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京城之战(三)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京城之战(三)
同济会强硬的表现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说到底朝廷上下的人等并不恨同济会,相反的,但凡是家中有产业的人都与同济会有利益瓜葛,他们在同济会里面有生意或者股份,所以在同济会证明了实力之后,他们对同济会越发的畏惧,此前他们都站在皇帝的一边,而此时他们觉得没必要为了皇帝而与同济会为敌。
官军只能继续“围困”着同济会,在抵挡官军的猛攻之后的三日时日中,同济会的营阵没有动静,或者说在这营阵的外头看不清里头的动静。
官军的气势已经虚弱,他们包围在这同济会的营阵前,却不知该如何进退,郑禧对此也没了对策。
宫里头的皇帝倒是没有再下催逼的圣旨,不是因为皇帝不着急,而是因为这些消息被郑禧和诸位掌事太监遮蔽,没能传递给皇帝。
三日之后,在万历十年的岁末,这个清朗的冬日,在清晨天蒙蒙亮之时,那同济会的营阵中传来呜咽的号角声,众官军将领仍在扮演着围困的姿态,他们听到这号角声,顿时俱是感到毛骨悚然,这是同济会号令全军的信号。
官军也迅速地行动起来,准备拉起防线,但是那些疲惫的官军兵士还没来得及装备好兵甲武器,就见那同济会西侧陆路阵地上出现人影。
那些人影从幽黑中出现,密集而齐整,黯淡的晨光照亮他们的身影,那是同济会的军人们,他们列着齐整的鸳鸯阵走出,他们的气势依然沉冷如铁,他们走出营阵外头,面对着官军。
“围困”的官军阵仗混乱,他们面对着气势不动如山的同济会军队,他们感到己方简直毫无威势可言。
众官军将领眼看着同济会的军队走出来,他们想保持军人的尊严,做出强势的姿态,但奈何他们实在没这个资本。同济会的阵势之严整令官军将领们咋舌,他们清楚这几天的战局,知道同济会一直在保留实力,并没有耗费大伤亡和他们硬拼,但是眼下看着同济会这些军人似乎是生力军一般,好像未曾遭受过损失,这仍是让官军将领们感到讶异又不甘。
同济会军队列着鸳鸯阵,刀盾兵顶在最前,手持长柄武器的兵士紧跟在后,大批火器兵被掩护在后头。
同济会的阵势简直无懈可击,观之足以让敌人觉得这个对手不可侵犯。而官军将领们更是看明白,这些同济会的火器兵身上都背负着三把火神枪,这三把枪都已经上了弹药,一经接战,他们可以连发三枪,光是这一手,就足够击溃官军军队。
一个将领从同济会阵中走出,这位将领没有骑马,甚至没有佩戴显眼的甲胄,他穿着一身不起眼但实用的黑藤甲胄,走到阵前,朗声说道:“鄙将于潜!谁能说话!”
此将领正是于潜,他为同济会效力二十多年,如今两鬓已经斑白,但是身为一个统帅三军的大将,他正处在最好的时候,他此前在马六甲主持同济会在南洋的大局,而后被调回月港主持同济会的海军,十年前刘赐进京时他被任命为同济会军队的三军统帅,这一场割据京城的战役他亲自指挥。
于潜出身南直隶官军,在进入同济会之前他只是南直隶官军的一个低阶军官,那时他年轻,但瞧不见出头之日,如若不是同济会的招募,他今日或许是在金陵太祖皇帝的墓地里头当守陵卫,领着一点可怜的饷银等着终老。
于潜看着眼前噤若寒蝉的禁军,他心中不免激起波澜,谁想到我于潜今日能领兵在这京城威逼大明的禁军。
众官军将领没人愿意出面,他们知道眼下的局面是耻辱的,他们宁肯丢官罚俸,也不肯出来丢这个人。
郑禧最终被推了出来,他不得不出来,官军是由他主持的。
郑禧面对于潜和于潜身后不动如山的同济会军队,他没了以往身为东厂大太监的威风。
于潜说道:“让你们的人后撤去,撤到南门外,撤到天坛。”
他们此时处在京城的西北方向,天坛在京城的南边。
郑禧着实是压不住怒火,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在京城里头让守备的禁军撤到另一头?
郑禧怒喝着:“逆臣贼子!……”
郑禧话音未落,于潜说道:“给你们一刻钟,否则我们便动手。”
站在前头的众官军听得明白这同济会将领的意思,他们没有人拿起兵器,显然如若同济会动手,他们自然会溃散,傻子也看得明白,这是无望对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