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辣书屋>书库>穿越历史>神圣罗马帝国> 第179章 全靠衬托

第179章 全靠衬托

  自从和奥斯曼帝国宣战过后,奥地利就进入了战争状态,大量的战略物资沿着多瑙河运往巴尔干半岛,二十万奥地利军队也浩浩荡荡杀了过去。
  从表面上来看,奥地利这是要找奥斯曼帝国报仇了。双方的仇恨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要是没有奥斯曼帝国添乱,哈布斯堡王朝早就统一德意志了。
  这次弗朗茨欺骗了全世界,又是军队,又是战略物资不断的涌入巴尔干半岛,那怕是奥地利内部看来这都是要打死奥斯曼帝国。
  只有少数的高层才知道,这次巴尔干半岛攻势已经告一段落,奥地利的军队和战略物资,向多瑙河流域集结,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西进战略展开过后,可以快速调兵。
  运往巴尔干半岛的战略物资,不是还有俄国人需要么?就算是沙皇政府为战争准备了两年,同样没有能够解决国内交通的问题。
  本来沙皇政府是准备靠海运解决后勤问题的,他们把战略物资集中到了乌克兰沿岸港口,有黑海舰队护航可谓万无一失。
  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英法海军一来,海路就不通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盟友出力了,奥地利有一条多瑙河贯通,可以直通保加利亚地区,供应后勤问题不大。
  可以说这条多瑙河,是上天赐给奥地利的瑰宝。在铁路没有完工前,水运是最靠谱的方式。
  多瑙河起源于巴登,途经过符腾堡、巴伐利亚进入奥地利,经过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入海,这是奥地利西进南德意志和南下巴尔干半岛的后勤生命线。
  当然,铁路还是能够修通的好。毕竟多瑙河的覆盖不了所有地区,有一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在更加方便。
  维也纳
  奥地利总参谋部,军队中的请战报告已经堆积如山。军人是需要军功的,占领多瑙河流域两公国根本就没怎么打仗,大家靠什么加官进爵啊?
  如果不是拉德斯基元帅威望够高,能够压住军队中的主战派,这些乱七八糟的请战报告就要到弗朗茨的案头了。
  据档案局统计,1852年总参谋部收到的请战报告超过了十万份,几乎所有官兵的大名都出现在了请战报告上。
  一名中年军官抱着厚厚的文件苦笑着说道:“元帅阁下,这是第十九师送来的请战报告。”
  他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回抱文件过来了,自从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爆发,奥地利军方就开始磨拳擦掌,准备要大干一场。
  总参谋部,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请战报告,以及数不清的作战计划。总之,大家都很着急,生怕俄国人在前面打的太狠,没有他们表现的机会了。
  拉德斯基元帅想了想说:“丢给档案室吧,从现在开始所有的这类报告,都不用拿给我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非常的高兴,军队好战是一件好事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德斯基元帅也就麻木了。
  自从顺利占领多瑙河两公国后,很多人都把这次战争,看成一场武装游行,仿佛奥斯曼帝国就是一捅即破。
  不光是现役官兵们动心了,就连贵族中的纨绔子弟都在四处找关系,想要进入军队中镀金。
  这个时候才想加入,自然是不可能了。为了执行西进战略,奥地利政府高层都盯的死死的,任何一点儿疏忽都不允许出现。
  “是,元帅!”中年军官回答道
  说完之后,中年军官并没有离开,反而有些急促,似乎是有话要说。
  看出了这一点后,拉德斯基元帅疑惑问道:“拉菲特少将,还有什么事?”
  “元帅阁下,下面群情激愤,我们快要压不住了。”拉菲特少将忐忑的说
  拉德斯基元帅严肃的说:“有什么压不住的,告诉他们都给我做好准备就行了,什么时候打仗,还不用他们来操心。
  谁要是有意见,马上就勒令他退役回家,奥地利军队就没有这种目无法纪之徒!”
  “是,元帅!”拉菲特少将急忙回答道
  奥地利军方可没有以下克上的传统,这种军国大事还轮不到下面的官兵们做主。
  这个时候要是被勒令退役回家,那就和这次战争无缘了,对有志于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的人来说,就亏大发了。
  压制住了底下的声音,拉德斯基元帅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确实南下巴尔干半岛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现实不允许。
  现在奥地利军队的主力都在多瑙河下游两公国活动,表面上是在肃清反抗分子,建立有效的地方统治,实际上还不是为了方便聚集。
  就连奥地利海军中能够在多瑙河通航的军舰,战争爆发前也跑到黑海待命,这个时候都在多瑙河流域护航。
  准备了这么多,总不能为了在巴尔干半岛占点儿便宜,连西进战略都放弃吧?
  军队分散出去容易,想要聚集起来就难了。只需要一道命令,奥地利军队和俄国人联手进攻,要不了多久就能占领巴尔干半岛。
  可是一旦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奥地利就拖在了这里,想要抽身就难了。
  远离了多瑙河流域,没有水路运输,等把几十万军队集结起来,再从巴尔干半岛运送到南德意志,黄花菜都馊了。
  美泉宫
  弗朗茨关心的问道:“施泰因先生,国内的铁路主干线建设进行到了那一步,什么时候才可以完成?”
