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节
第36章 徐州攻略
进入五月之后,流民军兵分数路,漫天盖地的在淮泗大地展开。
一路以葛平天袄军为主,进驻济宁,备防北面及西北之敌。这一路兵马最众,堪用的精兵却少。
刘安儿还在徐州北面的微山县一带备有一部精兵,以防葛平挡不住北面梁家兵马的冲击。也要防备曹义渠突然沿河、汴出兵,攻他们的侧翼。
一路以陈韩三部为主,进驻剡城县、沭阳城南面的封河大寨,除包围沭阳守军,切断徐、沂与南面的联络之外,更主要的是备防淮东之敌。
刘安儿在淮西的濠、泗两地还布有三余万兵力,又邀龚玉裁进寿春,牵制东阳、庐州之敌。
刘安儿亲率本部精兵与其妹刘妙贞所部精锐共十万余人围攻徐州。
自洪泽浦起兵以来,拥数十万之众,转战天下,攻城掠地不下百处,令各地官员守将闻风丧胆。然而两年以来,数十万众兵饥马瘦,官府稍缓过劲来,刘安儿便觉得处处受牵制,兵马众多也施展不开来,反复时时为粮草发愁。
细思来,还是没有一处稳固基业的缘故。
徐州古称彭城,守之可拒河南、山东之敌,南控淮泗沃土而经营之,足养数十万之兵。
除山水形胜外,徐州还产煤跟铁。采煤冶铁,亦可强军。
刘安儿这次是铁了心要打下徐州作为基业,也与将卒许诺,打下徐州,分房分地。
除汴水、泗水流经徐州外,徐州属于黄淮平原,又算鲁南山南的延伸。
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
东有广山、子房山,南有云龙山、凤凰山,东南有吕梁山,西南有泉山,西北有九里山、东北有铜山、荆山、龟山等。
这些山头虽不高,在三四十丈到百余丈之间,然而矗立在黄淮平原上,却显然非常的突出,成为守徐州的天然屏障。
流民军围攻徐州,先渡汴水、泗水,逐次拔除外围山寨岭堡。
当长淮军给封在城内,外围的岗岭便成为了流民军围困徐州的天然壕垒。
流民军屯兵岗岭之上,又驱数万民夫在岗岭之间结营立栅,挖壕垒墙,形成层层叠叠的围城屏障,单在徐州城东北一个缺口出来。
刘安儿倒也不是玩“围三阙一、削弱守军意志”的策略。
岳冷秋率长淮军北上剿匪以来,虽无大损之战,但积少成多,兵马也给削弱不少,又要分兵守临沂、沭阳,最后退过徐州的长淮兵加上徐州本地守军,总共才两万人不到。
刘安儿率十余万精兵而来,打算再一次全歼长淮军。长淮军尽灭,江淮之间,将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兵马。只要挡住北面与西北来犯之敌,就能有几年从容经营淮泗的时间。
刘安儿故意在徐州城东北留下缺口,是因为在东北方向上,泗水流经处,乱石激水、波涛汹涛,地势又俯冲徐州城。只要扒开那里的晏山堤,泗水便从荆山与龟山之间的口子直灌徐州城。
除建围障、放水灌城外,刘安儿又在南城与凤凰山之间的坡地上垒土建高台。
徐州城高四丈,厚四丈有余,石基、夯土片筑,外包城墙,建得坚固异常。填了护城壕,又引泗水灌城,将近一月的时间,也没有看到城墙有倒塌的可能。
岳冷秋在城中守兵不缺,流民军用云梯蚁附城墙也无大用。垒土建高台,虽然费时费力,但也简单有效。将土石垒到城墙根下,与城墙同高,甚至比城墙高,搭上云桥,便顺势冲上城头,比从城下蚁附要犀利得多,而己方弓手、投石弩、床弩,亦可置在高石上,压制城头及城头守军,协助攻城,都有奇效。
垒土建高台攻城要说有缺点,那就是费时费力,不利速攻。
岳冷秋作为文臣领兵,以善守闻名。
五年前,边军在陈塘驿大败后,一溃千里。
岳冷秋其时以兵部郎中视边,边军溃败时,他率万余残卒守黑河,后又退守临榆,组织燕山防线。
刘安儿那时率部众潜逃回泗州,他对梁家父子熟悉,却没有见过岳冷秋,不过这半年来,在颍水两岸与岳冷秋打了半年多仗,也摸透他的习性,遂采取水磨工夫来攻徐州。
刘安儿手里唯缺粮,最不缺人。
