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明宫小食光> 明宫小食光 第61节

明宫小食光 第61节

  宫外为新闻局的成立忙得团团转,宫内也有一件大事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皇太子册封仪的日期已定,就在三月末。
  因皇太子年纪太小了,犹在襁褓之中,册封仪也随之减省了一些。饶是如此,一来一回也花了小半个时辰。
  除了前朝文武百官朝贺皇太子,内外命妇也要朝贺中宫。
  坐在坤宁宫宝座上,张羡龄多少有些心不在焉,担心寿儿会哭闹。
  直到朝贺完毕,朱祐樘将寿儿抱回来,张羡龄才松了一口气。
  她上前一看,寿儿竟然睡着了,还睡得很香。
  “这小子倒是个胆子大的,以后一定有造化。”朱祐樘声音压得很低,唯恐吵醒了孩子,“方才百官朝贺,我还担心他会吓哭,结果他竟然笑了起来。”
  “笑总比哭好。”张羡龄道,“放到内屋摇篮里,让他好好睡罢,咱们好吃饭。”
  册封礼要戴凤冠穿大礼服,为了防止更衣的情况发生,张羡龄与朱祐樘打早上起就没怎么吃东西,不过略用了些点心,此时早已饥肠辘辘,当下便要膳房进膳。
  不一会儿,一个一个膳盒捧上来。因提前没点菜,所以送上来的多是一些宫里常有的菜品,很丰盛,什么莲子八宝鸭热锅,青笋爆炒鸡,银葵花盒小菜等等。
  丰盛是丰盛,但看着有些腻。
  张羡龄还好,夹了一筷子鸭肉吃,但转头见朱祐樘没怎么动筷,她便问进膳的内侍:“膳房可还有什么清淡一些的点心、粥之类的?累了半日,吃不下油腻腻的东西。”
  膳房内侍心下一惊,立刻回道:“还有香米粥和榆钱糕。”
  “榆钱糕?”张羡龄还没吃过这个,问,“是怎么做的?”
  “春日新摘的榆钱,合以糖面,蒸制而成。”
  听着倒不错,张羡龄点点头:“就拿榆钱糕和清粥过来。”
  少顷,膳桌上便多了一味榆钱糕和一大钵清粥。
  那榆钱糕乃是白绿相间的颜色,瞧着就极其清爽,更有一种榆钱的草木清香。朱祐樘这才愿意动筷子,吃些榆钱糕,喝几口清粥。
  看来以后这些典仪过后,要常常让膳房备些清粥小菜才好,张羡龄将这事记在了心里。
  隔日,朱祐樘用过早膳去上朝,张羡龄便命梅香去和膳房田公公说了此事。
  用过早膳,寿儿还没醒,今日不必去清宁宫仁寿宫请安,六尚女官又是午后再来回事,因此张羡龄一时间倒闲下来。她索性卧在蒹葭堂里,翻宫报看,专门挑后头的故事看。
  看了一会儿,帘外文瑞康向她请安:“娘娘容禀,有张家的消息。”
  张羡龄有些纳罕,张家有什么要紧事,还得通传到内廷来?
  “什么事?”
  “寿宁伯之妾汤氏亡故。”
  汤氏?张羡龄想了一会儿,才记起这一位是谁,是张峦的小妾,安静的像影子似得,只有给张羡龄打帘子的时候有些许存在感。
  汤姨娘的事,与张羡龄关系不大,从前接触的又少,因此如今人没了,她也难过不到哪里去,只是有些惋惜,叹红颜薄命。若是她记得不错,这汤姨娘比娘亲金淑还要小七岁呢,结果如今便去世了。
  等金淑来了坤宁宫,张羡龄便把汤姨娘病故之事说给她听。
  金淑扶着椅子缓缓坐下,静了好一会儿,才叹息了一声:“离家前,她还向我请安来着,没想到,那竟然是最后一面。”
  “世事无常。”张羡龄道,“不过她骤然离世,家中想必暂时也无料理家事的人,我想父亲的意思,是想让娘回去。”
  金淑点点头:“确实得回去,你和小爷我如今是一点不担心了,只是鹤哥儿还没成婚,延哥儿还小,我得回去照看着。”
  她低垂着眼眸,慢慢转起手腕上的翡翠镯,忽然道:“大姐儿啊,娘想求你一件事。”
  “怎么了?”
