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盛唐风华> 盛唐风华 第615节

盛唐风华 第615节

  未来还是要面对昔日大隋边关的难题,是把主力部队留下来防御突厥,还是把百姓舍出去任突厥人残害自己守住关键城池要地。
  这两条路其实哪条都走不通。
  主力部队防范突厥,那就还是掉到泥潭里,没办法去争夺天下。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自己的后方残破民心尽失不说,更失去了军粮来源。
  到时候依旧是个败亡局面。
  反倒是徐乐提出的办法,才是唯一解决之道。
  先用一场大捷打残突厥,再威逼他们和自己和谈,这比求人和谈不是强多了?
  至于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是迟早都要付的。
  比较而言的话,还是现在付代价损失小。
  否则一旦形成拉锯战,那代价更加难以估量。
  众人都没了言语,侯君集更是不敢抬头。
  还是屈突通琢磨良久说道:“就算要战,也得从长计议。
  敌军虽然受了些许挫动,依旧是一支难敌劲旅。
  贸然开战只怕胜负难料。
  况且我军如今士气未复并不是决战的最好时机。”
  李世民这时突然开口:“孤倒以为现在是最好的决战时机!乐郎君两次击败突厥,敌兵人心已乱,士气大不如前。
  再者说来,我军士气早已经恢复。
  只要乐郎君在,全军上下便有必胜之心,不管对手是谁都能与他大战三百回合。
  有此精兵何人不可破?
  反观突厥,才是真正的疲兵!他们一路孤军远征人困马乏,况且水土不服人马皆遭疫病。
  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今有了财货,心中便有了牵挂,否则前者火烧军营也不会收到如此奇效。
  我辈只要抱定必死之心,何愁突厥不破?”
  徐乐冷眼旁观,心知屈突通倒也不是怕死,而是还想着保存实力。
  这不光是从军略角度出发,也有着为李世民着想的意思。
  毕竟乱世中军队就是最大本钱,李世民手上控制的精锐部队越多,在朝堂上就越有分量,说出的话也就越容易让人服从。
  从这一点看,屈突通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他已经从一个纯粹的武人,变成了李世民派系的“私人”。
  这也可以看出二郎手段高明,屈突通这种老将八面玲珑,轻易不会态度鲜明的站队某一方面。
  能够让他不顾一切入局,足以证明李世民的本事。
  不过他这说法,还是未免太保守了。
  这也可以看出屈突通确实年事已高,不复少年时的锐气。
  打仗总是想要求稳,而不想要搏命一击。
  这种打法不能说错,但是行军打仗哪能四平八稳?
  战场是变数最大的地方,想得越周全,就越可能因为变数而手忙脚乱。
  真正该做的是设想一个大方向,再为各种变数留出应对空间,其他的就要靠自己的本事为自己拼出一条活路!李世民作为三军主将,他的态度一摆出来,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说道:“即便如此,也不能就这么贸贸然出去开打,总得想个办法。
  这毕竟是军国大事,不能儿戏……“他说话缉间看了一眼徐乐,有些话没好意思说出来。
  在你来之前二郎可不是这样,哪次打仗不是谋定后动?
  哪次不是算计明白才动手?
  怎么你一露面,二郎就也变成了个莽夫,只会闷头开打?
  千军万马交战,又不是个人比武,难道真能带着兵上门骂阵,把人骂出来就厮杀?
  徐乐道:“自然是不能儿戏,不过要想着谋划太久怕也是不能。
  这倒不是我逼着大家出阵,而是突厥人恐怕不会给我们那么多时间。”
  “此言怎讲?”
  “诸公以为只有我们想着和突厥人打?
  我看突厥人多半会主动上门,先向我们邀战。
  毕竟目前看缺粮的是他们,而且接连吃了两个闷亏,突厥人肯定想要把场面找回来。
  他们释放百姓之后为何不把人再抓回来?
  难道是顾及我们扣在手里的那个突厥军将?
  他们可没有这个好心肠。
  之所以不抓人,就是顾及着咱们。
  这也是我说不能闭门死守的原因,我们若是死守,等于把主动权又交了出去,突厥人就可以肆无忌惮抓人,咱们好不容易争取的民心又要失去。
  是以我们现在不是不该谋定后动,而是根本没办法想,只能放开手脚打。
  打到突厥人不敢叫阵,打到突厥人想要防守,那时候才有空暇谋定后动!”
