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其他类型>红楼之珠玉> 红楼之珠玉_91

红楼之珠玉_91

  煦玉闻言忙道:“快请诸位往厅中奉茶,我自是亲自前往招待。”正待起身,便见林士简接了应麟前来。遂煦玉只得令熙玉并跟来的四人先行前往厅堂,自己则留下与应麟交谈。
  应麟见此番煦玉因淋了雨而大病,身体已是极虚,随即将煦玉很是面斥一顿,当即令其万事莫管,立马歇下方是。煦玉没奈何,只得将贾府遭罪之事对了应麟和盘托出,。应麟闻言大吃一惊,亦是忧心如焚,于书房内踱来踱去,一时之间亦不得个主意。反倒是煦玉从旁劝慰道:“先生无需忧虑,此事皆学生一手料理应对。不过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
  应麟闻言倒也冷静些许,又念起煦玉之病,忙不迭写了药方,命府中家人立即按方熬了药端来。彼时已知事态紧急,然以方才诊视结果,煦玉病情可谓是来势汹汹,急需歇下将养方是,然亦知在此节骨眼上,煦玉是断不肯就此歇下,定然勉力强撑。
  待与应麟匆匆交待一回,煦玉方携了奏本前往厅中与候于此处的众生交接一回,只见此处除却方才在书房中见过的四人外,还有诸多馆中同僚。此番闻罢煦玉染恙,其中有那慕名向往煦玉声望名声的抑或是希欲与林府结交的,俱借探望煦玉之病为由前来林府招陪。
  众人见煦玉到来,纷纷见礼,问候一回煦玉病情,煦玉兀自强撑,面上自是道曰无妨。分宾主落座,煦玉又命家人抬来凳子令诸人皆能坐下。随后方道了正事:“今日遣人往汇星楼唤回舍弟,只为商议上奏之事,未想惊动诸位。然诸位既至,林某多谢诸位厚爱,此番若诸位能施予援手,林某感激不尽……”
  随后便将自己欲上奏替贾氏一族说情减罪之事解释一回,只道是若是在座诸位愿附其议,请于奏本之后签名附议。熙玉自是无有不可的,二话不说,命家人端了笔砚来,于奏本末尾处签名附议。孙念祖并了岳维翰亦是随即附议,煦玉见状,淡笑着问孙念祖道:“此事未曾知会你父亲,你就此附议,你父亲可会认同?”
  孙念祖答道:“此事未尝知会家严,弟亦不知家严如何应对。然此事事关内人诸亲生死,弟自诩责无旁贷。何况贾侍郎于弟亲事有恩,弟当报之。”
  煦玉闻言颔首,又令熙玉将奏本当众诵与诸人,众人闻罢,则各怀心思,虽知晓此事轻重,自知若是附议,奏本一旦惹怒天颜,自己少不得被判了拉帮结派。此事若成尚可,若是不成,自己岂不跟着一道遭殃?虽如此忖度一回,然众人闻罢那奏本之言,通篇镂金错彩,尽皆被那奏本所述情理并了辞藻折服,便也一个接着一个签名附议。待签罢名姓,诸人审视一回,见自己之名同了显宦贵胄同了页数,心下亦是得意了一回。
  煦玉见此番已有十数人附议,倒宛如士林齐聚一堂,心下亦是欣忭,随后又对熙玉吩咐道:“明日按例乃是国子监于明伦堂宣讲《训士规条》之日,明日待我前往国子监后,方才进宫上奏。”
  熙玉听罢答是。
  之后厅中众人用过茶果,闲谈一阵,将当日集会所做诗文探讨一回,邀煦玉点评一阵,待至一更,方一并告辞而去。
  ?
