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其他类型>重生之大建筑师> 第407章 这是好事儿啊

第407章 这是好事儿啊

  “要去南极,首先得有船啊,我记得上海江南造船厂前几年刚给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交付了一艘大型科考船,就是向阳红十号,排水量13000吨,巡航速度20节,主要动力是两台9000匹柴油机,最大航程能达到12000海里,可以搭载两架大型直升机,这艘船只需要稍微改装就能满足前往南极科考的要求!”
  “很好,稍后我就会向东海分局和江南造船厂发函,请他们配合这项工作,对向阳红十号进行改装,但是该怎么改装,咱们得拿个方案出来!”领导点头道。
  向阳红10号考察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79年11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并交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使用。
  曾参加中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其后又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赴南大洋、南极洲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再改建成“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为我国的科研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向阳红十号原本带的直升机恐怕不能满足前往南极的科考任务,我们还需要军队的配合,拿出更好的直升机来!另外,仅仅一艘科考船还不够,需要再安排一艘救生船陪同前往,以备解决科考途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这同样需要军队的帮助。”
  “人员方面,我们需要对口的气候专家、地质专家、生物专家、测绘专家、通讯专家等专业科学家,另外还需要负责建造南极科考站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等等,哦,对了,还需要新闻记者陪同前往,以及海军官兵的支持!根据其他国家探索南极的经验,这支队伍最少也要四百多人!”说完了船只的问题,又有人说起了人员构成。
  “需要什么样的专家,我给他们的单位发公函抽调,有个别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我亲自去请也没问题!至于军队,他们肯定会支持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值得信任的。
  “如果是从上海出发的话,需要越过赤道无风带,好几个台风多发海域,穿越咆哮40度的西风带,德雷克海峡的暗礁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最后我们还缺少在南极严寒海域的航行经验,暴风、严寒、大雪、浮冰、暗礁…….这一路上可谓是艰难重重啊!”
  “我们必须做好所有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船只平安抵达南极;另外在登陆之后,我们还将面对南极的风雪、严寒和冰川,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教训一定要吸取!前往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航海还是登陆,都面临着无数困难。
  “就算上了岸,找到合适的科考站建设地,依旧会面临很多问题,南极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c,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2c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93.2c,最高也只有20c左右,如何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建成可供科考人员生活研究的科考站,这可是个大难题!”
  “我们之前也没有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建造建筑的经验,而且科考站的建设要求要比一般建筑高多了!这些问题都得解决啊!”说完了交通,又有专家聊起了建造问题。
  “建造方面的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如何寻找能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施工的工人,这个我们可以请中建、中铁等建筑单位帮忙,请他们抽调东北、西北、高原等严寒地带出身、对极端寒冷天气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其二则是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问题,我们需要能在南极发电的发电机,能在南极运行的取暖设备,能在南极照常工作的科考仪器…….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能在零下二三十度进行施工的水泥和钢材!这些我们也需要各家科研机构的支持!”
  “你们列个设备清单出来,我给国内各个对口单位发函,让他们帮忙制造这些设备;至于建筑材料的话,我会通知国内各大建筑材料研究机构,看看他们有没有能在南极施工的钢材和水泥,如果有最好,如果没有那就研发。”
  国家如今将在南极建造科考站当成了重要任务,虽然如今国内的经济还很落后,但这种国际大事可不能错过了,尤其南极是如今地球上唯一一片没有主人的大陆了,要是不拿提前在这里做好布置,将来说不定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代价才能挽回。
  “同志们,当年我们的祖先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导致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这次我们不能再错过对南极的探索了!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全力完成这项任务!”领导用如此慷慨激昂的话语为这次会议做了总结。
  然后一封封公函从北京发往国内各个部门,包括上海江南造船厂、国家海洋局、军队方面、中建、中铁以及国内各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等等,清华大学几位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以及几个相关院系和研究所也收到了协助工作的公函。
  清华建筑材料研究所也不例外,一收到公函,凌志远就把研究所几位主要人员叫到一起开会,向他们出示了这份公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发来公函,询问我们有没有能在南极那种极端自然环境下正常施工并能长期保持性能的建筑材料!”
  “国家这是要在南极建造科考站了?”马上就有人联想到了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的?《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的报道。
  “照我说,咱们国家也是应该在南极修建科考站了!要不然每次去开会都受气!不过话说回来,在南极这么冷的地方盖房子,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可不是一般高啊!不管是水泥也很好,钢材也罢,都需要能在零下二三十度,甚至是零下四五十度的环境下长期保持性能。”
  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建筑材料领域的专家,自然知道要做到这一点有多难,“南极可不光是冷啊,还有潮湿以及盐分腐蚀的问题。”
  “钢铁会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原电池反应,从而影响钢材的寿命和性能;水泥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强度易受影响,同时盐分的侵蚀也会降低水泥的强度和使用寿命……要解决这些问题难啊!”当下就有人数出一大堆问题来。
  “正因为困难,才需要我们啊!这次可是全国性的重要任务,如果能解决那怕一个问题,咱们清华建筑材料研究所以后就可以在该领域横着走了!这说明咱们清华建筑材料研究所在这个领域,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全国第一!”凌志远觉得这同样是一个机遇。
  “对,就是这个道理!”受全国第一的鼓舞,大家伙儿都充满了斗志,“赶紧把咱们所里的项目都盘点盘点,看看有那些是能用得上的!”
