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兵家大争> 第122节

第122节

  “前尘宿怨,哪里比得上此时此刻?所以,前尘勿念。”
  孟胜也是感慨万千,留了一句给张耳,随着公孙策离去。
  张耳爬到陈余尸身上,浑身是血,有陈余的,也有他伤口迸裂的。
  “难得来人世一回,你这又是何必?”张耳对着陈余逐渐开始腐化的尸身嚎哭。
  至于神兵剑胎,像废铁一样被张耳竭力丢远,草丛中的神兵剑胎,外表就是一柄标准的三尺直剑,毫无出彩之处,只是这一刻闪着淡淡地光晕。
  第十二章 驿站之鬼姬
  五月十日,燕国使者代侯朱标赶至夏城,公孙策北上去见见这个朱元璋最器重的儿子。
  张耳作为东魏的丞相,以使节的身份来西魏,被陈余袭击,险些身死。如果陈余得手,那么西魏必然会被战火吞没。
  所以朱标的问题必须要重视,防止他被刺杀是公孙策最担忧的事情。朱标的燕王的哥哥,死在这里,燕王朱棣拿西魏开刀,四国联盟也不能帮他,因为道义上站不住跟脚。
  “我的国家建立才十天,列国的使者速度可真快,都跑到我这来了。弄得,好像一个避难所。”
  从驿站出来后,公孙策对楚萌萌发出感叹。
  朱标言辞之间的表现,一点都没有大明继承者的气势,有点像个学者。而且面貌因为朱元璋的原因,只能归于平凡一类。
  “今晚我就在驿站休息,当真是防不胜防!”
  “殿下,难道夏城内还有针对朱标的潜伏势力不成?”楚萌萌的脸有些发烫,他是负责情报,兼顾刺杀一类业务的,如果老巢夏城潜伏着乱七八糟的势力,他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
  “夏城很干净,墨家剑客正在陆续赶来,到时候夏城的白天是巡哨士卒的,夜晚是墨家剑客的。再过几天,我们的生活就算稳定了。”
  公孙策并没有对楚萌萌说出他和朱标谈了什么,因为都是琐碎小事,不值一提。
  驿站内,朱标手里多了一把扇子,是楚萌萌的。扇中轻纱女子身姿窈窕,一双美目望着朱标,目光犹如实质,让朱标扭头看向一旁,不敢再和画中女子对视。
  朱标轻声对扇子说道:“今夜就有劳小姐了!”
  “我家主人如此命令,小蝶只是奉命行事。侯爷不必谢我,谢我家主人就成。”折扇中的女子声音清幽如山泉,让整个房间内的温度骤降。
  “活命之恩,朱标必当厚报!”朱标说完,与折扇中的彩蝶对视一眼,虽将折扇收进衣袖。
  不久,在公孙策去王宫和父亲商论保护朱标的事情以及询问货币体系发展问题的时候,朱标所在的驿站中,突然后院堆积的草料被点着,顿时大火呼啸直窜云霄,满城可见。
  驿站内朱标听到了屋外人们的呐喊逃命或者救火的声音,他只是将自己唯一的一把武器缓缓拔了出来。
  “侯爷,卢将军求见。”守在门外的两名亲旧推门而入,低头询问。
  “让他进来,图穷匕见之时已到,就是不知何人才是持匕之人。”
  “我们兄弟誓死豹卫侯爷!”进屋的亲旧低声说道,很是坚决。
  朱标只是笑了笑,挥了挥手让这名亲旧出去,不一时卢燕赶到了这里。
  “火不是我放的,另有其人。此外,侯爷想活命,还请将门外的两名卫士撤走。在我卢燕亲军的守护下,必不使侯爷在西魏损伤一根汗毛。”
  卢燕脸色说不上好,有些泛黑。不是烟熏的,而是他手下还有潜伏者,还有别人扎在他军队中的钉子。
  “卢将军要杀朱标,一路上随时可杀,何必要等到西魏才动手?所以将军速去扑灭大火,查明火因。”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拿着一把小刀雕刻一块木料,看都不看卢燕一眼。
  至于卢燕让他将仅有的两名贴身卫士撤走,他哪里肯愿意?虽然他也觉得自己的卫士有问题,可总比卢燕手下的亲兵要可靠。
  “代侯保重,本将告辞。”卢燕转身出去,对于朱标的不待见,他是理解的,并不生气,因为没有意义。
  和一个将死之人怄气,实在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驿站大火,公孙策火速离开王宫,赶赴驿站。而驿站内已有一队十来人捧着食盒,前来求见朱标,说是太子赠予朱标的午饭。
  在西魏,最担忧朱标安危的只有公孙一族。在验明了符令后,朱标让他们布置上菜,摆了整整一桌,很是丰盛。
  “魏国的粮食储备看来很多,这样丰盛的饭菜,就是我那个弟弟燕王也很难吃到。”朱标对领头的人说道。
  “代侯误会了,王上与太子每餐最高规格不过是四菜一汤。因为燕国是上国,代侯是上国使节,所以招待的规格,就高了些。”
  这些人说完,就出去了。
  望着一桌的饭菜,朱标并没有吃,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公孙策骑着赤兔马风驰电掣,赶到驿站的时候刚好看见一队宫人在驿站外厚着,直接喝问:“你们是什么人?我怎么没见过?”
