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
秦妙忙说:“怎么会,你们这些学子日后都是大有前程了,趁着这个时候巴结巴结,总比日后和别人一起挤破你家门槛的强。”
狗蛋听了会心一笑,还能开玩笑就好,她的心伤应该在渐渐恢复的吧?
说话间一道凉风从过道里吹了来,紧接着不知道那间客房里面传来门板被吹开的声音。如此暴雨夜并非说话的好时候,狗蛋叮嘱了秦妙好好休息之后便准备回房去。
转过身刚走了几步,忽想起来什么,又转过身来对秦妙说:“当初我找了先生念书的时候,先生替我取了名字,单名一个‘渊’字。”
秦妙念了出来:“唐渊?这名字不错,你先生一定是有大学问的。”
狗蛋笑了一下:“谬赞了,不过是下场考试的时候能有个名字写在卷头。”
秦妙被逗乐了:“狗蛋这个名字确实有辱斯文。”
狗蛋,嗯,该叫他唐渊了,亦被逗笑,笑过之后再次叮嘱了秦妙好好休息,盖好被子,不要着凉云云,见秦妙一一点头答应了这才放心的回房。
秦妙合上自己房间的房门,重新回到床上,想着唐渊不愧是唐弈的弟弟,有的时候一样的婆妈唠叨。原以为这天夜里会失眠到天明的,不想和唐渊聊了几句之后重新回到床上居然来了困意,外面暴雨哗啦啦的下,秦妙却是很快就睡熟了。
第二天醒来时,天色已经不早,身上仍有些汗意,可明显的没有前面几天那么炎热了。
秦妙起床之后离开了客栈去了元色布庄。唐渊因为不着急赶路便跟着她一起去了布庄。
阔别三年,此番终于再次来了布庄,远远看去,布庄所在的铺面略略旧了一些,可是生意依旧红火,上门买布的顾客络绎不绝。
站在店门外,能看到冯三娘虽然仍旧笑脸迎客,可是头发却花白不少,脸上的皱纹也加深了几许——她早已经不再年轻。四五十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个老人了。身上穿着元色布庄的元色布裁出来的衣服,一改当初做媒婆时大红大紫的鲜艳着装风格,如今已习惯了素淡的搭配,整个人竟显出几分端庄贵气来。
秦妙进了布店,叫了一声:“三大娘。”
冯三娘循声看向秦妙,惊得丢开手上所有的活儿,看了又看,之后才走到秦妙面前来,激动无比的握住秦妙的手,晃了几下,才开口说:“好丫头,几年没见了,这么快就长大了!”
秦妙笑了:“可不是,时间过得可真快。”
冯三娘抬手比划了下:“我记得咱们刚来唐县的时候你才这么高。现在都出落的这样高挑,小大人了。”
秦妙现在的个头比冯三娘要略高一些,无怪冯三娘会说她高挑。秦妙也记得当初来唐县的时候冯三娘的头上还没有这样多的白头发,脸上的皱纹也没有这样深,岁月无情,几年的时间里,冯三年老了许多。
冯三娘握着秦妙的手,两人带着重逢的喜悦聊了一阵之后,冯三娘这才见着秦妙的身后还站着位少年,打量了唐渊两眼,问秦妙:“这位是?”
秦妙回答说:“这是唐渊,我之前在唐家庄的一位朋友。”
冯三娘的眼底露出一抹若有所思,秦妙知道她不太相信自己刚刚的话,补充说:“他是二狗的弟弟狗蛋,今年春上考中了秀才,要去中州的州学里面继续念书,我正好要回去齐州,便和他一道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如此冯三娘的心中才稍安一些:“原来是位小秀才。年纪轻轻的竟有着这样的功名,以后可是前程无量。”
也许是得知了唐渊是位秀才,冯三娘对他的好感增加不少,没了当初的猜疑和防备,还笑着对他说:“若是嫌住店麻烦不如就住我这里,不瞒你说,我们家秋儿今春也考上了秀才,你们两个年岁相仿,正好在一处念书做学问。”
秦妙一旁听着,大惊:“三大娘,秋儿今年也考上了秀才,这可是件大喜事,怎地没听你说起过?”
冯三娘看向秦妙:“你这丫头去了远房的亲戚家后几年都没有音讯,我那里告诉你啊?再说了,秋儿在朱老先生家里念书,若是考不上秀才那才让人笑话呢。”
秦妙听罢问:“秋儿这些年一直都在朱老先生家里念书?”
