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第78章 一山还有一山高
  阿政?
  董慈转身见当真是赵政, 高兴地冲了过去, 近得两人只差了半步之遥才堪堪收住了脚, 董慈眼尖的看见赵小政脚步往后动了动,虽说实际上可能没迈出半厘米, 但也对董慈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不过大概是因为现在在大街上的缘故。
  她刚刚确实是过于激动了些。
  赵政眉头微蹙, 很明显不想见到她, 气氛如此尴尬, 董慈已经习惯了, 嘿嘿笑了两声问道,“阿政, 你是来见我的么?”
  想得美。
  赵政凝视着面前这张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脸, 没理会,挪开了视线领着赵高往前面走去了。
  问他为什么不搭理她,因为他还在生她的气,认真的。
  赵政冷冰冰的模样是挺可怕的, 董慈高兴过后忽地就想起了自己刚刚闯下的祸, 看着赵政闲庭信步的背影, 头皮发麻之余,还是腿脚发虚的跟了上去,这么大的麻烦得早点告诉他才可以, 早点知道也好早点有个应对的准备。
  赵政身份特殊,董慈也不能大喊大叫招人注意,出了学舍学宫的街道, 正街上人多了起来,董慈在后面跟着,一直没找到合适单独说话的机会。
  赵高随在赵政身侧,低声回禀道,“王上,那位姑娘还跟在后头……”虽说是做男子装扮,但他一眼便看出这是位姑娘家了,听声音也听出了她便是方才书舍里的那一位。
  很不一般。
  看年纪同他一般大,暂且不说她懂多少,单看那份从容不迫字字为理的气度,就超出他不知几繁了。
  赵高脚步微微一顿,眼里情绪浮动,人上有人,一山还有一山高,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出了隐宫是好事,让他见识了更多,他需要更刻苦才行。
  赵政有些心不在焉,随口道,“她是寡人的王后,敬她如敬我。”
  赵高吃惊得抬起了头,停了脚步复又跟上来,走了一小段,忍不住小声叹了一句,“原来她就是那位闻名天下的女祭酒……”
  赵政嗯了一声,心情不错,赵高一时间却是心潮浮动,跟着走了一段路,忍不住逾越地问了一句,“赵高听说姑娘原先是王上身边的奴隶,可是真的?”
  董慈女祭酒的事在咸阳城里传得神乎其神,他原本不放在心上,但今日一见却发现她当真有才学,震惊佩服欣赏之余,甚至还有些相见恨晚,似乎连这几日因为当了宦官内侍生出的惶惶不安都消散了很多,别说他没有被处以宫刑,便是当真被处以宫刑又如何,她身为一个奴籍女子尚且不自弃,他堂堂男子汉,只要刻苦用心,未必不能闯出一番天地来!
  赵高毕竟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心潮浮动之下连呼吸声都起起伏伏,目光坚定明亮,情绪掩藏得再好此时也难免要泄露出来。
  秦鸣说起过赵高的身世,赵政此时听他这么问,不用想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想来是董慈给他的冲击不小,虽然事实未必如他想象的那样。
  赵政心情不错,想着董慈曾经对一个小宫人说过一段话,觉得可以拿来用一用,当下便开口道,“孔丘少小家贫流亡度日尚且发愤忘食,屈平贵家公子洞中苦读终成大才,苏秦年少穷困埋头苦读方得衣锦还乡,其人其事类不甚数,人定胜天,你若有心,万事皆能成。”
  这便是指点和教诲了,赵高听得心头滚烫发热,当下便双目发红地朝赵政郑重行了一礼道,“赵高谢过王上教诲!”
