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华宗平自顾自的吃鲜果,带着一种‘规矩向来如此’的样子道:“我不管谁租的,只要能收到银子就行。”
  甄璀璨在闲适的等,等着被提议让李氏前来当面对质,只要李大小姐愿意,她不介意满城风雨。
  李大小姐见她坦然自若,不免暗忖,她凭什么有恃无恐?
  在这时,一个婆子急步来报:“如意宫的安禾姑娘来了。”
  闻讯,不明状况的人惊愕住,皇太后身边的红人安禾怎么来了?又是要发生什么?真是好戏连连!
  安禾穿过绿荫小径,经过水榭花丛,后面跟着一大群手捧物件的宫女。她冷冰冰的出现在众人面前,持皇太后手谕,宣道:“甄府大小姐甄璀璨设鲜果宴,特赏时令鲜果贡品十一种,竹荪十八条,冬桂花蜂蜜一坛,水满茶一包,红枣片一箩。”
  “内侄孙女谢祖姑母赏。”甄璀璨跪谢。
  众人一字一句都听得清楚,甄太后认同了甄大小姐的身份,并赏赐许多贡品。
  千言万语,皆抵不上皇太后此举。且不论甄璀璨是不是甄大小姐,只要皇太后认了,她就有名分了。
  当安禾离开甄宅后,李大小姐把恼愤至极的甄丹琦拽走了,急不择路,一句话也不能再多说,恐说错了话。
  她因何有恃无恐?
  无非是因为甄太后认她是甄大小姐。
  傍晚,宾客们已兴意阑珊,急于回府描述宴席上精彩的见闻,陆续各自散去。
  华宗平和甄璀璨在凉亭下静静的坐着,阵阵花香扑鼻,夕阳西下,他们的影子缠在一起,被拖得很长很长。
  ☆、第四九章
  甄府大小姐‘起死回生’一事,在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劲风般吹向京城之外。
  最让人好奇的是甄府的态度,都在拭目以待,已是过了数日还无动静。有人曾想从甄府的仆人嘴里套些口风,但仆人们都纷纷摇头,避而不谈,不敢乱语。
  一大清早,春樱便来禀道:“大小姐,甄老爷又来了,在门外要见您。”
  甄达昨日也来了,是傍晚来的,吃了个闭门羹。
  “告诉他,我跟几位闺秀去郊外避暑了。”甄璀璨倚在阁楼檐下,眺望西南处的空地,看着甄茂林和董素素俩人在开垦空地,多是董素素在指挥,甄茂林拎着锄头干活,俩人配合的很愉快。
  “是。”春樱又道:“昨晚刺客闯入,有四位镖师受了重伤。”
  甄璀璨眉头一蹙,道:“奉上一百两抚恤银交给镖局的少镖主。”
  “是。”
  “将皇太后赏赐的竹荪取出十条,送往镖主的家中,交给镖主。”
  “是。”
  “将皇太后赏赐的冬桂花蜂蜜倒出半坛,送往少镖主的家中,交给少镖主夫人。”
  “是。”
  “天气太过炎热,让厨子每日煮四锅绿豆汤给镖师消暑。”
  “是。”
  “多置些驱蚊香囊发给镖师。”
  “是。”
  甄璀璨想了想,道:“虽说那两个婆子两个厨子还有马夫都是六殿下赠的,我见他们兢兢业业很守本分,他们既然在甄宅里,就是甄宅的人,每月的月钱还是照例要给的,就按甄府一等丫鬟的双倍月钱给,每月的月钱在初一提前交给他们。”
  “是。”
  “至于你,”甄璀璨微笑道:“需要多少银子,直接管茂林去取即可。”
  春樱受宠若惊的道:“奴婢不用。”
  “要用时,记住我说的。”甄璀璨深知财物事小,不能只是一味的要求仆人忠心,作为主子也要有所表示,没有谁理所当然的对谁好为谁卖命尽忠。
  “是。”春樱便去照办了。
  没多久,有个婆子来报:“如意宫的马车停在门外,要接大小姐进宫。”
  皇太后今日才宣她进宫?她一直在等着呢。
  甄璀璨立刻步下阁楼,径直前往宅门,乘上了如意宫的马车。
  马车飞快的驶出惠安巷,在巷子口,甄璀璨看到了甄达的背影,他背脊挺直,稍显落寞,独自一人背着手慢步走着。
