兴趣是最差的。如果是那种连环画,她还有兴趣翻看一下。
  “你的小说过稿了?”周晓有些惊喜地问道。
  林冬梅点点头,“应该是下期就会刊登出来。此外,《京城文学》找我约稿了。”
  “哦,冬梅同志如今在京城文学圈也是小有名气了咯?”周晓半开玩笑地说道。
  “我这连崭露头角都不算,顶多算是初出茅庐而已。”林冬梅谦虚地说道。“对了,你那边的事情解决了么?你父亲那边怎么说的?”
  “事情解决离开。”周晓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应该是他那边帮的忙。”
  林冬梅点点头就没有再追究这个话题了,她知道周晓和他父亲的关系这辈子可能都难和解了。但是现在周晓却还不得不依靠父亲那解决问题,这让他的骄傲有些受挫。
  虽然周晓有些小小的挫折,但是在林冬梅的安抚下倒是很快丢到了一边。
  次日清晨,林冬梅早早起来就洗漱完拎着一个食盒走了。这食盒虽然看上去古风古韵,但实际上算是建国后的仿制作品。食盒里装着林冬梅做的一些小点心,毕竟自己住在京城里,林冬梅还是觉得要给宿舍里的小姐妹带些家里的东西去分享比较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