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23节
虽听不懂那人说什么,但杨衮能从表情情绪中感受到不是什么好话,他沉吟片刻,道:“至少训练战马不能停下来。”
这时远处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几个人循声望去,骑兵行军营帐刚扎下来,又开始杨衮力主的“训练”了。
临时对党项战马的训练,比较缩水。杨衮也没办法,一时弄不来足够的火药,随军携带的火药已经在之前那些天用完了。
在唐朝时,契丹人就知道“伏火药”。当年中原二李造反,赵氏大量造火药,意图炸开晋州城,虽然没有成功破城(因为郭绍进奉的方子没有提纯的方法和分类试验比例的方法,也没有告诉朝廷密封对火药爆炸的重要性),却把更好的火药配方泄露给了北汉国。
北汉国当时是大辽的属臣国,契丹人因此得到了方子。
契丹人学会配制火药后还没在战阵上派上用场,不过用来训练战马适应火炮和火铳了。密封的硬竹筒盛装火药能模仿火炮爆响,地上挖坑夯实埋火药爆炸能模仿火炮。
杨衮道:“许国人的炮用来攻城,也能吓唬战马;火铳虽不如弓弩甚远,没多大用,但也能吓唬冲近的马匹。若是从未听见过爆炸的马匹,会惊慌,好在马匹有灵性,听惯就好多了。”
中原两次在幽州大战都使用了火器,辽人已经有经验了。第一次北伐时火铳极少,加上战马轰鸣战鼓嘈杂,只有靠近那小股火铳兵的骑兵很不适应,被惊吓混乱。第二次中原人已在邬堡中大量使用火铳,不过辽人已经有所防备了……
因此杨衮才说:“火铳没什么威力,只是马惧怕而已。”
他说罢有些担忧地看着营地外的训练方式。因为辽军携带的火药用完,在平夏一时间找不齐火药所需原料,现在的法子是不得已为之。
只见那些士卒在地上放着横山砍来的低矮竹子,拿铁锤猛敲得“噼里啪啦”爆响,又点火放烟,把战马聚在附近听。另一处的党项人则一边生火放烟,一边拿大鼓擂得“咚咚咚……”响。
而更多的党项人却在一旁嘻嘻哈哈,许多人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在空地跳起舞来,把那玩意当作戏耍和伴奏了,十分高兴地载歌载舞。
杨衮看在眼里,表情严肃,他真的不是为了好玩,是觉得这事很重要。
及至天黑,杨衮已经回辽军营帐歇息,却忽然被李彝殷的人请过去。
李彝殷在火堆旁边,见到杨衮便站了起来:“刚得到斥候禀报,许军在无定河流进黄河的地方,开始筑城了。”
杨衮眉头一皱,却没有多少惊讶,说道:“许国故技重施!他们在幽州也是这般,筑了大城小堡数百座!”
李彝殷:“……”
杨衮骂道:“许国人最喜耍赖偷奸,每次都这样筑城,没机会就耗着,有机会才会出动。”
李彝殷道:“他们若要在平夏这么耗,粮草军需远道送来,怕也不轻巧。”
杨衮听罢点头道:“正是,平夏不比幽州,在河北平原,水陆畅通。许国人也耗不住……只不过李将军有足够的粮秣?”他忍不住专门强调道,“大辽也不宽裕,且从大辽运粮过来,也是山高路远。”
李彝殷一脸难色,这回几乎聚集了所有能帮上忙的青壮。
李彝殷道:“若许军筑城固守,咱们就将主力往西进攻灵州,占领灵州河套肥美之地,与河西党项连作一片。”
杨衮点头道:“如此甚好。不过折德扆这厮在灵州,估计早已嗅到不对劲,坐立不安了,可能早有提防,会死守。”
李彝殷道:“总比许国禁军守的城好打……我本来也纳闷,许军既然进攻,兵力却只有咱们一半多,原来是用这招返攻为守!”
