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21节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21节

  顾茵换过去后才发现许青川居然也在,而且在这样的地方他也是书不离手。
  顾茵猜着他多半也是不爱看戏,被许氏逼着过来的,不由就弯了弯唇。
  许青川感受到她的视线抬起头,两人隔着小武安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嫂嫂快吃,青川哥给我的,可好吃了!”
  不等顾茵拒绝,小武安就把香瓜子塞了她一手。
  顾茵就只好接住,再同许青川道谢。
  许青川打开自己的荷包,里头满满当当是一袋子瓜子。
  他把荷包放到武安手边,弯唇笑道:“不用这么客气,这是我家自己炒的,吃不完放着也是浪费。”
  瓜子入口香香脆脆,齿颊留香,还依稀能吃出一股茶香。
  顾茵由衷夸赞道:“许婶子手艺真不错!街上卖的都没有这炒的好吃呢!”
  许青川听了这话却有些慌张地移开了视线,白净的脸颊上泛起了淡淡粉色。
  “不是婶子炒的,是……”
  小武安话说到一半,被许青川捂住了小嘴。
  “不是还要听我念《三字经》吗?”
  武安忙不迭点头,乖乖调转身子,轻轻依偎到了他身边。
  许青川伸手揽住他,薄唇微启,吐字清晰地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他的声音清澈如珠玉交鸣,语调和缓轻柔。
  顾茵一只耳朵听着听不懂的戏文,一只耳朵听着他念书,眼皮子就直往下坠,后头不知不觉地就靠在另一边的王氏身上睡着了。
  许青川再次抬眼的时候见她已经睡熟了,不由弯了弯唇。
  等她再睁眼的时候,耳边的锣鼓声和戏腔都听了,周围人正指着戏台子上叫骂。
  她一醒,王氏扶着她坐好,也往前凑去。
  “这是怎么了?”顾茵揉着眼睛,声音还带着慵懒的睡意。
  小武安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说:“不知道啊,刚还唱的好好的。不知道怎么来了个老爷爷,就吵起来了。”
  事情略有些复杂,小家伙三言两语说不清,许青川便接口解释道:“方才台上唱到那恶婆婆多番逼迫儿媳妇进宫,儿媳妇宁死不应。有个书生知道这事后打抱不平,但恰逢皇帝来了,把身负功名的书生给捋成了白身,还让人把那儿媳妇绑进宫里。之后一众大臣劝谏,无奈皇帝耽于美色,全然不听,还摘了为首那位大人的乌纱帽。然后那位老先生就很气愤地出来打断了,说这戏唱得是‘有辱皇家’。”
  顾茵听他三言两语地说完,忍不住奇怪道:“连我这不听戏的人都知道,这戏文里的朝代都是架空杜撰的。这老先生为何这般动怒?”
  许青川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
  而戏台上之上,一个穿着立领皮袍子的老者正和戏班的人对峙着。
  班主都从后台出来拱手求饶了,说:“老爷子我们这草台班子搭一次不容易,您老气不顺去其他地方撒,别断了我们的生计啊!”
  那老者瘦瘦小小的,嗓门却不小,说:“你戏文乱唱还不许人说了?你这段必须给我改,改好了我把你整个戏班子都包下来,唱他一个月的,请镇子上所有人看!”
  王氏和许氏两个都走到台前了,本是准备联手把这闹事的人拖下来的。
  听到这话两人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脚——乖乖这老爷子听着口气财大气粗的,要是能白听上一个月戏,好像也不赖?
  那班主一开始虽然赔着笑脸,但心里多少有几分火气。此时听到这话倒是真的笑逐颜开,连忙道:“好好,都听您的。等这一场唱完就改,您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本来到这里这场闹剧就该结束了。
  但那老者还是不肯,坚持道:“不行,你现在立刻改,改成皇帝听从了文臣的建议,痛改前非,从此成了一位明君!”