  宫人都是他府邸以前的老人,现在的宫中除了杂役,他大多都有印象。而且宫人头目,他更是可以叫得出名字。而这一队宫人,头目他根本不认识!
  “动手!”这些宫人打扮的人有男有女,一个个掏出一把把飞刀朝公孙策投掷,同时往驿站内后撤。
  而卢燕口中的可靠军队,很有秩序的弃刀逃遁,刺客捡起地上战刀,一部分以接连不断的飞刀压制公孙策,一部分直接去杀朱标。
  朱标的两名卫士倚门坚守,死战不退,而朱标静坐在椅子上,听着门外杀喊声,和兵刃撞击声。
  公孙策一身便服,持戟遮挡接连不断的飞刀,左右招架,很是勉强。他的武技并没有达到一流高手的地步,杀人全仗着雷电戟神威,现在被远距离压制,无法前进一步。
  而驿站驿卒正在与卢燕扑火,寥寥几个守在门口,已被飞刀射杀。而公孙策马快,身后的卫队一时没跟上,只能一人独抗。
  当对面的飞刀投尽,公孙策直接甩出雷电戟,将五名刺客尽数麻痹电翻,随即下马大步朝驿站内冲去。
  驿站内朱标两名卫士很强悍,硬是将六七名刺客尽数砍翻,虽然二人也是重伤,但起码朱标的安全了。
  随后两名卫士关门,以桌椅板凳将门口死死封堵。其后,一名卫士突然出剑,抹断了刚刚还在同生共死的兄弟的喉咙,让静坐的朱标汗毛直竖,很受震惊。
  “为什么会是你?”
  朱标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个卫士会背叛他,他一手捏着小刀,做好了投掷准备。
  这卫士喘着粗气,轻声笑说:“为什么不能是我?别忘了,我出自锦衣卫!”
  “果然是他在背后策划,我知道我想知道的,你可以去死了!”朱标望着地上死不瞑目睁大了眼睛的那名卫士,起身缓缓后撤,动作有些僵硬,遗落了不少东西。
  “你只有一次机会,要赌一下么?”叛变的卫士持刀缓缓跟进,双目死死盯着朱标瞳孔,同时伸手在腰,从全副武装的腰带上抽出一枚飞刀。
  朱标被逼到墙角,突然一笑说道:“你也只有一次机会,可惜你已经错过了!”
  叛变卫士只当是朱标在打击他的战意,企图让他的精神分散。
  突然,卫士要投掷飞刀之时,只觉得背心一凉,浑身的气力像决堤的洪水一样,一泄而尽。
  卫士艰难转头,看到了手持匕首打的彩蝶,彩蝶另一手持匕在他脖颈面前一划,这名卫士脖颈间裂开一条口子,血液喷溅而出,尽数融进彩蝶妙曼身躯。
  “多谢鬼姬救命之恩!”朱标说着,擦了一把冷汗。
  鬼姬彩蝶娇笑一声:“这有什么好谢的?这样的美事,奴家还想多来几回。”
  她说着,舔了一下自己薄薄粉白的嘴唇,转身投进脚下的折扇。
  这扇子楚萌萌使用时,可以让彩蝶出现在十步之内的任何地方。而扇子在他人手中,想不想出来全凭彩蝶心情,而且出来的地方,只能是扇子身旁一步以内。
  “轰!”门口堆积的桌椅板凳突然被炸裂,看到闪烁的电光,朱标浑身的气力好像被抽空,靠着墙角缓缓滑落在地。
  如他所料,来人就是公孙策。
  “代侯,安然否?”公孙策看着地上的两具尸体,瞬间就判断出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而一地的饭菜让他皱眉,他担心朱标已经食用。
  “无恙,有劳太子殿下了。”朱标说完,长长出了一口气。
  公孙策捡起地上的折扇,展开后点了点鬼姬彩蝶的脸颊,遭到彩蝶一个白眼,他只是笑笑说道:“有功要赏,给你建立一个庙怎么样?”
  鬼姬彩蝶一对美目望向公孙策,可以说是变成了红心模样。激动的连连点头,忙说:“好,太好了,太子殿下真好!”
