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其实要做的并不难,讲一讲简单的英语语法,纠正发音,布置作业。如果时间紧张可以一周只去两三次,一节课只有两个小时,可以自己选择上午或者下午。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报酬,偶尔会给志愿者发些饼干零食一类作为奖励,但肯定不可能像是在外工作一样按小时计薪。除此以外,他还专门上网查了查,确定这是个合法机构,以防自己上当受骗。
  但李逸文反而觉得这或许更好,因为他现在不管去做什么工作也肯定比不上布莱恩,说不定连对方月薪的零头都拿不到。坦白说,他也很怕自己在同布莱恩提出想要工作的要求时会被轻视,“你拿那么一点钱还不如在家待着贡献大。”他几乎都能模拟出布莱恩的语气。
  但志愿者不同,他是在做好事,这种东西可不是简单的能用金钱来衡量价值。还有一点,虽然李逸文从没说过,但他其实很怀念以前和朋友们用中文聊天,然后坐在路边吃烧烤的日子。他在结婚的时候想过很多,父母,家庭,孩子;但他从没想过有关祖国的问题。现在他在美国,自由,民主,他过着美国人的生活。但李逸文总感觉自己是漂浮着的,他本身就很缺乏安全感,而这种症状在异国他乡更加严重了,他感觉没有归属感。以前他会想,如果遇上什么问题,他可以和朋友说说;但是大部分朋友在他出国留学之后都断了联系了——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而他在大学期间的美国朋友们,关系好到可以聊私人问题的只有安一个,同样也是留学生,他在刚刚结婚时还和安有联系,后面也渐渐淡了;而剩下的美国同学们,李逸文更倾向于把这种关系定义为一起做个伴,一起吃饭,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写作业,附加再说说老师的坏话,但也就止步于此了。李逸文从没和他们说过自己的恋爱问题,自然在休学以后就没有联系了。
  因为他们总是很难理解李逸文,虽然大家都是在同一个大学里的同一个专业,但他们怎么能知道李逸文作为一个亚裔,一个外国人,坐在一群美国人中间的时候是多么格格不入呢?李逸文总要小心谨慎,不能打架,不能骂人,不能寻衅滋事,要行为规范,否则一不留神就会被遣返。他永远都乖巧听话,从不主动惹事。而且布莱恩对于中国又那么厌恶,李逸文已经很久没过过春节了,他的春节都是这么过的——他会给妈妈打个电话,如果中午一个人在家就煮点饺子,然后一个人吃完。剩下的时候就是和平常没什么分别的事情了——做家务,做饭(当然是西餐)。
  但这个志愿活动也许能让他找到点朋友,跟他一样,说中文,过春节,偶尔会凑在一起说说美国和美国人坏话的朋友。
  而李逸文也一直在想该怎么和布莱恩说,说实话,他不太敢提出要求。可还没等到李逸文打好腹稿同布莱恩商量,对方先一步发现了。
  那天是布莱恩在帮李逸文整理要送去干洗的衣服,他把要送洗的衣服挑出来,检查口袋里有没有剩余的零钱,然后叠好放进袋子里。而李逸文在给机构打完电话后就将卡片放回了西装外套里。而布莱恩在整理衣服的时候再次发现了它。
  他一开始尽力想要视而不见——这张卡片就和其他衣服口袋里的零钱一样,都是李逸文的东西,他要做到就是把它们拿出来,放到书架上,仅此而已。但他又禁不住感到好奇,还有一点担心:这是谁给李逸文的?卡片背面的中文和电话又是什么?布莱恩甚至想打个电话过去试试,看看对面是什么人。好在他最后还是忍住了,这种行为和一个神经质的控制狂没什么区别。
  但布莱恩能做到的仅仅是不打电话而已,他依然很想知道这是什么的名片,以及对方是什么时候拿到的。他在问出这个问题时很注意措辞,为了不吓到李逸文。他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后把那张名片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问对方这是从哪来的。
  李逸文没想到布莱恩会拿到这张名片,他先是沉默了几秒,他很惊讶,也在考虑措辞,最后他选择如实告知。
  “这是个志愿者机构,”李逸文说,“教移民英语,都是中国人。背面是介绍人的名字和电话。”
  布莱恩点点头,“你有兴趣吗?”
