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功名路(科举) 第35节
见叶寻芳这么说,徐佳不乐意了,多少看出了些叶寻芳不喜欢她靠近的感觉。
她小嘴一撇,眼眶湿润地看着叶寻芳道:“寻芳哥哥,你是不是不喜欢佳儿?”
叶寻芳见不得小姑娘哭,但是他确实又是不喜欢徐佳这样。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要怎么是好。
他算是服了这个一不如意,就哭哭啼啼的小姑娘了。
谁想这会儿正好来了个救星!
只见寻芳清风院门外,叶寻芝穿着一身月白的衣裳,手里拿着几本书,缓缓而来。
此时他在叶寻芳的眼里,简直就是自带光芒的天使!
“寻芝!寻芝!你可来了!”叶寻芳不去理会身边在抽泣的徐佳,立马朝着叶寻芝跑去。
徐佳原本还觉得委屈的,结果叶寻芳这会儿忽然就跑开了,倒将她弄得一愣。
叶寻芝原本安静地走着,忽然听到前方叶寻芳叫他的声音,抬眸一看,却见叶寻芳正急忙忙朝着自己跑来,那眼里还闪着欣喜。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二人有多少年不曾见了,叶寻芳竟从院里跑出来迎接他。
“你做什么?”叶寻芝好笑地看着他,边说着边退后了两步,怕叶寻芳一个不小心扑上来。
“寻芳哥哥!”反应过来的徐佳哭丧着脸,迈着小短腿也跟着叶寻芳跑了过来。
叶寻芝看看叶寻芳,又看看徐佳,不知道他俩究竟什么情况。
徐佳过来才几日,叶寻芝一心只读圣贤书,根本不知道寻芳这边儿的窗外事,所以也就不知道徐佳究竟是谁。
寻芳这会儿并不愿意解释,只想赶紧甩掉徐佳这个小丫头。
“真是不巧了,佳儿,我早跟寻芝有约了,要一起学习,今儿你先回去吧,明儿我有空了再找你玩。”叶寻芳堪堪在叶寻芝面前停下,也看到了叶寻芝脸上好笑的表情。
他身边的人,不止宝儿,怎么连叶寻芝都好看他的笑话呢?
徐佳原本还要闹,结果叶寻芳脸色变得严肃了些,说道:“你快去吧。我这会儿也要学习了,听话!”
见他如此,身边又确实还有一个叶寻芝。不管徐佳再如何任性,也不好再这样纠缠下去,于是继续哭丧着脸,跑走了。
见她跟她身边的丫鬟婆子离开,叶寻芳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44章
“那是谁?”叶寻芝看着徐佳远离的背影, 笑着问寻芳道。
“我们太太的外甥女,叫徐佳。”寻芳垂下头来,说道。
“她跟你很熟?以前没在家里见过她啊, 她为什么缠着你?”叶寻芝对男女之事还很懵懂,也并不曾有喜欢的人,所以疑惑。
况且,这徐佳既然是叶寻芳太太的外甥女, 跟叶寻芳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刚才叶寻芝还听见她一口一个“哥哥”的, 对寻芳叫的甚是亲热, 就更不明白了。
照理说, 既然是寻芳太太家的外甥女, 她应该跟叶寻蕙玩得好才是。
寻芳摇头苦笑:“一朵烂桃花。”
叶寻芳十岁的脸上带着一抹成熟的苦笑,或许是违和了, 惹得叶寻芝笑了一下。
随即, 叶寻芝整理好了情绪, 走到往常跟叶寻芳一起学习的地方坐下,说道:“学习吧。”
叶寻芳见他如此, 也就静下心来坐过去,翻开书本看了起来。
叶寻芝在看书的时候很安静,学习的氛围就好像能传染一样, 在他身边学习,让叶寻芳受益良多。
那日之后,寻芳原本打定主意要躲那徐佳半年的,结果却没想到, 她第二天第三天竟然都没有过来。
她不过来纠缠自己,寻芳就能好好读书了,于是没有多去管顾徐佳的事情, 反正大家都不熟,说关心也未免假了些。
后来寻芳还是照常读书,结果有一日宝儿的丫鬟黄莺过来,说让寻芳常常新茶。
寻芳当下找人煮了茶吃,感觉味道尚可。
“家里上次发的不是这茶,怎么你们姑娘这会儿对茶上心了?”他以为这是叶宝儿自己叫跑腿小厮在外面买的茶。
春困秋乏,黄莺坐在凳子上拿帕子掩了嘴,打了个呵欠。
因寻芳问她,所以打起精神回道:“这哪里是我们姑娘对茶上心呢,这是徐姑娘家的茶,昨儿给了我们姑娘许多。我们姑娘尝着觉得这茶味道清淡,也不苦,说二爷喜欢这种味道的茶,就叫我给你带来尝尝。”
寻芳见她这样说,竟不知道妹妹怎么这么细心,连自己喜欢喝什么样儿的茶她都能观察出来。
但就是不知道,叶宝儿是怎么跟徐佳扯上的关系,竟然还让徐佳送了茶给她喝。
“你们姑娘什么时候跟徐家姑娘扯上关系的?”
