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朝为田舍郎> 朝为田舍郎 第49节

朝为田舍郎 第49节

  山路的尽头,远远走来一个人。
  这个人身形瘦削,一身白衣不知多久没洗,有些泛黄了,走路的姿势有点奇怪,下盘不稳的样子,走近后顾青从他身上闻到一股很浓的酒味。
  顾青眯眼打量他。
  是个陌生人,他从未见过,不知为何突然出现在这个山村里。从他身上的酒味大致猜测一下,应该是喝多了迷了路?
  这个人大约五十来岁年纪,面容有些沧桑,他的腰间挂着一只酒葫芦,另一侧配着一柄剑。最有趣的是他的那双眼睛,眼神里充满了狂放而散漫的神采,仿佛什么事都不在乎,就算有把钢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都会先灌一口酒,然后大笑抛却头颅。
  男子走近后,他也在打量顾青,上下端详一番,见顾青正在蹲马步,男子哈哈一笑,摇头道:“花架子而已,殊为无用。”
  说完经过顾青身边,摇摇晃晃朝山下走去,走了几步,男子打了个酒嗝儿,忽然仰天长啸,接着嘶声长吟:“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群山巍峨,清音悠悠,随着诗句的回荡,天地间仿佛换了颜色,触目所见,山河锦绣。
  第九十章 半个盛唐
  顾青很难想象,一句漫口吟哦的诗在群山间回荡时,他竟莫名感到心悸,就像看到一位仙人漫不经心地轻挥拂尘,瞬间妆点了人间的河山,然后仙人迈着酩酊的步伐,踉跄离开。身后满目萧然的冬日山岗,竟已换了葱郁春色。
  那道瘦削的身影摇摇晃晃,仿佛随时会倒下去,可偏偏就是不倒,腰间的酒葫芦随着步伐前后摇荡,还有那柄剑鞘已褪色的剑,似乎只是用来装饰的佩饰。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平平无奇,就像山野路边随便遇到的一个普通醉汉,生活潦倒,穷极落魄,只能借酒浇愁,在醉梦中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然而随着那句诗吟诵出口,顾青顿时觉得背后寒毛直竖,人间仿佛下了一场浪漫的樱花雨。
  “这位长者,且慢!”顾青忽然开口叫住他。
  男子的眼神已有些迷离,显然已喝了不少了,转过身打了个酒嗝儿,身躯前后摇摆地站着,好像在风急浪骤的船上。
  “何,何事?”男子含含糊糊地道。
  顾青行了一礼,笑道:“敢问长者,您刚才吟的那句诗……”
  “《蜀道难》,上月入蜀时所作,怎样?”
  顾青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人是谁了。
  肃然起敬?神交已久?还是高山仰止?
  顾青一个箭步上前,伸手忽然拽住了他的胳膊,激动地道:“……你知不知道你害我小时候背了多少课文?害我多少次被老师留堂到天黑?你在造孽啊!”
  男子:???
  顾青哈哈大笑,激动过头,有点胡言乱语了。
  “在下顾青,石桥村的农户,还未请教足下高姓大名。”
  男子被顾青突然的热情弄得有点懵,使劲晃了晃脑袋,道:“李白,字……太白,绵州人士。”
  顾青愈发兴奋,果然是他!
  “太白兄,久仰了!”顾青整了整衣冠长揖。
  李白,中国数千年历史里最璀璨的一颗星。他的才华,他的狂放,他的浪漫,在这个被礼教束缚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他是唯一一个潇洒破茧而出的诗人。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但贴切。
  因为有了他,盛唐才是盛唐。
  顾青没想到今日竟然能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见到这位最耀眼的历史名人,顿时有种求签名的冲动。
  “带纸笔了吗?能给我签名吗?”顾青像个脑残粉。
  李白愕然:“啊?”
