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像《西游记》、《水浒传》这几本在市井广为流传,全国各地书坊隔三差五就再版的通俗小说,虽然卖得红红火火,但作者地位不高。
  更让人无奈的是,因为盗版太猖獗了,作者虽然写出了畅销全国并且流行几十年的大作,却拿不到多少酬劳。
  于是愿意放下书本为书商写书稿的读书人更少了。
  傅四老爷是正经商人,当然不会学其他书商私自盗印书籍,他想正正经经找几个读书人求书稿,要价多高都不要紧,只要书稿好。
  …………
  傅云英受傅四老爷所托为他寻书,前一阵她利用在藏经阁帮忙登记书籍的机会筛选了一批书目,可惜藏金阁的书大多是经文古书,小说只有寥寥几本。
  旧书是不指望了,现在她准备撺掇书院里的学生写书稿。
  通俗小说中,像《西游记》、《水浒传》这样或构思瑰丽、或荡气回肠的好书自然是佼佼者,这几本书横空出世,一经刊印,立刻风靡大江南北。但其实大部分的通俗小说质量并不高。只要文采过得去,故事曲折动人,不管作者是什么身份,书还是卖的出去的。
  江城书院的学生傅云英全都认识,不只认识,连他们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和学业情况她也了如指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很看好袁三和苏桐。两人底子都很扎实,袁三文风豪爽,如张满的弓,蓄势待发,苏桐凝练从容,似巍峨青山,身在山中,方不知陡峭。而且两人都家境窘迫,需要自己挣钱养活家人。
  苏桐深不可测,对傅家抱有敌意,虽然是个好的选择,但傅云英思量过后,果断放弃他。
  他一心科举,未必肯为傅家写书稿。
  袁三也立志做官,可他这人放浪形骸,必然不会在意世人的目光,傅云英打算找个机会探探他的口风。
  …………
  这会儿听杨平衷提起他喜欢看小说,傅云英想了想,问他:“杨兄来书院时带了多少小说?”
  她想多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小说作参考。
  “带了一大箱子!”杨平衷答道,张开手臂做了个比划的姿势,“你是不是也喜欢看小说?回头我让人把箱子抬到你房里去,你随便挑,我都看过了,你不用急着还。”
  这人虽然不着调,却无疑是个很大方的人,和启哥一样,偶尔娇气任性,心地不坏。
  傅云英垂目道:“先谢谢你了。”
  头一次看她似乎有所触动,杨平衷立即眉开眼笑,喜滋滋道:“不客气,我们是朋友!”
  说到朋友两个字,他刻意加重语气,神情认真。
  傅云英沉默一瞬,点点头。
  两人一时无话,并肩往藏经阁走去。
  “好多橘子!”
  过了月洞门,杨平衷忽然叫了一声,走下甬道,钻进橘林里。
  他的仆从连忙跟过去。
  傅云英愣了一下,看杨平衷领着仆从热火朝天摘橘子,有些哭笑不得,“杨兄,这些橘子味酸,书院的学生从不吃它。”
  那头杨平衷已经摘了十几个橘子,用衣兜兜着,跑回长廊里,抓起一个,“真的酸?你吃过?”
  傅云英摇摇头。
  杨平衷笑道:“既然没吃过,你怎么晓得它是酸的?说不定大家都被王戎识李的典故给吓住了。”
  王戎识李说的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王戎自幼聪颖,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和朋友们一块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果实累累,枝条都被压弯了。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大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李子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大家一尝摘下来的李子,发现果然是苦的。
  王戎在乱世之中审时度势,明哲保身,最后得以高龄善终,世人很佩服他的敏锐和睿智。
  杨平衷不信邪,动手剥起橘子,“没有人吃过,怎么晓得它酸不酸?大家都不敢试,最后这些橘子只能烂在枝头。我尝尝,要是真酸,以后不吃它了。如果是甜的……”
  他拖长语调,对着傅云英挤挤眼睛,“咱们偷偷把橘子都摘了。”
  傅云英笑了一下,看他剥好橘子,塞了两瓣进嘴里。
  片刻后,杨平衷哇地大叫一声,吐出橘瓣,一张脸如院角盛开的菊花般紧紧皱成一团,眼泪鼻涕都出来了,“好酸!”
