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梦回客家之秦乡> 第一百七十一章 潮湿房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潮湿房屋

  抗旱的成功,有充足粮食保障,吸引周边几个县的人口向龙川县迁移,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劳动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各乡之间商业贸易的需求日趋明显,李唐山和赵佗又烦心打造水上贸易的问题,陆上的路开发成本太高,水上运输成本非常低。
  淳于意和赵仲正推广基本卫生的知识,李唐山并担心基础的防疫系统的建立。
  赵佗越来越重视吕嘉,闲下来的李唐山和梅娟在自己的大堂里喝茶。梅县石坑绿茶是李唐山以前最喜欢喝的,李唐山让齐昌乡长雷开先帮忙采野生茶,这时候石坑地区还是一片林丛,只是少量百越人活动在这个地方,这里面绿茶更天然有机。
  吕端从内院出来,满脸忧色,梅娟问道:“吕端,什么事情让你满脸愁容?”
  吕端满脸忧色说:“母亲,最近身材不好!”
  李唐山担心对着吕端问:“严重不严重?你去请淳大夫过来?,我先去看一下?”
  梅娟放下茶杯跟李唐山一起去内院去,一走进赵曼房间,一股扑鼻而来,窗门紧闭。李唐山对梅娟:“老婆,你去把窗门打开通通气。”
  赵曼见李唐山和梅娟来看自己,连忙起身外接,李唐山连忙摆手让她躺在床上,李唐山皱眉头说:“老婆,你这个房间以前不会这潮湿的?”
  赵曼道:“以前挺干燥,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这变得这么潮湿,我以为过几天就好了!”
  淳于意气勿勿忙忙跟吕端赶回来,认真检查赵曼的病情,转身对李唐山他们说:“不用担心,我开几幅药就没错,另外最好换个干燥一点房间住?”
  梅娟道:“淳大夫,龙川的天气长期都是潮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李唐山点点头看着淳于意,这也是李唐山想问的问题,龙川乃至南海郡那么多中原移民,应该都是类似的问题。
  淳于意:“百越的干栏式建筑,是不错的选择。”
  李唐山:“哦!干栏式建筑是百越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么百越族的干栏式房屋都有什么特色呢?”
  淳于意:“百越族的家居建筑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百越人修筑住房都盛行木干栏式习俗,房子分上下两层,按百越人的习惯是下层养牲畜,上层住人。”
  李唐山点点头,干栏式建筑就算是现代在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仍在大量使用,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南方一些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百越的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至今,在中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尚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
  李唐山拉淳大夫出门去了:“走,我们去附近村落去考察一下。”
  李唐山和淳于意来到龙川城东北的村里面,李唐山以前也没有怎么认真研究过这些建筑,潮湿在现代有个空调机就能解决了,建设形状就可以很多样化,潮湿气候特别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防潮、防洪对龙川城也很重要。
  干栏式房子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这种建筑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栏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
  龙川百越人住得带前廊的长屋干栏建筑,其构筑方法并已采用梁头榫和平身柱卯、转角柱卯、柱头、柱脚榫、带稍钉孔榫、方木插阑、棂和企口板等先进技术。
  龙川城位于南海郡东北面,距番禺城260余公里,地处珠江水系南盘江干流清水江支流河谷地带,这里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因海拔不足200公尺,加之四面是高山,中间是河谷。因此,夏季气温较高,气候炎热。百越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或者半山坡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龙川城的房子就建在高大陡峭的半山坡上,民宅延续百越族古老传统的干栏式建筑,这种房屋采用瓦屋面土墙或者木板墙,具有防潮避暑的特点,冬暖夏凉,即便是炎热的夏天,只要钻进房屋里,就感觉很凉爽。
  村落的房屋一般建有两层至三层。一楼主要是饲养牲畜和堆放农具等,二楼供人居住,三层主要用来堆放粮食和储藏一些家什。人居住的二层楼房,中间是面积较大的堂屋,建有厨房、火塘,吃饭、休闲、刺绣等都安排在这里。堂屋两边是房间,房间的安排是按照家中人辈分而定,老人住靠左边厨房的房间,右边的房间是年轻人居住。
  龙川城除了主街道以外,其他的街道很狭窄,有的地方牛车也难过去。间接造成这种现象的是龙川城的宅居地很金贵,没有更多的建房处,民居一直都是紧挨着修建,邻里之间好沟通,是团结和睦的象征。
  村落中的村民也参照龙川城的方式,民居一直都是紧挨着修建,村民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人背马驮,村民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生活环境。古老建筑、窄街道和纯朴的百越族人构成了村落中一道靓丽风景。
  李唐山和淳于意非常满意这次考察,学习了百越优秀的居住建筑的经验,李唐山从自己的府内开始推广这种干栏式有建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