  李逸文不知道该怎么说,他还没做好准备和布莱恩讨论这个。可同时他也觉得这似乎是自己最后的机会,所以他鼓起勇气点了点头,“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想去看看。”他说。
  他没想到布莱恩轻易就点头了,“我送你去吧,”他继续说,“我问问地址然后送你去。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可以请半天假。”
  虽然目的达成但李逸文还是有点不高兴,“好吧”他先这么回答,过了一会又觉得自己应该争取一下,“其实我一个人去也可以。”他说,“你工作太忙会不会麻烦。”
  “没关系,”布莱恩说,“还是我和你一起去把,更安全点。”
  第二天他们就一起去了,万幸的是,这是一个合法的志愿机构,李逸文没受骗。这次的接待人员说明的更详细,一共有四个时段,上午十点到十二点,然后是下午的两点一直到八点,每两小时一节课。志愿者一周至少来两次,一次至少两个小时,再下来就是一些关于课程的介绍。
  李逸文聚精会神的听完了全部,他很感兴趣,而且他觉得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工作,还算是有价值。可同时他也要知道布莱恩是怎么想的,他有点担心对方会不会不让他去。
  他试图说服布莱恩,“这感觉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李逸文先是这么说,“至少不会影响我做家务和做饭;我可以周内去,这样也不会占用周末时间了。”他小心地解释,“我除了在家待着也像找点爱好,我觉得这个就很好,”他继续说,最后又补充了一句,“你之前不是也说我应该找点爱好吗。”
  “可以”出乎李逸文的意料,布莱恩再次点头同意了。“你想去几次都可以,”他继续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如果周内去那就选六点到八点,我接送你去;如果是周末也可以,但是我也要陪着你。”他顿了顿,总结道,“就这一个要求。”
  李逸文听到这个要求有点不高兴,他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青春期,而布莱恩变成了他父亲:“必须天黑之前回家”,“不许和alpha单独出去玩。”这些话简直和布莱恩说的一模一样。他再次试着想辩解一下,“但是六点到八点会影响我做饭,我就要早早做好,一个人先吃,你们只能回来热剩下的。”
  “没关系,”布莱恩回答道,“要是你没时间做晚饭也可以不做,我会想办法解决;如果你不想做家务也可以,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让我接送你,可以吗?”
  李逸文知道能达成这种结果已经很不错了,他应该适可而止,这是个折衷的结果,布莱恩妥协了,他也应该妥协一点。“好吧”他闷闷不乐的点了点头,还是答应了。
  第58章
  与此同时,布莱恩的家里也出了点问题,不是和李逸文的那个家,是他生活了18年,从小长大的家。
  这次的主角是艾米莉亚,她的问题很早就开始了。她在三年前,刚刚上大学时就和家里断绝了联系,比布莱恩还要果决,果决的近乎残忍。
  艾米莉亚就和所有人预料的一样,她一直很平庸,最后也只是成绩平平去了一所一般的大学,学习亚洲文学。因为专业的问题她还和家里大闹了一场,她母亲很疑惑,为什么这两个孩子总是对亚洲这么感兴趣——布莱恩找了个亚洲太太,而艾米莉亚要学亚洲文学。
  到最后她也没妥协,她是自己偷偷选的专业,报的大学,她妈妈为此停了她的生活费而且主动和艾米莉亚断绝了联系。“你如果不改个别的就别回来。”一开始她甚至都不想让艾米莉亚上大学,她认为女儿该去个短期大学,新娘学校,只用学学如何做一个适合结婚的omega就好,大学一毕业就能嫁出去。她甚至在艾米莉亚刚满18岁的时候就张罗着要给她介绍对象,无一例外都是白人,而且平均都比艾米莉亚要大个五六岁。
