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第14节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第14节

  洪叔听了赶忙道:“不不不,不行。”欠下卖身契等于入了奴籍,他不想委屈自己的媳妇,有个当奴才的爹就算了,还要儿子有个当奴才的娘吗?
  杨海燕:“也许洪婶签了卖身契,用卖身的银子可以治好洪叔的腿。之外,五年后,不管是洪婶还是洪叔,我都允许你们赎身,赎身银子给卖身契的银子一样。”她没有把人当奴才看的习惯。“十年后,我可以无偿放契,不用你们给银子赎身。”就当自己聘用了他们,但是没有卖身契,她又不放心,毕竟他们不认识,是没有任何信任基础的。
  启国的卖身契有两种,一种是活契、一种是死契,像洪书把自己卖给牙行,那是活契。但是活契的奴才是不能随便发卖的,因为对活契的奴才,主子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对于死契的奴才,主子既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范婶被发卖,因为她是死契。
  很多主家不喜欢买活契的奴才,也是因为这点。不过,法律规定是这样,但实际上操作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封建社会,权势大于律法。
  活契有五年、十年。但是不管活契几年,奴才赎身的话,赎身银子可是比卖身银子贵了好几倍的。不然主家既买了奴才,又包吃包住、又给月例,不是亏了吗?
  洪叔卖给牙行一两银子五年的活契,牙行把洪叔卖给杨海燕二两银子也是五年的活契,但是五年后,洪叔要把自己输回去的话,可能就要二十两、三十两了。不过,一般奴才没有犯错,做事情老实,主家也不会这样不同情理的开价。
  洪婶原本也不愿意卖身,她也不是看不起下人,而是担心将来孩子长大以后被人说。但是听到杨海燕说的这些,她心动了。她的卖身银子可以治丈夫受伤的腿的话,那她肯定愿意卖身。再听到杨海燕说五年后会让他们用卖身价赎身,十年后会无偿放卖身契,她就心动了。卖身跟着主家,至少吃穿不成问题,如果不卖身,她还要考虑吃的。
  其实,洪叔也心动了,他心动的是可以治腿。如果他的腿治好了,不管是对妻子还是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
  杨海燕不是圣母,但是也愿意帮人一把,一个会为妻子卖身的男人,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再说,他们夫妻一起给她做事,可能效率会好一些,也不用洪叔担心家里的妻子了。
  接着,杨海燕又道:“你们可以先去医馆看看,这腿能不能治疗,能的话治疗这腿要多少银子。”
  洪婶:“对对对,谢谢夫人。”
  半个时辰后,洪叔和洪婶回来了,大夫说这腿可以治,但是前后费用不少,要十五两银子,而且这腿在治疗期间不能劳累,比如下地干活、上山打猎等等。如果好生养着治疗的话,大概半年能痊愈。
  在杨海燕的院子里帮忙,自然不会劳累,最多就是赶驴车去给秦放送饭,赶驴车坐在车上,也不会累到,所以洪叔和洪婶在回来的路上商量了,洪婶决定卖身。如果卖身卖不到五两银子的话,他们可以用杨海燕发的月例慢慢治疗。至少洪叔的腿能好,对他们夫妻来说,生活有了盼头。
  杨海燕听完这个,二话不说的给了十五两银子,难道半年后有一个姿势健全的下人不好吗?再说,这银子也不是白给的,二两是洪婶的卖身银子,十三两银子是借给他们的,每年在他们的月例里扣三两,扣五年就行,最后一年扣一两,洪婶和洪婶的月例一样,一个月200文钱,夫妻两一年有4两800文钱的收入,又包吃包住,扣掉三两的话,在不生病的情况下,只给孩子花费一些,还能存下一两多,所以他们欣然同意了,也感激主家的仁慈。