  公孙策哈哈一笑,将折扇塞进自己怀里,这是一个危险的动作。如果鬼姬要杀他,只要从扇中伸出一只握着匕首的嫩手,只是一刺,他就一命呜呼。
  可他知道鬼姬不会杀他,不说楚萌萌那层关系。就凭借建庙被供奉一事,就能让鬼姬彻底归心于他。
  陈余刺杀张耳一事,虽然多了很多波折,让他损失不小。可他从张耳那里知道了一个关乎魏国生死的机密,还得到了陈余自杀遗留的神兵剑胎。
  这神兵此时就在他意识星空中,代替雷电戟镇压星空,将黛姬从石化状态解救出来。而黛姬也告诉他,鬼魂对于庙宇的渴望。
  要成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享受世人敬仰,所以很多有大名的人死后,都成了神。比如陶朱公范螽死后成财神,关羽杀人成关帝,白起杀人百万,成就杀神之位。
  还有一种成神方式就是由国家建庙,由一国之君颁发诏书,将已死之人敕封为神。这种神与国家气运相连,荣衰一体。
  而鬼姬就是第二种情况,她此刻高兴的都分不清东西南北,在公孙策怀里,只觉得暖融融。这是她很久都没有体验到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好,让她迷恋。
  随后公孙策要带朱标去朝阳宫,卢燕极力反对,站在公孙策身后的叶轻舟持弓对着卢燕亲兵队列就是一射,正中一名燕军面门。
  卢燕大怒,再细看,原来那燕军手里分别握着弓和箭!
  他无力反驳,任由公孙策带着朱标离去。
  第十三章 拜师朱标
  回朝阳宫的路上,公孙策驾着牛车,朱标就在他身旁,与他并坐在牛车前排,相互聊着国家政治。
  朱标是资深太子,朱元璋很果断的早早就将他立为太子,防止诸子相争的惨剧发生。然而朱元璋为了这个宝贝儿子大肆清洗开国功臣,为的就是将荆棘条上的刺削出,交给儿子一个好治理,没有尖刺的国家。
  而朱标是出了名的仁厚,朱元璋大肆清洗重臣的时候,就去外地躲避,远离京师。他自幼就随军,和军中将军文臣很是亲密,看着他们被清洗,他却无能为力,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之后朱标在外染病,又将老病根刺激的复发,于是熬了几年后一命呜呼。出于对这个儿子的喜爱,还有对嫡子继承制度的推崇,朱元璋又封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储君,也就是后来火烧金陵皇宫,被烧死的建文帝。
  朱标被公孙策询问如何治理国家,这方面公孙一族都是新手。对于所谓的政治的理解就是他们公孙一族统率百官,借百官之手治理万民。
  而公孙策的想法,朱标只是摇头一笑,其后说道:“治国难的不是治民,而是治官。只有吏治清明,制度完整,才能约束百官私欲,一心在公。这样一个国家才能发展,再不济也会原地踏步,不会有衰败的可能。”
  他继续说着:“人世此时的官员大多是历史英灵以及其弟子,所以他们在为官的过程中,是很少有私欲的。吏治最难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然后就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让百官和顺。”
  “每一个英灵都有自己的治国理念,他们都想用自己的理念来治国。而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政策,所以他们为了让自己的理念成为现实,他们就会和其他英灵相争。”
  “治国的理念虽然看着繁多,其实也就那么几种。所以持相同理念的英灵会格外看对方顺眼,一来二去就成了亲密的好友,渐渐地就成了一路人,这就是派系,也就是党同。”
  “所谓的党同伐异,就是相同理念的人去攻击和他们理念相左的人。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大到文武之争,下到地域之争,甚至是皇子相争。而治官,首在治党。”
  “只有不断调和各党派之间的平衡,让他们少内争,一心为国与他国相争。这就是大和,只有百官相和,才能将国家的资源尽数开发,全都投在发展之上,一国的气运,才会不断成长。”
  “只要一个国家的官员相互之间友爱恭敬,那么这样的国家可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灾难。如越王勾践可以弱小越国灭吴,并与楚相争于江南;还有刘邦能击败项羽,其内部都是很团结的。”
  “百官相和,并不是让他们结成一个大党,而是各种党派之间有一种平衡。如果百官皆出于一党,那么还会有地域之争,乃至承袭相争。无论怎样,国家内部的争斗是不可能平息的。”
  “再说各党派共存,更有利于天子掌控国家朝政。并根据国家的情况和外部条件,选择合适的党派用他们的理念来治国。所以,和就是指各党派共处,不内耗,一心为国。”
  朱标缓缓说着,公孙策任由牛车自己缓慢前行,自己一边沉思朱标说的话是否合理,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论证,结果朱标说一句,他过一阵就点点头。
  至于和顺之后的顺,朱标没有说,公孙策也理解。那就是听话,让百官听话!
  而朱标前面说国家官员不能出于一党,而是多党共存,说了很多话,表面上在说党争是难免的,实际上的意思的就是数个理念不同的党派共存于朝堂,让他们平衡之后,更利于天子指挥。
  如果是相同理念的一党,他们内部虽有纷争,但对外问题却是一致的。这个对外,不是针对其他国家,而是对待他们这个党派利益之外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