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锦绣的科举日常> 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208节

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208节

  姜良缘还未及笄,京中便有很多私下里的议论,说皇上要将她指给哪位皇子做皇子妃,以此控制姜家的兵权。
  但皇帝到底有没有这个打算,谁都不清楚。
  若是那时候姜良缘能干的才名传的沸沸扬扬,众所周知,她便再也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一个合适的夫君,嫁于他,两人一起快活地过一生,只能接受被皇帝指婚的命运,嫁给皇帝的某个儿子,成为政治权利的牺牲品,成为皇帝手里的人质,用来威胁她的家人。
  家人们也因为她成了皇帝的儿媳妇,行事开始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为她招来祸端,惹怒皇帝,那种场景单是想想便觉得痛苦。
  因此,在多方的有意隐瞒下,姜良缘堪比男儿的才华,便显得默默无闻起来。但她这些年私下做的事情一点都没有少。
  眼下听说大小姐生了自己的孩子,众人自是为她高兴不已,甚至军中很多人自发的组织起来,选了不少好玩意儿,特意送到将军府,希望将军一并送到大小姐手里,期盼她的孩子健康成长。
  话说回来,大将军将这个好消息告知父母,弟弟以及各自家人,众人自是欢心不已,姜母更是直接让人收拾东西,给宫里送牌子,她要进宫去见小姑子,也就是姜良妃,定王殿下的母亲。
  良妃娘娘对姜良缘这个侄女从小也是喜爱非常,当时便是她一力主张让侄女找一个更好更合适的人家嫁了,不要卷入皇家的事事非非中,为了侄女的一颗心,是再也做不得假的,因此有了这等好消息,姜夫人自然时要第一时间告诉小姑子。
  良妃娘娘知道后,皇帝陛下差不多也就知道了。帝妃二人在吃晚饭的时候,良妃娘娘将这事当做一个自家里的喜事告诉皇帝,皇帝还稍微吃了一惊。
  “朕记得那孩子成亲也有三年了吧?怎的现在孩子才出生。”
  良妃莞尔一笑,对皇帝陛下道:“听说是锦绣那孩子心疼缘儿,说是缘儿年纪还小,身体未长开,小小年纪怀孕生子于母体有极大的危害,便等了两年。
  这不臣妾瞧着锦绣那孩子也不是空穴来风,空口白牙之人,果然缘儿这一胎生的顺利极了,人也没有受多大磋磨便生下了孩子,孩子一出生便有六斤七两,白白胖胖结合了父母的优点,听说但凡见过那孩子的人,便没有不夸赞他容貌的。
  便是咱家珏儿也对那孩子爱不释手,曾经一度想要自己抱回去养着。”
  这么一说皇帝倒来了兴趣。
  旁人喜欢那孩子,皇帝自是不太感兴趣的,毕竟谁家的孩子长辈瞧着不心疼?不可爱呢?但若是老爷子也觉得那孩子可人疼,说不定那孩子于长相上真有与众不同的一面。
  帝妃二人说到高兴处,皇帝便大手一挥道:“这元爱卿在任上也做了不少实事,每年送到吏部的折子,全部都是说实话,办实事。一看就是个务实的人,将来大有可用。
  既然他的长子出生,刚好朕得知了此事,便不好没有表示,回头让长福从库房里挑些实用的玩意儿,送过去也是朕的一番心意。”
  姜良妃边笑眯眯的替侄女婿感谢了皇帝的赏赐。
  皇帝突然就感慨了一句:“算了,回头让人给他的赏赐再加两成,顺便让人给珏儿提个醒,便是不喜欢那王妃,也不能没有嫡子出生。朕之前放任他的喜好,让他在封地由着性子来,可他如今年岁也不小了。
  膝下又没有个一儿半女,远在明安府那种地方,咱们做父母的手伸不到那么长,不能时时刻刻不错眼的看着他。
  也是时候生个孩子了。
  瞧瞧他前面那几个兄长们,尤其是福王,他膝下的孙子一大群,重孙子都要出生了,偏只有他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怎的不叫我们这做父母的担心呢?”
  良妃娘娘淡笑不语,这话她是不会接的,他知道皇帝只是一时的有感而发,若她真说了什么才是不该。况且皇帝这话就不是对她一个宠妃说的,想必皇帝前脚出了她的宫殿,后脚他们二人的谈话便会传出去。
  这话的意思是在敲打太子殿下。
  前段时间听说太子殿下在朝中的名声极为显赫,在民间也得到很多读书人的爱戴,甚至私下里传出了希望太子殿下尽早登基的流言。
  虽然这都是一些读书人醉酒后的胡言乱语,醒来后说不定吓成什么样子呢,但皇帝心里怎么想就不是别人能置喙的了。
  尤其是这个皇帝,现在还很有精神,每日单批改折子的时间就花去了整整四个时辰。
  面对身强力壮的成年太子,皇帝心中到底会不会升起紧迫感和威胁感,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在良妃娘娘看来,太子殿下着实有些着急了,皇帝陛下在储君的事情上态度非常明显,他就是一心要选择嫡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会有其他考虑。
  而太子殿下作为唯一的嫡子,只要安安分分的熬死了皇帝老子,这天下迟早都是他的,着实没有必要现在就在朝廷中拉拢人手,在民间抬高自己的身望,这么做不就是在催着他的皇帝老子尽早下台,将皇位传给他吗?
