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汉逆之吕布新传> 第485章:清流中的实干家赵岐

第485章:清流中的实干家赵岐

  马日磾回到家中,兀自坐在静室中生着闷气,他是本朝大儒马融的族孙,朝中清流的领袖,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家子弟。没想到今日竟然被大司马吕布指着鼻子狠狠骂了一顿,这番话振聋发聩,针砭时弊,骂得马日磾一身冷汗,倒把他骂醒了。
  马太常虽然有些倔,有些迂腐,可是毕竟是马融的族孙,家教甚好,颇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风范。见贤思齐一向是马家的家训,在哪里跌到,就要在哪里爬起来,既然你吕奉先说我大事儿干不了,小事儿不愿干,那我就偏偏要做一件天大的事儿给你看!
  不消说,这件天大的事儿就是如何省钱省力地让数十万凉州百姓安然渡过饥荒了。书生积习,自然是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治国策了,马太常闭目回想,自己读过的书中,关于如何赈济百姓,度过饥荒的那论述。
  他有个长处,那就是过目不忘,一边想,一边记,林林总总,也有了十余条对策。放下笔仔细再想了一回,将无法实行的一一划去,还剩了五六条。仔细看来,觉得这五六条条落在实处,完全可以施行,便在心中暗自得意起来。哼哼,吕奉先,明日朝堂之上,我将这五六条一一读来,倒要看看你的脸色是不是涨成了猪肝色!
  正在他暗自得意之时,静室的们突然被推开了,一个人满脸含笑走了进来。“翁叔,你躲在这里用功,莫非是吃了大司马的教训,想要寻思出解决数十万凉州百姓生计的办法,明日好在朝堂上把面子找回来不成?”一见此人,马日磾连忙起身,恭恭敬敬行了大礼。“见过姑父!姑父别来无恙乎?快快请坐!来人,看茶!”
  马日磾为何对此人如此恭敬,其中源远流长,须得细说一二。来人名叫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县人,是本朝有名的大儒、、画家。初名嘉,字台卿,后因避难而改名。赵岐娶妻马宗姜,是马融兄长马敦之女,马日磾是马融的族孙,因此称赵岐为姑父。
  赵岐年少时就对经学有很深的研究了,多才多艺,因此能够娶名儒马融的侄女为妻。马融是本朝开国名将马援的从孙,马援的女儿为本朝明帝刘庄的皇后,谥号明德,马融是地地道道的外戚。但是赵岐鄙夷马融外戚的身份,不与他相见。
  赵岐曾在州郡里任职,因廉直和嫉恶如仇而让人害怕。
  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赵岐得了重病,卧床七年,自认必死,于是对兄长说:“大丈夫生于世,隐居而没有箕子的操守,任官没有伊尹、吕望的功勋,上天不给我机会,我无话可说!可以在我的坟墓前立一块圆石,刻上:‘汉有一位隐逸之人,姓赵名嘉。空有志向却不得天时,这是命我也没有办法!’”可能是贼老天看不过去了,赵岐竟然奇迹般痊愈了。
  永兴二年,赵岐被司空房植辟为掾属,在任上提议二千石以上官吏可以为父母服丧。百善孝为先,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对于这个建议,朝廷自然欣然采纳了。后来,大将军梁冀秉政,再次征辟赵岐。赵岐为梁冀献上取舍求贤的方法,梁冀没有采纳,但是任命他为皮氏县长。皮氏县是有名的繁难之处,繁指的是政务繁多,难指得是不好处理。
  梁冀的动机无法考证,或许是给赵大才子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你不是自认为才大如海吗?那就先找个繁难之处试一试身手好了!赵岐到任之后,果然不堪其扰,一个在中央文化部门任职的年轻人,到了地方任职,他所遇到的一切定会颠覆他对官场的认知。
  恰逢河东太守刘祐离职,继任的是中常侍左悺的兄长左胜,赵岐素来讨厌宦官,同天就弃职返回洛阳,被京兆尹延笃请为功曹。这样的结果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既然在外地做地方官不习惯,那就托托人人调回京师好了。功曹一职是处理具体事务的低级官员,三百石的阶级,从这时起,赵岐开始了他作为风尘俗吏的生涯。
  正在赵岐的人生即将步入正轨的时候,一场大祸从天而降了。当初,中常侍唐衡的兄长唐玹任京兆虎牙都尉,唐玹行为不端,清流们都看不起他。作为清流的标杆儿人物,赵岐和他的堂兄赵袭多次当众对他贬议,梁子从此结下,于是唐玹对赵大才子恨之入骨了。