冯三娘点头:“是啊,一直都承蒙朱老先生照应着。不过这一年多来朱老先生的身体怕是不怎么好,你大哥已经从朱老先生家里搬了出了,住进了城郊的农庄,一面侍弄庄稼一面闭门读书。”
“我大哥住进了农庄?亏得三大娘你告诉我,不然我等会儿就要去朱老先生家找人了。”秦妙想起来朱老先生,便想起来了当初给朱老先生些推荐信的容公子,然后就会想起来京城中朝野深处的那些党争。
当年想起来朝廷里面的那些党争只感觉很遥远,对于自己来说最多不过是多赚些银子待大哥入朝为官之后可以不用为银子发愁,现在看来,京城中的那些纷争便是就要到眼前了,一个多月后大哥乡试完毕便要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
假如能夺得功名,最迟今年冬天就能官袍加身,届时朝廷中的各种争斗便会直接铺呈在眼前,想逃都逃不掉。
大哥当初考秀才时可是连中三个案首,早已经是唐县乃至中州的风云人物,此番考举人考进士发挥的再差也不太可能会落第。看来唐县里面的安静日子就快要到头了,大家很快就要到京城见大场面了。
秦妙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冯三娘正和唐渊说话,邀请了他住在这布店的后院,说是去年后院拓宽了不少,特地给建了个小书房,读书写字方便的很。
唐渊拿不定主意,看向秦妙征求意见。
秦妙点头:“三大娘一番好意你就住下吧,反正现在离中秋还有好一段时间,住在客栈也不是办法。”
唐渊得了秦妙的准话便答应了冯三娘。
冯三娘很是高兴:“我们家秋儿平日里在朱老先生家念书认识的同龄人不多,今儿个正好你跟了妙妙来,正好留下来住着和秋儿做个伴,日后去中州念书也好,进京考进士也罢,都是个帮衬,即便是日后各自成了家也要常来常往,朋友多了路好走不是。”
冯三娘这一辈子,不管是做媒婆还是后来跟着秦妙做生意,都是常与人打交道的活儿,一双眼睛早就炼了出来,眼前站着这人是个什么脾气秉性,心地好还是坏,她不动声色的观察一番,略略聊上几句就能看出来。这会儿竭力邀请唐渊住到自家,八成是看出来唐渊其人比之其他同龄人要优秀的多,不然也不会将成家之后也要常来常往的话也说出来。
冯三娘一番盛情,唐渊推辞不过便答应了下来。跟着店里的伙计去了后院,看自己以后的一个多月里要居住的房间。
很快地铺面上就只剩下秦妙和冯三娘两个。冯三娘这才细细的询问起秦妙家里的情况。
秦妙回答说:“家里都好着呢,去年举家回了原籍,在那边吃住都挺好,今年春天我娘还开了一间酒坊,我爹和我四姐在酒坊里帮衬着,日子过得还算充实。”
冯三娘听罢,感慨说:“你看看,这日子啊,就是越过越好。想当初你刚救了我将我收留在家里时,你家那时还只是个穷庄户,不想现在竟这样发达了……”
这算哪门子的发达?秦妙暗道,冯三娘那是没见过齐州沈家的奢靡。不过这也没什么,沈家再风光又有何用,最后还不是被人算计的啥都不剩?如今沈家的家财姓了谁的姓,谁也说不准。
“三大娘,别说别人了,你自己的日子不也是越来越好?秋儿如今出息了,你就等着享清福吧。”秦妙回应说。
第379章 老男人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秋儿今年十一了,再过几年就该定亲娶媳妇了,我也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冯三娘话说的淡,眼里却满是幸福的光芒。这一辈子的煎熬,总算见着了头。
冯秋今年十一了,唐渊今年十二岁,而秦妙今年十三。三个人的年岁都差不太多。只是秦妙从小就表现的老成,让人感觉她似乎比冯秋大许多。
冯三娘说完了冯秋,便不自主的想到了秦妙的年岁,女子十三,可不就该着手说亲了吗?如果遇到合适的人选待到明年十四岁的时候就能订下来了,准备个一两年的嫁妆,十五六岁正好出阁。
于是问秦妙:“你娘可有替你张罗亲事?真要遇着合适的,不要抹不开脸,到时候我替你上门说亲去。”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高嫁低娶,嫁女要朝着门第高的人家嫁,娶媳要娶门第不如自家的。冯三娘的意思是若是秦妙相中了那家高门大户,李氏面软不好开口,她可以从中说和,争取秦妙能觅得好婆家婚后事事顺遂。
可是秦妙现在哪里有心思谈婚论嫁,她摆了摆手说:“不用忙了,我这辈子呀不打算嫁人了,自己养活自己又不是养活不了,干嘛非得去别人家受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