  再说,五年后他们赎身的话,赎身银子也能存下了。退一步,即便十年后无偿放契,洪婶也觉得值得。
  因为要给秦放送午饭,所以秦家的午饭是比较早的。不过现在有驴车,也不用像之前那么赶了。
  在今天之前,这家里只有杨海燕一个人,现在有了洪叔夫妻和范婶,倒是突然热闹了不少。
  杨海燕虽然宅,但是在现代宅,那是因为有电脑,电脑上什么娱乐不能打发时间?就是追剧也能追剧几个月的。可是到了这古代,这种没有娱乐、没有电脑的年代,这日子真的是很难熬。所以现在家里有了三个下人,一时之间倒是还不错。
  洪叔在外面洗刷驴车,以后这个可是交给他保管了,他把驴当祖宗一样的洗干净,又把车厢也洗了一遍。
  第22章
  范婶掌厨,洪婶在添柴火。
  中午一共四个菜,红烧鸡块、丝瓜炒蛋、猪肝炒萝卜羹、泡菜,菜不多,但是每份量很足。
  杨海燕让范婶把红烧鸡块、猪肝炒萝卜羹和丝瓜炒蛋装一份出来,放在保温茶桶里,主食是白米饭,待会儿让洪叔带去。
  她自己吃了一小碗白米饭,吃了几块鸡肉、几口猪肝萝卜和鸡蛋,剩下的菜让范婶和洪叔一家吃。
  范婶加洪叔两口子,把剩下的菜都吃了。主食是每人一碗米饭加番薯,虽然没有全饱,但是都七分饱了。对他们来说,这伙食已经很好了。
  吃好饭,洪叔去给秦放送饭。
  洪叔:“夫人,我给大人送好饭,路过的山脚可以捡一些柴火回来,但是驴车停在山脚下不安全,所以我想带着我媳妇一起去,我捡柴火的时候她可以守着驴车,您看可以吗?”
  杨海燕一听:“可以。”完全可以啊,那一个月30文的柴火也可以省了。所以,有下人还是不错的。
  百里村
  秦放的老家
  秦铁牛今年38岁了,正值壮年。大儿子秦放16岁去服军役了,原本这应该是他去的,这事情说起来也简单。
  秦爷爷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秦家是百里村的大户,还没有分家。秦铁牛是长子,按理说,因为秦家没有分家,所以一个服军役的名额怎么都不会是秦铁牛这个长子,也不会是秦放这个长孙。稍微有点规矩的人家,都知道长子长孙的不同。
  但是,有个例外。
  秦二叔秦二牛的儿子在当年只有五岁,常言道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爹,所以秦二叔自然也不能去服军役。
  那么只剩下秦三叔秦三牛了,可是秦三叔排行最小,他结婚最晚,当年的他还没有儿子。而服军役随时出意外,一旦出了意外,秦三叔就绝后了。
  于是在秦二牛和秦三牛不能服军役的情况下,只能是秦铁牛这个长子去了。而秦放不放心自己的阿爸去服役,于是背着家人偷偷报了名,服军役的名额一旦报名了是不能改的,于是,秦爷爷只能忍着不舍让长孙去了。
  他们原本祈祷着,服军役五年后,长孙能平安的回来,哪里知道三年后,长孙当了百夫长,每年能带回三两银子了。
  秦爷爷做主,长孙带回的三两银子,一两给了公中,二两让长房收着。对此,不管二房和三房有什么想法,也得憋着,毕竟这是秦放拿命挣来的银子。
  这天,秦爷爷带着儿子、儿媳们在地里忙乎,家里的小孙女就来叫人了,小孙女是秦放八岁的妹妹,叫秦四丫。
  秦四丫欢快的往地里跑,还没跑到,就朝着地里大喊:“阿爷、阿爸、阿母,快回家,我大哥来信了,还叫官爷捎了好大一个包裹回来。”
  秦家虽然没有分家,但是几房私下赚的钱,是不用上交的,所以秦放说的,大房他阿母当家也是实话。
  秦母听了直接扔下手里的活计就往地上跑,秦母可不是软耙子,原本秦爷爷和秦奶奶就看重长子,给长子娶媳妇当然不会娶软耙子,再加上秦母生了三个儿子,是秦家的大功臣,所以她的底气很足,背都挺的直直的。对于这个长媳,秦爷爷、秦奶奶都是很能给她脸面的。
  再加上如今秦放有出息了,他们就更加看重长媳了。
  听到长孙来信了,秦爷爷也急,不过不像长媳那样扔了活计就跑,他道:“今天就到这了,都跟我回去。”刚开始长孙每次来信,他们都要托村里的童生念信。去年,长孙寄了三两银子过来,说送家里的弟弟去念书,也没说考科举什么的,就说认认字,将来好多个营生。
