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众兄弟当中,酒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直郡王、诚郡王和十三爷。
  直郡王是出了名的海量,刚入兵部的时候,可是把好几个人都喝趴下了。
  诚郡王的酒量大,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不爱跟旁人拼酒,多是独酌。
  早些年读书的时候还好,入朝之后,那是日日都要饮酒的,需要上朝的时候不敢多喝,但必须得喝点儿,晚上用些酒才好入眠。
  休沐日的时候,自饮自酌也就不需要控制了,敞开了量的喝,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喜欢饮酒作诗,诚郡王自诩文人雅士,同样也喜欢饮酒作诗,大抵风流人物喜好也是相通的吧。
  十三爷的酒量是最让人难以揣摩的,没有人会劝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喝酒,众人知晓十三爷的酒量大,也基本上是在十三爷替旁人挡酒的时候。
  到目前为止,十三爷只替两个人挡过酒,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四贝勒。
  敢灌太子酒的人不多,四贝勒为人方正、重规矩,又时常冷着一张脸,也没有几个人敢乱来。
  十三爷替这两位挡酒,虽说喝下去的酒不少,但没有人会硬灌,只要他态度坚决些,旁人也不会强逼着他硬喝。
  是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瞧见过十三爷醉酒的模样。
  第14章
  胤祯也没有。
  早上从紫禁城出来,一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几个人才坐着马车往宫里赶。
  胤祯的两个伴读和哈哈珠子们,这会儿却是不用再去宫里了,直接打道回府。
  胤祯和十三坐在同一辆马车上,临走的时候,四哥就已经交代过他了,让他一路上好好照顾十三哥,毕竟喝了那么多的酒。
  喝了很多酒的十三爷,不用张嘴,隔着两步远,都能闻到身上的酒气。
  但是走起路来却是稳稳当当,一点儿也不慌,脸颊虽然比平时红的多,但双目有神,并不像醉了酒的人一般,眼睛直愣愣的。
  胤祯闻着扑面而来的酒气,胃里头都有些不太舒服,本来天气热,就不太爱吃东西,又闻了一路的酒气,今儿晚上是别想再用膳食了。
  胤祯不可能坐在马车里一路都屏着呼吸,但他又实在受不了这个味儿,只能是少跟十三哥讲话,免得十三哥嘴巴里的酒气扑面而来,让空气里的味道更加泛滥。
  十三爷倚着靠背,闭着眼睛,状态很是放松,大概也是累了,一直到下马车,都没说一句话。
  “到地方了,十四弟若是有空,不妨进去坐坐,你我兄弟也很久没有单独聊天了。”
  十三爷双目清明,看起来一点都不用喝醒酒汤的样子。
  胤祯摇头,“今日的大字还没有写,我还是先回去把这些补上,改日再来叨扰十三哥。”
  写大字是每日必备的功课,四哥每隔半个月就要给他送一次字帖,想来应该也快达到四哥的要求了。
  至于上书房的功课嘛,只要师傅们不是继续往上加砝码,按照九哥的标准来,最早今年,最迟明年,他也就能从上书房结业了。
  九哥在上书房的功课已经进行到了收尾阶段,要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是可以入朝参政的人了。
  十哥比着九哥还差些火候,但也是十六岁的人了,已经到了可以赐婚的年纪。
  皇阿玛不会让十哥在上书房待太久的,实在达不到既定的标准,他相信上书房的师傅们还是会把标准稍稍降低,毕竟这制定标准的人就是皇阿玛。
  上书房的规矩表面上看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一切都是按照皇阿玛的心意来,所以这定下来的标准也并不同一,有的会把标准拔高,有的则是会把标准降低。