黄莺笑道:“二爷不知道,我们姑娘好本事,那日邀请徐姑娘来屋里坐,就说了一会儿子话,徐佳姑娘就将我们姑娘当做亲妹子似的疼了。这段时间天天来我们家,她又是个活泼的性格,我们屋里都因此热闹不少呢。”
寻芳这里听说宝儿跟徐佳聊得好,心里多少清楚,估计宝儿是拿了自己做饵料,这才跟徐佳玩得来的。
毕竟如果她真有人见人爱的本事,也就不至于受到叶珠儿的排挤了。
不过宝儿既然能够哄得住徐佳不常往自己这里跑,况且看黄莺说的,既然徐佳不会在宝儿那里闹事,她们年纪又相仿,能够聊得来那对宝儿来说也是有益的。
所以寻芳没有对她们之间的友谊过问什么,只随着宝儿去了,心里还多感激宝儿,总算能让他多空出些时间来学习了。
于是留了茶叶,送走了黄莺后,寻芳再不担心徐佳常来烦扰自己的事儿了。
埋头苦学到四月,清明前后家里开了一回祠堂,祭祀了先祖。
之后空出了休息的时间,寻芳去了一趟近郊的院子里。
寻芳每次来,都会跟自己的表哥一起过来。这会儿天气凉爽,就是近日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来时路上有些泥泞,这会儿进到院子里倒是好很多了。
刚到院子里,就听到了刷木仓弄棒的声音,听着就知道是俞师父在练武了。
到了院子里头,正好见到人,寻芳的师父见了他,便停下了手里的练习,过来招呼寻芳跟王亨。
王亨带了菜来,想要跟俞鹏一起畅快吃一顿。
俞鹏便叫了儿子俞敏去拿碗筷装菜,趁着这个时间,让寻芳打了一套拳给自己看,指点了他一下,肉菜就很快上来了。
俞鹏藏了好酒,拿出来摆上,酒足饭饱后,又聊了一会儿天,俞鹏便开始教寻芳别的东西。之前学了拳法,如今已经让寻芳上木棍练习了。
学了一通之后,当时就要巩固,这时候俞鹏便叫俞敏陪着寻芳一起练习,他自己跑去跟王亨聊天去。
俞敏比寻芳学得多练习的多,有他指导也就够了。
寻芳练完几套拳,打得浑身出汗,腿脚发酸。没了力气,就去到屋里坐着休息。
院子里不止一个房间,寻芳不好去打扰正在聊得尽兴的师傅跟表哥,于是另外去正房那边儿坐着休息。
俞敏很会照顾人,寻芳都没有吩咐,他就一句话也不说,乖乖地去给寻芳打了一脸盆的水来,因知道寻芳爱干净,所以这毛巾跟脸盆都是专门给他一人留的。
叶寻芳见他这么乖巧,坏心眼儿地说道:“真是贤惠,不知道将来会有个什么样儿女儿家嫁给你,敏哥儿这么会照顾人,你媳妇儿该享福了。”
他这不过是一句调侃,跟俞敏相识也有好几个月了,平日里俞敏内向,在这周围没什么朋友,寻芳自觉他跟俞敏已经玩开了,所以故意跟他玩笑。
结果寻芳刚一说完,俞敏的脸色就不好看起来了。
寻芳打赤膊,背对着人擦身子也没在意这个。
刚擦拭完毕,将衣服套回来,见俞敏一直都没说话,寻芳好奇地转身一看,却发现俞敏已经红了眼眶。
见他要哭的样子,寻芳当场愣在原地。
心想着,这不是吧,俞敏平日里也挺开得起玩笑的啊,怎么今日这么玻璃心,简直比宝儿还要开不起玩笑了。
“怎么了?”寻芳睁大着眼睛,有些不可思议地靠近着俞敏。要真是他伤害了一个纯良小男孩儿的心,那真是罪该万死了。
原本若是别人,寻芳倒不用特别在意,男人么,被人调侃两句又不会掉块肉,况且寻芳也实在没说什么狠话。但是俞敏性格内向,这样性格的人确实挺难叫人招架。
寻芳又猜不透他此刻究竟什么想法,所以特别地关注俞敏的心情。
“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我这是玩笑话,敏哥儿,你别当真啊。”寻芳皱着眉说道。
“芳哥儿。”谁想俞敏啪嗒啪嗒眼泪就掉了下来,抬眸对寻芳说道:“我是不是特没有男子气概?我真是没用,我就是个拖油瓶。”
寻芳见他将话题拐到这个地方,一时觉得莫名其妙:“可是你武功比我好很多啊,你很有用,怎么会没用呢?你究竟在想什么啊?”