  马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
  甄璀璨面无表情,从视线里划过的那个人,仿佛就是寻常路人。
  马车驶进了皇宫,停在了如意宫前。
  天气闷热如蒸,只见甄太后着一袭艳红色的薄裙,随意的坐在长廊下的摇椅上吃粥,旁边摆放着两个方方正正的大冰块,冰块在渐渐消融,想必是凉爽舒服极了。
  甄璀璨郑重的叩首:“皇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甄太后摆摆手,示意她起身,逐吩咐道:“给甄大小姐盛一碗粥。”
  “谢祖姑母。”
  甄璀璨端起粥尝了一口,是红枣红豆薏米粥,着实甜糯美味。
  在短暂的沉默后,甄太后直言道:“你应该已经知道华宗平的为人了。”
  甄璀璨的心一震,突然听到他的名字,一时有些恍惚,她佯装随意的吃了口粥,细细的嚼着,在下咽时,她想好了怎么说,不禁失笑道:“他好像是想要很多很多的银子,想要很多能卖很多银子的东西,想要很多能装很多东西的宅子。”
  甄太后在听着,听她继续说。
  “他好像天生就很会做生意,总能很合时宜的发现赚银子的法子。”
  甄太后笑笑。
  “也总能遇到可以做的生意。”甄璀璨捏了捏手指,一副知无不言言不无尽的样子,笑道:“他做的生意大多是强买强卖。”
  “是吗?”甄太后的身子前倾了些。
  “就像那次在崇岫书院,丹琦失手杀了甄弘川的书童,他就站了出来,说人是他杀的。原以为他是怜香惜玉,不曾想,出了书院之后,他带人拦住了丹琦的马车,强行把丹琦身上所有值钱的手饰全摘去了,就连衣袍上细碎的宝石也没放过,却理直气壮的说是替丹琦背负恶名应得的。”甄璀璨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太后的神色,发现太后已知此事。
  于是,甄璀璨把另一件太后也应该知道的事一并说了:“璀璨初进甄府时,被误认为是冒名行骗而阻拦在外,无奈只得离开,谁知,竟被人追杀,恰好遇到了他,他顺手施救,见他心善,便对他诉说了寻父不得见的遭遇。他提出要璀璨把甄府的十株铁皮石斛拿给他,璀璨当时一心只想进甄府,虽觉奇怪便还是答应了他,没想到,他是趁机向甄府要东西,满载而归。”
  一旁的安禾突然问:“十株铁皮石斛给了他?”
  甄璀璨迎视着安禾的眼睛,只见她眼睛里除了冰冷再无其它,分明是她拿去了铁皮石斛,为何还要发问?暗忖了片刻,回道:“给了。”
  安禾作恍然大悟状,她望了一眼甄太后,显然,甄太后也明白了什么。
  甄璀璨略有不安,恐是说错了话?抬首看到甄太后依旧在等,等着听她说与华宗平有关的事。
  还有什么事可以说?
  甄璀璨努力的想着,有了,确实还有,“当璀璨远在徽州郡,跟家人在一起时,翟宁出现了,他也紧随而止,道是揭了悬赏令,要拿悬赏金。璀璨有心回京,但不愿与他同往,多次逃走,多次被他抓住。璀璨只好随他回京,途中入住金谷客栈时,分文不出,璀璨只好全付。似乎,高额悬赏金他已经领到手了。”
  于是,她顺便说了甄宅的事,“璀璨回到京城无处可去,他便说他有处较好的宅子可租,多番议价后,璀璨便租下了。”她耸了耸肩,“璀璨对外宣称是甄府所租。”
  既然说了甄宅,就再说说鲜果宴,她的语气始终平淡,只是叙述,“他得知璀璨要办鲜果宴,就提出要办就要办得奢侈,不能丢了颜面,便说得天花乱坠,使璀璨花银子租了那些名贵花草和器皿。”不由得,她轻叹了口气,“璀璨早年攒的积蓄已所剩无几。”
  话毕,只见甄太后还在等,等她继续说。
  好像没有可以说的了?难道是在崇岫书院的荒弃院落里?在东营驿站里?被追杀至山谷中命悬一线时?