  金淑有些难为情,轻声道:“你汤姨娘膝下无一儿半女,又是妾室,若按常理,连牌位都进不了家祠,没有香火供奉。倘若……倘若能给她追封个名头,就是一个七品孺人也好,至少到了阴司里,也不会受小鬼们刁难。”
  张羡龄闻言一愣。
  金淑连忙补充道:“当然,要是太过为难就算了。”
  “那倒不是。”张羡龄见无外人,便道,“我以为,娘亲很讨厌汤姨娘呢。毕竟,当年若是没有汤姨娘,您与父亲也不至于生出这样大的嫌隙。”
  金淑轻轻摇了摇头,鬓边钗环悉悉邃邃的响。
  “没有汤姨娘,也会赵姨娘,李姨娘,根子不在她身上。”
  说句心里话,当年汤姨娘初进门的时候,金淑恨之欲死,心想要不是这个贱人,张峦怎么会背弃山盟海誓。
  她曾经也寻过一个由头,狠狠的罚了汤姨娘一回,让她在庭外跪了一整夜。
  张峦从庭前过去,看都没看跪着的汤姨娘一眼,径直回了书房。
  反倒是金淑内心有些焦躁不安,卧在榻上辗转反侧,很久都未能入眠。
  第二日清晨,汤姨娘罚跪完,人也病倒了,烧得很厉害。
  金淑过意不去,请了大夫,给汤姨娘看病。大夫诊脉的时候,汤姨娘仍是迷迷糊糊的,边哭边喊娘。
  这使得金淑越发自责,觉得自己过分了。说到底,汤姨娘也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被家人卖了的女孩子。
  汤姨娘昏迷了整整一日,金淑就陪了整整一日,倒是张峦一直没见人影。
  过了几日,汤姨娘身子好了一些,在金淑面前是十二分的恭敬,甚至有些畏惧。
  金淑寻了机会,试探着同张峦提起:“之所以要汤姨娘罚跪,是因为她失手砸碎了我一根玉镯。哎,说起来也是我的不是,毕竟人比玉镯重要,所幸她如今大好了,不然我非得日日给她烧香才能心安。”
  张峦敷衍的应了一声,将手中的书翻了一页:“你是妻,她是妾,立规矩是应当的。”
  他这话说出来,金淑觉得自己应当安心,可是她越想越觉得茫然。前些天张峦高兴起来,也曾执着汤姨娘的手,教她写字。那时的情意绵绵,难道是假的么?还是说从头到尾,在他眼里,汤姨娘只是一个玩物?
  不能再想下去了,金淑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自己,家中无宠妾灭妻之事,这样就很好。
  一年年下来,她生了鹤哥儿,又生了延哥儿。张峦再没到汤姨娘屋里歇过几回。
  汤姨娘也从来不争不抢,金淑需要她帮忙料理些家事,她便帮忙;金淑不提,她就每日为金淑打帘子,安安分分的。
  金淑情绪有些低落,抬眸看向女儿:“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说到底,大家都不容易。”
  张羡龄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娘放心,我夜里就同万岁爷提这事,看能不能为汤姨娘请封。”
  夜里,张羡龄同朱祐樘说了汤姨娘的事,问:“若是追封汤氏为孺人,不知合不合规矩。”
  “这倒没什么,一个最末等的外命妇头衔,封了就封了。”朱祐樘道。
  追封汤氏为孺人的旨意很快便下来了,像是落尽海里的一滴水,一点波澜都没有。
  金淑听了这道旨意,倒是稍稍心安了些,四月方至,她便收拾行囊出宫。
  来的时候,金淑带了许多东西,一半是给外孙用的,一半是给女儿用的。如今回家去,原以为会轻松一些,谁知张羡龄又给她添了许多东西。
  “这是御马监演武用的偃月刀,没开刃,就是舞着好玩,可以带回去给鹤哥儿玩。这是造办处让画师新出的一套绘本,延哥儿应该喜欢看。父亲喜欢品茶,这两盒是打包好的贡茶,放了几种茶叶。这些呢,是我看娘在宫里时吃得较多的几种点心,可以带着路上吃。”
  金淑笑道:“这么多东西,我可算是满载而归了。”
  “左右有马车放东西呢,何况也不值钱,算是女儿的一点心意。”张羡龄挽着她的胳膊道,“娘这一去,又不知道要几时才能见面了。”
  “都做娘的人了,还跟小女孩似的。”金淑拍了拍她的手,“你啊,要照顾好万岁爷,照顾好寿儿,但更要照顾好自己,知道吗?”
