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

  就像是,大家终于感觉到了这一只靴子落了地。
  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等待这个靴子落地,一年下来,老师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他们的课程越来越密集,好像是恨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重要科目都给他们讲完。现在终于得到了结果。
  果不其然。
  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晓得,这个政策,马上就要变了。
  最起码,他们下学期是一定赶得上的,不然也不会有下学期就可以自主创业的实习。
  当然啦,这种事儿也不是立刻就可以考虑的好的,毕竟这除了个人的意愿,还涉及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钱。
  所以大家还是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做出选择和考虑。
  “创业不论大小,不管是大是小,都算在内的。另外,学校会设立创业基金,一共是三十个名额,分为一千两千和三千三个档次。如果同学们有想法,可以来咨询我。”
  一下子,教室里成了苍蝇馆子,嗡嗡嗡个不停了。
  他们一个月的补助是十二,而最低的基金就是一千块,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了。更不要说,还有更可怕的三千块钱。这怎么不让这些学生震惊?
  别看都说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好多年纪大的也在,但是所谓的年纪大,最大也不过三十几。要说四十五十,那是夸张了,根本不存在的。
  像是徐莎班,当年入学最大的是二十八。
  今年也不过是二十九。
  大家也许成家了,但是要说见到这么多钱,那是没有的。
  向晴更是一把抓住徐莎的胳膊,抖得像是筛子:“老、老师说多少钱?”
  徐莎:“一千两千三千。”
  向晴更筛子了,她吞咽了一下口水,说:“我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钱。”
  徐莎笑了,说:“你这一辈子还长着呢。现在没见过,说不定以后你买一双鞋一千都不够。”
  向晴:“……这咋可能呢?”这根本还是天方夜谭好吗?
  不管徐莎说什么,她依旧哆嗦,好半天,说:“你申请吗?”
  徐莎摇头:“我不了,我手里还有点钱,我觉得如果真的创业,是够了的。既然我可以,就不要抢其他同学的机会了。再说,我成绩也不算是最优秀那一拨儿的,我估计我申请也够呛。”
  其实这话徐莎是说错了,其实学校一早就已经分析过了,如果徐莎申请,那一定会通过的。这跟学习没有关系,而是徐莎很多的想法很先进,很能跟得上政策,而且,她是最早一批看透并且坚定响应的人。
  所以她如果申请,概率比其他人高。
  不过徐莎没有申请,也不算是特别出人意料之外,徐莎条件很好,这一点大家多少都知道的。也许学生之中不是很清楚,但是徐莎的档案在学校,所以学校是晓得的。
  徐莎的父亲是西南军区一个师的师长,她母亲是烈士。至于徐莎的丈夫还是大学老师,她自己本人也做过好几年的妇联工作,说句实在的,他们都是领工资的人,而且不是矜矜业业攒一点钱的农民兄弟。
  所以这些年能攒下来钱,不意外。
  徐莎自己不觉得自己有竞争力,但其实除了学校,其他同学也认可徐莎其实还是有竞争力的,一个人优不优秀,又不是仅仅体现在有没有考第一名。
  所以当徐莎放弃申请这笔创业基金之后,大家还是松了一口气的。
  同时徐莎也觉得,自己在班级里人缘儿更好了。
  她是最早一批提交了创业实习的人,很快的,他们班级又有其他人提交了申请。
  很多事情啊,都是一个潜移默化,如果突然间就有这么一个政策,肯定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学校已经铺垫这么久了,大家都等着呢。
  而且毫不怀疑的说,大家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了。
  正是因此,同学们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决定了。
  徐莎原本看很多小说,小说的主角八十年代下海经商,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都觉得个体户靠不住。但是实际自己经历了才晓得,其实很多事儿,远跟你想的不一样,像是她的这些同学,不是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点?
  当然,这也可能是他们所出的环境和位置不一样。
  徐莎因为想创业的事情,最近也是早出晚归,她下学期要离开学校,那么这学期的课程就会更加的密集,江枫看她小脸儿都累瘦了,变着法儿的给她熬汤。
  虽然才来这边不到两年,但是江枫已经入乡随俗的爱上了煲汤。
  倒是徐婆子心疼徐莎:“你说你一个姑娘家家的,顺顺当当毕业去坐个办公室多好?何必现在累成这样。”
  徐莎没抬头,继续学习,嘴上却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再说,我辛辛苦苦学了两年,也想看看自己学的是不是真的有用。不然我都对不起我付出的努力和我的学习。”
  徐莎不算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所以被老师不断的抨击之后,她愿意去学体育,因为那是她努力了就能看到效果的地方。她在体校,人人都说她很有天分。
  可是虽然在这方面她还算是有信心,但是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学渣,是不行的。
  毕竟谁家孩子不考高中呢?
  她那个时候,高中都要普及了,不念公立好高中,念个私立的也可以啊!肯定多少都要奔着考大学去的,但是徐莎偏偏就是没有的。她去了体校。
  可是现在呢!