  ☆、第八十三回 无怨无悔此心不渝(二)
  ?  却说次日早朝,景治帝本欲令众言官唱这主角,于群臣跟前将贾氏诸人之罪参劾上奏一通,占据言论主导,将贾氏一族就此扳倒,令其永无翻身之地。不料却见炎煜出列上奏,将奏本奉上,道是多日未曾定下的和亲之事总算有了眉目,先是上奏曰:“郡主炎煐身体欠佳,卧病在榻,若是此时出发前往番邦,只恐旅途劳顿,难以支持;便是侥幸到得茜香国,亦是多有劳损,难当和亲联谊重任,且郡主身体欠佳,有伤我朝威仪。虑及于此,臣方与太妃商议,只道是另择一上佳之人取而代之,如此和亲之事便也万无一失了。”
  景治帝方问择以何人,炎煜则道此人正是太妃义女,亦可充了郡主之名,乃荣国贾政第二女,已故贾贵妃之妹。
  景治帝闻罢兀自寻思,只听炎煜又道:“贾氏一族与我朝有些渊源,祖上为开国元勋,如今更乃已故贵妃母族,不容轻忽。此番将贵妃之妹远嫁他乡,数年前又为母妃认了义女,彼时尚有许多诰命夫人一道作证。论了身份,倒也不失我朝国威。今番贾氏一族虽为戴罪之身,陛下若允此事,岂非与了贾氏一将功赎罪之机,正可彰显陛下宽待功臣之胸襟……”
  座上景治帝一面闻听炎煜奏请之言,一面扫视一回奏本内容,只见奏本末尾尚有一干官员附议,正是北静王、侯孝华、蒋子宁、韩奇这干与贾府素来要好之家。景治帝见罢冷哼一声,正待拿了话驳回,便闻殿外通报曰:“兵部员外郎邓开运,携孝亲王奏本求见。”
  众人听罢,心下暗道“原来五王爷还藏了这一手,暗自安排了人手,待贾府事发,便递上奏本”。
  景治帝闻言微眯双眼,咬牙道句:“宣。”
  随后只见一个身着从五品官服的年轻官员手捧奏本垂首步入大殿,步至众臣之前,跪下行礼叩首,随后见内侍下了台阶,方将那奏本恭恭敬敬递交与内侍。
  座上景治帝问道:“孝亲王是如何吩咐你的?”
  那邓开运答:“王爷只吩咐下官,待皇上清算贾府之时,将奏本上达天听。”
  景治帝闻言不答,只于手中翻看这奏本,只见本中所言,于这位五王爷而言,竟是少有的恳切谦逊。其中所言无非是贾珠乃本朝少有之俊资英才,若得留任兵部,可当大用。望吾皇能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方保我朝昌盛,国泰民安。
  景治帝阅罢,心下冷笑一声,暗忖如尔之言,若朕执意除去你这兵部侍郎,岂非显得朕惟知排除异己,无容人之雅量?正兀自寻思着,便又闻见内侍通报曰:“内阁学士林煦玉并翰林编修林熙玉求见。”
  景治帝听罢笑道:“这林阁学昨日已然染恙,今日闻得吏部来报曰林阁学告了假,何以此番求见?”
  待内侍宣了二人觐见,二人行礼毕,煦玉方道:“臣昨日求见,皇上告臣曰有事方明日早朝奏请,遂臣不敢违逆,虽身染疾恙,仍只得强撑了前来,奉上奏本。”说罢将手中奏本奉与内侍,递与座上景治帝。一旁熙玉亦将一页宣纸一并奉上。
  景治帝接过奏本,心下已料到煦玉奏本内容,不过便是为贾氏一族求情而来,心下暗道此番任你如何花言巧语,自己亦断不会没了主意。不料待阅罢奏本全文,只觉全文情真意切、恳挚言深,所道之言不无道理。待阅至末尾,更有那翰林诸人签名附议,另一边那由熙玉呈上之单页,正是京师国子监全体监生签名附议奏本之言。景治帝见罢,方觉此奏本有那千金之重。此奏本之言,已断非林煦玉一家之言,实乃这身居内阁学士的京师才子凭一己威望,与士林诸人联名上奏。若自己此番惟以一己之见,一意孤行,定要重处贾氏一族,倒显得为君之人违拗士心。
  一时之间,景治帝亦是难以抉择。随后只得开口询问众臣之意,惟盼着上奏参劾贾氏的言官能力战诸人。然此番在场诸臣从旁察言观色,皆知此事非同小可,堂上情势微妙,显然双方是相持不下,且便是座上圣上亦不知如何拍板定案,遂皆不愿做那出头之鸟。
  景治帝见状心下暗恨,只道是这干言官,上奏参劾之时尚且百无禁忌、不吐不快,如何待到堂上,便又噤若寒蝉,不肯轻易开口,唯恐成那众矢之的。待景治帝复又询问一回,方有那言官战战兢兢地出列,将贾氏之罪重申一番,道是此等大罪,罪不容诛。另一边站立的水溶随即出列对曰:“贾氏有罪不假,只臣等恳请圣上给予贾氏一个将功赎罪之机,既能有功于我朝,又可令贾氏折罪,岂非一举两得?加之如五王爷奏本所言,贾珠南征有功确属事实,言官所参之罪尚未构成实罪,当从轻发落……”
  之后又有言官出列,自有煦玉、炎煜等人一并驳回,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景治帝扫了一眼堂下立着的几位殿阁学士,自早朝伊始,尚未表态,遂对其中的东阁大学士谢钺问道:“对此事,谢阁老有何看法?”
