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其他类型>中医许阳> 中医许阳 第94节

中医许阳 第94节

  张三千嫌弃地看了看这两人,歪着的嘴还撇了撇,这戏演的?多少年前骗女孩子的装逼老套路了?
  许阳又对徐原道:“中脏呢,又可分成阳闭证、阴闭证和脱证。这个阳闭证啊,症状是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促,或痰声如锯,或身热躁动。舌头,苔黄或腻,脉多弦滑而数。而阴闭呢……”
  许阳又一点点把临床上的辩证要点跟徐原回顾了一番。
  徐原也老老实实地记起了笔记。
  说完之后,许阳对徐原道:“刚才已经把辩证的要点告诉你了,你现在会辩证这个患者的病因了吗?”
  徐原在思考。
  许阳则是对张可道:“你先去把药煎下去吧。”
  “好。”张可应了一声,拿着药去厨房了。
  徐原想了一想,问道:“嗯,患者的舌象是……”
  许阳没让他去看张三千的舌象,他直接说道:“舌稍红,苔薄白。”
  “嗯?”徐原微微一怔,这个舌象提示信息可不明显。
  徐原又问起了张三千的症状。
  张三千理都不想理他。
  徐原无奈了。
  病人这么不配合,许阳也有些没辙,他就跟徐原道:“病人就你看见的这些症状,别的症状都没有。另外,患者右手不能动,是右半身不遂。”
  “就这些啊?”徐原一怔。
  许阳点了点头。
  徐原更迷惑了,患者的症状也很不明显,基本上是中风病人的普遍症状,说不清话,行动不利。
  其实这就是治病的难处,虽然教科书上各种症状写的清清楚楚,但是病人生起病来,可不是按照教科书生的。
  徐原想了一会儿道:“嗯……按照患者发病至今的时间来说,已经过了急性期,转入了恢复期。而且患者如果没有别的症状,仅有半身不遂症的话,我觉得可以用补阳还五汤。”
  “半身不遂,多是亏损元气。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可大补其气。其配伍还有活血通络之经药,可以治经脉淤血,应当有效。”
  张三千斜着眼睛看了看徐原,虽然很艰难,但还是翻了个白眼。
  许阳问:“气虚血瘀?何以见得?”
  徐原道:“额……因为患者症状不明显嘛。然后我们叫中风,西医叫脑卒中。一般半身不遂,皆是因为脑中血管梗塞。”
  “因为不通嘛,气为血之帅也,大补其气肯定是正确的,有气统帅血液,其有淤堵之理?然后再加活血化瘀的药,化开脑中淤血,当是有效的。”
  许阳摇头笑了笑。
  徐原当时心里就悬了起来,他问:“许老师,我说的不对吗?”
  许阳道:“典型的西医思维,见淤化瘀,见堵解堵。得亏现在有各种仪器,能照出来患者脑有梗塞,可在古代没有这些仪器,怎么见有淤?”
  “额……”徐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答。
  许阳道:“补阳还五汤,不是不能用,但前提你要辩证患者是不是气虚血瘀,舌象是或为淡紫或有瘀斑,此患者舌象并没有提醒这一点。当诸症不明之时,应当以脉诊为凭。”
  “你有两个错误,第一,在听到患者中风两月,就简单断定其在恢复期。第二,诸症不明之时,不尊脉证,以西医诊断妄下判断。”
  “须知中医治病,心中绝不可有半分先入为主的观念。当牢记仲景指导‘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以后每次治病之前,把这十二字背诵一遍,才可诊治病人。”许阳对徐原来了这么一句。
  “知道了。”徐原闷闷答道。
  张三千翻了翻白眼,歪着嘴低声结结巴巴道:“你……装……装……”
  第120章 续命汤的命运
  许阳对徐原道:“你去给患者诊诊脉。”
  “是。”徐原应了一声,跑到了张三千跟前。
  张三千瞥了瞥徐原,歪着的嘴发出了一声不屑:“切。”
  徐原顿时一怔,这个病人好嚣张啊!
  徐原皱了皱眉,强行压下心中的不适,拿过张三千的手诊起脉来。
  张三千倒是也没乱动,就让他诊脉了。
  张可也出来了。
  半晌后,徐原诊完了双手脉。
  许阳问:“什么脉象?”
  徐原有些犹豫地说:“患者左手脉是浮数之脉吧。”
  许阳则道:“脉诊还需再练练,要仔细。患者左手寸关浮稍紧数。”
  徐原又露出了疑惑之色:“左寸浮,为伤风,紧脉主寒,浮紧之脉,为寒邪在表,应当以辛温解表,发散表邪,宜当汗解法。”
  “还有数脉,数脉又是主热的,患者寒热交杂之证?《伤寒论》中曰,‘脉浮数者,法以汗出而愈。’也是汗法?汗法治中风?”