  江枫说她可以,而她每次努力之后也发现自己真的不是那么笨,她努力,还是有效果的。徐莎对于自己,对于自信,又多了很多很多。
  她努力了,就可以考上大学。
  她努力了,在大学成绩就不差,甚至是中等偏上游。
  那么她继续努力,是不是也能更好更好?
  再说,她不动作,怎么能把江海市的东西名正言顺的拿出来呢?她经商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改变契机。
  退一万步讲,就算她失败了都没有关系的,毕竟,她还有江海市兜底。
  别人没有她这样的“后盾”,都敢拼搏。
  她为什么不敢?
  徐莎坚定:“姥,我行的。”
  徐婆子眼看徐莎眼中的坚定,也没在劝,只说:“行吧,只要你高兴就好,不过也得注意身体。”
  徐莎笑眯眯:“我知道的。”
  她回头,叫:“江枫,江枫……”
  徐婆子赶紧捂住她的嘴,说:“我的小姑奶奶,你可别给木木水水叫醒啊。这俩好不容易才睡了呢。”
  徐莎眨巴大眼睛,点了点头。
  徐婆子深深的吁了一口气,徐莎:“江枫呢?”
  “我在这儿,给你熬了花旗参老鸭汤,你喝一碗。”
  徐莎拉住江枫的手,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我最喜欢江枫了。”
  江枫嘴角噙着笑意:“我也喜欢你。”
  他侧头:“姥,我给您也盛了一碗放在客厅,您去尝一尝。”
  徐婆子也没打扰他们,说:“成。”
  徐婆子一走,江枫就拉过椅子坐了下来,徐莎顺势倚在他身上,虽然还是个懒骨头样儿,但是声音倒是清脆的,她说:“我写了一个计划书,你帮我看一看?”
  虽然江枫也不是搞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会比她多。
  但是,徐莎还是乐意和江枫分享,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嘛。
  “你打算开服装厂?”
  江枫低头一看,就好奇的问了起来,徐莎点头:“对,服装厂。”
  她其实也知道,多少年之后,房产肯定还是更值钱的,但是徐莎更知道,房产的腾飞是九十年代末了。如果她想靠着这个赚钱,在八十年代初是不现实的。
  毕竟,衣食住行。
  衣和食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虽然房子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但是让人拿出多少钱来买房子,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大家缺房子吗?还是缺的。
  那是特别缺。
  可是买房子的人多吗?买得起房子的人多吗?
  那肯定是很少很少的。
  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想要赚钱,房子绝对不是首选。
  甚至可以说,在十几年的时间内,都不会是首选。
  毕竟,现在还是一个会分房的时代,甚至国企都不差,就连国企改革的阵痛都没有过去,房产腾飞更是下一步的事儿了。但是服装就不同了。
  而江枫虽然也是有外挂的人。
  但是他接触的是“沉默的江海市”,所以他对房产可能会有的上涨一无所知。正是因为一无所知,他这个土著反而是觉得徐莎现在的计划更好。
  “我觉得不错,现在除了吃吃喝喝,就是穿最重要。如果你要做服装厂,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而且,你可以逐渐把江海市的东西倒腾出来,很多东西,放在那里确实很可惜了。”
  他们都没有想过这个东西能不能永久的存在,也许会永久存在,可是徐莎终有不在的一天。
  那么,这些东西也终将消失。
  这种实在的浪费,是他们都不想看见的。
  徐莎:“我也是这个意思。其实我还有很多想法,不过现在谈起来都为时尚早,我们必须走正常的路子,先给摊子支撑起来。”
  江枫点头:“你说得对。”
  徐莎:“我们学校虽然有创业基金,但是我琢磨过了,别看这钱乍一看多,但其实就算是三千也撑不起一个厂子的。所以学校可能也没指望我们能搞得太大,还是希望稳扎稳打。既然他们都不搞大,我就搞大。”
  江枫看着徐莎神采飞扬,翘起了嘴角。
  别看徐莎总是嚣张跋扈的小模样儿,但其实作为她的丈夫,他是晓得,徐莎骨子里不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江枫还是感觉的出来。
  也许小时候在部队家属院儿那几年被人排挤,总归是给她养成不自信的性格了吧?
  她的不自信,是包裹在嚣张的外表之下的。
  每每想到这些,他就很厌恶那些无知妇女。
  不过现在眼看徐莎提到这个事儿格外的灿烂,江枫就觉得,这样很好。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徐莎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我们手里现在有多少现金?”
  徐莎:“一万四。”
  江枫:“如果办厂,首先要有土地,其次还要加盖厂房,再加上机器和原材料,我们这些钱恐怕不够。”
  徐莎点头:“我想过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也没想一步到位,如果开始,我就打算先租厂房,这样成本就会降低很多,那肯定是够了的。”
  虽然徐莎也能从江海市往外倒腾东西,但是她还是有点理智的。
  最起码开始的时候,她不能这么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