……
黄河与无定河交汇处,七万多大军和数万民夫都到了,十几万开始了建筑工作。
郭绍摇身一变,变成了建筑设计师。他先把这座堡垒命名“无定堡”,后来又增加名字“永不陷落之堡”,打算把这里作为后方大本营,然后开始设计简陋的图纸……古人在筑城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冬季筑城也有法子,原不需他操刀。但郭绍认为许军装备了大量火器,原来的城池模型已不适应战术需要。
郭绍对现代工事一无所知,对古代城池建造也仅限于实战中的见识。但他用自己的脑子稍微一想,也想得到古代城池是应冷兵器而生……动辄高达八米的墙体(相当于三层楼高)、十几里的周长!
郭绍琢磨的是两个原因,一则,目的是为了防备大量冷兵器士兵攀爬,高墙增加攀越难度;而且守城方的火力也有限,墙越高防守越容易,而且丢土石的重力大杀伤也越大。二则,中国一直是经济强国,大周长能把城镇居民和经济也保护在内;城越大,也给围城方增加围合的兵力人数门槛。
但时过境迁,再抱着旧观念不放筑无定城就没意思了。
首先,无定城是荒芜之地筑城,没有百姓居住。野战铜炮的一里射程也变相地增大了古代军队围城的周长。
所以体量可以大大减小,极大地缩小建筑成本。只需要满足驻军营房、仓库等地盘就行。完全的军事堡垒。
其次,不需要那么高,再次减少筑城成本。大量装备火器的守军,守城靠的是火力,而不是城墙高度。墙高还会造成火力盲区。
最后,方形城池也不利于火力交叉,火炮有大量盲区。古人的瓮城又称“月城”,便是如弧形突出,稍稍增加了火力点。郭绍从这里得到灵感,准备将这种设计更加突出。
六花堡!大致的图已经画出来了,如同拥有六片花瓣的一朵堡垒之花。每片“花瓣”是一个两条边的角长在堡垒周围;加上两瓣之间的弧形连接边,实际这个图形有六个角、十八个边。
郭绍拿着木直尺在纸上不断试验比划,得出结论,无论从什么地方进攻,都会遭受大概三个方向的直射火力交叉杀伤。
当然这个堡垒在没有火器支撑的时候,比一般的城池更加脆弱,因为更矮更小。所以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下雨影响火器发挥的天气……
……郭绍主要考虑火炮和火绳枪的火力点。六瓣凸出是实心土夯,在外墙体上挖洞安梁为掩体,一则可以防投石车的攻击,二则可以避雨。
实体堡外,下方为倾斜面,分层修三道女墙,女墙后面挖小型藏兵洞(雨天避雨)。近处的敌兵将受到三道、几个方向的火绳枪交叉密集射杀;而且每道墙后的藏兵洞藏三个士卒,轮流开火保障射击频率。
方圆十里内设小堡、哨防御体系,用烟花、孔明灯、狼烟、鼓为信号预警;遇小股人马以小堡出兵剿灭,遇大股人马便放信号,骑马跑路。
堡垒南边设水门,挖沟河与黄河连通,码头设在堡垒。只要控制黄河,就能保证无定堡的外援。
郭绍设计好图纸,又下令东京兵部,在内河水师上装备火炮,保障必要情况下夺取黄河水权……虽然党项人没有水师。但郭绍兴奋之下,用一种完美的姿态来审视这如花一般美妙的堡垒的设计!
他看着自己的成果,忍不住激动道:“这座堡,只要中原能供应物资,能守一百年不落!一百万大军来都是送死!”
第七百七十三章 牵一发动全身
北风在白色斑驳的草原上肆虐,低矮的帐篷如同趴在原野。上京山岗上的陈旧王宫却十分稳固,里面有温暖的炭火,颜色鲜艳的虎皮,还有挂着一些猛兽的爪牙装饰。
十几岁的耶律贤带着貂皮暖帽,他显得有点瘦削,脸色也有点苍白。耶律贤的身体一向不太好。
冬季本来是闲季,但这阵子上京的贵族一直在议论平夏战争。耶律贤对那个抢了萧绰,还拒绝厚利交易的大许皇帝也是十分关注。便问萧思温:“郭铁匠是怎样的人?”