  听到了这里,张三千终于不再露出不屑之色,反倒是认真地看了许阳一眼。
  而张可则用小迷妹的眼神看许阳。
  张三千看到这一幕,又气不打一处来。
  许阳问道:“那应该用什么方子?”
  徐原小心翼翼地问:“续命汤类啊?”
  许阳好笑道:“干嘛这么不敢确定啊?”
  徐原不敢答。
  许阳问:“是因为现在没几个人敢用续命汤类治中风了吗?”
  徐原尴尬地笑了笑,然后点了点头。
  张可则是在一旁问道:“为什么不敢用啊?”
  许阳道:“这个说起来就长了,在唐宋以前,治疗中风基本上都是用续命汤类,续命汤的话,在《金匮要略》中就有提起,治中风痱,身子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者拘急不得转侧。”
  “后来唐朝孙思邈也将续命汤收录入《备急千金要方》,并且将小续命汤其放在治风剂之首,也列了其他几首续命汤类方子。”
  “孙思邈记载小续命汤可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而呼,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而且孙思邈也说‘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效如神。’所以在唐宋之前,辩证中风,为真中风者,皆是用续命汤。”
  “但是在唐宋之后,内风说和非风说,就开始兴起了,所以祛风之法,渐渐被大家放弃了。”
  “尤其是在金元四大家起来之后,皆是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刘河间主心火暴盛;张从正主肝风内动;李东垣主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则是主痰湿生热。”
  “后世医家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治法也多以平肝潜阳,清热化痰。尤其是张景岳认为中风‘悉由内伤,本无外感。’所以他认为用续命汤是速其危耳。”
  “还有近代的张山雷,骂的就更狠了,他直接说续命汤治中风是不可思议,是侥幸图功。”
  “所以宋之后就渐渐不用续命汤类了,尤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黄、桂枝、附子都有升高血压的弊端,患者已有脑血栓,就更没人敢用了。”
  “虽说宋之后历代来,也有不少医家一直在用续命汤。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就很少了。”
  张可点了点头:“这样啊。”
  许阳接着跟徐原道:“自王清任创出补阳还五汤治中风以来,历代医家好评如潮,但是此方是治气虚血瘀的。”
  “脉象沉弱,或者大而虚者,效果会很不错。可若是脉弦大而数者,就无法见效了。此方还是是治虚的,要学会辩证。”
  徐原认真地点了点头,然后把知识点记了下来。
  许阳再道:“其实我们当代啊,也有不少中医做了小续命汤的对照试验,比如余小平用小续命汤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总有效率96.7%”
  “河南名医张惠五用小续命汤治中风偏枯症88例,总有效率为98.86%。还有……李可老中医……当初因为过于劳累,两年三次中风。也是用的续命汤类治疗自己,效果很好。”
  提到李老的时候,许阳的语气也稍稍沉了一下。李老中风之后,决心为续命汤正名,后来第二次中风的时候,还给许阳寄了重订续命汤的学术资料,好让许阳了解更深一些。
  许阳稍稍整理了一下心情,他道:“刚才患者的脉证已经提示了我们,你刚刚也分析出来了,风寒在表,而且是寒热错杂。”
  “观其脉证之后,就要分析出知犯何逆。分析出来之后,就要随证治之。既然风寒在表,寒热错杂,那自然该通表透里,开门驱邪。”
  “再看小续命汤之方义,麻黄桂枝防风防己可入太阳之经祛风逐湿,以开其表;病邪壅在外面,则里气不宣,所以郁而为热,所以用杏仁利之,黄芩清之。”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以人参补气;芍药、川芎护营而活血;用附子则是可助补药之力,能生阳,又能济麻黄以行表。”
  “所以小续命汤即可辛温发散,又可补益气血。既有寒凉清热,又有温里扶阳,组方非常奇特,但又很巧妙,尤其是对此患者,非常对证。”
  “所以治病啊,一定要尊仲景的十二字法则,心中不可有半分先入为主的观念。牢记这十二字,随证治之,是不会有错的。”
  徐原认真地点了点头,赶紧记笔记。
  张可早就习惯了许阳的强大与神奇了。
  张三千目光中也稍稍带上了错愕。
  徐原记好笔记,他又问:“所以可以用汗法治中风?”
  许阳道:“那是自然的,中医内治八法之中,汗法是排在第一位的,千万不能小看它。《内经》有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皮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孙思邈也说‘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故诸风方中皆有麻黄。’治风邪,用汗法是妥当的。开皮肤腠理,导病邪于表,发汗而解之。”
  徐原点了点头,有恍然大悟之感,感觉就这么一会儿,让他学到很多很多啊。
  然后他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为什么要把门窗都关闭了呀?”
  许阳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都告诉你用小续命汤了,跟你说了半天的孙思邈。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或又如此着。’”
  “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于无风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
  徐原一听这话,顿时尴尬起来了。
  许阳则是摇摇头:“你的理论基础太差了,回去把《千金要方》抄写一遍。”
  “啊?”徐原都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