  在皇阿玛那里,阿哥们成长阶段必做的两件事情,首先是读书,书读够了,到了年纪,再去参政。
  两件事情必须要做一件,不可能让他们闲着。
  这几乎就已经决定了,在年纪还不够参政的情况下,即便达到了上书房结业的标准,可能也还是要继续读书的。
  简直是一把辛酸泪,都没地方说理去。
  胤祯一方面希望皇阿玛别那么严苛,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前头的那几个哥哥,赶紧从上书房结业。
  这入学是按照年纪来的,结业虽然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年纪,但一直到现在,也都是当哥哥的比当弟弟的先结业,从未有过例外。
  八哥功课够好了吧,虽然写出来的字体一直没让皇阿玛满意,但是瑕不掩瑜。
  在念书的时候,八哥的各项功课都是优于七哥的,武学就更不必说了,七哥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
  但还是七哥先从上书房结的业,尔后,才是八哥。
  所以,胤祯也算是琢磨出来这其中的规律了,在达到统一结业标准的情况下,想要顺利结业,还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
  第一,排行在他前头的哥哥们都已经顺利从上书房结业了。
  第二,皇阿玛认为他已经可以入朝参政了。
  这两点缺一不可。
  还是要感谢十三哥的,无论是从学业方面,还是皇阿玛的宠爱,十三哥都有望顺利甚至提早结业。
  排在十三哥后面当弟弟,绝对比排在十哥后面当弟弟,要幸运的多。
  七月初,赶在皇阿玛出行巡视塞外之前,九哥终于从上书房结业。
  小十五今年刚满六周岁,前脚九哥刚从上书房结业,后脚上书房就又迎来了新学生。
  走了一个,又来了一个,上书房目前正儿八经的学生还是五个。
  不过已经从上书房结业的九哥,并没有出现在伴驾的名单上,能够跟着去的阿哥们,跟上次南巡差不多。
  太子还是被留下监国,九爷和十爷,一个刚从上书房结业的,一个正准备结业的,两次都没有出现在伴驾的名单上。
  跟这两位一样可怜的还有十二爷,也是只能老老实实在宫里头待着。
  唯一一位在南巡的伴驾名单上,但是却没有在此次伴驾名单上的,就只有八爷。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同情的事情,人家跟着皇帝出巡,那是恩宠,人家留在京城,那是辅佐太子监国,是看重和信任。
  不像九爷,从上书房结业后,原本应该立马安排入朝的,但刚好赶在这个节骨眼上,皇上要出巡塞外,朝堂上带走了一批的人。
  九爷非但没有被安排入朝,连伴驾随行也没有他的份儿,相当于是被闲置下来了,在旁人看来,还是有几分尴尬的。
  ——
  胤祯其实挺不想去的,出巡塞外跟南巡不同,一个是荒凉偏僻之地,另一个则是富庶美丽的江南水乡。
  后者是他自个儿争取要去的,还替自家额娘也争取了,但是前者。
  他对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是有几分兴趣的,但是一想到长途漫漫,再加上吃食上的限制,这几分兴趣也就被抵消了。
  草原上的美食,从太后那儿就可以窥得一二,烤羊肉嘛,尽管他是个无肉不欢的,连着吃上一整个月的羊肉可能都不会腻味,但前提是只有羊肉得换着花样做。
  烤羊肉是一道做法,红焖羊肉是另一种做法,放到锅子里涮也是一种吃法,配上各色的食材爆炒,各式各样的羊汤……那做法可就多了。
  跟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比起来,草原上的吃食还是简单了些。
  更何况,下江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可以坐船,但是去塞外,真就只能靠着马匹了。