  而母亲真正生气的是艾米莉亚居然敢忤逆她的指示去私自报什么大学,她觉得omega基本都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所以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她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而希尔先生虽然比较支持太太的观点,但事已至此,赌气也没什么用,他还是想帮帮艾米莉亚的,可惜他也无能为力——之前能给布莱恩帮助也不过是因为他母亲的宽宏大量,即便她再怎么不喜欢布莱恩的男朋友,她依然舍不得他受委屈——布莱恩是她最喜欢的小孩。
  但艾米莉亚可不一样,她沉默寡言又毫无特点,而且她长得很像亚洲人,还是个omgea,即便她不承认,她总会偏爱更白的孩子。
  所以这次她一点都不会仁慈了,艾米莉亚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全部一分钱都没出。
  但即便这样艾米莉亚也丝毫没有妥协——她第一次闻到了自由的味道。她之前也疑惑过,甚至怨恨过:为什么布莱恩在上了大学之后几乎一次都没回过家,虽然她并不喜欢自己这个哥哥,但有他在可以分散母亲的注意力。她妈妈总是更喜欢布莱恩,这意味着大部分压力也要由布莱恩来承担:她要做到只不过是找个角落躲好,别出声,别碍眼。这样所有人都会让开她,而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也自得其乐。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她没来没有这么勇敢过,她抓住一切机会和母亲争斗,她申请了助学贷款,暑假就搬出去了,借住在朋友家里,打工来为自己挣生活费。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艾米莉亚至少还有个交心朋友,可以让她借宿几天。
  当然也不止因为是自由,还有恐惧——她害怕母亲为她规划的那个未来。和一个收入不错的白人alpha结婚,生孩子做家务,成为一个中产富有的全职太太。“看看李,”她想,她至今因为心虚和愧疚而没去看望过李逸文,“他多可怜。”也许他和布莱恩是因为爱情结合的,但现在的状况可一点也算不上好。那如果没有爱情呢?艾米莉亚想,她只会因为母亲的期望成为一个祭品,而这一切甚至都不是出于她自己的意愿。
  而读大学是改变这一切的唯一出路,她的大学一般般,专业也差强人意,但至少她可以靠着文凭找一份工作,好养活自己;因为家庭状况和童年经历,艾米莉亚甚至不想要一个alpha,她想要一个beta,还有一个能随时结束,不被生理欲望捆绑的婚姻。
  她端了一个暑假的盘子,勉强算是挣够了生活费,她终于可以迎来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了,她为此专门奢侈了一把——她把头发剪短,染色,还烫了一下。以前她总是以母亲的审美打扮自己,“头发留长会更好看”,“不许烫发或者染发。”她为了反抗这些,专门烫了大卷,还染成紫色。
  艾米莉亚的大学生活,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坏,专业有点累,每周要读很多书,还要学一门外语,她自然是选了中文。虽然她从没说过,但某种程度上她是渴望亚洲的,她想找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看起来和自己更相像的群体。但讽刺的是,亚洲文学专业里没几个亚洲人——想想这也符合逻辑,美国文学在美国也不是什么热门专业。
  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个专业还是改变了她的人生。因为学习中文的缘故,她参加了一个专门接待留学生的社团,那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光是亚洲人也不少,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艾米莉亚在那里交了个朋友,中国人,女孩,比她小几个月,是个beta。
  她们成为朋友的契机很简单:她们在新生欢迎会时坐在了一起,那个女孩小心翼翼地同她搭话,然后两个人成了朋友——女孩叫嘉宁,或者随便什么和“詹妮”发音很相似的中文名字,因为艾米莉亚已经学了一个月中文,她会用简单的拼音。她用拼音记下了女孩的名字,然后嘉宁在下面标注了汉字。