  仆从们大惊失色,七手八脚上前,他们随身带了水壶,倒水的倒水,找水杯的找水杯,翻巾帕的翻巾帕,还有找荷包翻果子点心的。
  杨平衷酸得倒牙,苦着脸喝了一壶水漱口,呸呸几声,“真的好酸,应解,你以后不用尝了。”
  傅云英不语,心中暗暗腹诽:我本来就没打算尝,这种橘子树结的果子一看就晓得是酸的。
  …………
  傅云英挑了几本不枯燥的游记给杨平衷,杨平衷投桃报李,回到斋舍,立马打发人把装小说的箱子搬到南屋,任她选。
  她蹲在黑漆钿螺书箱前翻书,吉祥在一旁小心伺候,脸色有些尴尬,汗珠从额角滚落,似乎满怀心事。
  傅云英翻开最上面几本,想往下翻的时候,吉祥脸色大变,眼神惊恐。
  难不成杨平衷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成?
  傅云英皱了皱眉,沉吟片刻,发现书箱里有本写闺阁的小说,动作停了一下。
  好吧,她明白吉祥为什么这么紧张了。
  不用确认,书箱最底下的书肯定是一些写得很香艳直白的小说,世家公子十二三岁起就懂得人事,杨平衷这个年纪正是喜欢背着长辈偷看艳情小说的时候。
  她没往下翻,挑了几本写志怪故事的小说,道:“就这些了,多谢你们少爷。”
  吉祥拍拍胸口,长出一口气。
  …………
  考课刚刚结束,教授们忙着批阅试卷。
  傅云英赶在落钥前找到东斋北边的院子,将苏桐借给她的《白苏斋集》交给赵师爷。
  “请老师帮我交还给崔先生。”
  赵师爷接过书,随手翻开看了几眼,面色微变,指着书页边沿写得密密麻麻的字道:“这可是崔大人留下的笔记心得,他肯将书借给你,一定很赏识你,你为什么不当面还给他,顺便让他考校你的学问?他可是同安二十年的探花郎。我比不得他。”
  傅云英不想和崔南轩牵扯太深,淡笑道:“这本书我已经有一本了,是二哥给我的,我更喜欢他的观点。”
  傅云章写下的心得体会和崔南轩的其实差不多,她看傅云章的就够了。
  赵师爷年轻时屡次科举名落孙山,对功名之事看得很淡,听她这么说,没有多问,“好,我替你收着,崔大人明日的讲学来不了,等下个月他来书院时我替你还给他。”
  傅云英垂下眼眸,掩住眼底一闪而过的锋芒,“崔大人向来守时,每次讲学都会早到半个时辰为学生们答疑,为什么明天来不了?”
  赵师爷眉头一皱,撇撇嘴,“明天锦衣卫的什么霍大人要处斩逃犯,崔大人监刑,知府、同知也要在场。明天是善姐的生辰,我那知府大外甥本来都告假回家了,准备给他娘祝寿,那个霍大人派了个随从撂下一句话,大外甥吓了一跳,屁颠屁颠走了……”
  傅云英心跳骤然加快了一瞬,脸上却不动声色。
  她没有立刻走,和赵师爷说了几句闲话,才告辞回丁堂。
  霍明锦果然在武昌府。
  而且他要处斩的逃犯很可能是徐延宗。
  她闭一闭眼睛,肩披霞光,一步一步走回斋舍。
  作者有话要说:
  王戎识李那几句是照着典故直接翻译过来哒~
  第72章 祝寿(捉虫)
  天将拂晓,寒风扑面,长街小巷笼在一片朦胧的薄雾之中,隐隐可以听见雾气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
  路上的行人脚步从容,往平日吃惯了的茶肆、食肆走去。点心铺子前挤得密不透风,七八层蒸笼架在大灶上,热水咕嘟咕嘟冒泡。伙计掀开一层蒸笼,白胖的馒头、蒸饼散发出熟悉的香味,周围的人立刻摸出钱涌上去,一片密密麻麻的脑袋。旁边支了几张桌子,戴老人巾的老者坐在桌前,气定神闲吃米酒蛋花、糯米烧梅。街旁的店铺还没到开张的时候,门只开了半边,掌柜和伙计一边打哈欠,一边慢条斯理下门板,几个孩童背着书袋匆匆跑过,手里抓着热气腾腾的菜馅馒头。
  嘚嘚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辆马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中,恼人的晨雾渐渐消散,马车拐进长街,停在范府门前。
  范家仆人认得车把式,忙上前相迎,“老太爷今儿真早。”
  伸手准备搀扶赵师爷。
  一双白净秀气的手分开蓝花布帘,帘后缓缓露出一张眉目如画的脸孔,双眸幽黑,肤色白皙,眉宇间满蕴书卷气。
  好俊的后生!
