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59节
然后毫不意外的走到了殊安寺,这一次,住持在寺庙里。
对方正在抄写经文,住持看到秦遇笑了笑:“许久不见,秦小友变化许多。”
然后目光落在小毛驴身上,“这小家伙倒是一如从前。”
秦遇行了一个晚辈礼:“许久未来拜访,住持勿怪。”
住持摆摆手,示意秦遇在他对面坐下,然后把纸笔给他。
“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小友字迹工整美观,可愿帮老衲一同抄写佛经。”
秦遇颔首:“是晚生的荣幸。”
秦遇这一抄就是两天,白天来,黄昏时走,那些经文从他脑子里略过,好像留下了痕迹,好像又什么都没留下。
秦遇离去时,住持问他:“小友可有心得体会。”
秦遇迟疑着摇了摇头。
住持笑容不减,只对他道:“去吧。”
秦遇骑着小毛驴走了,空了两天,他接下来几天的讲学挤到了一处,秦遇忙的昏天地暗,干脆就在县学留宿了。
当把他手边的事忙完,才想起之前的青溪书院的题卷。
他在县学有专门的屋子,窗外太阳慢慢向上爬,一看今天就是个好日子。
他重新把题卷拿出来看了看,包括那时的回答,而今在看,只觉得哪哪儿都有纰漏。
他磨了墨,笔尖浸透墨汁,下笔如有神助,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当他把毛笔架在笔架上,拿起答纸,轻轻吹干墨迹,无论是字迹的流畅,还是行文的内容,他都感觉上佳。
作答时,很奇怪的一种感觉,他好像什么都没想,都不知最后怎么答出来的,就跟在殊安寺抄经文时的状态差不多。
而他答完这道题,前后也不过花费两刻钟不到的时间,堪称超常发挥。
他再去看其他题,是一道史论,这个主要考察平时阅读量是否够宽,够广泛。
秦遇发现这些题其实都暗含深意,有些间接考察品性,有些考察学问是否扎实,有些又考察平时是否死读书。
其中有一道律法题,还涉及到了某地的风土人情,照本宣科的作答肯定不行,既要了解当地风俗,还要通晓人情世故。但读书人的要求更高一些,知世故可,却不能世故。
秦遇一时间竟然分不清,这廖廖的十来道题,与乡试相比,到底谁更难一些。
不过诗赋题很少,只有一道,也不算难。与其他题形成了鲜明对比,秦遇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兰兄提前给青溪书院的夫子说过,他不擅长诗赋。
他花费了半个时辰在草稿纸上做出来,最后检查一下,发现没什么问题,就誊抄到答纸上去了。
当他把整套题卷做完,才惊觉外面的太阳有西斜的趋势,而他的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
作者有话要说:注:出自唐诗人孟郊的《寓言》
第64章 直说
秦遇把题卷和答卷收好,背上书箱出县学吃饭。
次日,他一大早就把他的答卷和信件寄了出去。
秦遇看着灰白的天空,心里有片刻的茫然,随后眼神重新坚定起来,不管如何,他已经尽全力了,其他的,交给天意吧。
这边他把信送出去,另一边又收到了苏秀才的信,对方问他还回来府学念书否。
秦遇敲了敲额头,他怎么把这茬忘了。
他挑了一天空闲时间,去府学办理了退学,他已经想好了,就算青溪书院不要他,他到时候也要去郡城那边看看,他在府学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了。
苏秀才颇为遗憾,对他而言,秦遇真的是一位很好的同窗和友人,性格温和却不失原则,学问通透却不倨傲。
以后他可能都很难再遇到这样的人了,苏秀才有些悲伤的想。
县尊大人知晓了秦遇的做法,还把人叫过去询问了一番,秦遇当然没有蠢到实话实说,而是道他现在年轻,正是出去走走的好时机。
秦遇以前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
其实这句话是单拎出来的,并不完整,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整段话联系起来的意思是,你去哪儿,一定要给家里人报信儿。而不是以孝顺的名义,把子女留在身边。
县尊大人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没说什么,让秦遇回县学了。
秦遇很喜欢跟教谕交流,可惜教谕太忙了,他们交流有限。
他们曾经聊天时,教谕毫不掩饰对秦遇年轻的羡慕,还道自己若是年轻十多岁,肯定还会接着往上考,但现在他已经精力不济了。
且不提沂溪县到京城的遥远路途,就是会试九天,一般人也吃不消,若是运气不好折在里面,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自己死了都还没啥,可家中老父老母,妻子,儿女又该如何。不能不考虑这些现实问题。
秦遇觉得教谕真的是一个好男人,虽然平时为人严肃,但事关家里人,对方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很周到,从而做出最好的方式取舍。
不像那些戏文里,书生的形象就是千篇一律的薄情寡义,贪生怕死,自私自利,懦弱无用。
随着天气愈发寒凉,秦遇在县学讲学的时间也到了,其他人都舍不得他,希望他能留下来。
秦遇委婉的拒绝了。
秦怀铭失落又沮丧,没想到扭头,秦遇就登门来给他一对一讲学。
什么叫做天降馅饼,这就是!
