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原本,她是可以一直静静地等到这场茶话会散场的。但临近散场之前,他们关于最后一个话题的争论,最终还是将锦颐从书里的世界给牵扯回到了现实。
或者,那已经不能够再称之为争论,而已经可以算作是争执了——
在所有的问题都已讨论完毕,所有人都该在日头更胜之前回家用餐休息的时候。这聚会当中的一个人,忽然便叹了一口气。
在场之人几乎都是好友,所以几乎就是在看见那人神态恹恹的时候,便立马有人问了他一句,“怎么了?”
若是没有人问,那也还好。但此时既然有人问了,那人便再次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苦着脸道:“还不是我那妻子……”
毕竟是有名的文人,那人三言两语间便将事情的来由给道了个明白——
那人的妻子是时下的一位新潮女性,在嫁给那人之前便颇受追捧。才子佳人,文人和新潮女人的结合,原本是这个时代的新青年极为追捧和热衷的一件事。但自结婚以来,他的妻子因着他时常同友人去诸如大上海、百乐门等场所聚会以后而残留的女人香粉味儿,已经同他闹了许多回。到了现在,他其实真的是有些疲惫不堪了。
他将事情的原委道出之后,几乎这文人里半数以上的男子便对他予以了声援,直数落着那位新潮女性不明事理。只有少数一两个男子还保留着沉默,眼睁睁地瞧着显然同男文人们持着不同意见的女先生们同他们渐渐争执了起来。
而等到锦颐从书本中抬起头时,所听到的,恰好便是一位心思极为敏捷的女先生对那些文人们的问话——
“在场文人,八成都是自国外留过洋回来的,十成都是支持革新的。岂会不知道西洋人都是一夫一妻制的?结了婚的人,怎么还能在外面这么胡作非为?”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这篇文的女主虽然不是走文人线,但是会有文人的副本的,宝宝们做好心理准备~~~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四章
文人惯来会磨嘴皮子。
那女先生一番有理有据的质问过后,才不过是一瞬,便立马有人哂笑着站出来反问道:“事情不是这么个理。我们主张革新,却不是什么都要学国外的。我们在英国随处所见的便是一个茶壶匹配一个茶杯。在华夏,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茶壶只配一个茶杯的?”
全是歪理!
那男人以茶壶茶杯同男人女人作比本便不合时宜,但偏偏就是这么一通歪理,竟说得隔间里少有的几位女先生哑口无言。
所以,这便是她对这个时代的新青年们感触颇为复杂的原因了。
她并不否认他们改革和写作的热情,但对于他们的某些观念,她其实是无法苟同的。古时候的男人,若是对家中的妻子不满,结局无非便是狎妓或纳妾。他们的思想从未发生过改变,虽叫人痛恨,却也更是叫人无可奈何。
而这些新青年们,他们接受过西洋的教育,他们疯狂的渴望革新、渴望改变。于是,他们渴望同新潮女人、同洋派小姐的结合。那些本该是受害者的传统女人,反倒成了他们眼中的原罪。
但即便他们同新潮女人结合又能怎样?打心底里,他们还是认同华夏数千年的夫妻制度的。所以三五时常,便连小饮一杯,他们也需要佳人做伴。
锦颐的面上仍旧是一副平平淡淡的模样,但就在那哂笑反问的人话落,她便已然合上了手中的游记,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了身来。
从始至终,除了几位女先生和几位同女先生对立的男人以外,其他人便再未挪动过地方。所以锦颐起身的动作即便十分轻微,但却还是引来了众人的注意。尤其是谢锦言,几乎是在用眼神捕捉到锦颐起身的瞬间,便也连忙跟着站起了身。
“是饿了吗?要不咱们先回家也是可以的?”