  范家仆人怔了怔,心里暗暗赞了一句。
  少年年纪尚小,没戴巾,只以锦缎束发,穿鹦哥绿云纹地杏林春燕纹石青缘边圆领宋锦袍,系丝绦,踏皂靴,含笑朝仆人颔首致意,下了马车,转身扶赵师爷下来。
  “这是我的学生。”
  赵师爷颠了一路,颠得胸闷,总算到范府了,低头理理衣襟,道。
  范家仆人飞快打量傅云英几眼,啧啧道:“原来是傅少爷,闻名不如见面,果然一表人才、仪态翩翩!”
  范家老太太赵善姐出自江陵府赵氏,赵家几位少爷在武昌府求学期间,常常过来拜望姑母,他们经常提起傅云这个名字。
  丹映公子和赵师爷互打嘴仗,惊动江陵府和黄州县两地文人,最后发现两人竟然是一对师徒,而且这对师徒每个月都会挑一个文题,以互相批驳的方式各写一篇文章,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毫不留情地将对方的观点贬得一无是处,文人们争相传阅他们的文章。然而大部分人只知道丹映公子是黄州县人,却不知丹映公子到底姓谁名谁,只有和赵家亲近的人家晓得这位大名鼎鼎的丹映公子是一位年未弱冠的少年郎,姓傅名云,是傅家四老爷收养的嗣子。
  仆人不识字,没看过丹映公子的文章,但家中几位表少爷对傅云特别在意,特意打发一个书童天天去书肆打听是否有丹映公子的文章传出。少爷们这般重视,想必这位丹映公子必定文采过人,他又是赵师爷的学生。
  等见到真人,范家仆人更不会怀疑丹映公子的本事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傅少爷生得这么漂亮,举手投足气度优雅,一望而知是个灵醒聪敏的男伢子,难怪表少爷们总惦记着想压他一头。
  傅云英淡淡一笑,搀着赵师爷走进赵府大门。
  昨天刚考了试,今天学生放假,杨平衷做东,邀请她去黄鹤楼吃酒,她婉言拒绝,跟着赵师爷来范家为赵善姐贺寿。傅云启、袁三听说她要来知府家做客,非要一起跟过来,她一个冷眼扫过去,两人不敢吱声了。
  为了威慑世人,皇帝下令公开处斩徐延宗,行刑的地方就在和范府只隔了一条巷子的漕粮街街口。漕粮街是一条主街,处在闹市之中,漕粮从这里出入武昌府,因此老百姓们管它叫漕粮街。
  范维屏、李寒石、崔南轩,武昌府一应大小官员,还有霍明锦今天都会聚集于漕粮街街口,监斩徐延宗。
  傅云英找不到接近锦衣卫的机会,崔南轩在场,不管以哪种方式和霍明锦搭话都会引来怀疑,思量再三,她决定先陪赵师爷来范家,然后再见机行事。
  赵善姐今天生日,穿了件蓝地麻姑献寿纹竖领广袖杭罗披风,襟前佩玉蝴蝶子母扣,交领袄,马面裙,绾实心髻,乌绫包头,戴亮罗缀金万代长春抹额,坐在堂前,和媳妇们谈笑。孙子孙女、侄儿侄女们围在一旁奉承讨好。
  花厅里摆了几桌宴席,精致菜肴、果酒琼浆琳琅满目,席上都是自家人和府中有头有脸的老仆,赵善姐不爱应酬,没有宴请宾客。
  仆人通报说赵师爷带着傅少爷来给老太太过生日,赵善姐愣了一下,“三叔来了?”
  起身要迎,媳妇们忙拉住,“娘今天是寿星,让您孙子出去迎三爷爷。”
  大家都笑了。
  正和丫头们玩耍的范小少爷被人拉出花厅,老大不乐意。
  范家小姐、赵家小姐和另外几个过来凑趣的亲戚家表小姐吃吃笑成一团,拉着他叮嘱:“你仔细瞧瞧傅少爷,看他是不是真和赵表哥说的那样好看。”
  人群中,梳双髻、戴金绞丝葫芦耳坠子、装扮得富丽娇艳的赵叔琬听了姐妹们的话,翻了个白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