  谢钺素来老谋深算,对景治帝用意洞然明了,方道:“此事言官们既有参奏,想必知之甚详,无需老臣再行参言;然南安王、北静王所言之事亦颇为在理,允贾氏戴罪立功,对上则有利于国,对下亦可安功臣之心,倒是个两全其美之法;此外林阁学之本亦不无道理,附议之人甚众,想必是大有可行之处……”
  座上景治帝闻言心下冷哼一声,道曰“老狐狸,令你表态,你便说些无关紧要之言搪塞,一味和那稀泥,倒将自己置身事外,着实可恨”。
  随后又问了几人,皆是位低的倒是极力怂恿重处贾氏一族,位高的均与谢钺的看法无出其右,惟一副坐山观虎斗之态,其中礼部尚书孙家鼐见自家儿子亦签名附议煦玉奏本,自己当是无法撇清关系,遂出列附议煦玉之本,只道是“贾氏之罪抑或并非子虚乌有,乃确凿属实,然如今紧要之事乃是如何处置贾氏一族。若是过轻以至于尽恕其愆,则恐罚不衬典,万难服众;然若是用典过重,则如林阁学所奏之言,只怕有违人心,令士林功臣一派寒心……”
  景治帝闻罢孙家鼐之言皱眉,早已闻说这林家与孙家联络有亲,如今观来果真如此,分明便是同气连枝。这孙家鼐一语道破林煦玉奏本的真意,这奏本不过是欲向自己表态,若是自己欲一举将功臣之族连根拔除、除之而后快,当与众人之愿背道而驰。念及于此,眼光不动声色地掠过案前的奏本,待扫过末尾一干签名之时,微眯双眼,心下暗道:“这林煦玉当真好手段,竟伙同这一干翰林监生联名上奏,逼迫自己从宽处理,否则便是有违士心、不近人情,还背负着兔死狗烹之名,真恨不能将之一并剪除。”
  然虽如此作想,景治帝到底并未失了理智,气恼归气恼,亦知这座下的林煦玉确为不世之才,出任学差、整顿科场,功绩显赫,若除了他,倒也当真落了老五的口实,道是自己无容人之雅量了。
  踌躇半晌,景治帝终暗叹一声,对炎煜说道:“明日辰时送那贾探春入宫面见一回太后、皇后,令她二人甄别审查可否担此大任。”
  炎煜闻言大喜,忙不迭叩首谢恩。
  随后景治帝不过吩咐几句,便令众臣退朝,众臣三呼万岁,送帝登舆。
  待景治帝去后,殿内众臣正依次退出大殿。有那素昔相好之辈围拢一处,其中炎煜对煦玉打趣道:“林大人好大的人物,务事繁忙。昨日出此大事,小王于静王府专候大人大驾,不料竟寻不到人~”
  煦玉闻言,对炎煜作揖答曰:“昨日在下入宫,失候于王爷,还请王爷恕罪。三妹妹之事当是仰赖于王爷,在下代亲族向王爷道谢,容日后相报。”
  炎煜摆摆手答:“亦非小王一人之意,全赖贾姑娘自请,愿代妹和亲远嫁,倒是帮了小王一家一个大忙,需言谢之人正是小王……此番她府上自顾不暇,她出嫁一事小王府上自是责无旁贷,定然尽我所能,以备厚资……”
  煦玉则道:“多谢王爷费心,若有需在下相助之事,请王爷尽管开口。”
  炎煜颔首,随后又道:“此外奏本一事亦有赖子卿拟笔,小王如何得有那般文采。”
  煦玉听罢这话修眉微蹙,心下暗忖方才殿里众言官纷纷参言,惟有此人一言不发,未曾表态,全然一副漠不关己、置身事外之状,不料竟暗地里相助炎煜等人。
  之后众人一面商议一回探春之事,一面往殿外行去。不料此番未行多远,众人只见身侧一人忽地倒地,忙一并望去,正是煦玉。一旁熙玉见状,高呼一声:“哥哥!”随即一个箭步跨上前来,蹲下探视,只见煦玉面色惨白,昏厥过去。似是已兀自强撑许久,终于支撑不住……
