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山河日月> 山河日月_93

山河日月_93

  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皆被封为贝勒。
  大阿哥与三阿哥跳过贝子贝勒两级,直接就被封为郡王,再往上,便是亲王了,自然受到瞩目。
  胤褆有军功在身,胤祉则以文才见长,都曾受到康熙的称赞,其中又以胤褆这匹“千里驹”为甚。
  之前大阿哥与太子争锋,毕竟名分所在,万事都要低他一头,但现在受封郡王,无疑离太子之位,又更近一层。
  相比之下,其余诸子的受封,倒也就不算太过惹眼了。
  没有人知道康熙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偏偏挑在这个节骨眼上封爵。
  只有胤禩明白,夺嫡的戏码,正要由此上演。
  朝廷六部,除了太子之外,众阿哥几乎每人各掌一部。
  胤褆掌兵部,胤祉掌礼部,胤禛掌户部,胤佑掌工部,胤禩掌吏部,剩下一个五阿哥胤祺,因少涉朝廷政事,没有具体的差事。
  而太子,六部中重要的几部皆被几个兄弟分了,他虽然名分上是储君,但是还不如像胤禩这般牢牢掌握一部权力来得实际。
  胤禩既封了贝勒,也该有自己的府邸,康熙便将四阿哥府旁边一处空置的宅子指给他,又让旧日伺候胤禩的人跟随出宫入侍贝勒府。
  胤禩还未成亲,府中没有女主人当家,便先让高明暂且管着府中上下,四福晋那边也送了几个人过来,这才解了燃眉之急,让他有余力去关心朝堂上的事情。
  至于八旗生计之事,由胤禛接手之后,他又将原先胤禩提的几条方案整理了呈给康熙,经康熙同意,决定实行其中一条,即“京旗回屯”。
  京旗回屯,也就是将驻京的闲散八旗子弟强制迁回大清的龙兴之地——奉天、吉林再往北的黑龙江一带,并将一些无主荒地划给他们,许以种种优惠,让这些人自行开垦。
  这条措施一出来,自然遭到许多人的抵制,能安安稳稳待在京城里享福的,谁乐意到鸟不生蛋的地方去吃苦?
  在北京城里,就算是流落街头去乞讨,也还有定额的八旗钱粮可领,能勉强维持个温饱,要是到了黑龙江那边,只怕死了都回不来。
  但这条法子是经过康熙首肯,由四阿哥胤禛执行的,许多人就算再不乐意,也抗不了旨,霎时间,内城一片哀戚之色,需要迁移的人家,户户如同去送死一般。
  而奉旨的四阿哥,执行起来更是雷厉风行,没有半点情份可讲,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自然用不着去屯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背地里送胤禛一个“冷面阿哥”的称号。
  这边闹得沸沸扬扬,私底下,胤禩却觉得“京旗回屯”,只不过是他所提条陈里面的下策,照长远来看,并不是什么好法子。
  康熙想解决八旗生计,无非是为了改变八旗子弟萎靡不振,风纪败坏的现象,但实际上在胤禩看来,京旗回屯不过是将矛盾转移,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没有任何助益。
  旗人懒散,因为他们有钱粮可领,可以不做事也不会饿死,去了黑龙江,他们照样可以雇些汉民来帮忙开垦,久而久之,依赖性更重,说得危言耸听一些,只怕八旗要就此渐渐没落下去。
  这法子,其实是饮鸩止渴。
  但胤禩也没有办法,八旗不可经商务工,是祖宗家法,许多满人对于改变祖宗家法,都有一种下意识的恐惧,所以上次才会拼了命地反对胤禩的提议,而如今他管着吏部,与这桩事情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他也没有权力置喙。
  唯今之计,只能是平时多与四哥聊聊,让他赞同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以后若有机会实施,也能多一个助力。
  他现在倒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上辈子他这皇帝四哥,需要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换了任何一个人接手了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也不会做得更好了。
  康熙三十六年三月,春暖花开,春闱放榜,与此同时,三年一次的秀女大选也开始了。
  秀女那边,既有良妃打了招呼,胤禩也没去多加过问,他更关注的,是会试的结果。
  上次岑梦如无端被逐出考场,让他心生疑窦,便也使人去查了一番,结果发现乡试时,岑梦如的隔壁号房,正是张宏,而把守那一排号房的小吏,在乡试结束隔天便一改平日节俭,邀了不少同僚在京城最大的酒楼大吃了一顿。
  会试放榜之后又过了几天,被胤禩派去寻那小吏的人回来禀报,说那个人已经暴病身亡。
  胤禩不能不感到奇怪,以岑梦如毫无背景的一个人,张宏想要陷害他,自然是易如反掌,但以他的身份和胆子,似乎又还做不出杀人灭口这样的事情来。
  那个人死了,自然没法再查下去,何况会试殿试接连举行,吏部忙得不可开交,胤禩也无暇顾及其他,只得暂且将此事搁下。
  待过了殿试,名次很快也就一一出来了。
  今科状元叫李蟠,江苏徐州人,殿试时对答如流,深得康熙赏识,当场便钦点为状元,并赞其为“天朝第一人物”。
  而同榜探花叫姜宸英,十多年前因得罪明珠而遭受冷遇,直到今科才得中探花,年龄已届七十,也颇受瞩目。
  “这李蟠倒是个人才。”四阿哥府里,胤禛拿着李蟠殿试时应对的《廷对制策》翻看,边沉吟道。
  沈竹在一旁道:“不若奴才去打听打听,将他招揽过来?”
  胤禛摇摇头:“先不急,皇阿玛既是对他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太子与大哥必会有所动作,看看再说。”
  沈竹眼尖,瞥及那头穿过竹林朝这里而来的人,忙起身拱手:“八爷吉祥。”
  他跟随胤禛不过一两年,起初恃才傲物,还不大将胤禩放在眼里,一直到八旗生计的事情之后,方对这位八阿哥上了心,细想之下,却不能不感到惊异。
  平阳赈灾,八旗生计条陈,无不出自八阿哥之手,前者他为此伤了双眼,却赢得皇上信任,后者虽然不被采纳,却因直言进谏而被皇上赏识,虽然看似得罪了太子,但至今仍好端端地,既没有被打压,也没有被陷害,这岂是一个年方十六的少年所能做到的?
  自己投靠四阿哥,自然希望主子能够出头,而这位与自家主子同时封为贝勒的八阿哥,难道就没有半点自己的心思?
  他忽而又想起从前听说过的,关于这位阿哥幼时与今上对答,说愿为贤王的典故,只觉得自己越发摸不透这个人,但劝诫主子小心的话,却万万不可轻易出口,只因谁人不知四爷与八爷交好,他并不愿平白惹了胤禛的厌烦。
  思忖之间,胤禩已经来到跟前,朝他微微点头:“沈先生也在。”
  又转头对胤禛笑道:“四哥,你有事找我?”
  胤禛颔首,略感奇怪:“你四嫂采杏花做了些酒食,让人给你捎去,怎的你自个儿过来了?”
  话虽如此,眼中却不是不喜悦的。
  沈竹见状,便出声告退。
  亭中余下他们二人。
  “左右无事,便过来瞧瞧。”胤禩笑应着,随手拿起桌上卷宗。“廷对制策?李蟠确实是个人才。”
  胤禛挑眉:“你也看过这篇策论?”
  胤禩点头:“我倒听说过此人年少时的一桩逸事,说是他喜玩鹞鹰,镇日不思进取,家中老父为此愁白头发,后来忽有一日便开了窍,把鹞鹰都摔死了,从此发奋读书,方才有了今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