  嘉宁,或者说是詹妮(她的英文名就是詹妮),是一个典型的beta,中产家庭,父母都是beta,来自中国北方一个她说不出名字的城市。她比大部分omega都要高挑,但是比不过alpha们。而且就像刻板印象那样,她学的理科,思维很严谨,而且一点也不张扬,有点讨厌alpha和omega,但支持平权运动。
  但这只是表象,除此之外,詹妮还是一个很温柔又很认真的人。她对于艾米莉亚的中文学习给予了极大帮助,她会为她整理笔记,观看视频,一周专门挑一天在图书馆为她温习功课,改正错题。而且她还会邀请艾米莉亚到自己家去,给她做饭,烤蛋糕,再看着她全都吃下去,这种时候詹妮总是很满足。
  说实话,艾米莉亚从没受过这种待遇,她感觉自己像是突然之间多了一个妹妹,一个发自内心喜欢她的人。当然,她也很喜欢詹妮,但除了友情,还有些别的——詹妮符合她的全部预想,温柔,善良,是个beta,还是个亚裔,而且詹妮还很喜欢她。
  艾米莉亚没想那么多,说实话,她也有点分不清,这是因为自己的幻想终于实体化所导致的她对于对方的迷恋,还是真的喜欢。她甚至有点害怕,她害怕自己喜欢的只是一个幻想出的形象,这种感情太草率了,而且一点也不尊重詹妮,甚至还有可能会毁了她们之间的友情。当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omega和alpha之间的特殊吸引,发情期,a和o才是天生一对,beta似乎永远无法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最后艾米莉亚什么都没说,她尽职的扮演一个合格的朋友,同时安慰自己,“至少我能通过这种方式和她一直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她既可以享受对方的照顾,也可以继续放任自己的感情,不管她爱的究竟是不是幻想,这只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她没有伤害任何人。
  第59章
  同时艾米莉亚还成为了一个激进的平权主义者,她几乎从没和alpha说过话,一直在服用抑制剂,而且屡次参加游行示威。她将自己伪装的很强悍来躲避alpha的骚扰,并且激烈的表达了自己对于alpha的厌恶。除此之外,她也支持少数派恋爱群体,omega和omega,omega和beta。相反,詹妮一点也不关心这些政治问题,她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很支持传统的家庭组合——alpha和omega,或者是beta和beta。但她从来没质疑或是不满过艾米莉亚的行为,甚至还偶尔会和她一起参加,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支持你的决定。”
  当然,艾米莉亚的这些行为也不止因为她支持平权和少数派恋爱——她想以此试探詹妮的心意,以及她们是否有机会在一起。
  “你觉得和omega谈恋爱怎么样?”她经常这么问,“你认识这样的情侣吗?”
  “不认识。”詹妮总是这样回答她,“我没什么感觉。每个人都有选择伴侣的自由。”
  “那如果有omega主动追求你呢?”艾米莉亚问。
  可詹妮从未给出过正面回答,“可从来没有omega追求过我,艾米。”她说,“我没法回答一个建立在幻想上的问题。”
  “那你呢?如果一个omega或者是beta追求你。你会怎么样?”詹妮追问道。
  那要看是谁,艾米莉亚在心里想,如果是你,亲爱的,如果是你,我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但她从未说出过自己的真实想法,她不敢。所以每一次她只是模仿着詹妮之前给出的答案,“我也不知道,只有这种事真正发生了我才能确定。”
  但即便这样艾米莉亚也很满足,她和詹妮住的地方离得很近,坐地铁大概一站路,而且詹妮在大二的时候就养了只猫,一只漂亮温柔的布偶猫,名字叫伦敦,她们一起取的,选自她们最喜欢的城市。