  两人已经临近宫门,周遭倒也没什么人,赵政不以为意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接着道,“寡人已让秦鸣去除了你的罪奴籍,你即是精通刑律,又有一手好字,可去国尉府从刀笔吏做起,秦国文官武将庶人出生历来不少,军功爵位都是靠自己挣来的,往后你若有功,也可将你母亲接出隐宫赡养终老,寡人还是那句话,若有心,万事皆能成。”
  赵政素来话不多,在宫里冷血暴戾的名声还更多一些,此番恩典听在赵高耳里就显得尤为珍贵,此等再造再生之恩,他铭感五内,铭记终生。
  宫门在即,赵政浑不在意地摆摆手,示意他先进宫去,“赵高你先回去,寡人与王后说两句话。”
  赵政在宫墙下站着,那宫人已经自己进了宫门,只是不住的抹眼泪,董慈心里记挂着联名上书的事,也顾不得旁的,跑近了赵政身边便急忙忙道,“阿政,书舍里的士子们给你联名上书,请求善待俘虏,当时便有几十个人,递上来的时候里面的名字会更多……”
  董慈说着咬咬唇,实在不敢说她给这件事添砖加瓦了,反正他看见联名书的时候会看见她的名字,现在能躲一时是一时罢。
  赵政只看着她不说话,董慈心里越来越虚,也顾不得缠着他,说完朝赵政行了礼转身一溜烟就跑了,始皇陛下无所不能,搞定这点事应该没问题,实在不行,实在不行她再自己想办法……
  这缩头乌龟的模样倒是跟以前一模一样,分开才两日,倒像是分开几个月一般,赵政看着董慈撒腿就跑的模样,心说他当真得拿出点时间,好好理一理有关董慈身上匪夷所思的这些事了。
  赵政才回了宫,吕不韦王琯急匆匆赶来求见,赵政以为是新郡之事有变,当下也没耽搁,书房议事。
  吕不韦进来却说了另外的事,“赵国井陉、番吾等地生了时疫,三年前太医令治好汉中疫病的事情天下皆知,赵王派了使臣入秦求医,文书先一步从秦赵边界送了过来,使臣快马加鞭正往咸阳赶,三日后便可入咸阳城,此事王上如何看,救是不救?”
  足足有半面墙大的舆图挂在书房的墙壁上,赵政一眼便能看见井陉、番吾是赵国的什么地方,地处燕齐赵交界,一部分是原先的中山小国,这种地方富不富强并无什么关碍。
  秦赵两国仇深似海,消减敌人实力的事哪怕再微小,双方向来都乐见其成,这等事以往也不会特意报来他面前,吕不韦王琯前来相询,想来是有旁的想法了。
  赵政摆袖坐下来问,“此事相国与上卿如以为如何?”
  吕不韦沉吟半响,开口道,“请王上恕老臣直言,此事咱们管一管也无妨。”
  王琯也行礼道,“赵国素来积弱,便是没有生时疫,也绝不是秦国铁骑的对手,王上不若做个顺手人情,当年晋国遭遇饥荒,派人向先君穆公借粮,穆公慷慨解囊,秦晋结成两国之好,后来晋国不义,我秦国也仁义在先,与晋战大获全胜也未遭他国非议,此次赵国求救,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政不发话,吕不韦踌躇了一下接着劝道,“此事还可消减赵国对秦国之恨,老臣以为未必不是好事一件。”
  长治久安这四个字,对他的这两位肱骨大臣影响不小,赵政点头应允了,王琯大喜道,“王上英明,赵国使臣必不是空手而来,我们且看他们如何说道,差不多了咱们再应允也不迟。”
  赵政却摇头道,“即是要对赵国施恩,这恩便该施得爽快利落,文书即是已经收到了,你即刻便去找蒙武点兵护送医师前往井陉、番吾两地,入了赵国也不必面见赵王,治好了疫病立即回秦,此事宜快不宜慢,不好耽误,让蒙骜即刻启程。”
  两人听赵政如是说,明白了个中真意,对视一眼,皆朝赵政行礼道,“王上英明。”
  王琯吕不韦立刻便告退去安排诸项事宜了,赵政让赵高传了岱山过来,事情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了,这才道,“岱山你点会治时疫的十人往赵地走一趟,速去速回。”
  岱山却摇头道,“这等病对咱们太医舍来说治起来不算难,想去的人也多,让东铭带着人去,我还要给阿慈调养身体,看着她生小宝宝呢。”
  赵政看了岱山一眼,倒也没反驳,点头应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o(n_n)o哈哈~求撒花~
  第79章 学问它本无国界
  董慈自是不可能让兴平敲锣打鼓的叫她起床。
  董慈晚间比之前早睡了将近两个时辰, 寅时不到她就醒过来了,所以等兴平来叩门的时候,她已经自己洗漱好在整理文籍了, 倒是惹得兴平即惊讶又高兴。
  董宅麻雀虽小,但前院后院一应俱全, 后院里有个小花园, 花园里围着院墙边铺了青石板路, 正好适合董慈。
  董慈对练剑没什么兴趣, 去了就围着花园跑, 不间断速度匀称地跑上一个时辰,跑下来也是头晕眼花浑身是汗。