  翌日,炎煜按圣上口谕,着人将探春精心妆饰打扮了,又由南安太妃亲自携了一道进宫参见太后皇后。却说探春虽为贾府庶出之女,然生得是文彩辉煌、聪慧机敏。自幼皆养在贾母身畔,由贾母一手教养,后为南安太妃认作义女,入得王府学了王府规矩,亦增了许多见识,较了普通大户世家之嫡出小姐,亦是毫不逊色。故此番虽入宫受太后皇后甄别,然亦是无可挑剔之处,何况她二人亦知所谓入宫觐见甄别不过是那形式,乃皇上于众臣之前的借口,不欲当面应承贾氏之女远嫁之事罢了。遂如何有那刻意刁难之理?而皇后倒当面赞赏探春几句曰有贵妃在先,此番观贵妃之妹,亦是过于常人了。
  另一边,当日下朝后,景治帝回到御书房,将今日所收的奏本复又翻阅一回,然手中虽动作不停,然心思倒也并未停在那奏折之上。寻思着方才早朝诸事,叹了回气,暗道句:“父皇,儿臣今日方知您当日所言,这皇位到底不好坐啊,便是老五已远至北疆,却似近在咫尺。儿臣欲行之事,偏生有那重重顾虑,顾虑诸臣之言,挂悬老五之念。朕这皇帝,做的当真不太自在。”
  如此寻思半晌,随后又扫了一眼五皇子所递奏折,其中极力上书贾珠之才。景治帝冷哼一声,本嗤之以鼻,然忽地脑中得了一主意,嘴角一扬。忆起之前四川总督上奏,道是邛州府大邑县强盗横行,盗案命案上百件,该县知县因稽查强盗丧生,过去几任知县束手无策,总督奏请另派贤才。念及于此,景治帝冷笑曰:“你老五既道贾珠才华过人,堪当大任。若弃置这等人臣不用,朕则失容人之雅量。如此,朕当需委以重任……”
  随后景治帝命内侍递上圣旨,正式论判贾氏诸人之罪,曰:“……贾赦贾琏父子,交通外官;贾珍贾蓉祖父子二人,国孝期间于府中聚众赌博,违理背德;贾敬制下不严,贾政治家不善,鞠实论判,应夺其爵位官职,没其家产,用流徙法。然念其乃功臣之后,其子贾珠南征灭贼有功,其女贾探春远嫁番邦,结亲以修汉夷百年之好。现念其祖之功、其子之绩,特网开一面,族人之罪从轻发落,以彰圣上宽宥之德,以慰诸功臣先烈之心。现判:夺其祖上爵位,贾政贾琏贾蓉夺其官职,抄没祖宅并违制家产,族人遣发回籍。贾珠转迁邛州府大邑知县,即刻上任……”
  拟定判罚圣旨并允探春和亲的上谕,随后于次日早朝当众宣布,命北静王前往贾府宣旨,撤走贾府周遭禁军,遣返部分家产,限期出京回籍。阖府众人闻罢此信,如蒙大赦,只道是本以为此番定然九死一生,未料不过是夺了官爵,抄没家产罢了。未曾有一人得以流徙从军抑或身陷囹圄。何况探春远嫁,贾珠外任,到底尚为府里留下几丝生机。只阖族之人见罢府中一派衰败之相,家人大部分遣散,忆起昔时府中的繁华胜景、富贵风流,皆只如南柯一梦,过眼云烟。
  只贾珠心下五味陈杂,此番虽历经劫后重生,未曾就此命丧,便也生出几许欣慰。然念及此番自己外任川内地区,却是极苦之地,前往任职只怕亦是前路多舛、凶多吉少。兼了祖宗基业几近毁于一旦,便连京籍宅邸亦就此归于他手,令自己有何颜面叩拜祖宗灵位。何况便是自己日后外任归京述职,亦未得一宅邸落脚。随后又转念一想,到底京里还有煦玉并了趣园呢,大不了从此“既嫁从夫”,随他一道居于林府。此外,便是金陵原籍产业,亦是小具规模。江宁战乱之后,贾珠曾随军停驻江宁以待新任两江总督上任,彼时曾与代为经营原籍产业的吟诗见过一面,得知吟诗已遵从自己指示,战时购置江宁城中城外大量店铺、土地,待战后江宁重建,百姓回籍,这些土地并了店铺皆已升值,吟诗因此大赚一笔,成为江宁城中首富。如今贾珠怀揣此事,倒也并未事先知会府里一干亲戚,只待族人回了原籍,方告知此惊喜。此外另一可喜之事便是已进入官场朝堂的贾氏子弟并未因此事受到牵连,如此贾氏一族除却先祖爵位已失,然支脉尚埋藏于官场之中,原籍的家塾中亦有不少子弟正待下场,以期日后跻身官场。总有一日,会有更多贾氏弟子,在朝堂之上立足。