  “知道的。”
  金淑叮嘱了几句,坐上马车。马车辘辘,渐渐远了紫禁城。
  作者有话要说: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出自白居易《太行路》
  第80章
  清明时节, 连着下了几日的雨。
  张羡龄到乐志斋给公主们上格物课,放学前的最后一堂课, 雨声一直没停,像给张羡龄伴奏一样。
  课上完了,人没法走,窗外的雨越发大了,密密仄仄的将天地连在一起。
  这样大的雨,又有风,并不是规规矩矩的直直的落下, 而是斜着落雨, 因此纵有伞,也不敢往外走, 怕雨打湿了衣裳。
  张羡龄倒也不急,索性开了一扇窗, 同三位公主坐在一起, 共听雨声。
  有些雨丝飘进来,打在窗台处, 使漆的颜色看起来更深些。
  德清公主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张羡龄闲聊:“这半个月总是陆陆续续的下雨, 就没见放晴。”
  “清明前,总得下一场雨的。”张羡龄道。
  闲着也是闲着, 德清公主忽然心血来潮:“看这架势, 一时半会儿雨停不了。不然咱们做一个扫晴娘?”
  仁和公主掩袖笑道:“你都快及笄了, 还做扫晴娘?”
  “就是好久没做了,才想玩嘛。”德清公主双手合十,一副哀求的样子,“大姐姐就当陪我玩一会儿。”
  光是撒娇怕打动不了仁和公主,德清公主又去拉拢永康公主:“二姐姐, 你说好不好?”
  永康公主自然是不会反对的:“都行。”
  张羡龄坐在一旁看着,插嘴问:“扫晴娘是什么?”
  “咦,嫂嫂之前在家中没做过么?”德清公主解释道,“每逢阴雨连绵的天气,闺中小女孩便剪纸为人,将其悬于门之左侧,这便是扫晴娘了。”
  听着倒是和后世日本所谓的晴天娃娃有些像,原来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风俗么?张羡龄来了兴趣,起身道:“那咱们就动手做一做扫晴娘,要什么材料呢?”
  “白纸、红纸、绿纸,还有一把剪子。”德清公主当即唤宫人去取材料。乐志斋是做学堂之用,各类的纸笔是齐全的,不一会儿,宫人就把东西拿过来了。
  德清公主给大家分工:“大姐姐剪头,二姐姐剪头,我剪衣裳。”
  她许久没剪扫晴娘了,先用一张白纸练了练手,而后才拿起一张红纸,正式开始剪扫晴娘。
  三姐妹拿着剪子,咔嚓咔嚓的剪。张羡龄也没闲着,瞧瞧这个,又望望那个,格外好奇。
  德清公主剪扫晴娘的时候,还哼着一曲轻快的小调。张羡龄凝神去听,只闻歌词唱的是:
  “扫晴娘,腰身可喜好衣裳,便将云雾先除荡。尽力掀扬,扫晴天万里长。打麦场,农夫望,归来相谢救民荒,佳名百世芳。”1
  不多时,扫晴娘的各个部分就做好了,白纸剪成了扫晴娘的头,红纸裁作衣裳,还有一把朝天指着的小扫帚。用胶将各部分拼在一起,就是一个身着红衣,手握扫帚去扫雨的扫晴娘了。
  扫晴娘做好之后,宫人又拿过来一根翠绿的细竹竿。
  德清公主将扫晴娘拴在竹竿上头,兴冲冲地道:“咱们把扫晴娘放到门左。”
  放好之后,德清公主诚恳的祈求天晴:“扫晴娘快快让天放晴罢,清明的时候我还想荡秋千玩呢,要是一直下雨,就没法荡秋千了。”
  仁和公主笑她:“我说呢,你怎么想着做扫晴娘了,原来是想玩荡秋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