  “除了这些,还要再好好研究下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发下来的资料,看看有什么建材是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开始研究,但是在相关领域有积累,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的!这种项目也值得研究!”
  “咦,黄爱国和香江华林公司搞得那个特种水泥项目似乎可以在低温条件下正常凝结吧?是不是可以用在这个项目上?”很快就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对啊!这个项目感觉好像就是给南极科考站量身定做的一样!”有人猛地一拍大腿,同时心里涌起一阵儿羡慕,我怎么就没这么好的运气,刚好碰上这种项目?如果他的研究成果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采用的话,那他在业界的名声可就响了!
  “赶紧去把爱国叫进来!让他也参加这次会议!”凌志远也想起来了,赶紧让自己的秘书叫人!
  黄爱国带着一脸的迷茫进到会议室里面,迎接他的是一张张和蔼的笑脸,看得他都有点发虚了,这到底是咋了啊?
  “爱国,来,坐这边!”凌志远亲自起身,把他带到会议桌边坐下,关切地问道,“最近的研究进展怎么样?各项后续实验的反馈如何?给我们说说吧?”
  “尤其是抗低温性能和耐海水腐蚀这两方面的性能,说得越详细越好!”另一位领导在旁边补充道,这两项关键性能将决定黄爱国小组正在研发的这种特种水泥究竟能不能用在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上。
  今天也不是汇报研究进度的时间啊?黄爱国一边在心里嘀咕着,一边开始汇报,“.…..该种水泥在0c~10c低温下使用,早期强度是硅酸盐水泥的5~8倍;在0c~-20c负温下使用,加入少量防冻剂,混凝土入模温度维持在5c以上,则可正常施工;混凝土3~7d强度可达设计标号的70~80%......”
  “在正负温交替情况下施工,对后期强度增长影响不大,实验室200次冻融循环,混凝土强度损失不明显,抗冻标号可达200#以上。”
  “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种水泥对海水、氯盐(nacl、mgcl2)、硫酸盐(na2so4、mgso4、(nh4)2so4)、尤其是它们的复合盐类(mgso4+nacl)等,均具有极好的耐蚀性,耐蚀系数均大于1,明显优于高抗硫硅酸盐水泥和高铝水泥。”
  好好好!要是能达到这种标准,基本可以满足南极科考站的建设需求了!几位领导眼中满是惊喜,这回咱们清华建筑材料研究所要出大风头了!
  “有没有测试过最低能在多少度的低温下使用?”南极平均气温就是零下二十五度,虽然也可以选择在零下二十度以上的天气施工,但应用范围越广,这种水泥在竞争中获胜的希望就越大。
  要知道,这次可是全国所有建筑材料研究结构在一起竞争,万万马虎不得,能多一分准备就能多一分胜算。
  这些数据黄爱国都背熟了,说完抗冻实验和抗腐蚀实验结果,又接着说起了其它数据,“.…..该种水泥具有早强、高强的特点,3天强度相当于同标号硅酸盐水泥的28天强度……在高抗渗性能实验中,该种水泥的水泥石结构较致密,混凝土抗渗性是同标号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2~3倍……”
  这也是好消息,在南极那种极端恶劣环境中,能比其它种类的水泥早点凝固,就能避免很多问题;同时在冰雪中的建筑,对抗渗性能也有很高的要求……黄爱国报出来的多种数据都证明了这种水泥绝对可以用在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上。
  “好!很好!非常好!”他刚刚汇报完毕,凌志远就猛地一拍桌子,照黄爱国目前所说,只要这些数据是真的,甚至不用继续研究,就能直接拿去给南极科考委员会检验了。
  “爱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所里刚刚收到了国家南极科考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的公函……”凌志远把事情说了一遍。
  然后说道,“走,咱们一起去你的实验室,你给我们演示一下这些实验,要是没有问题,我这就给国家南极科考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报上去!”
  “诶!好勒!”黄爱国也意识到,一块大馅饼就这么掉到自己头上了,如果他的研究成果能被国家南极科考站采用,那他就能马上成为该领域的权威。
  于是一行人急匆匆下楼,到了黄爱国的实验室里,开始检测他的实验,黄爱国亲自动手,熟练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实验,实验结果正如同他先前汇报的那样优秀。
  把所有实验都做了两遍,等最后一项实验结果出来,凌志远当即决定,“我这就给他们打报告!哦,对了,爱国,这件事需不需要给那位周女士通报下?她不会反对吧?”
  “应该不会,周经理之前说了,国内的事情她不管,只要不出口就行!”
  “还是说下的好!”凌志远回到办公室,给周雅伦打了个电话。
  周雅伦自然没有反对,然后给林楼汇报了一番,林楼愣了下,还有这种好事儿?项目还没有完全成功,就能应用在国家大型项目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