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战国侠义> 第198章 人心恐惶

第198章 人心恐惶

  长平之战,赵国前后损失了四十五万人,无贵无贱,家家挂招魂之幡;
  人人佩哀亲之孝,整个赵国陷于悲痛之中。
  赵孝成王一连半月称病辍朝;
  赵括大败本可证明廉颇的正确,谁知他不但不高兴,反而大叫一声,吐血病倒;
  郭开是把赵括推上前线出力最多的主角,赵国上下自然对他恨之入骨。
  但他很有先见之明,听到消息就不知藏到那个老鼠洞里避风去了。
  激愤的百姓抓不到郭开,就把他的家毁成废墟。
  平原君虽然更是起用赵括的主谋。
  但他却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反而天天穿一身孝服,乘着白马素车逐家安抚。
  吊唁时“其哭甚哀”,道歉自责的态度也非常诚恳。
  这样,反倒减轻了国民对他的怨愤,因而保住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威信。
  只有赵括的母亲对于儿子的死一声不哭,一泪不落,连招魂幡都不让在大门上挂。
  平原君向她致哀,老太婆摇摇头:
  “从他出征的那一天,我就已经不再拿他当活人了。
  只可叹四十万子弟尽受其累,终究还是老身没能尽力阻止他为将之过也!”
  平原君不禁垂泪长叹:
  “嫂嫂当时拼死苦谏之情犹历历在目,胜我却耳聋目盲、鬼迷心窍,置若罔闻以至丧师辱国。
  咎在赵胜,嫂嫂何过之有?”
  两行清泪沿赵母的脸颊淌下:
  “老妾虽曾阻拦,然赵括终究我生,赵王不以其败连坐家属,但百万人口的咒骂又怎能忍受?
  吾若不死愧对烈士的父母妻儿!”
  平原君还急于要到其他烈属家,并没有认真理解老太太所言之意,仍然用一句:
  “请嫂嫂节哀保重。”便告辞登车。
  赵母执意送出大门外,面对围观的群众,抽出匕首刺入左胸……
  赵母以死谢天下,不但消除了死难家属们对赵家的仇恨,反受到众人的悼念。
  从而保护了她唯一的孙子。
  不过赵王知道全国百姓已经恨透了赵括,为了保障他儿子的安全,还是偷偷接到宫中。
  但是因赵括战败有罪,他的儿子只能被罚没为奴,受阉割当了宦官。
  后来赵国灭亡,又被掠入秦宫。
  据说他就是那位“指鹿为马”、并导致秦二世胡亥弑兄自立,倒行逆施,终于亡国的赵高。
  但因没有历史记载,所以只能属于“传说”。
  长平之战,白起以伤亡十万的代价,歼灭赵军四十多万,是秦军战史上的最大胜利。
  但对白起来说,还不过是他大展宏图的一个前奏曲。
  他还要乘胜消灭赵国,然后、然后……
  直到使秦军的铁蹄所能到达之处,都列入秦国的版图,建立空前绝后的丰功伟绩!
  当然,经年苦战之后,部队需要休整,兵力物资也需要补充。
  一面上报秦王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一面进行攻打邯郸的各种准备。
  不必再做论证,谁都知道白起必要乘胜进击。
  而赵国的实力几乎损失殆尽,军械物资更是荡然无存,国库、民仓都已空得对不起耗子。
  更兼惨败之后,举国陷于悲痛惊恐之中,人无斗志,还能拿什么、怎样迎敌?
  赵孝成王此时又悔又急,心如油煎。
  形势如此严峻,不能总是以装病来躲避谴责,上朝后,就向群臣询问对策。
  怎奈群臣在庆贺赵括“连连大捷”时过于兴奋,已把话说尽。
  现在一个个的嘴上好像贴了封条,连眼睛也睁不开。
  直盯着手中的笏板,比“坐帐”的新媳妇还稳重。
  恰似那庙中的泥胎,面无表情,任赵王连连催问,就是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气得赵王真想破口大骂,可是再一想,自己还什么资格骂别人?