  不能说。
  甄璀璨漫不经心的道:“他赚那么多银子有何用呢?”
  “依你之意?”甄太后喝了一口粥。
  “不知,”甄璀璨想了想,摇首道:“璀璨当年想有很多银子,是因为想要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至于他,不懂。”
  甄太后对这种回答不太满意,问道:“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
  他是什么样的人?
  甄璀璨的脑中立刻浮现出来的,是他们悬挂在悬崖边上时,他坚定说出的一句话‘攀着我,踩着我,向上爬。’。不由得,体内的血液纷纷涌向心脏,心跳得很快,有一种震颤至极而痛的感觉。她又想到了他们在山中半年的时光,他努力适应清苦的劳作日子,承担了很多体力活。
  在那双冷静具有穿透力的目光注视下,甄璀璨很认真思考后,神色平常,不厌恶也不亲近的道:“在璀璨眼里,他就是位皇子,一位很爱挣银子的皇子。”
  言下之意俨然就是:不因他喜忧,未琢磨过他的言行,他是好人坏人能不能善终,都跟她无关。
  “不过,”她又露出些羡慕的神情,“他确实活得是潇洒风流,自由自在。”
  甄太后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极淡极凉,问道:“董弘川呢?”
  “他倒是位胆大的公子啊!”甄璀璨不知其用意,便实言相告,以此来衬托在说华宗平时也是实话,“第二次见面,尚不知姓与名,不知身份,竟要璀璨收下他的定情信物,说是要娶璀璨为妻。”
  甄太后面色微微一喜。
  “在鲜果宴上,他更为胆大,竟说要明媒正娶,要去甄府提亲,要全天下都知道他心仪之人。”甄璀璨拧眉,“他竟未觉得此言颇为冒犯。”
  甄太后不以为然的道:“这种冒犯,却令京城闺秀们求之不得。”
  那太后的意思是?甄璀璨沉吟道:“想必世事皆是如此,有人不懂珍惜之物,恰是别人的梦寐以求。”
  “莫对一片真心冷眼冷语态度恶劣,”甄太后意味深长的道:“对你一片真心之人,终会视死护你,是你的盔甲,要好生珍藏,利用。”
  甄璀璨不语,她不需要这种让心不安的盔甲。
  “你不认为董弘川的存在,是命运对你的恩赐?”甄太后要听到她的表态。
  “不认为。”甄璀璨语声淡淡,“真正有意义的恩赐,是让彼此都心安理得。”
  沉默了半晌,甄太后道:“你以后会明白的。”
  甄璀璨很自然的笑了笑,说道:“但愿如此。”
  “随我来。”甄太后霍然起身,款步迈进殿内,在紫檀木矮几前坐下,道:“你来为我展开奏折。”
  甄璀璨一怔,眼看安禾把厚厚一摞奏折摆在案前,她趋步上前,跪坐在旁,轻轻的拿着一份奏折,手在抖,就像是她第一次拿到一张一百两银票一样紧张。
  “像这样展开,”安禾教她,“将奏折铺放在竹垫上,由太后娘娘朱批后,合上,摆放竹盒中。”
  甄璀璨颇想开口拒绝,奏折事关国家社稷,还是不知道其中事宜为妙,却见甄太后已提起笔准备批阅奏折,她咬了咬唇,将奏折轻轻展开,不敢看奏折内容,只顾着铺放整齐。
  安禾提醒道:“要正着铺放。”
  甄璀璨故作骇了一跳,连忙把铺放倒了的奏折放正了。
  安禾扫了一眼奏折,道:“像这种简单琐碎之事,先行告诉太后,太后便无需再阅,直接朱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