  之后此事既定,由礼部发布谕告,将探春以南安郡主的身份远嫁茜香国之事昭告天下。此番探春之嫁资妆奁皆由南安王府预备,又因探春和亲之事亦系我朝怀柔番邦,赐以恩命,以彰我朝之女节典章,遂景治帝亦命皇后备齐嫁资,皆按我朝公主成亲之典制规矩,备以水师大船,护送探春远嫁茜香国。特命钦天监择定时日,于清明之时从城外运河登船,由义兄南安王炎煜亲自护送,沿河南下,至江苏省淮安府大淤尖出海,由粤海将军邬帆送抵茜香国。
  ?
  ☆、第八十三回 无怨无悔此心不渝(三)
  ?  待探春和亲的上谕发出后,贾政贾珠二人依旨进宫谢恩。在御书房中面圣,父子二人跟随领路的内侍低头躬身步入,行至御座前,随即忙不迭磕头行礼。期间贾珠抬起眼角,偷觑一眼书案后的景治帝,只见景治帝正手持五皇子赐予自己的那柄鸳鸯剑把玩。待行礼毕,父子二人却不闻座上之人命自己“平身”。跪了半晌,周遭不闻丝毫动静,二人亦不敢稍加抬首窥探,遂只得耐心候着,只觉头皮发麻,仿佛脑上悬着一块石板,随时会落下砸中天灵盖那般。
  战战兢兢以待圣音,却是过去半晌,方才闻见景治帝冷冷开口道:“犯臣之女得以远嫁和亲,拟史上昭君之行,成一世之美名,乃是念在尔等先祖之功绩。此乃朝廷恩惠,尔等自当跪谢此恩……”
  父子二人闻言忙不迭叩首,嘴里自是千恩万谢。
  待二人谢罢,景治帝又兀自沉默寻思片晌,方才再度开口说道:“……尔等家产,如先帝所赐而与尔等越制不符者,皆已抄没,只此物……”说着顿了顿,举起手中鸳鸯剑,转向座下二人,冷哼一声,说道,“乃孝亲王赐与尔等,实属五弟之情谊,朕亦知晓,遂命人拾了来,返还而等,且好生珍存供奉了,正是对尔等的恩赐。”
  座下父子二人闻罢此言,自是明了座上那人话中之意。只道是此番贾府虽获赦,然仍不失为五王一党。无论是之前获罪抑或如今遭释,皆与五皇子相关。虽念及如此,二人面上仍是不露分毫,惟有答是应下。待从内侍手中接过鸳鸯剑,景治帝又催促一回阖族尽快离京返籍,贾珠即刻出京上任之事,方命二人退下。
  待此番出宫,贾政贾珠二人乘车回府,扶着贾政出宫之时,贾政吩咐曰鸳鸯剑既为五皇子赐予贾珠之物,此番自由贾珠携了此物出任,无需由族人携了回籍供奉。贾珠闻言应下了。待二人归府,贾珠道是出京在即,欲前往林府探望一回煦玉。贾政首肯,贾珠方自去不提。
  却说之前北静王前来贾府宣旨之时,便已告知贾珠此番贾府之事煦玉出力颇多,还询问可是他二人一并商议之果。贾珠闻言很是纳闷,道是自己全然不知煦玉计划,自府里被查抄之后,至今尚未与煦玉见面接洽。遂此番前往林府,正可寻了煦玉问个明白。
  不料待入了府里,只见府中诸人面上皆是一片愁云惨雾,贾珠心知不妙,忙不迭入了卧雪听松室探视。尚未入得卧房,便见屋内几人率先迎将出来,正是熙玉、应麟、则谨。其中还有一人正是孙念祖,想必是与黛玉一道回府探亲。贾珠忙与诸人见礼,彼此稍叙寒温。贾珠忙问煦玉如何了,应麟方将之前诸事尽皆告诉,道是闻知贾府查抄获罪之日,煦玉随即进宫求见,当日天降大雨,圣上不肯召见,煦玉便于殿外跪了一个时辰有余。彼时已然受了伤寒,随即高烧不止。归府后又忙于书写奏本,兀自强撑,竟支持了半日。次日进宫见圣,力战言官,替贾府说情。未想待圣上应允探春之事、贾府获释之时,似是因心下挂悬之事已了,竟昏倒在大殿之上,就此一病不起,之后送回府里救治,太医大夫请了一大堆,施针用药的施了个遍,然时至今日,亦不见醒转。
