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变明> 第三百七十七章光彩闪耀的李定国!

第三百七十七章光彩闪耀的李定国!

  而到了第二天,整个明军大营都是喜气洋洋的,因为较量到这一刻,胜利的曙光已经彻底展现,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战果的大小了……是最终斩首十五万?还是二十万?哈哈!
  (并且因为有了杨山芦的背书,所以这次崇祯皇帝对于发下犒赏,也是底气十足的,此次大捷,户部的那些老先生还不知道,不然的话估计晚上都要愁的睡不着觉了吧?
  可是崇祯皇帝呢,那天却是当场对行营的将士们宣布的,此次斩首,依然执行以前定下的高额奖赏!所以说儿郎们,去尽情的杀敌吧!
  而这样的承诺,让整个大军又都是欢呼雀跃的,因为这也是很明显的,这么高的犒赏,能让这些明军都变成一个个小财主吗?
  想想看,斩首一颗脑袋就能换到三十两银子,可是打到现在,斩首都有多少了?几次大捷加起来,有没有十八万斩首?还是十九万?这么多的斩获,再平摊到现在的十万明军身上,差不多都是一下子赚到了五年的生活费啊……)
  当然除此之外,具体的论功评定到个人,那是非常繁琐的……毕竟斩首的太多了呀,所以只能详细记录之后,回京再慢慢评定的。
  但是有二个人,杨山芦却是一定要为他们重重地请功!并且向崇祯皇帝做引荐的——那就是一直战斗在最危险地带的敌后武工队,还有海上游击队!
  他们起到的作用,就是当年毛文龙起到的作用,一直活跃在鞑子的心腹地带,有效的牵制,削弱了狗鞑子!至于这一次的功劳,那就更不用说了(要是没有在辽东打了四五年游击战的经验,恐怕连路都找不到吧?)
  而且他们的工作虽然非常危险,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首肯的,特别是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毕竟是流寇出身嘛)可是现在呢?有了杨山芦的亲自引荐,那结果还会一样吗?
  所以等到李定国等人,还有老将金日观,一起来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之后,崇祯皇帝问明原委后,那是大加赞赏的,并且当场许诺的!
  例如李定国,当初在招安张献忠的时候,他也被封了一个守备的官职,不过这种招安的官职和正经的官职不一样,都是虚的,不过现在嘛,崇祯就是亲口加封他为辽东游击将军,并且在这次打下的大堡中,划一个给他驻守的,这样一来,他平时依然可以打游击,但是等于有了一个根据地了!
  对此隆恩浩荡,李定国也是非常感激的,当场跪倒谢恩。
  并且不得不说,李定国的本质是非常好的,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如果说当初他来到辽东打游击,那是为了替义父张献忠报仇(参看前文)。
  可是在经过几年的征战下来,包括杨山芦平时和他书信往来,慢慢地进行潜移默化,所以现在的李定国,已经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只知道跟随张献忠四处征战的青年(李定国当初刚来辽东的时候,只有十八岁),成长为一名具有爱国情操的优秀将领了!
  已经意识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已经把消灭鞑虏,卫我河山作为他的人生目标了!一代名将,已经开始绽放光芒!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而除了他之外,老将金日观,这次也得了崇祯的大力赞扬,并且当场表示,等到此战过后,就会提拔他为总兵,并且挂‘平虏将军’印,以资鼓励!
  而这样的封赏,也是让老将金日观非常激动的,虽然平虏将军,在大明的封号将军中,属于最低一等的。
  (大明的封号将军,也就是总兵挂印称将军者,共分为三等,第一等镇朔将军,如杨国柱,第二等征西将军,如虎大威,就是征西前将军,最末等平贼将军,如左良玉,也就是镇、征、平)。
  可是在大明四五十号总兵中,能得将军封号的一共都没多少人啊!(原本的历史上是八个人)可是现在呢?他刚当上总兵就能得到将军封号?更不要说在原本的历史中,他早已经在之前的皮岛防守战中,壮烈殉国了,并且是以副将的身份战死的,可是现在呢?
  所以老将金日观,那是非常的满足了。
  并且这样的封赏,其他的十大总兵见了,也并没人眼红的,相反,反而是人人欢喜,个个憧憬……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既然朝廷不吝军功奖赏,那么此次他们立下如此大捷,回京之后又会得到怎样的封赏呢?是同样挂将军印?还是封侯?乃至是封伯?成为勋贵阶层?世袭罔替?哈哈!