  兴平对她这种敷衍的练法十分不赞同, 让她好好练剑, 董慈狡辩说剑术不高的情况下, 对战死得更快, 跑得快些逃命更要紧。
  她说得挺有道理, 兴平乐呵呵笑起来,倒也不再管她了。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这么坚持了两个月之后, 董慈算是养成了习惯, 跑起来也没那么累了。
  董慈盼赵政召见还盼了几日, 结果吕不韦先送来了帖子, 说是相请她兑现当年的承诺,去东临书舍里一同著书立说。
  董慈原本便想去,接了帖子欣喜若狂, 暂且把旁的事都抛在了脑后,每日都泡在东临书舍里了。
  说是让她参详著书立说,但董慈原本就拜读过吕氏春秋,有了既定的思维,是绝对不合适插手吕氏春秋编著的,她多半都是听士子们的指挥,给他们打下手,负责查阅典籍供他们使用。
  东临书舍里的文籍数量是临淄书舍里的好几倍,董慈对整理文籍很有一套,两个月过去以后就成了东临书舍里的人工查阅机,哪一卷文籍放在哪一架哪一层她了如指掌,旁人一问她张口就来,精准的程度让吕不韦等人啧啧称奇。
  吕氏春秋堪称古代版百科全书不是浪得虚名,它也确实当得起一字千金的称号。
  董慈光只是看着这本文籍的成书过程都觉震撼无比,吕不韦著书立说的起点是放在囊括天地万物、纳遍古往今来事理的基础上的,因此字字必究,句句考据。
  一处论点每每都需要经过反复论证讨论,有时几个月都未必能有进展,士子们整理的过程中时常会请学宫里的各家学子们过来讲学商讨,涉及到个别学说分辨不明的,还会投递文书拜帖送往稷下学宫,或者寻找大家隐士的帮忙,或者央求董慈给荀子去信。
  浓厚的学术气息在咸阳城里掀起了一股热潮,各方古籍来回传递,多半涌进咸阳城里,东临学宫东临书舍名气大增,乃至于各国君王纷纷效仿,君王手里有钱有事,在都城里开一个或大或小书舍,也全了求贤若渴的好名声。
  拾人牙慧效果虽说弱了些,但总比无所作为被世人诟病的好。
  如此之多的士子涌入咸阳城,有一部分原因还得归功与吕不韦的实施的新法仁政。
  秦国应允了士子联名书的提议,善待韩魏两国兵俘,并且慷慨伸出援手救治赵国时疫之地的消息散布开来以后,天下士子为之震动,世人纷纷言秦相吕不韦乃高义之士,或可相交。
  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闻吕不韦正在咸阳著书立说,经由荀子同意,抽调了百家各家弟子两名,聚集入秦,赶往东临书舍,天下各处学子士人闻声而动,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声势浩荡的学[潮。
  照荀子的说法,国有疆界,学问无疆界。
  士子们不顾秦魏争战远赴千里劳苦奔波,兴许只是因为一个字,一句理,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无论所立所学的学说合用不合用,能不能被用,都在努力寻找一张药方,一张能解救天下苍生的药方,所以义无反顾,身死亦成仁!
  董慈从一个来往多为利的经济时代来,这股在纷战之余刮起来的学术潮流彻底震撼了她!
  先哲们严肃庄重又热忱饱满的学术精神感染了董慈,让她这两年浮躁的心情也渐渐沉静了下来,和他们比起来,她差得实在太远了!
  他们是真正的学者,这是真正的学术精神。
  当年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创作,但无论是创作过程,还是创作的心态,和他们相比起来,她是真正的敷衍,从那种敷衍了事的心态,到敷衍了事的成果,她全都上不了台面。
  董慈在对待学术文籍以及任务这件事上,重新拿出了十二分的认真和热诚,成日泡在书舍里,得了机会便和旁的学子一样站在书舍外听稷下学宫学子和东临书舍的学子们谈天论地,谈政论道,有一日听着各家弟子讲述自己学派先祖的事迹,说孔子在陈蔡两国差点绝粮而亡口里还念叨着恢复周礼恢复周礼,说墨子冒死和楚王公输盘斗智斗勇只为解救跟他毫无干系的宋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董慈听着听着就入了神,被身旁同样做男子装扮的董媪给推醒了,小姑娘看着她哭笑不得,感慨道,“父亲说你是真喜欢文籍真喜欢做学问,阿姐原本还不信,现在看你这模样,想来不是喜欢,是特别喜欢了……”
  董慈笑了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她比这里的人多出来的这些感慨和感动,时代不一样,谁都有谁的好。