  贾珠闻言大惊,哪知其间尚有这等缘故,探春自愿远嫁之事尚在意料之中,然却未料煦玉竟为自家之事几番奔走、不顾死活。彼时自己唯恐煦玉被卷入自家之事,尚且告诫他千万莫要插手,何况自己亦晓煦玉性子,自诩平生惟以至人为目标,大抵已修得半个完人之境,遂平生绝不为免罪而叩头乞求。未想如今到底顾念自己并了亲族,仍违背了自己初时之愿。
  然此番面对榻上病入沉疴,尚且无声无息的煦玉,贾珠心里油然而生一阵悲凉之感,步至榻边,坐在榻沿之上,将煦玉的的脑袋搂进怀里,已是双目盈泪,喃喃开口说道:“若我早知此事,此番便是发配充军,亦断不会令你为我如此行事……你拼尽一腔意气,累及自己性命不保,如此便是我有命活着,与你阴阳两隔,又有甚意义……”
  榻上煦玉仍如熟睡一般,不见丝毫动静。
  贾珠又道:“自那日起,我们已分离了这许多时日,如今我好不容易抽空来瞧你一回,你为我做了这许多,亦不欲醒来与我说说?……”
  煦玉:“……”
  贾珠道:“明日便是我出京外任之日,之后少则分离三载,多则只怕归京无期,你我亦是多日未见,你亦不欲与我话别一回?……你这般卧病在床、毫无意识之态,便是我明日离了,亦是牵肠挂肚的,走了亦不安心,你便忍心如此待我?!……”
  这话一出,周遭侍立之人皆觉黯然,熙玉并了孙念祖早已避往外间去了,伺候的丫鬟亦打发了,此处惟剩应麟则谨二人。他二人见贾珠几近肝肠寸断,情难自己,虽有意相劝,然亦有感于情,不知如何开口。只道是这般生离死别之情,乃人生之至痛,千愁万虑、千言万语亦诉之不尽,他人之劝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有那成效?遂只得从旁沉默相伴。何况他二人亦是触景伤情,见了珠玉二人离别,心下亦勾起许多愁绪,哽噎在心。
  贾珠道:“……你亦曾许诺,断不会弃了我回去天上,你与我许下生生世世,你可是忘了?……难道你已厌弃了这人世,便欲就此食言?……”
  煦玉:“……”
  此番贾珠已是再难自持,痛洒热泪,哭着嗔道:“林煦玉,你给我醒来!我不许你这般待我!林煦玉!你起来!我要你亲口告诉我你会好好的,你不过是淋了雨着了凉……你素昔不是最怨我对你直呼其名?我宁愿你起来恼我骂我……”
  应麟则谨二人见罢贾珠此状,只得上前来劝,贾珠拥在应麟身上泣曰:“自古恋人相分,尚能于岸边执手相看话别,如今我将离了,却惟对着榻上无知无觉的他,令人情何以堪?……”
  应麟则谨见状,从旁宽慰许久,只道是贾珠出京,三年后总归需得回京述职,重逢之日亦是指日可待。这期间他二人自会从旁敦促煦玉好生将养调理一回,想必不多时便能恢复如初。
  贾珠闻罢,亦只得颔首。之后仍径自将煦玉脑袋揽在怀里,暗自垂泪。陪坐许久,又自顾自说了许多话,似是欲将平生未尽之言悉数道完。惟那榻上躺倒之人,自始至终,一直未曾醒转。期间,便连黛玉亦入内探望了煦玉几回,熙玉、孙念祖复又进来瞧了几次。待到入了更后,便是贾珠再过不舍,亦到了不得不分别之时。贾珠将煦玉近日手里使着的撰扇拾了去,将自己身上携着的一柄白绢扇面的竹撰扇展开,于扇面上题下一句:“Love Forever”留作纪念,方才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地去了。
  次日,正是这一年的清明,阴雨纷纷。贾府与了南安王府诸人前往运河畔送别探春,之后便就此乘船南下回籍。彼时赵氏早已贬为粗使丫鬟,府邸查抄之时,府中大部分家人奴才俱为发卖遣散,赵氏亦在其中,至此亦未及再见亲生女儿最后一面。