  然后李白再次使劲晃脑袋,他总觉得自己应该是喝高了,否则不可能总听不懂人话。
  “嗯,不对!你为何叫我太白兄?我的年纪应该比你父亲还大吧?”李白不满,随即又哈哈笑道:“太白兄也好,世人总以年龄来定尊卑长幼,为何不能率性而为呢?你觉得应该叫我太白兄,那么我便是太白兄,哈哈,好,当浮一白。”
  说完李白解下腰间的酒葫芦,仰头灌了一口酒。
  顾青也笑,朝他伸手:“我也要喝。”
  李白看顾青愈发顺眼了,他喜欢喝酒,也喜欢喝酒的人,喝酒的人才是同道中人。
  爽快地把酒葫芦递给顾青,顾青也仰头大灌了一口,随即皱起了眉。
  酒很难喝,应该是米酒,但很浑浊,是那种县城路边挑着担的小贩那里卖的货色,很廉价。
  看来这位诗仙大人囊中羞涩得很啊。
  “太白兄意欲何往?”喝过李白的酒后,顾青的语气愈发亲密。
  李白哈哈一笑,指了指山下的石桥村,张了张嘴,然后神情呆滞住了。
  “呃,我意欲何往呢?我,意欲……何往?是啊,我到底来此处作甚?为何不记得了?”李白双手捧住头,表情很纠结。
  顾青愕然,喝酒喝到这境界上,也是人才了。
  “我家有酒,有好酒,要不……太白兄随我下山,去我家喝点?慢慢喝,说不定就想起来了。”顾青温柔地劝道。
  诗仙啊,比捉到一只野生奥特曼还难啊,不能轻易放走了。
  提到酒,李白眼睛顿时亮了,至于自己跑到这里来究竟做什么,呵,不重要,人生还有什么事比喝酒重要?
  “走走,同往矣,贤弟是豁达之人,若是你家的酒好,我便引你为知己又何妨,快走。”李白拽着顾青的胳膊便往山下走。
  两人走到一半,李白脚步一顿,忽然拍着腿大声道:“我想到我来此作甚了!”
  “作甚?”
  “前几日路过蜀州,在一家青楼饮酒,我闻乐伎正在弹唱一首长短句,听说叫《中秋词》,词句优美,意境悠远,我在那家酒楼整整回味了三日,仍觉意犹未尽,此词一出,从今以后中秋诗词皆废矣,于是我费尽辛苦打听到这首长短句是一位少年所作,那位少年姓宋,住在石桥村,我故而来此结识。”
  顾青微微吃惊,没想到自己的中秋词这么快便传到蜀州,而且被青楼乐伎广为传唱,这个年代的世人对诗词的热爱简直不可思议,难怪大唐数百年,出了无数名耀千古的诗人。
  顾青笑了,热情地拉着他的袖子,道:“巧了,那位姓宋的少年恰好是我的同乡,来,我引荐你们认识。”
  下山后,顾青领着李白回到家中,李白走进院子后,对院子里的摆设布局装饰全然无视,反客为主坐在院子中间的蒲团上,坐下来后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靴子脱了扔远,又解下足衣扔远,手指敲了敲桌,迫不及待地道:“快,酒来!”
  顾青从厨房里拎了两坛酒,摆在院子中间的矮脚桌上。
  酒确实是好酒,自从开了瓷窑后,顾青已不缺钱了,前世就有酒瘾的他自然要采购很多酒存在家中自饮。
  顾青从县城买来的酒都是比较贵的,这个年代的酒价主要看质量,有酒劲且过滤充分,汤色看起来没那么浑浊的,便算是好酒。
  酒坛上桌,李白当即便取来一坛,等不及让顾青拿酒盏,李白揭开泥封,仰头狠狠灌了一大口,随即阖目品味,整个人如同被冰冻魔法冻住了似的,久久不见动弹。
  顾青含笑看着他,也不出声,过了很久,李白慢悠悠呼出一口气,长叹道:“好酒!多少时日未曾饮过如此香醇的酒了!”