  他要说旁的还好,这种改法班主却不敢应——毕竟这昏君可是戏文里的重要配角,若他不昏庸,怎么显得那儿媳妇可怜呢?而且照着这老者的意思,戏文的主角也换了个个儿,成了那皇帝了。
  他们只是普通的草台班子,又没那个能耐说临时大改还能改的照样好看。
  “你这人懂不懂戏啊?!”王氏听得耐不住了,“你要这么改后头还咋唱?”
  老者说:“就唱太平盛世,河清海晏不行吗?”
  “这种谁要看啊?你白请我我都不看!”许氏跟着道。
  而后王氏对许氏使了个眼色,两人爬上戏台,一人架住那老者一条胳膊。
  那矮个子老者顿时被架空,两条短腿凌空来回倒腾。
  “哪里来的妇人,快把老夫放下!”
  许氏和王氏充耳不闻,把他架下戏台子还不算,一直把他架出了人群。
  顾茵和许青川见状连忙带着小武安跟了出去。
  不过好在许氏和王氏都没有为难那老人,把他带出来之后就把他放下了地。
  老者一面摆正头上被碰歪的皮帽子,一面吹胡子瞪眼道:“你们这两个老妇人把我架出来做甚?我还没和班主说完话呢!”
  许氏就道:“老爷子,我看您也年纪大了,别来回折腾了。您要是有钱,自己写个话本子去让人唱,爱怎么唱怎么唱。但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年到头见个戏班子不容易,好歹让我们听过一场。”
  王氏也没凶他,只跟着道:“就是,你爱听什么皇帝圣明河清海晏的,您自己请人倒腾去,别为难人家,也别难为我们这些戏迷。”
  老者气呼呼道:“你们这些人怎么回事,这戏文影射到朝堂,被发落了可是大事!”
  王氏和许氏都一头雾水,戏文虽然是杜撰,但确实不能影射朝堂,从前就有过气愤不平的书生写了个戏本子说昏君宠幸宦官,扰乱超纲,然而还不等那戏排出来,就让人告密到官府,一串子人都连带着发落了。但是今儿个这出戏讲的是昏君强娶良家小寡妇,又没讲什么朝堂大事。
  “难道那位最近真的强抢民女了?”王氏压低了声音问许氏。
  许氏说没听说啊,又转头看向许青川。
  许青川沉吟半晌,道:“这位老先生说的应该是皇上和文老大人那事?”
  老者哼了一声算是默认。
  许青川便把月前皇帝和文老太爷的恩怨纠葛说与他们听。不过这到底是京城发生的事,他也是偶然听同窗提过,所以知道的也不多,只大概知道有这么个事儿。
  几人听完,许氏还是道:“皇帝摘大官乌纱帽这种事也不算太新鲜吧,那文老大人确实也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既是他提出的辞官,就不许让人家允了吗?老先生你太敏感哩!”
  那边厢戏台子锣鼓又敲起来了,王氏心思已经不在这头了,接话道:“就是,那戏里的婆媳境况还跟我家相似呢,我也没觉得唱的是我啊。您老别想那么多。再说这戏又不是传到了人文老大人耳朵里。就算传到了,说不定人家都没您老人家这么急呢!”
  老者还要再说,却突然身形一晃,倒了下去。
  王氏和许氏都吓了一跳,立刻异口同声道:“我啥都没干啊!”
  说完又立刻去把人抬了起来。
  还是一样一人架一条胳膊,把老者凌空架起,一路把他架到了附近的医馆。
  而他们前脚刚走,文琅提着大包小包的吃食过来了。
  今天他好说歹说,总算以听戏看热闹的名头把他祖父“骗”了出来,想着他老人家可能一高兴就有胃口了。
  文老太爷也给大孙子面子,没嫌弃看台简陋,祖孙两个捡了个位置坐了。
  后头戏唱到一半,附近来了一些卖小吃的摊贩叫卖。
  文琅看他心情不错,心中窃喜想着这次怎么也能劝着他多吃些东西。但没想到他去了不到一刻钟,回来他祖父不见了!