萧思温回顾两边侍立的大臣,谨慎道:“此人乃武夫,不到三十岁,野心勃勃穷兵黩武。臣自听说他的名字起,就一直在打仗。”
耶律贤又问:“平夏之战,郭铁匠能打赢李彝殷和杨衮的人马?”
萧思温沉吟道:“以臣之见,按理很难。许国禁军就是周国禁军换个名字,从武将到士卒都是同一帮人,战力强悍,却也不必大辽铁骑强。主要因为他们这次人少,禁军一共才四万多人,骑兵估计一万到两万;另外有三万所谓卫军,臣观之就是乡勇,防守尚能堪用,无野战之力。
这样的兵力安排,骑兵太少,防守有余,攻击力不足。
但是中原多年战乱,三番(加上柴荣北伐)幽州之战,耗费巨大;中原虽地广人多,但他们内部也很多问题,朝廷真正能用上的钱粮不多。郭铁匠若欲故技重施,在边蛮之地大修工事,势必空耗国力。
若真如此,党项与汉儿在平夏耗个两败俱伤,就算最后党项战败,对大辽也是有益无害。”
耶律贤听罢频频点头,两旁的众臣也纷纷附议。辽国经过一次政变,被清洗了不少人,大多都投靠了新君身边的一帮人,萧思温无疑是这帮人的重要人物;大伙儿现在支持萧思温,倒越来越觉得此人见识不浅。”
萧思温正色道:“当今天下,各族轮番崛起,连党项人也隐隐有争地位之势。但大患还是大国许朝,此消彼长之势,只要能削弱许国,便对大辽有益……”
耶律贤道:“为今之计,只有坐待杨衮上奏捷报。”
……
此时的东京,腊八节开始便节日气息日隆,无数的房屋屋顶已被积雪覆盖。不过室内依旧很暖和。
金祥殿西殿挂的红灯笼为华丽的宫室更增鲜艳,这里是日常办公的地方,北面御塌前有一道黄色的帘子。符金盏觉得自己是女子,大臣都是须眉,男女有别,便垂一道帘子遮掩自己的御座。
她从里面能朦朦胧胧看到外面都站着谁,只是看不太清楚;下面有靖国公韩通,以及一些军器监及兵部官员。不过这种如烟似雾的感觉,她倒觉得挺好。
符金盏出来理政,脸上精细施过脂粉,因为皮肤洁白光滑,那朱唇的胭脂红色衬得非常娇艳。若非白皙肌肤,那红色没那么美艳欲滴。
年过三十的金盏平素十分爱惜自己的容貌,略施脂粉,加上华丽的凤冠装饰,她现在是全天下最美艳的女人。
符金盏的朱唇轻启,说道:“外面冰天雪地,官家和禁军将士仍在蛮荒之地苦战,尔等定要用心办妥官家下旨的事。”
……皇后说的是在江河水师上装备火炮的事。
兵部官员和军器监的官员一起拜道:“臣等谨遵懿旨。”
韩通现在管不了这些事,不过他作为大许朝功勋贵族,有随时进谏的资格,他当即便拜道:“禀皇后,据臣所知,蛟龙军(海)欲在战舰上装载新铸铜炮,试炮却出现很多麻烦,铜炮动辄一门上千斤,放炮的震动很大,轻则震得方向偏移毫无准头,重则震裂船板……江河水师船只用料更薄更差,恐怕很有问题。”
文官听罢立刻反驳道:“有难处,便要想办法。咱们不想办法,难道还要皇后操心么?”
另一个文官也跟着说道:“臣听闻,皇后每天都到三清殿为官家祈福,风雪无阻从不间断。天下黎民幸得有如此仁德母仪天下之后,臣请皇后定要保重凤体!”