  但既然已经上了伴驾的名单,去肯定是要去的,但是在去之前,还是可以好好准备一番的。
  天气这么热,中午日头毒的时候,最好是坐在马车里,让人把这些避暑的东西都带上,什么酸梅汤、薄荷茶也都不是占地方的东西。
  早上和半下午,日头不毒的时候,肯定是在外骑马更凉爽,尤其是快速骑行把风带起来的时候,肯定倍儿凉爽。
  但一大堆人经过,骑马扬起的灰尘漫天飘扬,防尘的面纱必须得戴着,省得吸一鼻子的灰尘,也免得一张嘴说话就有灰尘飞进嘴巴里。
  女子外出常戴的面纱虽然轻薄透气,但若是在马背上戴这样的面纱,马稍微跑得快一些,面纱就会飘扬起来,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胤祯让人做的与其说是面纱,倒不如说是口罩,这东西戴久了也容易闷汗,好在,他只是一早一晚骑马的时候才戴,所图的不过是让他护住口鼻。
  另外,口罩的设计相比面纱,也更容易被固定住,不那么轻易的被吹落。
  除口罩外,胤祯还特意让人做了好几顶帽子,用的都是清凉透气的材料,到时候把头发盘进帽子里,也就免得灰尘在头发里堆积了。
  其实,最初他更想要的是农人用席子所编织的凉帽,材质既透气又凉爽,只可惜这东西过于简朴了,他倒是不怕丢面子,就怕皇阿玛生气。
  到时候再觉得他心性不定,下次不能陪着出巡是小事儿,万一被延长了在上书房读书的时间,那可就是大事儿了。
  胤祯也不是个藏私的,同样的东西,他给四哥和十三哥都送过去了一份,至于其他的哥哥们,讲道理,感情还真没到这份儿上。
  只可惜,他送过去的东西,两个人都不肯用。
  十三哥的原话是,他比较耐热,用不着避暑,至于这帽子和口罩同样也不太能用的到。
  四哥说话就直接多了,原就是特别不耐热的人,避暑的东西,他那边都有,甚至更全,还反过来又送了一份呢。
  帽子和口罩这俩物件儿,四哥是坚决拒绝的,理由就四个字:有碍观瞻。
  行吧,这俩物件儿确实不好看,尽管很有实用性,但谁让像他这样脸皮厚的人不多呢。
  自诩厚脸皮的胤祯,出行带的最多的东西,不是衣服和鞋帽,而是食材。
  尽管天气很热,但耐保存的食材总是有的,比如腊肉,比如牛肉干,比如胤祯自己苏出来的水果罐头。
  水果罐头的制作原理并不复杂,玻璃瓶没有,瓷器瓶却是不缺的,而且都可以按照胤祯设计的图纸批量生产,用木塞塞住瓶口,然后再选择用蜡封口。
  至于这些水果如何腌制,口味上如何把控,都要交给专业人士了。
  这也就是自家额娘管着御膳房,要不然御膳房的大厨们,还真不一定愿意这么折腾。
  胤祯也知道,这一路上都会有人出去采购新鲜的水果蔬菜,就算是到了塞外,也会有人快马送过来。
  但这数量毕竟不多,没办法跟在宫里的时候相比,而且还要得优先供给皇阿玛和已经封爵的哥哥们,到他这儿,不一定能留下多少。
  他多备些水果罐头,多备一些其他的肉类,只是想着万一供给不足的时候,也照样可以敞开量的吃。
  第15章
  戴着特制的口罩,与旁人略有不同的帽子,除非是下雨天,否则一早一晚,总能看见十四爷在外头骑马。
  此次出巡,年岁最小的两位阿哥就是十三爷和十四爷了,二人又都文武兼备,不光旁人会把这两位放到一块对比,这两位自己也较着劲呢。
  时常能看到,这两位比赛骑马,速度远远快于后边的大队人马。
  还真别说,十四爷比十三爷矮了大半头,个头也就刚到人家耳垂的位置,年岁上又差了整整两岁,可这骑术却是不相上下。
  但跟直郡王还是没得比,瞧着这两位是骑的挺快,可直郡王一上场,这两位就只能被落在后头了。
  当然,直郡王毕竟是长兄,孩子都好几个了,一般是不会轻易下场跟两个弟弟比的,从京城一直到塞外,人家也就跟十三、十四比了这么一场。
  胤祯倒是还觉得这个长兄挺可爱的,有些孩子气,当然,骑术也是真好。
  十三爷心里边却是有些微词,大概是因为站在了太子的身后,本身他看直郡王,就跟看其他的哥哥们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