皱着眉问了那样一句之后,他刻意往着身后的窗子望了望。那日头正烈,显然已经是正午了。如果不是这不知怎么就突然开始的新话题,此时的他们早就该散了。
锦颐先是笑着冲着谢锦言摇了摇头,而后又敛了笑,将目光坦坦荡荡的落在了那理直气壮的说出“茶壶”理论的男人身上——
“便连法律都规定了男女平等了,怎么先生的思想会这样落后?况且,这世界上有谁规定了谁是茶壶谁是茶杯?先生怎么就知道,偏是男人是茶壶,女人便是茶杯呢?”
因着关于女权的运动和演说层出不穷,所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民法》终于正式的颁布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只不过是这样的法律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显得太过脆弱,所以才每每都叫人忽略不计。
但就算撇开了现行《民法》不谈,那男人的话也不难反驳。她只需使他的“茶壶”理论本身便不成立便是了。毕竟,没有人说过茶壶便一定得要是男人。
如果茶壶是男人,男人便可以同时娶很多个妻子。那是不是只要将茶壶比作女人了,女人便也可以同时嫁很多个丈夫了?
锦颐如此假设。
歪理大多都是似是而非,哪怕你明知道那是错的,却也会因为它看似天衣无缝而不知从何辩起。往往这种时候,你便需要从根源上去找问题。它从一开始便偷换了概念,所以哪怕它看起来再天衣无缝,那也只能是错的。
锦颐话一说完,整个隔间便只剩下了沉默。
自锦颐来到隔间以后,便鲜有说话的时候。所以他们几乎便默认了锦颐是一个“沉默、内向”的女生。直到此时他们才似明悟,原来在他们当中最沉默的那个,才是最能言善辩的那个。
与那女先生如出一辙般的哑然,在那男人的身上重新呈现。一时间,几位女先生和那男人的脸都涨红了起来。不同的是,那几位女先生看着锦颐的眼睛仿佛会发光,她们是给激动的。那男人则是因为想找拼命找其他的论据找不着,给急的。
锦颐瞧着那男人,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情。她是不容易生气,也不容易发火的。所以,往往脾气到了,她也是不大愿意刻意去控制自己的。因为能惹得她动了怒的,往往便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了。
但是这一次很奇怪,明明他们讨论的女人与她无关。她只需要继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安静静的将手中的游记看完。等他们停止争论了,她便也可以走了。
奇怪的是,她不行。
在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继续忍下去的时候,那男人忽如其来的一句“茶壶”理论,竟叫她的心里止不住的怒火中烧。所以,她想,后世二十五年的人生里,她是有些错看自己了。
她其实并不如她自己心中所想的那般理智和隐忍,只是因为二十五年的豪门人生里,从未有一个包括她在内的团体叫人如此错待过,才叫她发生了那样的错觉。
他们口中说的是“女人”,她何尝不是其中一个?让她怎么隐忍?
“真正的新青年,至少应当明白对错。一夫多妻是对的吗?如果是对的,那么‘传统女人’自小学的便是这个,她们凭什么要遭到你们唾弃?”
锦颐说着,便故意以极为明显的审视目光打量着那男人,好半晌后,方才转过身对着站在自己侧后方的谢锦言扬了扬下颚,颇为自傲,“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说完,便也不等谢锦言反应,手里揣着自己带来的游记,便跨着步走出了隔间的木门。幸好谢锦言反应也快,他随意向身边的人们道了一声“先行一步”,便立马出了门,小跑着跑下楼,向着锦颐追了上去。
等他追到茶楼的门口的时候,正好瞧见锦颐提着裙摆,登上了停于茶楼一旁的人力车。于是二话不说,他也连忙的跟着坐了上去。
上海的地不似小镇上的地那般石子多,所以当人力车碾过上海的地面的时候,便不似小镇那般发出巨大的响声,而是闷闷的响着。
在往家的方向回去的时候,锦颐不说话,谢锦言便也没有说话。
于是,锦颐稍稍侧了侧脑袋,睨了一眼谢锦言的侧脸,便问道:“怎么,你生气了?”