  此番探春乘了一顶八人抬翠盖珠璎宝顶大轿,在宫里祭了天、拜了祖宗,向太后皇后辞行,方才一路出了宫。又往南安王府辞行,待到吉时,方出府往了运河边登船。此番运送妆奁物什的人夫用了成百上千人,随着南安王府送亲的队伍,一路从城里抬到城外,有好几百里长。
  登船之处早已派了禁军围得严严实实,又于郡主行经之处搭了帷帐,送亲之人除却贾府的老爷太太,便是南安王府的王爷王妃等人,此日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江风将船上并沿岸的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丫鬟将探春从轿中扶出,探春立定,转头环视一番周遭送别之人。自知此番别离,即是永别,断然无法与当初的大姊一般风光归宁。从此以后,故土并了府中亲人便仅为梦中并了回忆里的风景,再无亲眼目见的一日。念及于此,探春早已双目盈泪,悬于眼中将落未落。即便如此,这位贾三姑娘仍是强自将泪水尽皆收在眼底,未曾撒了一滴出来。面上的神情始终倔强坚韧,断不因一己私情而流露出丝毫脆弱。
  正因如此,送别之时,隔着一个距离,贾珠目视着探春这般强作坚强的神情,较了任何别的神情,皆要令贾珠感觉心痛。可知哭泣发泄较了隐忍坚强皆要容易,独自一人背负着家族的兴与衰并了一个志向远大的少女的全部自尊与追求,远走他乡,大抵当初元春挥泪进宫之时,亦怀抱着这般义无反顾之心。
  此番探春先行向南安王府的诸人行礼作别,随后方又转向贾府一干亲人,仍是行了家礼。这边王夫人等女眷被允了在前见礼,此番早已哭声不迭,泪湿罗巾。便是贾珠这干男子远远瞧着,身侧的贾政亦止不住淌眼抹泪。
  之后未过多久,不过堪堪将那声保重宣之出口,便闻见船上鸣炮,又有那礼部的官员提醒登船时辰已到。探春闻罢,面色登时退了血色,变得煞白,她轻咬樱唇,强制按捺着,不令自己就此哭出声来。饶是如此,仍是按捺不住,泪珠如断线珍珠一般滚落不迭。从一旁搀扶的丫鬟手中接过巾帕,轻拭一回泪痕。随后复又恢复之前的倔强神情,转身登船自去。
  另一边炎煜亦告别南安王府诸人,又往了贾府诸爷们站立这处招呼一阵,道是此番诸位尽管放心,他定会将探春平安送抵大淤尖。贾珠等人闻罢自是千恩万谢了,只道是诸事全仰赖王爷帮衬了。随后炎煜方辞别众人登船,船上水手拾起踏板,水师吹起号角,宣布全队启程。只见此番除却探春炎煜所乘的坐舰之外,尚有三艘护航船,存放嫁仪妆奁并船上诸人的食粮。
  见船队启程,南安王府诸人便先行登轿而去。这边贾府诸人仍立于那岸边,伸头仰脖地极目远眺,直至那船队已然行出了视线许久,亦不肯离去。而身旁的禁军队伍亦已依次撤出,途经此地的百姓并了民用船只方渐渐聚集在此。因今日亦是贾氏诸人出京回籍之日,贾氏两房族人亦从水路乘舟南下,就在此处登船。而贾珠则待诸亲上船之后,方向西从陆路入川。众人正待与送行的亲友告别一回,此番前来送行之人,亲戚中有王、薛、史、林几家,密友中侯、柳、蒋、韩几家皆来了,见此番侯家来的是大少爷侯孝康,贾珠便询问孝华安在。只听侯孝康道自家二弟近日里染了风寒,竟是来势汹汹,正卧床将养,遂此番不得前来。贾珠闻罢面上道些慰问之言,然心下是大感意外,只道是这京师二位才子此番可是约齐了一道染恙的?这边众人正在一处话别,贾政王夫人拉着贾珠吩咐许久,道是待回京之后,千万寻了闲暇回籍探望。贾珠只得连声应下。正说着,便见两人牵着一孩子正向这处奔来,却是……
  ?