怪他神经比较粗,他还是没懂俞敏什么意思。
俞敏见他这么说,摇了摇头,用袖子擦掉了脸上的泪,伸手到衣服里掏出了一本书一样的东西,放到叶寻芳的身前。
寻芳疑惑地朝那书看去,却发现是近期的邸报,这就相当于古代的报纸,只是这东西基本讲的都是官场中的事迹,上面传下话来,能公开的基本都写在这上面。
寻芳看了几眼上面的信息,还是不明白。
俞敏憋着眼泪说道:“这上面说了,今年要开武举。最近不是考科举么,我爹很想去。可是......”
寻芳见他这么说,大概有些了解了。这俞敏大概是以为自己是个拖累了吧。
俞师傅一身本领,不去参加武举,确实有些埋没,况且他自己也是想要去的,他一直持续练武是为了报国,不是跟叶寻芳似的,只为强身健体。
寻芳跟他们父子相处久了,知道俞师傅的志向。
原本他出身是商人,前朝的时候,不允许触犯法律,工商子弟,以及倡优皂吏考试。
本朝有规定,允许工商子弟考科举,但是武举早在二十年前就不许考了。
那会儿武举还没停考,俞师傅就想去考武举,但是他爹不允许,俞师父年纪也还小。
因为家里只有俞师傅一个独子,武举一般从参军的人中选举,这就表示,如果要去考武举,俞先生最简单的路就是得去参军。
试想一下,就是在现代,这样的条件的人家,也不会轻易去让自己唯一的孩子去参军的。
参军是可能会死的,并且条件艰苦,这时候参军的大多都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或者要么就是一些将军家里的子嗣。他们的爹就是军人,他们也就被安排去参军。
俞鹏自幼条件不错,只是因为身体不好才被送去习武吃苦的。他不愁吃不愁穿的,家里又是商户出身,跟军政沾不到半点关系,又是一脉单传,自然他父母是竭尽全力反对他参军。
为了自家能够有继承的血脉,当时俞鹏就没有去参军,乖乖地待在家里,准备长大了娶妻生子。
后来武举就停了没有再继续,俞鹏当时也就断了要去参军的梦,在家娶老婆生孩子。
后来父母见背,妻子也病逝了,只剩下一个孩子和他。俞鹏虽然是个商人后代,但是比起赚钱,还是兵法更吸引他,所以可想而知的,生意也没有做好。
后来就过来投奔亲戚,接下来才遇见了叶寻芳。这会儿好容易落脚,找到了谋生的工作了,日子过得不错,只需将儿子养大即可。
谁想传了这么长时间,这武举总算重新开始了。
俞先生给家里留了后,也算对得起父母了,这时候又燃起了想要去参军的心思,可惜家里的孩子小,俞敏才九岁,俞鹏再次因为家庭而放弃了今年武举。
古来帝王,以文治天下,以武打天下。以武力平定天下之后,便开始重文。
像是本国这样的情况,也算是国泰民安了。所以武力并不受到重视,这武举一开,又不知道能继续多少年,说不定过两年就不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