  只得宣布散朝请诸位回家去筹划救国妙计。
  平原君回府后马上召集“上宾”们商议。
  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吃干饭”的,大家们确是挺积极地争先发言。
  身高九尺、玉面美髯的东方虎慷慨激昂地首先表态:
  “没有军队,缺乏武器怕什么?
  我们可以去发动群众嘛!
  号召男女老少齐上阵,拿起钉耙、锄头、擀面杖,轰轰烈烈地同白起再大战一场!
  我可以去组织一支娘子军。
  面临国破家亡,她们一定不怕流血牺牲,为保家卫国而战斗到最后一息!”
  东方虎是在青楼花巷中的调情健将,但由妓女们组成的“娘子军”,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好在平原君为人忠厚,并没有把东方虎的夸夸其谈视为废话,只是叹气:
  “国中现在多是妇女儿童、老弱病残。
  这样的群众发动起来,就是再不怕死,也抵挡不住凶悍地秦军啊!”
  白发苍苍的角里先生太老了,锐气消磨,不敢明争,便想暗计:
  “听说焦山上住着一位‘终无’仙人。
  乃助姜子牙用‘钉头七箭术’治死黑虎玄坛赵公明的那位陆压先生的传人。
  何不把他请来,做个草人写上白起的生辰八字,也用‘钉头七箭’取白起性命?
  主将一死,军心必乱,可以不战而胜之也!”
  孟超年富力强,武功也好,对角里之计,一阵冷笑:
  “老先生是在梦中给我们讲《封神榜》吧?
  您真信过尚有‘钉头七箭’之术?
  要杀白起,还不如让我去,给他个‘金风已动蝉未觉,暗算无常鬼不知’,夜入秦营,给他一刀!”
  这个办法比较实在,想通过暗杀阻止秦军。
  但你孟超有多高深的武功,能深入二、三十万大军的秦营中心而不被发觉?
  那白起身经百战,杀人无数,仇敌遍天下,岂能毫无防范,任你宰割?
  退一步说,就算杀了白起,仍有王龁、蒙骜、司马靳诸将在,并不能阻止秦军攻赵。
  公孙龙以“文”见长。
  武的不行,就主张再举“合纵”之旗:
  “由在下游说各国,重订抗秦之盟以救赵危。”
  这位公孙龙在当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辩论家,曾出著《公孙龙子》一书,口舌上很有一套。
  但远水不解近渴,游说之功,非经年累月不能见效。
  而白起一旦进军,八日之内就能抵达邯郸。
  等你先生把五国说服同意加盟时,赵国君臣只怕早已入“枯鱼之肆”了!
  公子闵提议:
  “打不过就跑。
  当前形势已无力再战,只能撤出邯郸作战略转移以避其锋。
  然后再想办法以甘言厚币向秦求和。”
  这个主意也不错,问题是往哪儿跑?
  跑到哪儿才能够避开或挡住秦军的追赶?
  如果秦王有灭赵之心,就绝不会允许谈和,哪怕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把你拘住。
  就算能躲避一时,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七嘴八舌地,又有不少人出了不少主意,可惜翻来覆去还是那些带馊味的一堆废言。
  以平原君的“聪明”都能听出于事无补,急得吃不进饭,睡不着觉,肿起腮帮子闹牙疼。
  “牛黄解毒丸”吃了几大筐也不顶用。
  实在没辙了,连怎样殉国都做了安排。
  虽然嘱咐夫人保密以免人心惶惶,但夫人却免不得让侍婢们预做准备,以免临事慌张、措手不及。
  这些侍婢哪个又没有几位亲朋知己?
  所以时间不长,全府就消息传遍,乱成一团,勇健的筹谋逃命;
  怯弱者哭天抹泪;
  三千门客中,天天有人不辞而别。
  可怜堂堂平原君内外交困,邯郸市民中纷纷传说平原君已备下耗子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