除二十万兵马外,还有随军家眷也有数十万人,可以役为力夫,从徐州城的东面、南面垒土建几座逼近城墙的高山,不需要多少时间。
***********
流民军在垒土建高台攻城,城内就贴着城墙垒土建高墙克之。城头攻防变化近月,倒没有让流民军攻进城来。
最令岳冷秋头疼的,还是从东北角灌进城来的大水,差不多将三分之二还多的城区都淹没了。
如今城区就地势稍高的西北角没有给淹,十数万军民混同难民都挤在那里,便是楚王府的人也只能挤在三进大小的小院子里。
岳冷秋另外役民夫在水中筑了堤道,与四城相接,作为兵马进退的兵道。
已是六月上旬,时而暴雨倾盆,虽然大雨能迫使攻打城头的流民军暂时撤退,但是城中淹水更多,城中西北坡地越发的拥挤。
还有好些平民退不到西北坡地上去,就在淹水区爬屋上树。无处生火,便嚼生米,然而解溲粪便都排水中,饿死者或淹水死者,尸体亦浮于水上,无人掩埋。
天气炎热,蚊蝇滋生,也不受控制的出现役病蔓延。
夏秋雨季,水势只会更大,不会更小,城中淹水不退,不等粮尽或流匪攻入城来,任疫病蔓延开去,徐州城倒要自己成为死城了——以当前形势,徐州扛不到两个月后等水退去。
站在城头,大雨瓢泼,雨蓑也挡不住雨水往甲衣里灌,望着流匪绵绵延延的营帐,心生死志,他晓得梁家父子的习性,攻下济南任赚足了资本,断不可能轻易南下与刘安儿硬扛。
刘安儿出身边军,以流充待罪之身,两三年间就积功为将官,除勇猛敢战,也善知兵事,在边军就为长乡侯梁成冲所重,为梁成冲部前锋营指挥使。
堪为前锋营指挥使者,非亲信不用,非能战之将不用。
梁家父子在济南顿兵不下,岳冷秋怀疑他们与刘安儿暗中有龌龊。
也无怪岳冷秋有这样的怀疑:徐州城破,长淮军覆灭,江淮失陷,奢家进兵浙北,京中从江淮浙得不到充足粮饷,拿什么去养边军?边军若给再一次削弱,或许能勉强维持燕北防线,但无人能制梁家割据山东、中州。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岳冷秋站在城头,心里恨骂道,却忘了北上勤王时,他也坐壁观望,任陆敬严、鲁王元鉴澄困守济南到城破时。
岳冷秋不是没有考虑过突围,除了东北灌水来的口子,在东南还有一个口子没有封上,从那里突出去,可以去临沂。
但是岳冷秋知道,那是刘安儿留下来的诱人陷阱,他们在城上根本就看不到东南吕梁山后的情形,但是他知道,刘安儿只要在吕梁山背后布一路伏兵,在他们突围到泗水河畔时便能打出致命一击。
即使知道刘安儿有陷阱,但是困守城内是死,那个缺口就变得额外诱人来。
岳冷秋心里权衡利蔽,权衡突围时,抢占流匪在吕梁山上的城寨,还有几分胜算。
纠流民造反,通常不成气候。但刘安儿他准备充足,此前就蛰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洪泽浦聚了二十一寨势力,就有三五千精锐。
起事后,刘安儿迅速占据洪泽浦西边的泗州、石梁、五河等城,获得充足补给,扩军十数万,与守濠州的左尚荣对峙有半年之久。
陈韩三叛投,刘安儿迅速发兵攻濠州。乍看上去,是陈韩三叛变成为左尚荣濠州兵败的关键,其实则不然。
陈韩三叛变时,手里只有精兵两千,胁裹了三四千人,左尚荣在濠州有两万余能战之兵,要不是刘安儿当时已经相当可观数量的精兵,陈韩三叛变一事不可能诱发左尚荣在濠州兵败身亡。
尽歼长淮军,刘安儿凶名陷天是其一,缴获得大量的兵甲补给,则使得其部战力逾强。
刘安儿弃濠州,进淮军,与诸寇联兵,转战南阳、汉中,兵力最盛时高达四十余万。转战武川进军秦陕不利,从武川退回汉中,再下南阳,转战豫中,进兵淮泗。
进军秦陕不利,刘安儿也没有吃过什么大亏,兵马却缩减至二十万,可见他在南阳一带停留数月是在进行整兵。
若是吕梁山的口子是刘安儿设好的陷阱,根据对流匪兵力的判断,岳冷秋还真没有多少把握在突围时将吕梁山强攻下来,除非林缚率一部精锐时机恰巧的出现在吕梁山的背面配合这边突围……
如何才能让林缚出兵呢?