  有的时代多了些东西,相应的就会缺一些别的东西。
  比如像她,她喜欢文化研究,选题背景选的也是古文化,但她写论文做论文的时候,没有这种认真投入的态度和行为,当年她还因为论文完全是自己写的不捉刀不抄袭被导师表扬过,她也沾沾自喜过,现在想想实在是很可笑,自己写是最低级的要求,什么时候变成能沾沾自喜的事了。
  董媪只是偶尔过来听听,她和董毅一样,并不喜好这些,董慈怕她无聊,和她在一起也不太讨论这些事。
  事实上董家人都不好这些,尤其是董毅。
  董毅实在不好学,董鼐有劝没劝的劝了两句,劝不动也就随他了,自己随董慈去了两次书舍,头晕眼花的回来后,是再也不劝董毅读书习字了。
  董毅也没闲着,他有自己想做的事,请董慈给他参详了以后,自己在咸阳开了一间小酒坊,他原先便帮董慈管着兰陵酒的酿制和买卖,时间长了也有自己的心得,反复琢磨酿制,还酿出了些新品种,董慈带到书舍里让学子们品了,有几样反响还不错,董毅的生意就这么做了起来,董鼐和董陈氏虽是意外之极,倒也没阻拦他自此堕入商道,反倒是给他凑了不少本金,鼓励说儿子长大了,直夸得董毅面红耳赤。
  董家的子女没一个成亲的,就连董媪也是一样,十七八岁待字闺中成了古代版大龄剩女,因着她一直没有中意的,董鼐也就由得她了,开明程度让董慈大开眼界。
  这里的女子基本十五岁便要成亲,便是待字闺中也待不了多久,自吕不韦颁布了新法之后,秦国男子年至二十三,女子年过十七不成亲的,要单独交一份赋税,董慈称它为单身税,赋税比例还不小。
  董媪已经交上去一笔了,董鼐却乐呵呵的说没事没事这点赋税小意思,当董媪董慈都安心不用着急。
  总之在这位护短到了极致的父亲眼里,他的女儿天下第一好,不愁嫁也不着急,每日抱着秦真家的小宝宝秦小将玩得乐呵高兴,惹得秦小将连家也不乐意回,整天围着他转,爷孙两人自得其乐。
  董家人对家里住了个君王近侍一开始还有些拘束,但兴平态度和善,又善于察言观色,说话行事无一不让人熨帖之极,不过几天的时间就和董鼐说说笑笑了,董鼐拿他当家人一样无话不谈,董慈对兴平这项技能佩服之极,董毅董媪还好,她面对董鼐董陈氏的时候还有些拘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们的好,不如兴平应对自如。
  兴平住着住着却渐渐愁苦焦急起来,这几日逮到机会就开始游说她,大概意思是让她给赵政写信之类的。
  董慈原本也是打算写一封的,毕竟她一开始是想跟赵政解释的,但日复一日忙,再加上赵政也忙,董慈估计赵政的时间一分也要掰成两分用,解释的事就耽搁了下来。
  这天用过晚饭,兴平进来见她还在整理讲学笔记,不由急了,抽了她手里的笔忧心道,“这成月成月的不见面怎么了得,姑娘也不忧心忧心。”王上这么干晾着,只怕是等着姑娘服软呢,晾久了总归不妥。
  人都说异地恋超过三个月不联系都有问题,同城五六个月不联系的估计是没戏了,再加上咸阳城里谁谁谁进宫为后的谣传传得风风雨雨,董慈忙起来,渐渐的也就不怎么打听这些事了。
  董慈听之认之放任不管,有天董陈氏忍不住问起她是怎么想的,董慈静下心来把她和赵政的事仔细理了一理,就想起几年前她还等着赵政长大了对这段青梅竹马的感情失去兴趣,两人的关系现在成了这样,似乎也算是走回正轨了,恰好《吕氏春秋》和学术风潮的事绊着,董慈精神萎靡了几天,也就坦然接受了。
  世上分手的人那么多,要死要活的毕竟只是少数,影视剧是影视剧,生活是生活,到底不一样。
  倒是兴平不能这么一直跟着她,他精通刑律之余,还学识广泛,为人处世周详圆滑,又品行端正,董慈打算把他推荐给吕不韦。
  董慈知道老叔是真的担忧她,见他这几日急得都有些坐不住了,便笑道,“好了好了,老叔你就莫要担心了,本姑娘如此美貌,想嫁人还不容易,快别着急上火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兴平哭笑不得,急急道,“姑娘这话往后可不能再说了,给王上听见了,宫里就算不赔点人命,案几柜子什么的都要重新折腾一份……”
  兴平越说越忧愁,在董慈对面坐下来劝道,“华阳太后不是让姑娘进宫么?姑娘去了,太后老人家自会把王上请过去的。”
  华阳太后与董陈氏走得近,感情也亲,她专门跟夏姬赵姬作对,对董慈和赵政的事自是乐见其成,时时想在背后当助推,董慈摇摇头,并不打算理会,她是当真没那个时间精力理会她们之间的明争暗斗。
  兴平无奈,叹气道,“姑娘就是太忙了,等相国的书编完,您也空闲下来了,想起来只怕也要难受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