  哪个当老子的能高兴儿子这般想?
  其实良妃娘娘心里也知道这一切未必都是太子的意思,只是皇后娘娘和陛下关系不睦,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陛下冷落了皇后娘娘许多年,皇后一朝儿子得势,心态上自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丈夫靠不住,她还有儿子,丈夫她拿捏不住,儿子难道也拿捏不住?
  皇后的心态,大概是不允许太子殿下脱离她的掌控,因此恒王殿下一朝成为太子,皇后便迫不及待的给太子东宫塞了好几个她娘家的女人,期待用这种方式影响太子的行事。
  私下里让娘家承恩公为太子造势,确保太子储君之位的稳固。
  皇后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太子的储君之位。
  良妃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才毫不犹豫的给儿子定了一个明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做王妃,并且对皇帝将儿子打发到明安府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丝毫没有反对。甚至心里隐隐的有了几分庆幸。
  在她看来,太子殿下和皇帝陛下之间的矛盾,日后会越来越严重,一开始双方或许会有一个磨合的阶段,但这个磨合的阶段肯定是需要太子忍让后退,皇帝一直占据上风的。
  太子需要去配合皇帝陛下的这种状态。
  然而,或许是太子身后有无数谋士替他筹谋,让他得以初登高位,还能稳住。
  太子可以做到的事情皇后却不一定不行。皇后的心态,自从儿子成为太子的那一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朴素简洁,可以和良妃互称姐妹的女人了。
  皇帝和太子之间发生矛盾,若是皇后能在中间起到调节润滑的作用,或许他们双方还不至于闹到僵硬不可收拾,可皇后在其中上蹿下跳,不断的制造矛盾,最后不是皇帝一爪子拍死太子,便是太子将皇帝从皇位上赶下来,自己上台做皇帝,皇帝不是死,就是成为太上皇荣养起来。
  谁都有谁的一套道理,谁都不肯为了对方的道理让步。
  在皇后看来,丈夫靠不住,她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委委屈屈的和后宫中的女人周旋十几年。
  她是再也不想过这种苦日子了,看丈夫脸色过活,甚至丈夫的宠妃都能给她难堪,让她下不来台,这样的皇后娘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她便想让儿子尽早登上皇位,成为那个万万人之上的人,受所有人敬拜。届时她作为皇帝的母亲太后娘娘,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还有谁能给她脸色看?
  皇后的这种心态也没错,可是她太着急了,着急的良妃从一开始便发现了她心态的转变,皇帝一眼便能看透她的打算,更别提宫外那些人精子了。
  但宫外那些人为何会配合皇后的表演?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利益,为了一个从龙之功。
  现在跟在太子身边,等将来太子登基成为皇帝,他们便是太子手底下最忠心的一批大臣,是太子心腹中的心腹。
  封王拜相就绕不过他们,为了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堵着一把又何妨?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赌徒。
  所以皇后从一开始便被宫外的人利用了,但也不能说她全然无辜,因为他们只是相互利用罢了。
  只有夹在中间的太子,实在是叫良妃不知如何评说。
  一方面想叫母亲痛痛快快地出一口气,将过去十几年积压在胸口的恶气全部疏散出来,另一方面,又想叫父皇对自己另眼相看,让父皇知道将他立为太子,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他是有能力接替他成为这个江山的主人的。
  可他的做法好像皇后和皇帝都不买账,皇后认为这个儿子不听自己的话,不将自己这个母亲放在眼里。简直和他父皇一个样子,叫皇后看了心塞不已。
  而皇帝觉得儿子好好的,一个太子,储君,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做事犹豫不决,被几个女人裹挟其中,在女人堆里打转,正事一点不干,左右为难,犹犹豫豫的样子,着实气人的很。
  同时也让皇帝心下十分失望。
  以往几个儿子都在京中的时候互相竞争,彼此之间压力巨大,表现都很不错,每一个人虽然都有缺点,但都有继承江山的能力。
  可当他替太子将前路全部扫清,将他的所有兄弟们都赶到封地去,给他留下一个安稳的局面的时候,太子失去了竞争者,便没了动力似的,整天在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花费太多的精力。
  皇帝心下有了想法。转头便对身边的大太监吩咐:
  “珏儿在明安府那种地方着实受苦了,去将朕的库房打开,挑选好东西,连着元爱卿的赏赐,一并给珏儿送过去,告诉他在那边若是遇上什么麻烦,便让人送信回来,我这做父皇的一定想办法尽力为他解决。让他千万不要自己憋在心里。”
  这话放在常人家里,便是一个疼爱儿子,没有节制的老父亲随口说出来哄孩子开心的话,但放在皇帝这里就是给了一个“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你”的承诺。
  若定王真的一张口便想要太子的位置呢,皇帝是给还是不给?