  艾米莉亚一周几乎有三四天都住在詹妮那里,不止如此,她也每天都要去一次她家。“我很喜欢猫咪。”她是这么说的;而且她还负担了伦敦一半的伙食费。的确,她很喜欢小动物,伦敦也是一只漂亮乖巧的猫咪,但更重要的是,她只是想和詹妮在一起而已。她在这场可悲的独角戏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在艾米莉亚的幻想里,她们似乎是一个家庭,她与詹妮扮演家长,而伦敦是孩子。beta生育率很低,即便和alpha或者omega结合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一家一个孩子是普遍状况;而且她和詹妮都是女孩,这种情况更难拥有孩子,所以说,即便得到了詹妮,她们很可能要面临没有孩子的问题。而像现在这样,住在一起再养一只猫,也许就会是她们的未来。
  但一切还不是那么毫无希望,她们之间也开过类似,“如果我们到30岁时都还没结婚就住在一起吧。”的玩笑。但每次话音刚落,詹妮就会打破她的幻想,“你怎么会到40岁还不结婚呢?你又聪明又漂亮,还是个omega。”
  一切的问题又回到原点了,说实话,艾米莉亚从未因为是omega而开心过,这个性别太耀眼又太脆弱了,和她本人一点都不符,她是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人,在家里,在学校,她没被欺负过,但也没成为过人群中心。她有一两个朋友,他们会一起结伴上课,仅此而已,普通又毫无两点。她应该做一个beta,这样她妈妈就不会对她的婚姻报以这样大的期望,这样她就可以和其他beta在一起了。
  但这一切说白了不过是她自己的愿望而已,她永远是个omega,以前是,现在也是。
  而当她陷在梦境里不愿清醒的时候,詹妮已经甩下了她。
  “有个留学生在追我,男孩,也是beta”詹妮在大二下学期第一次和她谈到感情问题,而一上来就是几乎让艾米莉亚晕厥的话题。
  “你呢?你怎么想?”她想尽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点,所以只说了短短几句话。
  “我也不知道,但是他挺可爱的,我也是第一次被追求。”她停了一会,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我猜我会答应他。”
  一瞬间艾米莉亚几乎丧失理智,她想紧紧抓着詹妮的胳膊摇醒她,“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如果你谈恋爱了,我该怎么办?”但这太幼稚了,太像一个没被满足而大吵大闹的孩子了。所有她只是忍住哭泣的冲动,说,“你之前不是说课很多,没时间谈恋爱吗?”
  “那只是嘴硬而已,因为没人追求我。”詹妮倒是很诚实,“其实我也挺想谈恋爱的。”
  但艾米莉亚始终不愿放弃,她从各个角度试图说服詹妮她不应该谈恋爱的理由,连“学习才是更重要的”这样的鬼话都用上了。
  而詹妮也从一开始的沉默变得有点不耐烦,“所以呢?”她最后反驳说,“这么多人都在谈恋爱,也没多影响学习,你现在就像我家长。”过了一会才补充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没什么,”艾米莉亚最后回答道,“我没想说什么。”
  就像她预想那样,詹妮和她疏远了不少,因为她要和那个男孩去约会。她甚至还见过所谓的情敌一面,远远的,她没勇气去直面詹妮和对方走在一起的画面;而且她也害怕自己面对男孩会做出什么失态的举动。
  艾米莉亚甚至想过要不要表白,然后公平竞争,说实话,她优势很大,她和詹妮很熟悉,关系一直很好,她们从大一就认识了,有相同的爱好,还一起在养一只猫咪。但同时,她是个omega,而詹妮看起来并不怎么想和omega谈恋爱。
  她和詹妮也很快就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偶尔她们还会一起去吃个饭,但艾米莉亚已经很久没去过她家了。
  “你身上怎么有股烟味。”詹妮问道,她正陪着艾米莉亚从图书馆走出来,她也因为自己对朋友的冷落行为而感到愧疚,所以她想尽力在别的地方多用点心。
  “没什么……中午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人抽烟”艾米莉亚顿了顿,随便说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了。实际上,是她自己在抽烟,理由也很简单,除了心情不好,缓解压力以外,还有吸引詹妮的注意。
