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节
他站在楚则居的病床些,把这些事讲完,心里还是有些不适。
不论赵家的人是为了钱,或者只是单纯地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儿、外孙女儿过世,以至于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不得不为了照顾家属的情绪而陪同演戏,他都完全无法淡然接受这些人疯狂的行为。
楚则居听了没有任何反应。
刑沉心以为自己是不是没能完全传达,还是楚则居指头上的感应器没有夹紧,但看到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句号,就知道楚则居是听见了的。
对话结束。
刑沉心在病房里站了好一会儿。就他个人来说,他是很敬佩齐田这个人的。她以一个半文盲的身份走进了他的视野,可最后却完全成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优秀的人。
他当时就在想,这样完美的人,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太黑暗了,这样的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不是被磨灭,就是被改变。甚至为她感到可惜。有些伤感。
可谁也没有想到,她的一生就这样突然的结束。这样荒诞的退场。
这到也不奇怪。她一生,就没有一件事是寻常的。刑沉心微微调整了一下情绪,才往外面去。
楚则居在古代睁开眼睛,看着绣花的帷帐。
齐田死了。
她没有生活在某处。
或者她在临死之前尝试过,有过最后的挣扎,想要重新在某个人身上活过来,也有人企图帮助她,这才有了阿寿这件事,可却没有成功。如果真的是她,不可能听到椿的死讯之后没有任何反应。她不是这样一个人,她忍不住自己的脾气,气起来会把满桌子的菜都掀掉,才不管对面是不是皇帝。
而且,在很久以前,齐田大概含糊地知道自己的死跟这个叫阿寿的人有关,却只在宫廷里寻找,直到那个阿寿离开了宫中,也就放心了。大概是因为她一直以为自己一生都会在宫中,就算有什么事也都是宫廷之中的人想害她,却没有想到,事情是这样发展。
最终她还是死了。
虽然中间有过转折,有过怀疑,可现在,他突然意识到,她是真的死了。
不知道哪里来的风吹灭倒了灯台,楚则居整个人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匆匆而来的长贵轻手轻脚地把灯点燃。
深受庶民爱戴称为显圣皇帝的一国之君坐在塌上,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外头明明已经亮了,可屋子深广,只能靠这点烛光才看得见,照得人影影重重。
长贵轻声问“那个阿寿要怎么处置?”
第163章
第163章
傍晚后牢门被打开了。几个人陆续进去,一个内侍打头,对齐田说“走吧小娘子。”
齐田看看他手里是空的,便问“断头饭不给吃吗?”好像已经完全接受自己必死无疑的命运。
内侍笑“小娘子您运道好。”皇帝明明先头是下了旨,说这种死而复生的邪道污秽留不得。可传旨的人还没走出来,不知道怎么,又改了主意。
内侍带着齐田去一个院子沐浴更衣。
之后便也没人来理她了。
她在小院子里被关了好几十天。
不知道楚则居是走了,或者还在?
每天起来有人送饭来,除了吃饭睡觉,也没有别的事可以做。
可她并不是有许多耐心的人,从第二天她就忍耐不住的样子,开始大骂寿家的人和长陵治官了。细数那些人犯了哪些罪过,咒他们全家全族不得好死。最后甚还骂起了皇帝昏聩来。
才骂一句,就有个内侍又惊又惧地跑过来斥责她“你别再骂了鹂语记:话唠太子妃。陛下说了,知道你想寿家的人给你阿爹陪葬,可你再骂陛下也不会诛你九族。堂堂皇帝,岂会中这种激将法。可身为皇帝也不会白白受人辱骂,你要不听劝,陛下就再赏那寿家一回。叫他儿子身居高官,光宗耀祖。”
她气乎乎便真不骂了,说“皇帝怎么这么狡猾。”又问“你们把我关着干嘛?”要死也给个痛快。
内侍不理会,只说“你这个案子总要结的。”就走了。
可说是结案,也没人来提她出去审问。
再过几天,院子门便开了。由侍女陪她同往轻车上去。
车子在院子里等了片刻,听到外头有人声过来,不知道与内侍说了什么,便一路摇摇晃晃向外走。在大门外汇集到车队之后,便一齐出城去了。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见到车队急驰而往,都急忙让开,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人。
出了城,齐田打开车窗,侍女也并不阻挡。
小城很快就被抛在身后,成为地平线上黯淡的残影,车队里灯火通明,使得身在其中的人往远处看,只能看到重重叠叠的暗影。
往前面看,车队里有三四辆车。
齐田问“是把我押送到长陵受审去吗?”
侍女说“奴婢也不知道。”看上去便是个谨言慎行的人。
齐田默默打量她。二十来岁的年纪,看着眼生,并不是以前宫里得用的人。
“小娘子看似受惯了服侍,以前家里也曾有下仆吗?”侍女探视她。
齐田不以为然地说“我一个要死的人,一生也没享什么福,便受不得别人的服侍吗?你要是觉得我孤高,竟然敢叫皇帝身边的人亲自服侍而不感恩戴德,那大可以与你主人说明,不情愿服侍我这样的人。”句句冲人,声声带刺。真个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我一生,受这个气,受那个气,到死也没直着背说过一句话,顾虑这个顾虑那个,可结果如何呢?人善被人欺。现在我活了,也不过是活了今天没有明天的人,没什么好怕的。我告诉你,便是皇帝现在来服侍我,我都不会感恩。你又算什么东西?”
侍女说“奴婢不敢。只是觉得奇怪,多一句嘴。”脸上表情到也并不对她十分恭敬。区区庶民之女而已。
齐田冷笑了一声,扭头指使她“与热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