  良妃娘娘眼皮子一跳。
  这种承诺对太子殿下来说是一个威胁,对定王来说是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却随时能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的东西,而对皇帝来说,只是他用来激励太子,希望太子上进的一个手段。
  这是单独将她的孩子拿出来开刀,给太子殿下做磨刀石的节奏啊。
  皇帝陛下那么多儿子单独把定王拎出来,太子想不注意到的不行,何况皇帝的一举一动本就被许多人关注,无数人日日夜夜都在揣摩皇帝的心思,都在想他的每一个动作代表的意义。
  良妃娘娘心下暗骂皇帝果然没一个好东西。
  面上笑眯眯的替儿子感谢了皇帝的赏赐。
  皇帝大手一挥,离开了良妃的寝宫,良妃将所有人赶出去,自己一个人坐了一会儿,连信都不敢写,只让人给大侄女姜良缘带了一封口信,明面上是问候侄女身子如何,想来以她和侄女之间的默契,侄女必然能明白她的意思,按照侄女的聪慧,定然能将自家那个傻儿子忽悠的团团转,让他在明安府安安心心的呆着,不要出去搞事情。
  明安府有皇帝特意安排给他的三千士兵,只要在他的地盘上,他就是土皇帝,谁都拿他没办法。可若是对方自己作死跑出明安府,出了什么事情也只能说他死有余辜。
  很快,皇帝的命令不止太子殿下知道了,就连前头的福王,寿王,安王,康王都收到收到了消息。
  他们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只觉得皇帝对定王这个弟弟的宠爱真是日益加深,就连太子也有些比不得。
  他们这些儿子是草,只有定王是宝,他们初到封地一无所有,定王有人提前将王府给盖的气气派派,只等他入住。
  他们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灰溜溜去了封地,定王带走了皇帝的几个私库,一路敲敲打打,风风火火的去了封地,还每年每月所有的花销都从皇帝的私库出,根本不用他自个儿花费一分钱。
  皇帝的偏心,明明白白。
  就连太子殿下都多有不及,前头几个皇子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捡回来的。
  皇后娘娘听到这个消息,只和太子相顾无言。
  太子甚至在想,若是定王不是从良妃娘娘的肚子里爬出来,而是从皇后娘娘肚子里爬出来,是不是早就被他们偏心的父皇给扶上这个位置了?
  那他呢?父皇真就对自己一点儿感情都没有?若不是因为嫡出的关系,自己在他心里还有何地位?
  虽然早就知晓父皇对定王的偏袒,但能偏心到这种程度,也着实是他们没想到的。
  皇后气愤地将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拍着桌子对太子道 :“ 你瞧见了吧?你父皇的偏心,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你若还不上进,有朝一日你父皇若是看你不顺眼,将太子之位也传给定王,你手里连一点权势都没有,到时候还有谁能为你说话?届时你要乖乖的将太子之位交出去,对定王俯首称臣,做一个被圈禁起来的闲散王爷吗?”
  太子也明白,若他真的下台,一个曾经做过太子的人,下一任皇帝不可能安心让他拥有自由。圈禁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若是皇帝狠心一点,干脆一了百了,也只不过是在史书上的名声不太好而已,对皇帝实际的权利产生不了任何威胁。
  可事情真没到母后说的那一步,他不想让父皇对他失望。
  眼下太子只吩咐周围人:“元大人弄璋之喜,派人去给他送一份贺礼,礼单加重两分,算是多谢他对孤王弟弟的照顾。”
  不得不说,都是在京城中互相斗了十几年的老狐狸,这边太子殿下这么吩咐,其余几位王爷也做了相同的举动。
  不约而同的让人给锦绣送了贺礼,祝贺他家儿子满月。
  礼物如流水一般送到明安府后,来人也都说了差不多的话,都是感谢他对定王殿下的照顾云云。
  那话说的,好像他们上面那些皇子真跟定王这个弟弟关系很亲厚一般。
  外人只看到了锦绣在朝中非同寻常的人脉,生个儿子,连皇帝陛下的几个成年皇子,包括太子之内全部给他送了贺礼,皇帝还送来了特别的赏赐,。
  锦绣却觉得这中间可能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发生。
  第216章 满月之上  粮食土豆
  这些人前后几天赶到了明安府, 然后被明安府的景致所吸引,安安心心的住在客栈内,等待正日子的到来, 有空闲便去外面游玩。
  有人非常机灵的将这里发生的变化, 用文字,用画笔记下,尽快传给他们背后的主人。
  不管大家私底下作何打算,明面上他们背后的主人都是叫他们开开心心,欢欢喜喜带着礼物来给人家贺喜的。
  整个城内气氛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众人都知道这些人是锦绣的贵客,因此对待他们的态度十分恭敬热情。
  明安府城内商家们的生意倒是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好了不止一成,大有开张赚一年的趋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