  军帐内又沉默下来。
  众人未必满意徐乐的行事风格,也不一定认同他的观点。
  但是有一点却是不得不承认,就是自己确实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
  不知不觉中,就认为对手该按着自己的想法走,却没想过如果对方不是如此,自己又该怎样。
  自己想谋划,人家不愿也是枉然,最后还是得回到自己最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情况,硬碰硬分输赢。
  李世民点点头:“乐郎君所言甚是,诸公都是武人,也都明白乐郎君的意思。
  咱们武人想事情,还是要按照武人的方法,不要想那么多弯弯绕绕。
  突厥人若是来,咱们就手下见真章。
  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
  他这句话一说,其他人就没了话讲,只能按照主帅吩咐,准备应对突厥人的挑战。
  由于李世民回护的态度鲜明,其他人这时候谁也不敢硬顶着去抗辩,其实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嘴上不说心里并不服气,都觉得李世民和徐乐也有点自以为是。
  不能认为对手都按照自己想法走是对的,但是你们那么想,不也是认为突厥会按照自己的步调行事么?
  何以认定突厥一定会来挑战?
  他们为何就不能撤兵退走,或者形成长期对峙?
  现在争论这个没用,等到几天之后突厥没有人来,到时候再说话也不晚。
  我们承认你徐乐骑战无敌,但是总不能说你兵法韬略也是天下无双。
  若是那样,还有别人走的路么?
  等到时候没有人前来挑战,我们看你如何收场?
  众人存着这样的心思,心照不宣各自去准备。
  不管怎么说,众人都是类似想法,手中有了粮草心里就不慌,长期对峙下去并没有坏处。
  是以该准备交战准备交战,心里却还是想着要以守代攻。
  只不过天不遂人愿,这边粮草还没有完全入库,一名斥候已经飞也似冲入营中,将一个坏消息带入营中:夏县城外五十里处“扬武堡”为金城军所袭,敌方总帅为金城霸王薛举,率领麾下大将宗罗睺、梁胡狼、罗可督并力攻城,守军抵挡不住,已经燃起烽火求救。
  是否发兵,请主公定夺!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射天狼(六十)
  事情发生的太快,就连徐乐都没想到,自己前脚刚说完,后脚居然就应验了。
  本以为突厥人就算进攻,也要过一两天。
  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发动了反击,采取的还是这么一种让人说不出道不明的别扭手段。
  不用看就知道,现在唐军诸将脸色都不好看,心中也没有个决定。
  扬武堡本来是在大业年间修建而成的堡垒,主要是为了便于军队驻扎储备器械。
  一旦突厥南下,这座堡垒就可以起到一个迟滞拖延的作用。
  李渊执掌晋阳期间,也得境内军寨大力修整,是以扬武堡修得很是坚固,也足以担当一个要塞的作用。
  可是现如今守在那里的并不是唐朝正规军,而是乡兵民壮。
  原来在突厥大举入侵时,夏县守军一大部分就已经逃散,剩下拼死抵抗的,也只能猬集城中坚守不出,希望可以等到援军前来救命。
  由于兵力紧张外加上人心不稳,躲在城墙上都不能安心谁还敢出去冒头?
  所以扬武堡就和很多之前修建的堡垒一样,都丢弃掉了。
  这里面既有一部分被突厥控制,另一部分则被结寨自守的百姓利用起来,成为了自己的避难所。
  扬武堡就属于后者。
  官兵抛弃后,一伙本地百姓组织丁壮抢先一步占领了堡垒,又四处招揽流民,现如今已经有了几分气候。
  由于扬武堡本身易守难攻,有没有多少油水可捞,突厥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有的是地方可供劫掠,没必要和这么个守卫森严的堡垒以及里面的守军硬拼。
  没想到今天他们还是动手了,而且一动手就是出动了金城霸王薛举这等人物。
  要知道作为一路诸侯,不管怎办么说,也是有自己的体面。
  像是这种攻击寨堡烧杀抢掠的事情,薛举更多时候自己不露面,只是让手下去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