自然,你们不要指望她会因为谢锦言有可能生气便对谢锦言有什么讨好的语气。如果他真的是因为茶楼一事便要同她生气,那么在她的心里,这个哥哥便已经不值得认同了。因为,在他的眼里,已然是他的那些朋友更为重要了。
幸好,谢锦言并没有生气。他不仅对着锦颐摇了摇头,甚至还对锦颐笑得有些晃眼——
“你是不是傻?我干嘛跟你生气?”
似乎是终于找到可以骂锦颐“傻”的机会,谢锦言笑得有些得意。锦颐在白了他一眼之后,倒也没有反驳什么。
其实,他是真的没有什么好生气的。他不说话,只是因为方才茶楼里那个骄傲的锦颐同他记忆里那个张扬的锦颐再次重合了而已——
曾经,夫子训诫锦颐,是因为锦颐在学堂的门口,高高的抬起一条腿,叫男生自她的胯、下而过。在训诫之前,夫子询问锦颐如此做的缘由,锦颐便将事情一五一十的给说了出来。
所有的起因,不过是因为她同那些男生打了一个赌罢了。具体赌的什么内容,他的印像已经有些模糊了。只有那赌约的内容,他还记得一清二楚——
那是一场关于尊严的赌约,如果锦颐赌输了,她便自那些男生的胯、下一一而过。如果那些男生输了,便是他们一一自锦颐的胯、下而过。
显然,那场赌约是那些男生输了。但当小锦颐将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诉给夫子听后,夫子却被气得面色铁青。他也不告诉锦颐她究竟错在了哪儿,便直接问她知不知错。
夫子第一次问,小锦颐还可以倔强的抬起头问,愿赌服输,每个人都是这样,哪里错了?等到夫子第二次,以更加愤怒的神情和声音再次质问的时候,小锦颐虽然低下了头,却仍旧是倔强骄傲的模样。
他至今还记得她那天说了什么,她不承认她错了,她只说了一句——
“夫子,您罚我吧!”
后来,在一起回家的路上,他问她为什么不认错,她便如同今天一样,眼神清澈透亮,整个人都骄傲的不像话。
她对着他撇了撇嘴,说道:“我知道夫子为什么说我错,不过是因为我是个女子,而那些输给我的人,全是男子罢了。镇子里因为我上学便瞧不起我的,都是这样。但是,我告诉你,我为我打娘胎里便是个女子而骄傲。”
因着他们家中教育的缘故,向来他有的东西,锦颐也不曾短缺。所以,彼时的他对于锦颐话里的意思还不甚了解。等到他长大了,不去学堂,去外面念中学,接触的人多了,他才渐渐明白了锦颐话里真正的含义。
他的妹妹比他聪慧,他从来知晓。所以当他带着锦颐去到茶话会,看着锦颐万分沉默的时候,他是失落的。他感到遗憾,因为他一直觉得锦颐的成就应该是要比他大些的。夫子给锦颐的文章的称赞,便比给他的多。
谢锦言一直是心怀着这样的念头的,但他没想到,锦颐的性子竟然变了。直到刚刚,他才重新从锦颐的身上瞧见了从前的模样。甚至,他都感觉自己可以从她的眼睛里猜出她在想些什么——
正如她所说,她是为她是个女子而骄傲的。那么,将茶壶和茶杯用来比作女子是男子附属的、他的朋友,便定然是思想狭隘的,是错的。而那样的朋友,并不值得他去结交。
兀自出神间,谢锦言便忽然听到锦颐对自己问道:“你还要同那人做朋友吗?”