  于是,秦铁牛做主,把在家里两个儿子送去村里的童生那念书了。当然,钱是大房自己出的,用的是秦放送来三两银子中的二两。
  三房没有儿子,也不在意这个。二房有儿子,心里是不痛快的,但是大房用私房钱送儿子去念书,二房也没有办法。
  两个孩子是今年年出送去的,大的秦守业,今年14岁,小的秦守成,今年11岁。说起来,这两个的名字还是秦放认识字之后取的。
  秦家是农户人家,对取名字不讲究,也就秦放这个长孙出生的时候,秦爷爷花了6个铜板,请村里的童生帮忙取了名字。
  不过,现在秦守业和秦守成已经认识不少字,会看信了。
  等秦爷爷带着人回到家里,秦守业和秦守成已经从童生家回来了。
  秦奶奶见着人都来了,高兴道:“这是阿放捎来的东西,以前只是一封信,这次却一大包。”
  秦守成:“不知道大哥捎来了什么东西,奶奶,快拆开包裹看看。”
  秦守业的性格比较沉稳,大哥去服军役之后,他是大房二子,如果大哥有个意外,家里得靠他了,所以他被教的很稳重,而秦守成则比较活泼一点。谁家都这样,长子担子大,而幼子则无忧无虑。
  包裹是用木箱装着的,拆开封条,打开木箱,就看到了里面的东西。不得不说,所有人看到里面东西的时候,都惊呆了。因为这是秦放第一次捎东西过来,以前都是信,就连银子也是去年年底才捎了一回,可这次怎么这么多东西?里面还有布,这真是……
  秦二婶:“啊哟,这阿放不会是发财了吧?这么看来,这军役还真是好啊。”
  秦母:“服军役五年一次,如果二弟妹觉得好,下一次让二弟去就是了。”她儿子可是在拼命,别看现在没有打仗,可万一打仗呢?这妯娌就只会说风凉话。
  秦二婶:“大嫂这不是逼当家的吗?我家牛蛋才九岁,如果当家的去了有个意外怎么办?”
  “你闭嘴吧。”秦奶奶警告了一声,听听这话,难道她大孙子有个意外就没事吗?不过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孙子,她当然两边都不希望有事。
  秦爷爷:“守业,你来念信。”
  秦守业:“是,爷爷。”他拆开信,先从信里倒出三两银子给秦爷爷,然后念信。
  等他念完信,秦家人惊呆了。
  秦守业又道:“……这里还有一封信,是给我们大房的,嫂子说,让咱们私下看。”
  秦母眼睛一红:“阿放这是结婚了?还是朝廷给找的媳妇?念过书又认识字,真是太好了。”她原本还担心长子二十岁了,到明年3月才满五年服役,到时候再回来就二十一了,这媳妇该怎么找?却没有想到朝廷给儿子找了,这她松了一口气。
  再听到信里说,儿媳妇念过书又认识字,现在还教儿子识字,她就高兴极了,要知道念过书认识字的姑娘可不得了,而且还是这样贤惠的。
  秦守业:“这封信就是大嫂写的,大嫂的字写得真好。”
  秦奶奶的想法是跟秦母一样的,现在长孙的婚事不用担心了,又是这么好的孙媳妇,她也高兴的不得了。“老头子,按照阿放媳妇信里写的,这些东西得分一分。”
  秦二婶:“阿母,牛蛋这个年纪了,都没一件体面的衣服,这蓝色的细布给牛蛋扯一块做件衣服吧。”
  秦母:“这是阿放媳妇给弟弟妹妹的见面礼,阿放媳妇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你要抢这东西,岂不是让阿放媳妇见了笑话?。”
  秦二婶:“可她眼下不在,又不知道。”这大嫂能生就算了,竟然还找了这么好的儿媳妇,真是气人。
  秦母才不会理她,儿媳妇送的东西,谁都没有抢夺的道理,她直接对秦守业道:“二娃,就按照你大嫂信里说的分配这些东西。”
  秦二婶看向秦奶奶:“阿母,您就不能疼疼牛蛋吗?他也是你孙子。”
  秦母:“你想要牛蛋好,得靠你这个当阿母的和他阿爸努力,而不是靠抢别人的东西。”
  秦二婶:“阿母……”
  秦奶奶:“好了,老大媳妇,你分东西吧。”