方氏笑的见眉不见眼,赶紧让人收拾了家里最好的房间给秦遇居住,秦遇摆手说不用,他晚上要回家,不然家里冷清。
方氏想想也是,没有再劝,只是努力在其他方面下功夫,送到秦怀铭房间里的茶点饭食都是顶顶好的。
秦崇恩捋着胡子,掩不住一脸得色,走路都带风。
他就知道他这个子侄心地仁善。
赵锦堂听说后,跟过来旁听了几回,然后就不走了。
秦遇很希望下一届院试,秦怀铭能榜上有名,这样秦氏一族在本地的影响力也会大一些,不说做什么,其他人也不敢轻易欺负。
到时候,他在外地,心里也放心些。
秦怀铭这边,秦遇分出了八分心思辅导,剩下两分留给族里了。
秀生那边基础的知识要接着教。
秦怀铭和赵锦堂做题的时候,秦遇就在一旁给四书五经做个人注解,等他离开后,族里人可以拿去看。
至于族里人看不看的懂,还有一个秦怀铭。
秦遇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了。
如此大的工作量,以至于整个冬天,秦遇被方氏和秦崇恩变着法儿好吃好喝的养着,他仍然瘦了一圈。
但是教学效果是极好的,秦怀铭进步飞快,以前不明朗的东西,现在再看,犹如拨开薄雾看红花,清晰极了。
赵锦堂虽然不如秦怀铭那么拼,但是这段时间学下来,他居然生出一种,他之后也许能考个秀才回来的感觉。
好像很多很难的东西,慢慢的就变的简单了。
他回家的时候跟家里人说起这事,赵父白了他一眼:“你当为什么一位好先生难求。”
他看着儿子,眼神有点微妙:“也就是你运气好了。”
赵锦州附和的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赵锦堂气乐了,“赵锦州,你欠揍是不是。”
赵锦州很是委屈:“我也想跟着秦哥哥学习。”
“你可拉倒吧。阿铭家里能让我去都很够意思了。再带你一个,不是得寸进尺嘛。”赵锦堂啃着鸡腿,满嘴油光。
“再说了,你那些不懂的问题,不是都写下来让我转交给秦遇帮你解答了吗,你还想哪样。”
赵锦州不服:“文字哪能和见面交流相比。”
赵锦堂又啃了一大口鸡肉:“那你就努努力,早日追上我们,以后我们聊天才带你。”
赵锦州不说话。他看着自家大哥,追上大哥容易,追上秦哥哥,怕是很难了。
赵锦堂见他噤声,还以为自己扳回一局,得意极了。
眨眼到了年关,赵家和秦崇恩他们感谢秦遇对自家孩子的悉心教导,精心准备了礼物。
他们知道秦遇不收金银,不收贵重之物,他们索性就给秦遇和张氏置办年货,布匹,生活用品。反正吃穿用方面给包圆了。
秦遇和张氏想拒绝都不成,人家礼物送的这么贴心实用,一看就是用心了,再往回推,也太糟蹋人的好意了。
张氏抬手抚摸着布匹,一匹是细软舒适的棉布,一匹是织缎锦,精致华丽。
张氏还当是普通的好料子,对儿子道:“这月白色衬你,到时候给你做一身长袍,你穿起来肯定很好看。”说着话,张氏就拿着衣服料子在秦遇身上比划。
秦遇站着不动,任由他娘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说的月白色,其实不是白色,或者浅白色,而是淡蓝色,给人感觉非常温柔。
难怪张氏会说这颜色衬儿子,她嘴里嘀嘀咕咕念叨着,到时候要给儿子做什么什么样式。
秦遇忽然鼻子发酸,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跟他娘开口,提出要出远门的事。
哪怕他是在郡城,一年至少还能回家几回,可他若真的去了金陵,山高水远,他一年能回一次家都是极好的了。
张氏比划完了,又去看其他的东西,然后惊叫了一声:“哎呀,这是你给我买的呀。”
秦遇收敛好心绪,跟着过去看,发现小小的盒子里是一对红珠子耳环,虽然小巧却很别致,很适合他娘。
张氏嗔道:“你怎么又乱花钱。”
秦遇哑声,随后道:“这不是我买的。”
张氏愣住:“不是你买的。”
她脸上的笑容明显淡去,看着耳环,眼中也没有之前那么喜欢了。
秦遇捏了捏耳垂,然后上前在物品里一阵寻摸,重新摸出一个小盒子,打开。
“这才是我买的。”是一对水滴珍珠耳环。
秦遇感觉他买的耳环,没有那对红珠子耳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