  第九十一章 放纵疏狂
  对饮几口酒后,顾青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了。
  刚才的兴奋是因为看见了古代名人,尤其还是诗仙,盛唐里唯一一个活得最纯粹的人。顾青激动是粉丝心态,毕竟小时候背过他那么多首诗,背完还要做阅读理解,老师问,李白为什么要写这一句呀,他为了表达怎样的情绪呀,等等。
  这些无厘头般的问题一度折磨得顾青快疯了。
  亲眼见到活的诗仙大人,看着他醉醺醺的样子,顾青相信前世老师提的那些问题恐怕李白自己都回答不上来。
  当时借着酒劲便写了,写的时候图个念头通达,还能为了什么?有的诗连平仄韵律都不怎么讲究,写完扔笔倒头便睡,醒来一脸懵逼,醉酒时干了什么,写过什么诗,写诗时是怎样的情绪,顾青觉得这些问题李白自己兴许都回答不上来。
  粉丝对偶像,间歇性抽一下疯就可以了,不必把偶像捧得太高,偶像喝多了照样会吐,挨打了照样会疼。
  “太白兄稍待,我去给你做几个下酒的菜。”顾青待客很热情。
  李白一手倒拎着酒坛,另一手拽住了他:“贤弟莫忙,饮酒何须用菜,你我举杯畅饮便好。”
  “干喝啊?”顾青笑了:“太白兄豪迈,我便舍命陪君子了。”
  于是二人各自端着酒坛痛饮。
  李白的酒品严格来说不算太好,喝醉后啰嗦个不停,主要的话题是他这些年游历大唐山河的一些见闻轶事,他似乎特别钟意山水风景,说起名川大河滔滔不绝,不时发出“噫吁嚱”式的赞叹,说完一段便阖目回味,一脸的神往,仿佛自己与那些风景融为一体。
  对于朝堂官场,他却很少提及,神色颇为矛盾,话锋一转,又是风景名川。
  一坛酒不知不觉下肚,顾青觉得有些晕,没有下酒菜,喝得又快又急,再好的酒量也扛不住。
  奇怪的是,李白却还没醉。明明看起来喝了很多,一碰就会倒的样子,偏偏还能继续喝,那么瘦削的身材,很好奇他喝的酒都藏到哪里去了。
  该不会一边喝一边尿吧?不用怀疑,这位狂放率性的诗仙大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
  顾青不放心地俯身看向桌下,地是干的,草席是干的,蒲团也是干的。
  还好,喝醉后的诗仙多少还是一丝节操尚存。
  见顾青俯下身子,李白一愣,也跟着俯身,二人的目光在桌子底下相遇。
  “贤弟这里的风俗是藏在桌下饮酒么?倒是有趣,来,试试。”李白说着把脑袋伸进了桌底下,一手勾着酒坛,费力地往嘴里灌酒。
  顾青眨眨眼,哈哈一笑,索性也把脑袋伸在桌下,二人就这样把脑袋埋在桌底,撅着两个屁股喝酒,一边喝一边哈哈大笑。
  宋根生推门进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幅画面。
  “两个屁股?”宋根生揉揉眼,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睡醒。
  桌底发出哈哈笑声,宋根生上前,俯身观察,好奇地探出头,也将脑袋伸进了桌底下。
  于是桌底有了三个脑袋,桌外有了三个屁股。
  “你们在作甚?”宋根生悄声问道,转头看向李白:“未请教尊驾是……”
  李白哈哈笑道:“又来一酒客,当浮一白!酒来!”
  酒坛没酒了,顾青起身去厨房拿酒,这次拿了三坛,递给宋根生一坛。
  桌底太闷,李白和顾青玩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于是恢复正常。
  “这位是李白,字太白。”顾青热情介绍:“太白兄,你一直要找的那位姓宋的少年,作中秋词的那个,就是他,宋根生。”
  李白两眼一亮,猛地拽住了宋根生的胳膊:“中秋词是你作的?好词!今日能遇顾贤弟,又遇宋贤弟,今日实是幸日。”
  亲热地拽着宋根生的胳膊不松手,李白大笑道:“少年之才,生平仅见,今夜你我抵足而眠,共论诗文,来来,饮胜。”
  二话不说抄起酒坛往宋根生嘴里灌,宋根生大惊,奋力挣扎:“且慢,且慢!作词之人不是我,是……呜呜。”
  顾青含笑看热闹,近距离接触李白后,果然诗如其人。李白是个很率真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未丝毫未曾遵从世俗礼教,想到什么便说什么,言行举止像个不通世务的大孩子,纯真直率,除了天宝元年入宫翰林待诏那几年,不得不写一些应制诗夸赞李隆基,别的时候大多说的是真话。
  李白欣赏一个人的做法便是灌酒,酒喝得越多便越觉得对方是知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