岳冷秋绞尽脑汁。
第37章 亲卫营新卒
六月初,张玉伯从徐泗籍流户募失地良家子六千余人交给林缚,家口迁清江浦北滩安置。
除六万两安家银直接发给应募健勇外,林缚还为北滩筑坝屯田事另拔六万两银。
刘庭州只当家口在淮安附近安置,这六千健勇练成精兵之后,林缚也带不回去崇州去。
六千健勇到手,林缚直接将这些人编入亲卫营。
以赵虎为旅帅,从凤离营调勇将张季恒、提拔姚麻子、马泼猴、陈恩泽等人为营指挥,将带来淮安的原亲卫营两百精悍武卒打散,又从崇州的战训学堂调了百余候补武官,以为旗头、都卒长、哨将,几乎在一天之间,十营亲卫的武官体系就健全起来。
林缚也不急着调十营亲卫渡淮去协守沭口,而且直接调十营亲卫去协助张玉伯、梁文展在清江浦北滩安置亲卫营的家口老小。
其他地方募流户为兵,要么是裹胁、强迫壮丁入伍,慷慨一些的发安家银。
这些都远远不足,这也是历来募流民为军都不堪用的关键因素。
西沙岛丁壮敢为、愿为林缚出身入死,是他们知道家小在后方无忧,不受流离之苦。
战场上若怯战,不单他们自己抬不起头来,也要连累家人抬不起头来;当逃卒更不可能。
欲使兵卒勇战,无他策,只要使他们安心作战无暇、也无需他顾就行了。
这个也恰恰最考虑后勤、内政能力,没有深厚根基则不行。
林缚不急着训练十营亲卫,也不急着调他们渡淮去协守沭口,而先用来安置他们的家口老小,便是要他们亲手或亲眼目睹解决家口老小的后顾之忧,才最终使他们成为敢战、令行禁止的武卒。
运盐河清淤工程结束之后,督工官葛司虞也没有回江宁去,而是给林缚秘密调来淮安,负责清江浦北滩筑堤之事。
清江浦北岸地形颇为复杂,筑堤之难,在于选择堤址。
堤筑得离水太远,就会浪费很多的荒滩资源,屯不到足够的粮田;离水太近,夏秋季水位上涨时,就可能浸水太深,成为险堤。
当世可没有钢筋混凝土去筑坚固大堤,以当前的条件,两三万人力要在短时间筑一道长十数里甚至数十里的大堤,只能挖泥筑堤。
泥堤自然坚固不了,那对大堤的选址更不能大意,不然水势持续上涨,大堤给冲垮,就是几千条人命。
通常说来,仅仅勘定堤址一事非要数月不能竞功。
林缚即使有千年后的见识,让他来选定堤址也无短时间就能凑效的良策。
然而时人智慧不容后世小窥。
从六月初二到六月初六,淮安连续数日豪雨不休,清江浦里水位大涨。
葛司虞初六午后从水营借大船,趁着大雨行于水上,将上千袋的麦麸子倒入河中飘散开。
初七日,大雨不休,葛司虞继续派大船行于水上,将麦麸子倾倒河中。
初八日,天晴,葛司虞在淮水入清江浦的口子凿沉数艘装沙石船,减少淮河流入清江浦的水量,清江浦的水位从初八日就持续下降。
那之前倾倒在清江浦里的麦麸子在荒滩上形成曲曲折折的一条分际线,葛司虞指着这条分际线,跟张玉伯、梁文展等人说道:“就沿这条线筑大堤,堤后荒滩开垦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