谢锦言根本便不用思考,便直接同锦颐点了点头。
不过他似乎又顾及着锦颐的心情,所以在对锦颐点完头之后,他又连忙对锦颐补充了一句:“你也不用失望。你这张嘴这么厉害,没有几个人是说得过你的。以后我那朋友,怕是躲着你还来不及。”
他的朋友他知道。那虽然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却也是一个输得起的人。他们处得好的人里,大多都是这样。这一次,显然是锦颐辨赢了。只不过是顾着面子,日后再见到锦颐,可能会绕着走罢了。
听着谢锦言的话,锦颐也不知道该给出什么样的反应。于情感上,她自然是有些失落的。但于理智上,锦颐其实知道谢锦言的做法并没有错——
这个时代的男子,对于女人的看法大多便是如此,那人并不是一个特例。但是,比起封建的保守派来说,他们对待女人的态度已然全然不同。如果当真要以“男女观念”来分出该结交的人,那谢锦言可能便一个朋友都没有了。
他们那一群人之所以能成为好友,无非便是志同道合,对文坛的未来,对祖国的未来抱着同样的期望。对于他们的梦想,她不去碰触,却不代表她不认可。她不大情愿去做他们理想未来的助力,那么至少,她也不要去做他们的阻力。
她拎得清,所以最后她理解的对谢锦言颔首。
作者有话要说: 日常表白,爱你们,么么哒(づ ̄3 ̄)づ
☆、第五章
清晨,锦颐起身走出房间,自楼梯上缓缓而下的时候,谢峰德、齐玉茹和谢锦言三人早便一齐坐在了偏厅的餐桌上。
锦颐不似这个年代的人偏好早起,虽也不是常睡到日上三竿,却也总是要比旁人要晚上一些的。上次随着谢锦言去茶馆小聚迟到,便也是因着她的缘故。哪怕在那之后,她已经开始刻意要让自己早起一些了,但偶尔一两次,她还是会起的有些迟。
谢家是一个传统家庭,即便这个传统家庭的大家长十分开明,但有些规矩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譬如,若是家中各位都在,那么家人是应当要在同一个时间、在同一处吃饭的。若要实现这一点,通常不是大家都准时准点的到,那便必定是一方要等着另一方。
显然,这一次锦颐又是让谢峰德三人等着她了。
特地加快了脚下的步伐,等稳稳坐在了齐玉茹身侧的空位上时,锦颐才对着三人道了一句,“早上好。”
大约是习惯了锦颐总要迟上那么五六分钟吧,谢峰德倒也没有责怪锦颐,点了点头,方才示意着几人动筷。
谢家的早餐并不十分丰富,往往便是几个小菜加上一碗粥或一碗面条。
不过三两下的功夫,锦颐便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张了张嘴,锦颐正想着同谢峰德说一句后便回房里去,哪知她话音都还未出口,谢锦言便也跟着落了筷。
“锦颐今天还是同我去学校里听一堂课吧。”
谢锦言的话问得十分突兀,且听他的口气,显然是不大给她拒绝的权利的。
向来,谢锦言在锦颐的眼中都是以一种性子极为活跃的形象出现的。她没见过他在自己面前这样平静的替自己做过什么决定,所以她第一时间也不是感到生气,反倒是怀着对他形象转变的好奇,扬了扬眉头,问道:“为什么?”
谢锦言不知道锦颐的心中都想了些什么,他给的理由很简单——
“成天待在家里,你也不怕把自己给憋闷坏了?”
自茶馆小聚过后过了有三月,锦颐便在家中颓了有三月。
他原本以为锦颐是在心中有自己的一番盘算的,这才不曾强求锦颐去上海大学中念书。但出乎他意料的,锦颐当初口中的“不愿”,当真便只是“不愿”而已。她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想要去做,不去学校,仅仅是因为不想而已。
他的妹妹什么时候变成了那种喜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女子了?谢锦言既迷惑又焦急——
在这个年代,只有那些还恪守着封建思想的家庭,才会将自己圈画在楼阁之中。
虽然家中的母亲是一个传统女人,但他知道父亲不曾想过要将锦颐也给教养成那些只知道三从四德的传统女人。他生怕锦颐在到了上海这个繁荣大城之后,反倒深受封建教养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