  秦母:“是。阿爸、阿母,这两块布是给你们的,跟我和当家的布一样。这两块是给守业和守成的,这两块是给大丫和四丫的。”二丫是二房的女儿、三丫、五丫是三房的女儿。
  秦大丫今年16岁,刚说了亲,年底准备结婚,虽然布不是正红色,但是也可以给她做一身新衣服。而对秦四丫来说,这布也合适,杨海燕选的是好。
  秦母:“这帕子是给二弟妹、三弟妹、二丫、三丫和五丫的。”不管谁家的儿媳妇进门,对丈夫这边嫡亲的兄弟姐妹总是好一些。“这一个荷包是给牛蛋。”
  至于秦二叔和秦三叔则没有了。侄儿媳妇和叔叔还是要避讳的,再则杨海燕也不知道给他们送什么,再说给秦二婶、秦三婶还有堂弟堂妹们送了,情分也到了。
  分好东西,秦母把大房的东西拿回了屋内,又把大房的人叫了回来:“当家的、守业、守成、大丫、四丫,回屋了。”他们要继续看信。
  第23章
  秦守业拆开第二封信,和信纸一起拿出来的,还有一两银子和两副银耳环:“阿母……”秦守业看向秦母。
  长房的人也都吃了一惊。秦母刚才拿着信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分量,想到里面可能有银子,但是看到银耳环,也是吃惊的,她赶忙问:“快看看信里写了什么?”
  秦守业嗯了声:“……大嫂还说,这一两银子让我们买点吃的补补身体,这两副耳环一副给你,一副给奶奶。”
  杨海燕跟秦放相处的这些日子,便已明白秦放的品行。其实不贪媳妇私房钱的男人不少,甚至挺多的。但是放着五千两都不动心的男人,就不同了。所以对于秦放,杨海燕的确是很满意的。再说,从小说中,那极少的笔墨中也描写了秦放不错的人品。
  而且,和秦放的交谈中,杨海燕对秦奶奶和秦母也了解了一些。尽管秦放对亲人的描述是带着色彩的,但是古往今来,很多的婆媳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婆婆担心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而杨海燕会额外准备两副耳环,自然也有讨好秦母的意思。成不成功不重要,她心意到了就行。再说,秦放会懂得存私房,会考虑自己的小家,自然也不是那等愚孝的人,杨海燕并不担心。
  秦母听着儿子说信里的内容,看着手中的耳环,的确是很满意。不得不承认,念过书的儿媳妇就是不一样。如果说,她之前对儿媳妇的满意是因为那些见面礼,以及儿媳妇念过书识字,那么现在,她更加满意了。不怕儿媳妇出身高,就怕儿媳妇摆架子。
  虽然信中没有说杨海燕以前是大户人家的丫头,但是就算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丫头,在这些乡下老百姓的眼里,也是不一样的,让家里儿子娶她,也是他们高攀。
  秦母掂了掂手中耳环的分量,大概每副有半两重,再加上这一两银子,以及前头的三两,一下子送来了五两,秦母也担心儿子和儿媳妇在那边的日子不好过。
  过了一会儿,秦母去找了秦奶奶。
  秦奶奶看到耳环后,和秦母的想法是一样的:“我这一辈子,当闺女的时候没带过银耳环,当人媳妇的时候没带过银耳环,没有想到长孙娶了媳妇却有了,这还是托了长孙的福气啊,阿放这媳妇娶的好啊。”
  秦母笑了笑:“您的福气还在后头呢,等阿放有了孩子,您就是曾奶奶了,还得您抱着。”
  秦奶奶想着,也跟着笑了:“说起来,当年挑中你,现在阿放有了好媳妇,都是我们秦家有福气。铁牛和阿放都是长子长孙,如果没娶对媳妇,那就麻烦了。”看看别人家,再看看自己家,秦奶奶就觉得自己眼光好,挑中了秦母这媳妇。
  秦母:“阿母您夸的我都脸红。”
  秦奶奶笑骂:“你的脸皮厚着呢,我又不是不晓得。说起来,虽然阿放的媳妇是朝廷指的,但阿放是我们秦家的长子长孙,我们该准备的也不能少,不过他们人在外面,也不能按照常理来,你有什么想法?”
  秦母:“我就是想跟您商量这事情来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