韩通听到这等马屁话,不知该怎么说,只是十分鄙视地瞪着眼睛看那几个文官。韩通的眼睛又圆又大,人称韩瞪眼,众人都侧目愣愣地瞧他。
这时帘子里端坐的皇后开口道:“官家多年战阵,懂兵器,他说能在船上放炮,便应能办到,你们想想办法罢。我当然每日都愿官家能早日得胜归朝,平安无事,官家文治武功,修仁德之政,上天必佑之。”
召见说完政事,韩通便与众官谢恩拜退而出。
现在他没什么正事,军职在大都府,不过不用管什么具体的事,也就是上朝或被召见时进宫来瞅瞅。当下便从宣德门侧门出皇城。
皇城外,京城里一片雪景,树上的雪如同团花一般,景色却比秋天更好看。
寒冷的天气里,东京街头依旧熙熙攘攘。曾经逐鹿争夺的四战之地,变成了天下的太平中心,王朝的战争仍旧在延续,但越来越远离腹地,饶是战争期间,东京也完全不必戒严。
韩通乘车沿着御街南行,观世情百态,对开国公李处耘的一个观点是认同的。那便是越富裕越有前程的职业,哪怕是武夫,也能有地位受尊重……因为这天下本来就功利,读书清高是因为可以做官谋得好前程。
天下日渐承平,武夫若无用武之地,削减军费开支,必定地位轻下。
韩通这次没有随驾出征,不过一直都关注着西北的进展。韩通见识过郭绍经验丰富手段多样的用兵,他本身也是禁军大将,很了解禁军战力,对郭绍亲率精兵还是很有信心,至少可保不败。但对平夏战争的结果依旧不敢判断,战阵上本来就是瞬息万变!
禁军大部分也在东京,只要走近城头和军营,也能发觉将士们无一不在谈论平夏之战。
而现在,听说前营军队在黄河边筑城了。
……
党项诸部、契丹联军腊月中旬继续向许军进攻的方位进军,已到银州。
大队人马中主要是党项人、契丹人、奚和女真步卒,但也有少量吐蕃人和回鹘人。实实在在算得上联合军队。
吐蕃人和回鹘人是打酱油的,不过他们会把前线情况快马送回河西去给贵族,此时河西诸部贵族也坐立不安,随时在关注着平夏的进展……这场厮杀看起来是党项人的战争,但势必影响整个西北方。
诸部及教派贵族其实也对党项人非常不满,因为河西附近的党项部落依靠夏州为后援,没少干坏事。不过相比之下,中原王朝的巨大国力更让他们担心产生颠覆性的巨变。贵族们希望维持现状,保有他们既得的地盘和收益。
所以他们一面在灵州设驿馆,与许朝官员友好互市、互通有无,一面又希望许军战败!
回鹘巫师甚至在军中焚烧尸体,以法术诅咒许国军队遭遇灾祸!这让党项人十分不满,少不得大骂回鹘人是“魔教”徒。
联军在银州逗留了很多天,现在上层似乎是比较迷茫的。他们不愿意去进攻许国人修建的工事……这是游牧军队最头疼的玩意,连半牧半耕的大辽军队,也对攻坚很不拿手。
李彝殷显然也很急,以平夏五州之地,负担十几万的粮草难以久持。
在银州过完年,到了正月间,一个好消息打破了僵硬的气氛:许军的堡垒刚修了个大概工事,大股人马已离开堡垒,沿无定河北上!
李彝殷的脸都快笑烂了。
他立刻与辽军大将杨衮见面,决定立刻拔营向绥州开拔。
“许军不熟地形,便是有向导,也不敢在山沟之间随意乱跑。他们必定是循无定河进攻绥州。”李彝殷道。
杨衮以为善,“汉儿最喜沿河流行军筑营,三次攻幽州无不如此。眼看开春后冰融,他们还能依靠河流为水运粮道!”
李彝殷的年纪比杨衮大得多,但情绪却更激动,“许军不沿无定河进军,我把手里马鞭吃了!”
二人当即约定,大军提前赶往绥州布阵,等许军来攻城,则背城结阵决战!就算是党项和契丹人,有城凭据也是很好的事,步骑都能得到城内的粮草和各种物资供应。
……但是等李彝殷等众人马快到绥州时,忽然听说许军在快到绥州时忽然要撤军的动静。前锋骑兵已经后撤,后翼两三万大军(应为乡勇后军)也在后撤!
李彝殷大骂:“不好,许人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