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建造盛唐> 第283章 治理杭州

第283章 治理杭州

  “那自然是小西湖最美的。”
  李元瑷这话说的毫不犹豫,“现在的西湖,可不是游玩的地方。那里茅草重生,泥泞污秽,是蛇鼠鸟兽的天堂,跟美字可谈不上边。”
  他这话说的一点不假,杭州饱受海水倒灌之苦,西湖也大受影响。
  现在的西湖,葑草蔓蔽,属于堰塞湖,一滩烂泥死水。
  李明达惊愕道:“可在船上的时候,哥哥说杭州西湖,天下闻名吶!”
  李元瑷扶额苦笑:“这说的是多年后。”
  在下江南的路上,李明达就满心期待江南景色,缠着李元瑷给她介绍,先过过耳瘾。
  这说到杭州,李元瑷随口一句杭州西湖,毕竟在后世西湖已经成为了杭州的标志,说杭州就不得不说西湖,说西湖,理所当然的就是杭州。
  一时嘴快,又不知如何圆话,也就出现了现在尴尬的一幕。
  后世的西湖并非是纯天然存在的,它的景色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说一句人文湖豪不为过。
  而西湖美景的起源正是宋朝鼎鼎大名的吃货苏东坡。
  是苏轼疏浚茅山河以门容纳钱塘江潮水,又修盐河专门容纳西湖水,再造堤堰闸门,控制西湖水的蓄积与排泄,令得钱塘江潮水不再进入杭州城内。又用剩余的人力修复了六井,把挖出来的淤泥堆积在西湖中,修筑成长堤以来往行人。吴地百姓种菱,他雇募人力在西湖中种菱,令得水草不再生长,也使得西湖成为杭州奇景。
  这一切都是几百年后的事情,现在的西湖就是一个烂泥塘。
  李明达一脸遗憾,说道:“还想着对比一下,这杭州西湖跟灞水山庄的小西湖哪边更美呢?”
  李元瑷看了看天,瞧着李明达遗憾的样子,说道:“真想看?”
  李明达意外加期待的点了点头。
  李元瑷伸手轻抚着李明达的小脑袋,说道:“那你瑷哥哥就满足你!不过一时半刻可看不到,先来场射潮,给我们的小公主开开眼?”
  治理杭州是李元瑷治理江南的最后一步关键棋。
  由简至难,一步步的规划。
  治理苏湖是最简单的“苏湖熟,天下足”这话一点也不假,依靠着太湖天然的地理优势,苏湖一带田地肥沃,种什么有什么,几乎不存在歉收的情况。
  凭借棉花这一大杀器,直接带动了两地的经济。
  其次是泉州,有着泉州湾这天然的港口,又有华夏造船业的功底,加上一点气运,已经上了正轨。
  远航地中海的商队正驰骋在大海之上。
  最后就轮到杭州。
  杭州论及地利丝毫不逊于苏州、泉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处在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还位于隋唐大运河的起点处,可谓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水牵卉服,陆控山夷。
  但特殊的地理情况,导致了海水无休止的倒灌。
  杭州为海水所淹是常有之事,再多的便利,亦掩盖不了这致命的缺陷。
  不解决钱塘潮的问题,杭州就不可能发展的起来。
  要治理杭州,首先就要与天斗,在海岸线上建一座撼海大堤,将倒灌的海水堵住。
  这可不是一件小工程。
  历代官员不是没有试过建造拦海堤坝。
  只是钱塘潮来的太过频繁,每月初、十五皆有大潮,潮头既高,潮水冲击的力量又猛,为人力物力所限制,往往拦海堤坝还在修葺当中,汹涌的潮水就冲击而来,将未修成的海堤给冲毁冲垮。
  官府朝廷花费了巨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生命。因潮水来的突然,劳力来不及从海堤上撤下给卷进大海……
  在迷信的古代,几乎所有江南百姓都觉得海水倒灌是因为冤魂潮神作祟,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提治理潮水一事情了。
  李元瑷却是清楚,海水倒灌,钱塘潮是天时地利的产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的影响的缘故,向陆地回流。而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再加上东南沿海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这了解缘由就有了应对之法。
  说白了就是抢时间,要在大潮来临之前,修筑成型。
  再过一月就入八月份了,八月十五到十八这三天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是引潮力最大的时候。
  故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
  过了八月份,潮水就会小上许多。
  八月大潮过后,是修筑撼海堤坝最佳时期。
  会有足足一年的时间开工,这是老天爷赋予的有限时间,未竣工的海堤是不可能挡得住来年的八月大潮的。
  李明达只觉得脑门上的大手暖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木讷的点了点头。
  本想对于杭州的治理,再拖一年,等远方出海的大唐商队回来以后再说。
  现在将此事提前,亦可免去干等的苦恼。
  决定就干,李元瑷当即下令募集劳役准备建造撼海大堤。
  如李元瑷预想的一样,之前多次失败,加上造成了不小的人命事故,百姓对于朝廷的动员有些忐忑,有些惊惧。
  服徭役是封建社会百姓应尽的义务,他们无权对抗,但就这种不安的状态,必然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
  他们是在跟老天爷抢时间,没有士气万万不行。
  果然,不来一场跟老天爷叫板的射潮,展现出与天斗的魄力气势,激发一下百姓的士气,很难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李元瑷亦取出了从李治那里讨来的密令:在此次入京的时候,他就如李治说道此事了。
  要射潮,靠他手中的苏湖杭三地州兵肯定不行,必需要那种能上战场,上过战场的精锐军士。
  护卫地方的州兵,跟真正上战场的军士,那是完全两个概念。
  唯有用雄武精锐之士,才能向所有观潮百姓明白他们治理杭州的决心魄力。
  故而射潮期间,驻扎在扬州的兵由李元瑷随意调动。
  大军集结钱塘,静待八月十五潮神生日,大潮来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