  奥地利的铁路网建设,从1849年就开始了,从开工到现在已经三年,部分平原地区路段已经通车。
  不过对整个交通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要翻越阿尔卑斯山主脉的铁路就不用说了,再修三年都不一定能够顺利通车。
  对山地铁路,弗朗茨的要求也没有那么急,现在最重要的是维也纳通往萨尔茨堡的铁路,必须要提前通车。
  没有办法,在他的蝴蝶效应下,近东战争比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提前了一年爆发,这就让西进战略的准备时间少了一年。
  一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维也纳距离萨尔茨堡也不过两百多公里,四年时间修通这条铁路,弗朗茨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京张铁路施工条件那么恶劣,才修了不到四年时间,这一段铁路可不需要靠人工凿通八达岭隧道,也不需要架设怀来大桥。
  少了一年工期就难办了。为了保密起见,弗朗茨也不可能专门过问这一段铁路。万一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就麻烦了。现在就只能让全国的铁路主干线一起赶工期。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一旦西进战略展开,奥地利军队就分三路进攻。一路沿着多瑙河打过去,一路从萨尔茨堡出发走陆路直奔慕尼黑,还有一路是沿着莱茵河进入巴伐利亚。
  不得不说水系发达就是好,就连从萨尔茨堡进入巴伐利亚,都还有一条萨尔察赫河可以连通莱茵河。
  这个年代,巴伐利亚人还没有修建把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的运河,不然这次南德意志统一之战从维也纳调集物资就可以了。
  现在增加了一处后勤供应点——萨尔茨堡。因此在战争爆发前,修通维也纳同萨尔茨堡间的铁路至关重要。
  铁道部长施泰因向弗朗茨递交了一份文件,说道:“陛下,这是铁路施工的进度计划表、和通车时间的预估表,请过目。
  目前,国内的各大铁路公司都提高了施工速度。主干道总体完工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其中三分一路段在年内就可以通车,部分山地铁路可能会延期到1856年通车。”
  弗朗茨点了点头,奥地利的铁路建设速度在这个年代来看并不慢,尤其是政府的刺激政策出台后,几家铁路公司都在赶工期。
  从今年开始,奥地利铁路将迎来通车潮,很多路段都会陆续通车,国内的交通运输情况将大大改善。
  随手一翻,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弗朗茨微笑着说道:“这个速度我很满意,施泰因先生幸苦了,现在你可以去忙了。”
  “是,陛下!”
  说完施泰因转身就离开了,后面的会议,不是他这个技术官僚能够参合的了。
  弗朗茨没有准备培养全才官僚,政府部门的官员大都是精通某一个方面的人才。如果样样精通的话,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奥地利政府不需要全才。
  真要是有这种天才,弗朗茨认为还是送去搞科研比较好,搞政治太危险了,连他这个皇帝都怕。
  目送施泰因离开后,弗朗茨开口说道:“诸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底前奥地利通往萨尔茨堡的铁路就可以通车,目前铁路路基施工已经完成了。
  原定计划不变,现在还要拖延至少半年时间,梅特涅先生有没有问题?”
  被点名的外交大臣梅特涅想了想后回答道:“陛下,这要看巴尔干前线的战况了。
  根据我们搜集的情报,俄军在这里投入了25.1万军队,奥斯曼军队名义上有45万人,实际上缺额至少有五分之一,战斗力恐怕不容乐观。
  如果俄国人速战速决,在英法干预前攻克了君士坦丁堡,那么我们的原定计划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不要看表面上似乎奥斯曼军队数量更多,可实际上梅特涅还是更看好俄国人。奥斯曼一方的军队数量多,不等于投入到战场上的军队也一定多。
  现在俄国人把多瑙河两公国丢给了奥地利,实际上把维护后方的稳定的责任也丢给了奥地利,包括这一地区的后勤运输工作,都是奥地利军队在给他们做。
  奥斯曼帝国是本土作战,可惜在保加利亚地区俄国人更得民心。在俄国人的支持下,当地游击队的数量都已经突破了五位数,奥斯曼人本土作战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拉德斯基元帅非常自信的点评道:“梅特涅先生不用担心,这是一场比烂的战争。
  经过我们同进入巴尔干半岛俄军的接触,基本上可以判定俄军的战斗力,要比我们之前想象中要低的多。
  首先,俄军在兵力配置上非常的混乱,部队编制还停留在反法战争时代,军队内部腐败严重,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体系混乱。
  其次,俄军的军纪涣散,哥萨克骑兵更是一帮蝗虫,他们是走一路祸害一路,打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遭遇失败马上就会溃散。
  奥斯曼帝国军队娉请了法国教官训练,可是只学到了法国人的皮毛,除了看起来像现代化军队外,实际上还是老一套。
  在腐败的问题上,奥斯曼军队更加严重,俄国人好歹能够把编制补齐,奥斯曼军官直接吃起了空饷,部队缺额严重。
  很多士兵还是被军官们强征入伍,拉来凑数的,能够有几分战斗力,我不抱有任何期待。
  总的来说,奥斯曼军队的战斗力更差。如果没有外力干预,这场战争他们多半会输,不过守住君士坦丁堡的问题不大。”
  对拉德斯基元帅的点评,弗朗茨是认可的。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人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就是一个字——烂,而奥斯曼人则告诉了大家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俄国人和奥斯曼人都处于低谷期。不光是他们,实际上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普鲁士四国也是如此,除了英国人外欧洲列强集体不在状态。
  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奥地利被抢救了出来,在俄国人和奥斯曼人的衬托下,拉德斯基元帅有了自信的底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