  延熹元年,唐玹任京兆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赵岐是聪明人,自然觉察到了危险已经步步逼近了。于是,赵岐带着堂侄赵戬逃走,不出赵岐所料,唐玹果然逮捕了他的家属和亲戚,将他们全都诬陷杀害。
  赵岐避难四方,到达过许多地方。后来隐姓埋名,在北海卖饼为生。安丘人孙嵩见到赵岐后,觉得他不一般,于是询问赵岐道:“我看你不像是买饼的人,问你话你又脸色有变,你如果不是与人有深仇大恨,就是逃亡的人。我是北海的孙宾石,家中有百余口人,也许可以帮你的忙。”赵岐于是以实情相告,孙嵩将其带回家,设宴款待,把他藏在夹壁中好几年,这几年赵岐并没有白白渡过,赵岐写出了共三十二章的《厄屯歌》。
  后来,唐玹和他的家人全都死了,赵岐得到大赦才得以重见天日。三府(太尉、司徒、司空)知道后,同时征辟他。延熹九年,赵岐接受司徒胡广的征辟。适逢南匈奴、乌桓、鲜卑扰边,公卿都举荐赵岐,于是拜赵岐为并州刺史。赵岐到任后想要上奏守边的策略,但还未上奏,就因为第一次党锢之祸遭罢免,赵岐于是把它整理成了《御寇论》。灵帝继位初年,赵岐又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被禁锢十多年。
  光和七年,黄巾之乱爆发,灵帝下诏选用以前的刺史及二千石官员中文武双全的,于是征拜赵岐为议郎。中平二年,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赵岐补任车骑将军长史,屯驻安定郡。大将军何进又举荐赵岐任敦煌太守,他在路经襄武县时,被反贼边章等人抓获,边章想要胁迫赵岐任他们的大帅,赵岐费尽口舌才得以幸免,辗转到陈仓时,又遇到乱兵,只能裸身自救,躲在草丛中十二天不进食,历经磨难才回到了长安。
  初平元年,董卓西迁献帝至长安,再拜赵岐为议郎,不久,任太仆。赵岐著有《孟子章句》十四卷、《三辅决录》七卷,在当时广为流传,他对《孟子》研究颇深,以大儒闻名于世。赵岐善画,曾自画四贤像于自己的墓中。
  赵岐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身上原先的书生积习也随之一扫而空了。如今的赵岐年近六十,人情练达,老于世故,明哲保身,再也不强出头了。本朝两次党锢之祸,使一大批清流饱经沧桑,流连与民间数十年,因此能够体会民生艰难,这一派人被称为清流中的实干家,赵岐就是其中的代表。
  赵岐和马日磾份属至亲,经常往来,再加上他人情练达,马太常脸上的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赵岐如何看不出来。“翁叔,你定是心有所得,不放开诚布公地讲一讲!老夫也好提起把把关,毕竟老夫藏身民间数十年,民间疾苦比你清楚得多。”
  “姑父说得是!”马日磾拱手说道:“如何确保凉州数十万百姓不至于饿死,我倒是有几条儿建议。其一,尽快恢复全境,立即耕种。其二,并州军发放粮食,或者借贷。其三,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其四,号召文武百官捐出粮食??????”
  “哈哈哈哈!”还没有等马日磾说完,赵岐就笑弯了腰,笑得马太常不知所措了,好一阵儿他才止住了笑。“翁叔,咱们来一条条儿掰扯!第一条,现在都五月份了,种麦已经来不及了,顶多只能种上一季豆,光靠豆能吃饱吗?若想恢复凉州全境,至少还要一两个月,到那时种什么都晚了!所以,这一条不可行!若是长安城附近还将就。”
  “第二条,发放粮食,数十万人,若想不至于饿死,总得一人五石(汉朝一石约等于20公斤),你算算一共要多少粮食?且不说大司马有没有,便是有,换了是你,你愿意无偿分发吗?再说借贷,本朝的利息每月三分是最轻的,百姓们借得起吗?即便借得起又拿什么还?若是卖儿卖女,和全家饿死又有什么分别?”
  “第三条,开设粥厂,赈济灾民,这一条确实可行,但是只是将就着不饿死罢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第四条更是迂腐之极!你号召文武百官们就能捐钱捐物吗?做你的春秋大梦吧!若是他们有这个心思,长安城内还能斗米万钱吗?”
  一听这话,马太常的双眼立刻就暗淡下去了,他沉默了半晌儿,才沮丧地说道:“姑父,依你之意,这几条竟然全不可行?唉!百无一用是书生呀!难道就这么看着数十万凉州百姓饿死吗?”“怎么可能?”赵岐摆摆手:“大司马何等英雄?他定有办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