  于是这样一来,整个明军大营,都是人人振奋,士气高昂的,并且接下来再经过研究后,攻破了清军的乳峰山防线之后,我军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因为过了乳峰山之后就是松山了,再接下来离着锦州只有隔着一条小凌河了,所以此次的入援之战,差不多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攻破了乳峰山防线之后,虽然之后还有一道清军号称的松山防线,可是经过特种营的侦察后,早就得知那不过是依托几个小土围子,构筑的防线(所谓的小土围子,就是几个十几米高的小土丘),甚至那种地势简陋,都不能称之为防线的!
  所以还想凭借这个来阻挡我军?显然在经过乳峰山防线的攻坚战后,再接下来就会进入一马平川,快速推进的阶段了……之后的清军,将无险可守。
  并且在经过乳峰山大捷之后,敌我两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这也是很明显的,在原本清军经过笔架山的惨败后,就只剩下了十二万人(不含围困锦州的三万清军,其中一万人调到了乳峰山防线)。
  可是在这次的乳峰山大捷中,在一开始的攻坚战中,就打死打伤清军近二万人,至于最后一天的大歼灭战,更是一举消灭清军近七万!
  而这样一来,十二万清军只剩下三万了(如果加上围困锦州的三万清军,也一共只剩下了六万人,这其中还是老弱病残占了大多数,标准战兵的比例已经不足三分之一了)。
  可是反观我军呢,在经过笔架山大捷后,自身损失大约2万人,可是还有十三万大军,而这一次呢,消灭了九万清军,自身的损失也不过是三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的损失,还是在一开始的攻坚战中造成的)。
  所以这样一来,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从一开始的清军二十四万,对明军十七万(清军的二十四万,是皇太极亲领二十万人,外加围困锦州的四万清军,而明军的十七万,是入援大军十五万,外加锦州守军二万)
  变成了六万清军对十二万明军(十万入援大军外加二万锦州守军),双方的形势已经昭然若揭!
  而更重要的是,清军的这六万人马,水分还很大,其中连很多杂牌部队都计算在内了,例如他的蒙古盟友的部队(诸如科尔沁部等),还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乃至是高丽仆从军的军队,再加上其中还是老弱病残占了大多数,所以其中真正的满洲精兵,估计已经十不存一了。
  而面对这样的优势,明军还会有放过的吗?所以在杨山芦提供的详细资料支持下(之前派到关外的蒲公英的功劳),在大军督师洪承畴的大力推动下,十大总兵在各自手下中,都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所以这样一来,整个大军都知道,狗鞑子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包括这样一来,整个明军上下更是战意高昂,此次的入援之战,我军已经赢定了!包括几十年来压在明军身上的大山,已经将被彻底扳倒!
  而我军这里欢天喜地,东奴那里又是如何呢?
  *****
  清军,皇太极。
  明军那里欢喜的都想过节似的,而他们这里呢,却是一片愁云惨雾,并且这时他们已经一口气退到了松山防线,才算稳住阵脚。
  不过就算这样,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我大清的形势已经相当不妙了!想想也是,自从这场大决战开战以来,他们一战败于笔架山,二战败于乳峰山!这两次恶仗打下来,我大清的精华都给打没了呀!
  甚至这还不算,在这几万残兵败退松山的一路上,都开始不停的出现了逃亡……汉军八旗的部队开始逃亡,蒙古八旗的部队开始逃亡,乃至是正宗满人,都开始悄悄的开溜了!(当然还包括盟友的部队,都开始出现大批的不告而别……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咱不陪你玩了!)
  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眼看我大清国就要完蛋了!眼看大清这条破船就要沉没了,难道还呆在上面等死吗?当然是要尽快的自找生路了呀!
  所以等到这六万残兵败将逃到松山之后,清点下来连五万人都不到了——都溜之乎也!
  而等到这个消息报给皇太极之后,这个在狗鞑子中也算能干的异类,听闻之后都是再次吐血的……都足足吐了二碗啊!听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噩耗,他的身体能不垮吗?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就是死于一年之后的,不过现在嘛……
  皇太极就是告诉自己,一定要顶住,决不能倒下的!不然的话,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归天,那对于军心的打击……我大清将要真的完蛋了!
  所以接下来,皇太极尽管身体已经极度疲弱,病入膏肓,可还是每天靠着一些老山参吊命,然后强撑着病体,召集那些逃回来的满清权贵,包括满清的重要盟友,开始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此风雨飘摇之际,我大清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