  ☆、第八十四回 应麟南下晚景凄凉(一)
  ?  岸边话别的众人正说着,却闻见有人远远的呼唤“周嫂子”,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来人正是刘姥姥并了板儿,此外还有一名青年。刘姥姥等人赶至贾府诸人跟前,忙不迭请安行礼,随后对众人介绍曰身旁这青年正是自家女婿王狗儿。
  话说几年前刘姥姥前来贾府拜访,亏得贾府诸人惠赠颇多银两,这刘姥姥一家自此改头换面,不仅家计再缺,尚有余钱另做了门生意。这姥姥并了女儿青儿照旧在家种地,狗儿则进城贩卖香扇纸扎等物。今日这姥姥与女婿进城,狗儿调换货物,姥姥则领着板儿贩卖些自家种的菜蔬。待一家子生意收了场,便商量着一道往贾府拜见一回。不料此番不过几年,荣宁二府已是花园萧瑟、大门紧锁,门上尚还贴着衙门的封条。门前大石狮子是蛛网灰垢遍生,荣宁街上行人稀稀落落。
  这姥姥并了狗儿见状心下纳闷,皆不知出了何事,寻了附近的闲人打探一番,方知这荣宁二府犯了事,被圣上抄了家,如今是阖府两房族人被遣发回籍。两人闻知大惊,狗儿复往城中四处打听,方于衙门外见到张贴的告示上写着勒令贾氏族人出京之日。只见正是今日,二人方携了板儿一道匆匆往各处城门打听,料想贾氏诸人南下大抵走水路,方又往城外运河处赶来。
  却说此番刘姥姥见罢贾氏众人光景,哪里还有记忆里公门侯府的富贵豪气,已是万分窘迫。如今阖府遭灾,彼此在这般情形下重逢,心下很是心酸。刘姥姥尚还记得贾府里诸位太太奶奶的容貌,此番仍是依次问好请安,宽慰了好些话。随后刘姥姥又从身上掏出今日进城贩卖所得碎银两,与狗儿身上之财凑了回,清点半晌,总共二十两银子有余,一并赠予王夫人道:“此番太太莫要嫌弃,庄稼人银两不多,留给太太,算是穷亲戚家的一点子心意……”
  话说通常皆是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间无,往往人落窘境之中,方知人情冷暖。彼时贾府家大业大,几十上百两银子不过小事一桩,举手赠予刘氏亦不算什么。如今阖府落了难,刘氏一家回报自家昔日恩情,竟是倾囊相授。王夫人见状,当即红了眼眶,拦着刘姥姥递来的双手说道:“老亲家,多谢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银子你拿回去,你们赚些银子亦是不易。我们虽落得如此地步,回乡的银子倒还充足,何况珠儿还有官职在身……”
  刘姥姥复又送了三四回,王夫人通共谢绝了。之后刘姥姥又领着女婿孙子拜见一回贾珠。此番闻知贾珠正待入川赴任,便说了些“云程万里,富贵高升”的吉祥话。贾珠见刘姥姥能念当年之情,在自家遭难之时亦能奔走送行,亦很是感念。遂道:“你们一家的心意我领了,日后我但凡归了京,你们一家有甚难处,亦尽管寻了我,我定想法助你。我若不在,可往京城寻了林少爷,皆是认识的……”
  刘姥姥并了狗儿闻言亦是千恩万谢了,随后又道见了林姑娘,怎的不见林少爷。贾珠则道林小少爷来了,林大少爷染了恙,正卧床将养。
  之后又说了几句,王夫人拉着贾珠淌眼抹泪吩咐半晌,舍不得放手,待那雇来的船家催促众人登船,方才依依不舍地撂开了手。正值此时,又见一名公子并了一名僧人风尘仆仆赶来。众人见状,起初尚且认不出来者何人,待定睛一瞧,那公子生得好生面善,可不正是一年前离府出走的宝玉!
  众人大惊,正待相认招呼,询问那公子一回,却听那公子说道:“我既是宝玉又非宝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