  …………
  王氏和邹氏把老者架进了医馆看大夫。
  大夫诊治之后道:“没什么大碍,脾胃失调,血气亏损,就是饿的。回去好好吃两顿,养养就好了。”
  王氏和许氏又一起呼出一口长气。尽管她们确实没做什么,但是这老爷子要是真出了什么好歹,她们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
  人还没醒,她们也不能把他这么大年纪的人扔着不管,只好一起把他弄回了缁衣巷。
  两人把老者抬回了许家,许氏打发许青川回屋看书。
  因着之前看大夫的银子是许氏给的,王氏也不好什么都不做,只能硬着头皮对顾茵道:“儿啊,你看这事儿闹的……还要麻烦你去做点吃的。”
  顾茵点头道:“没事,反正材料都是现成的,我去熬碗粥,不费什么力气。”
  说完她就折身去了自家灶房。
  灶房里除了他们日常要用到的食材还有一些自家日常吃的食材。
  顾茵想着大夫说老者脾胃不好,就没做普通的白粥,抓了一把小米,切了一截南瓜,准备做南瓜小米粥,又想着这次做的量少,便取用了家里的小砂锅。
  她先把南瓜洗净后切块去籽,再连皮放入蒸屉,随后再烧水淘米,等水沸以后放入小米,小火开熬。南瓜蒸过一刻多钟,去皮之后用汤勺压成泥,而后将南瓜泥倒进砂锅中,和小米一起搅拌均匀,待熬出米油后便可出锅。
  文老太爷再次睁眼的时候,外头已经是黄昏时分。
  他撑起身子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之前的事,五感慢慢恢复,他闻到了一股甜香。
  这香味甜而不腻,让本来就多日没怎么进食的文老太爷肚子叫了一声。
  他循着香味走到屋门口,顾茵捧着砂锅正好过来。
  “您醒了?”顾茵笑着把砂锅放到桌上,“我熬了一些粥,您要不要吃一些?”
  文老太爷正要拒绝,肚子又叫了一声。
  他也确实还头晕眼花的,便勉强道:“那我就吃两口吧。”
  顾茵把锅盖掀开,甜香味顿时充满了整个屋子。
  砂锅里的小米粒粒开花,南瓜被整个炖进了粥汤里。
  文老太爷用勺子尝了一口,南瓜的鲜甜充盈整个口腔,连带着整勺粥汤都甜了起来。小米虽然粒粒都开了花,但吃在嘴里却又是粒粒分明,并不像一般人熬的那样烂糟糟的。
  几口热粥下肚,文老太爷觉得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粥里没有放糖,却也香甜。加的水不多不少,没有稀释掉南瓜的香味。你这粥熬的不错,师承何人?”
  他一出口就问顾茵的师承,显然是会吃的行家。
  对着外人,顾茵不好扯什么梦里仙人,故作不懂道:“我家日常就做些吃食的小买卖,熬粥本就不难,哪里需要和人去学?”
  文老太爷皱了皱眉,寻思着难道是自己年纪大了,或者是饿太久了,味觉都失调了,所以才觉得这农家小媳妇熬的粥火候格外精准,不比宫廷御厨差?
  不等她多问,顾茵便寻了借口躲了出去。
  文老太爷斯斯文文地喝完了一整锅粥,有了力气便出了屋门。
  虽然前头闹得不愉快,但文老太爷知道自己晕倒与他们无关。非亲非故的,人家把他带回家里,还给他熬了一碗粥,这便算是于他有恩了。
  直接给钱?这做法好像有点过于庸俗。
  他记得这家人好像有个读书人,那送两幅名画或者孤本书?
  文老太爷走到堂屋外头,还没想好具体怎么报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