  她甚至都想好了自己该说些什么,“我在抽烟,所以呢?”但等到对方真正发现时她又感觉难以启齿了,她就像用尽一切办法想要注意的任性孩子,却始终不得其法。
  没错,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她,艾米莉亚所有诡异行为的原因,她主动疏远詹妮,吸烟,其实只不过是想让她回来而已,“对不起我不该冷落你。”她希望詹妮能主动来求和——这能让她更有安全感。
  做感情中的主动一方对她来说总是很难,她一直希望有谁能发现她,拯救她,她只需要张开双手,站在原地,因为这让她很有安全感。她不喜欢追逐别人,她害怕别人以此拿捏她的弱点,然后控制她。
  即便是在和詹妮的友情中,甚至在她对对方单相思时,都是詹妮更加主动。
  也许艾米莉亚很坚强,她敢参加游行活动,当众拒绝alpha,但在感情上,她始终是个弱者。直到现在她都没去像李逸文坦白错误然后道歉,因为她害怕面对李失望的眼神,她害怕失去这个对于自己来说有特别意义的第一个朋友。
  也许詹妮算是一个来发现她,拯救她的人,但现在她也要走了。
  第60章
  与此同时,李逸文的生活也在逐渐步上正轨,他开始一周去三次志愿机构,当然就像商量好的那样,六点到八点,由布莱恩接送;就像李逸文之前说的那样,一个折中的结果,勉强不错。
  在那里上课的人都没什么钱,有因为结婚来到美国的——这部分人里omega偏多;再就是被孩子接过来生活的老人们,大部分是这两类人。而李逸文的心情也因此奇妙的变化着,他向来敏感,想的也多。李逸文看着那些omega,仿佛看到他自己——他们甚至连英语都不太会说就来到美国,这这种情况下能有多正常的婚姻关系。而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也都是住在哪里,丈夫挣多少这些;他们也旁敲侧击的打听过李逸文的个人情况,只是他从来没回答过,他从来只是笑一笑,然后岔开话题。
  他甚至开始有点理解布莱恩的那种轻视,是的,李逸文不敢下断言,但他也能感觉到这些新娘们对于美国新生活的自豪和期待。
  而那些老人们某种程度上也让李逸文很难过,他看着他们,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他很久都没和父亲联系过了,和母亲也只是一周一个电话;他基本没回过国,文森特三四岁的时候他曾回过一次,在那时候再没有了,他母亲甚至都只通过视频电话见过米娅。
  然后李逸文禁不住继续联想下去,如果他乖乖读完大学,没有未婚先孕,早早就结婚生子,那他父母是不是也能像这样被接来美国?或者他可能直接就回国了,如果他和别的留学生恋爱结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拿着美国国籍,过着看似很美好的生活。
  而且很多事情在他有小孩之后也终于能理解一点了,他偶尔也会把自己带入父母角色重新审视当年自己干的那件好事——如果文森特和米娅做出这种事,他会怎么想。
  现在李逸文终于能平心而论了,平心而论,他会很难过,他会担心他们受骗,最重要的,他会自责——是不是我没有教育好他们?他肯定会这样想。
  而他作为独生子女狠心地抛下父母而去时,他们又该多难过呢?现在他几乎都不怎么会怨恨父亲了,他甚至会试着开始体谅他,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至少他父亲的有些判断并没有出错,他应该读完大学,而不是早早结婚;以及布莱恩也许的确不是什么好人。
  “也许他只是脾气不太好,但他的出发点的确是为我好的,这点不容置疑。”李逸文渐渐开始这么想,他开始觉得自己也许该给父亲道个歉,还有母亲。
  时间是个奇妙的东西,虽然李逸文依然记得母亲是如何冷落他,父亲是如何偏执的要求他,但现在他又感觉自己或许可以原谅他们了,他不再像青春期时那么在意了。阴影也许还在,但至少现在他能做到不沉溺其中了,这也算是一点进步。
  不得不说他的父母都很有远见——至少他母亲在一开始也一直在劝他该找个工作,不能一直在家待着,可惜李逸文也从来没听过,现在他终于自食苦果了。如果他工作了,不用挣太多,但至少没停止对外界的接触。或许能有点话语权,或者至少,布莱恩不敢对他为所欲为了。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